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我們和專家聊了聊,梳理了軟銀收購波士頓動力這件事

我們和專家聊了聊,梳理了軟銀收購波士頓動力這件事

機器之能原創

參與:機器之能編輯部


6 月 9 日,日本著名軟銀集團收購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機器人公司 Schaft 和波士頓動力。「Marc Reibert 和他的波士頓動力團隊絕對是高等機器人研發領域的先驅。」孫正義認為,機器人、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將是變革人類未來的重大技術,在信息革命的下一個階段,機器人將是核心驅動力之一。

儘管波士頓動力已被公認處於世界足式機器人領域的金字塔尖,但無法迴避的是,它目前仍然是一家未來公司。不過,現在日本軟銀集團打算付出比谷歌更多的耐心,期待這家明星機器人公司實現顛覆。

1992年,時任卡內基梅隆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 Marc Raibert 創辦了波士頓動力。Marc 是腿部機械移動領域的專家,他製作的第一個機器人就是通過一條腿不停彈跳保持直立。在 Marc 的領導下,波士頓動力關注機器人的快速運動能力、負重能力和擬人行為,致力於研究機器人的快速運動以及平衡能力,讓機器人具備人類、動物那樣的移動性、靈活性等運動智能,甚至有所超越。

我們和專家聊了聊,梳理了軟銀收購波士頓動力這件事

從大狗、Atlas 雙足機器人到 Handle 雙輪機器人,波士頓動力機器人的每次亮相都會引發轟動。波士頓動力擁有頂級的足式機器人技術,比如最好的平衡控制演算法,但這些技術至今未被公開過。「目前,波士頓動力的演示產品在技術上包括運動協調性、穩定性、魯棒性、動靜態性能等,各方面都表現優越。以大狗為例,大狗的運動能力非常強,它採用液壓驅動,在四足運動控制領域可以說是全球領先。」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工程實踐與技術學院助理教授高振告訴機器之能。

Marc Raibert 非常看好靈活機器人的廣泛應用前景,包括為偵察隊攜帶物資,在艱難的環境中完成救援和救火等使命,他曾說,大約十年後,智能機器人也許就像吉普車那樣普通。此次波士頓動力收購方日本軟銀集團 CEO 孫正義則表示,「Marc Reibert 和他的波士頓動力團隊絕對是高等機器人研發領域的先驅。」他認為,機器人、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將是變革人類未來的重大技術,在信息革命的下一個階段,機器人將是核心驅動力之一。

帶著光環進入谷歌體系,逃不過商業化瓶頸

2013 年,曾領導開發安卓系統的安卓之父安迪·魯賓( Andy Rubin )離開安卓部門,被調任為谷歌機器人項目主管。安迪不僅是 IT 技術專家,同時也是機器人的狂熱愛好者。在谷歌,安迪所在的大樓,小發明、小設備和機器人隨處可見。安迪也親自展示自己的工程才能,用業餘時間為自己開發一個巨大的機器臂,給機器臂發送信息,它就能製作咖啡。

也正是這一年,安迪主導了一系列與機器人有關的收購,包括波士頓動力,當時的谷歌對機器人產業的熱情如同今天的軟銀集團。足式機器人或足型載具優勢明顯,眾所周知,一旦從改良的棲息地遷移到粗糙,岩石,沙質,陡峭和複雜的地形,車輪形態的產品便會毫無作用。比如,傳統輪式機器人越障能力差、地形適應能力差、轉彎效率低,或轉外半徑大,容易打滑,不夠不平穩,履帶式機器人對地形的要求很高,對高地落差較大的地形無能為力。而足式機器人可以運行在任何輪式機器人不能工作的表面上,這樣的應用前景是波士頓動力備受關注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們和專家聊了聊,梳理了軟銀收購波士頓動力這件事

當時與波士頓動力一同在安迪帶領下的機器人還有:

將機器人手臂用於「影院自動化」(cinematic automation),為好萊塢商業影片提供自動化機器人的Bot & Dolly;

基於工業感知技術,打造能夠幫助包裝及裝卸貨物的工業機器人公司Industrial Perception,該公司研發的3D 視覺系統能夠幫助機器人分辨出不同形狀的物體以避免誤撞情況的發生;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研發、製造智能人型機器人,創造了具備與人眼同樣功能的機器人眼系統的Meka;

旨在創造出廉價、安全,可在普通家庭中使用的機器臂的人型機器人和機械臂製造公司紅木機器人;

來自東京大學,重在研發製造災害現場及緊急救援機器人的Schaft。

不難看出,相比上述機器人產品,波士頓動力並沒有從實驗室走到某一個使用場景中。隨後,曾被安迪拿來做比較的兩個重要項目——機器人和無人駕駛汽車,也在發展速度上出現明顯差距:2014 年,谷歌推出無人駕駛汽車原型產品,一年後,谷歌開始路測自動駕駛汽車;而波士頓動力仍然還只有機器人視頻,並存在不少沒有解決的技術問題。

事實上,足式機器人的技術研究充滿挑戰。雙足機器人是動態穩定,需要複雜的控制演算法來使它們站立時平衡。雙足機器人涉及的平衡控制演算法也很多,包括「增量式模糊控制 PD 控制演算法」,「機器學習演算法」等。

一方面,如何讓足式機器人在各種環境下優雅地保持平衡一直是個難題。足式機器人上,機構設計、驅動、能量消耗等等都是尚待完善的問題第二,硬體加上演算法開發使得研究成本高昂。據報道,波士頓動力旗下的足式機器人,成本無一不在幾百萬美金左右。

根據工研院 IEK 的研究報告預估,預計至 2021 年,全球智能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增長至336 億美元,而依據當前市場情況來看,輪式、履帶式機器人以及固定型機器人依舊佔據了市場的絕對地位,但是能夠進入市場的商業化足式機器人少之又少,知名的更少,比如ASIMO 、軟銀旗下的 Nao ,還有波士頓動力。

在谷歌收購之前,大狗機器人曾被美軍徵用,他們聲稱將在阿富汗戰場上測試和使用大狗機器人,但這一場大型實地試驗使「大狗」的缺點暴露無遺。「部隊認為大狗太吵,會導致他們暴露目標。」美軍陸戰隊作戰實驗室發言人歐爾森表示。此外,一旦發生故障,這款機器狗的維修十分困難,因此不適合投入實戰部署,最終還是將其轉入技術儲備。

技術難關的跨越需要時間,成熟的商業化路徑沒有著落。儘管谷歌內部還有登月計劃,會為那些看起來瘋狂的計劃提供支持,但隨著谷歌內部這類瘋狂且短期內無法盈利的項目越來越多,在這方面的開支也接連上漲。在 2014 年穀歌經歷高管調整之後,當年 10 月,安迪從谷歌離職。收購之初,Replicant 計劃的目標——促成內部機器人工程團隊與波士頓動力合作推出低價機器人,越來越成為波士頓動力在谷歌內部體系的發展障礙。

2015 年 10 月,Alphabet CEO 拉里·佩奇的顧問、前谷歌高級副總裁喬納森·羅森伯格主持召開過一次會議,當時羅森伯格擔任 Replicant 團隊的臨時主管。在會議上,羅森伯格說:「作為一家像我們這種規模的創業公司,不能將 30% 以上的資源放在需要 10 年時間才能成熟的產品上。」他還說:「我們需要獲取營收來支付各種費用,必須設定時間框架,時間應該限定在少數的幾年。」

高振向機器之能舉例說,「在大狗之後,波動做了雙足機器人 Atlas ,但是同大狗一樣,Atlas 離投入市場可能還需要 10 年左右的時間,這個時間對於谷歌顯然是難以忍受的。」

我們和專家聊了聊,梳理了軟銀收購波士頓動力這件事

同年 12 月,在全員大會上,Google X 負責人阿斯特羅·泰勒說,谷歌想要解決一些問題,如果機器人不能成為解決問題的實際方案,員工就會被指派去做其它的工作。最後的結果是,Google X 實驗室整合解散的 Replicant 團隊,但波士頓動力並沒有在其中,不久之後,又被 Alphabet 列入了出手轉讓的黑名單。

「這是一家讓人印象深刻的公司,我想如果他們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和一個具體的方向:倉儲機器人、遞送機器人或家用機器人,他們能夠解決,至少是機械方面所需要面對的各種問題, AI 方面並不是他們的重點。但他們需要和更懂得 AI 感知、 分割等等技術的團隊合作。」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人工智慧系統中心創始人兼計算機科學專業教授 Stuart Russell 告訴機器之能。

另一方面,以 DeepMind 為代表的機器學習迅速實現突破性進展,技術基底幾乎貫穿谷歌所有業務產品線,某種程度上已經在引領谷歌對其 AI 生態的布局,如此局面下,本就在不同發展維度的波士頓動力,繼續在硬體、控制論等傳統機器人技術方面進行深入且長期的研究越來越不被需要。「賣掉波士頓動力和 Schaft ,這意味著谷歌基本放棄了對人形機器人、雙足機器人、四足機器人等這類長期耗時耗財耗人力而短期內又看不到回報的投資,反映其在機器人版塊戰略意圖的改變。」高振分析稱。

軟銀接盤:AI 和機器人領域的 T 字路線

顯而易見的是,波士頓動力這類技術創新型公司的生存壓力不小,早年 DARPA 對它的長期大力資助起到很大作用。這種體量的機器人在製造、人力、物力等成本上付出動輒成百上千萬,且短期內無法獲得合理產出,如果沒有持續性投入難以為繼。類似困境在國內機器人技術創新型公司也屢見不鮮。

「 Boston Dynamics 有很強的 locomotion 技術,他們可能試圖通過收購實現雙贏。」麻省理工學院副教授 Cynthia Breazeal 對機器之能說。

我們和專家聊了聊,梳理了軟銀收購波士頓動力這件事

日本軟銀集團由孫正義創立於 1981 年 9 月,前身是日本軟體銀行。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軟銀集團已成為一家由電信業與媒體業為主的控股公司,在全球有 600 多家公司得到過軟銀集團的投資,最為著名的是阿里巴巴的投資,其投資的公司阿里巴巴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淘寶和最大的網路支付平台支付寶。

儘管軟銀旗下業務眾多,在全球都有龐大的投資,其運營商業務遍布全球,但它的核心產業依然是通訊產業,在經歷寬頻、固網、移動等運營階段之後,軟銀集團需要轉型,並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

對機器人領域的布局,孫正義在數年前就已開始。2010 年,在軟銀集團 30 年大會上,孫正義向員工詢問未來轉型的機遇在何處,呼聲最高的是機器人。儘管機器人是一個載體,但它能融入大量技術,傳統技術有 IT、互聯網、電信等,新技術有大數據、材料以及人工智慧等。

「這些年,日本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發展幾乎斷代了,而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等新興產業技術都沒有太大突破,但機器人屬於日本的傳統強勢產業。軟銀早幾年就在日本門店裡就鋪上了各種機器助手和實體機器人,造勢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了。」Sujitech 創始人&CEO Suji Yan 說,他長期關注日本產業經濟發展。

在日本,機器人產業有非常完整而深厚的研發製造、產業升級等基礎,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以發那科和安川電機牽頭的日本工業機器人一直領跑全球市場。工業機器人領域,全球四大品牌 ABB、發那科、庫卡和安川電機中,日本公司佔了兩個席位,而其他製造業巨頭如本田、三菱、川崎、松下等公司,也都在不同業務領域推動機器人的發展與應用。在軟銀之前,也有消息稱,豐田曾嘗試收購波士頓動力。

我們和專家聊了聊,梳理了軟銀收購波士頓動力這件事

Nao

另一方面,日本社會的老齡化現象日趨嚴重,適齡勞動人口迅速下降,製造業人口遠低於中國、美國、印度,而薪資又遠高於中國和印度。孫正義認為,日本需要通用、廉價、高性能的、適用於各種工作環境的機器人,比如在老齡化狀態下,養老服務,包括情感需求也在逐日增長,而機器人就能勝任這一角色。這意味著,在日本,機器人產業有極強的市場發展空間,而軟銀也會為波士頓動力探索商業化方面創造很好的土壤。

不過,正如高振向機器之能分析的那樣,機器人作為一個系統,首先要通過圖像、語音實現對外部非結構化環境的感知與理解,其次要具備一定推理、記憶與學習能力,再次它的運動必須足夠靈活,這幾個方面必須融合在一起,人形或足式機器人才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藉助人工智慧技術,仿人型雙足行走機器人在幫助人類解決問題方面具有很大潛能,比如送餐、馱物、搶險、採礦等一系列危險或繁重的工作。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李德毅曾說,「該類型機器人(足式機器人——作者注)在人機交互和複雜地形的適應方面有天然優勢。如果運動平衡問題解決好,再用人工智慧技術當大腦,仿人機器人將具備廣闊的應用場景和巨大的商業化價值,不僅可在機場、酒店、養老等服務行業廣闊應用,在高校教具、娛樂影視、軍用裝備等方面也具有重要價值。」

孫正義真正看好的還有下一代消費者,在他眼裡,數字時代長大的人,從小就與機器人接觸,成人後,就會很自然地與機器人相處。孫正義由此判斷:機器人是繼電視機、電腦、遊戲機、智能手機之後,未來家庭中的第五大類智能終端。

我們和專家聊了聊,梳理了軟銀收購波士頓動力這件事

Pepper

從軟銀集團對機器人產業的熱衷,已經不難看出孫正義正一步步實現他基於願景判斷的生態化布局。除了此次收購的波士頓動力與 Schaft 之外,其機器人已購買清單還包括:

Softbank Robotics:2012 年 3 月,軟銀收購 Aldebaran 公司逾 80% 的股份,並將公司改名為 SoftBank Robotics Europa,著名的智能機器人 NAO、Pepper 以及 Romeo 都出自 Aldebaran。Softbank Robotics 則主要立足於在日本國內開展 Pepper 的各項事業。

Aldebaran:Aldebaran Robotics SAS 於創始人兼 CEO Bruno Maisonnier 在 2005 年創立,該公司致力於研發能在退休家庭中幫助老年人,或者能與孤獨症兒童溝通的機器人。

AGI:Advanced Generation Interface Japan, Inc. 的簡稱,專門從事以感性控制技術( ST, Sensibility Technology )為核心的感性控制解決方案以及語音識別解決方案。

Asratec:從事 V-Sido 系列產品的策劃、設計、開發、銷售和諮詢。包括機器人控制系統「 V-Sido OS 」、機器人控制鏈接系統「 V-Sido CONNECT 」、音樂聯動機器人控制系統「 V-Sido×Songle 」以及機器人遠程控制系統「 VRcon 」。「 V-Sido OS 」適用於不同尺寸大小的機器人,從小型機器人到巨型機器人都有豐富的應用案例。

Cocoro SB:Cocoro SB 專註於機器人服務領域,以 Pepper 為基礎,在世界上首次推出「機器人人才派遣服務」,在業界引起轟動。

「目前,機器人行業的分化較為嚴重,因為在運動層面、感知層面、交互層面、思維層面等還各自有不少尚未解決的問題,所以還沒辦法融合各種智能方面的能力打造一個有足夠多人願意買單的商業化人形機器人。」高振說。

對已經不同程度地涉獵人工智慧相關軟硬體公司收購的軟銀而言,波士頓動力為其補充一類技術解決方案的同時,也有機會推進這些公司在技術方向上的整合。在此次收購之前,5月20日,日本軟銀集團還宣布,軟銀願景基金已在首輪募集到超過 930 億美元,該基金就是將重要投資目標瞄準了人工智慧、機器人、物聯網等領域。

「軟銀可以把這些零散的技術優勢進行融合,並在更高的層次實現突破,比如把運動、感知和計算智能等方面的技術集成為一個智能化程度更高的家用機器人系統,解決一些痛點問題,讓家用機器人更快的在更多應用場景下具備實用價值。」高振對機器之能分析稱,「完成收購後續工作之後,他們也可以把在 AI 領域的資源優勢進行有效分解,在包括雙足和四足運動控制等專有領域做精做深。總之,這一些併購動作之後,軟銀在 AI 和機器人領域完全有能力走 T 字路線,在寬度和深度兩方面發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器之心 的精彩文章:

研學社|一起研習 Domingos的《終極演算法》第二期
聯合國首次人工智慧峰會召開:讓AI符合可持續發展目標
Yoav與LeCun深度學習之爭:谷歌VP談NLP「三幕劇」
百度教育打造「看、聽、說、想」能力,使個人獲得專屬學習路徑
小心訓練模型,數據少也可以玩轉深度學習

TAG:機器之心 |

您可能感興趣

雀巢收購星巴克零售業務,這件事情給我們揭示了什麼道理!
有錢人怎麼玩逆水寒?為了讓朋友多陪自己,收購整個幫會的帳號
這家巨頭被中企收購,歐盟為啥突然想開了?
巴鐵兄弟有難,我們仗義收購滯銷水果,這個國家卻不答應了!
為了讓小娜看起來不那麼傻 微軟收購了一家AI公司
波音收購極光飛行,又一家無人機研發巨頭被收購
直擊 頭髮加工廠,原來我們被收購的頭髮是這樣處理的
男子收購廢舊紙盒,回家整理的時候發現意外驚喜,網友:賺大了
鎚子科技沒有「破產」,或被這家手機廠商收購!
微軟接下來應該收購哪家工作室?
聯想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是不是失敗了?
買家上門收購交易這種事情真的靠譜嗎
從鎚子被收購傳聞中,其他手機廠商能獲得哪些啟迪?
「缺故事找厚海」,這家敢這麼喊的公司被三家上市機構搶著收購
這個玩笑開的有點大,小米怎麼可能會收購聯想手機部門
聯想系又收購了一家公關公司,這是什麼布局?筆者建議聯想學學華為的專一
朋友在鄉下收購的古董老物件,有的不知道用途,卻讓他愛不釋手
美國單身漢動手能力驚人,收購波音飛機,在叢林中改裝成自己的家
揭秘頭髮工廠:收購走的頭髮都去哪了,說出來很多人都不敢相信!
在被巨頭收購之後,這家波蘭遊戲工作室如何重獲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