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他游泳回來後一周就神秘死亡…「乾性溺死」這個現象,就存在於我們身邊!作為家長的你一定不能掉以輕心!

他游泳回來後一周就神秘死亡…「乾性溺死」這個現象,就存在於我們身邊!作為家長的你一定不能掉以輕心!

?

現在是夏季,也是溺水事故的高發時節。

人們普遍關注孩子在水中的情況,

卻容易忽略他們上岸之後的反應。

近日出現了一個新聞,

讓所有愛游泳的小夥伴們都嚇慘了!

一個小男孩游泳回來一周後,

竟然神秘死亡!

醫生檢查死因後,

表示他是溺亡的!

"一個四歲小孩的父親痛失愛子!

他疾呼:乾性溺水可能會殺死任何人!"

「乾性溺水殺死了一個得克薩斯州的小孩!」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乾性溺水」又是什麼意思?

小編覺得非常有科普的必要!

先一起來看看新聞吧:

在美國得克薩斯州,有一個名叫Frankie Delgado的小男孩兒,

這個陽光可愛的美國小男孩

特別喜歡戶外運動

上周就和爸媽一起去水壩游泳

喜歡戶外運動+親子

這本來是一件好事。

然而,悲劇總發生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刻...

在游泳的過程中

熟悉水性的爸爸對他寸步不離

也的確沒什麼意外

但一周後卻離奇死亡

這是為什麼呢?

就在上周末,

北美的夏天氣溫有些微熱,

Frankie纏著父母一起去了Texas City Dike。

根據媒體報道,

游泳過程中,

Frankie曾在膝蓋深的水裡面玩耍,

一直都平安無事,

除了曾有一個從遠處打來的大浪打在了他的臉上,

讓Frankie一頭扎進了水中。

當時爸爸就衝過去把他扶了起來,

Frankie還表示他覺得還ok,

沒怎麼受傷,又繼續玩兒了起來。

然而,第二天夜裡,

小Frankie突然感到不適,

並開始嘔吐和腹瀉。

父母沒在意

完全沒有把這事兒和游泳聯繫起來

給他簡單吃了藥片,就哄他睡覺了

就這樣過了整整一周,

一切看上去都還風平浪靜。

然而,一天夜裡,

小Frankie又感到自己肩膀很疼,

又出現了身體問題,

Frankie的爸媽覺得還是有必要去醫院,

於是就守候在Frankie的床邊,

準備第二天一大早去醫院看看。

也就是這個夜裡,

當媽媽陪在熟睡的Frankie旁邊也準備睡覺時,

Frankie突然醒來,睜大了雙眼,

並長長得吸了一口氣。

然而,媽媽發現奇怪的是,

Frankie一直都在不停地吸氣,

卻一直沒有吐氣。

發覺事態嚴重的父母立即將孩子送到了醫院,

卻被告知Frankie已經過世了...

悲痛欲絕的父母完全不能理解,

為什麼白天還生龍活虎的兒子晚上就去世了?

醫生告訴悲痛欲絕的父母

孩子得的是一種罕見病

醫學上稱為乾性溺死(Dry Drowning)

最終還是因為那天的游泳淹死了!

上岸之後發生的溺水現象

不少人知道二次溺水(Seconday Drowning)

在游泳過程中雖然沒有溺水

但是把水經過呼吸道吸入了肺部

導致肺水腫、無法呼吸而死亡

但乾性溺水

僅是人的鼻子和嘴巴吸入了水

人體機能為了防止水進入肺部

呼吸道會緊急收縮發生痙攣

導致呼吸困難

這種痙攣現象會一直存在

並造成孩子的窒息死亡!

導致弗蘭基死亡的

還有乾性溺水帶來的

電解質紊亂(Electrolyte Abnormalities)

在嗆水時,水沒有吸進肺

但是喝進了大量的水

導致人體的電解質紊亂

喝入太多的鹽水(比如海水)會導致脫水

而喝入太多的淡水(比如泳池或者河水湖水)會導致水中毒

脫水症:正常人體血鈉濃度的高低取決於水及溶質之比,血清鈉濃度增高即可引起高滲性脫水,因此高血鈉症通常是失水的一個表現。臨床表現不典型,可以出現乏力、唇舌乾燥、皮膚失去彈性、煩躁不安,甚至躁狂、幻覺、昏迷。 高鈉血症引起的腦萎縮,可繼發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甚至死亡。

水中毒:低鈉血症,輕度低鈉血症可以出現味覺減退、肌肉酸痛;中度有頭痛、個性改變、噁心;重度可出現意識障礙、嗜睡和昏迷。

說了這麼多,

總結一下,

救治二次溺水的關鍵,

在於了解並認識這種情況的癥狀:

行為異常、疲勞、嗜睡、咳嗽,

身上疼痛,腹瀉,發燒,

呼吸急促及臉色蒼白等...

其實,「乾性溺水」本來是很常見的。在我們身邊遇到的溺水事件中,大部分溺水者都是「乾性溺水」:據微博博主、在職醫生「急診夜鷹」科普:

乾性溺水: 是指喉頭痙攣,呼吸道梗阻,造成窒息死亡。此類患者肺內無水或僅有少量水。大部分溺水者屬於乾性溺水或少量肺部進水者。

濕性溺水: 人淹沒於水中,本能地引起反應性屏氣,避免水進入呼吸道。由於缺氧,不能堅持屏氣而被迫深呼吸,從而使大量水進入呼吸道和肺泡,致通氣/血流比例失調及肺內分流增加,引起全身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研究表明,只有少數溺水死亡者(15%)肺部吸入多於22 ml/kg的水。

無國界救生員的首席執行官Justin Sempsrott博士說:「被水淹沒後,大多數人在30到60秒內會失去意識,屏住呼吸,被淹沒的人們可能肺內進水。只要他們吸氧困難,他們已經淹死了。」

所謂的「乾性溺水」、「二次溺水」或「濕性溺水」,所有這一切都是溺水。Sempsrott這樣告訴大家,溺水根據其預後可以分為無長期損害、嚴重腦損傷、死亡。此外,溺水不是電影中所表現的戲劇性事件,典型的受害者並不會拍水呼救,相反,他們是非常非常地安靜,溺水者不會呼救,也無法揮手求救。

請看下面的圖:

大家都以為溺水的人會像左上角的圖示一樣驚慌呼救……實際上溺水者是下面的10張小圖。

美國每年兒童死亡最多的是車禍,第二就是溺水。溺水不僅僅是泳池,很多是在湖水海水,還有自己家的澡盆。

家長請記住:不管任何原因,當兒童出現呼吸困難、胸痛、頻繁咳嗽、氣促、喘鳴、精神萎靡、昏睡時,都應即刻送醫。

如果附近沒有醫院,而孩子的乾性溺水癥狀又非常嚴重的話,就需要家長做出應急處理

處理方法如下:

1、清除體內雜物

發現乾性溺水的情況了就要及時將體內的雜物清除處出來,以免堵塞氣道引起窒息。將淹溺者腹部置於搶救者屈膝的大腿上,頭部向下,按壓背部迫使其呼吸道和胃內的水倒出,但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延誤心臟復甦的時間。

2、心臟復甦

採用儘快行口對口呼吸及胸外心臟按壓,口對口呼吸時吹氣量要大,先人工呼吸,將氣道打開,然後做胸外按壓。按壓胸骨中下1/3交界處的正中線,一手掌根部緊貼於胸部按壓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按壓為頻率至少100次/分,按壓與放鬆時間比例以1:1為恰當。按壓深度一般為3cm,嬰幼兒2cm。

每年暑假都是兒童溺水事件高發期,因此防止溺水是孩子游泳、玩水的首要注意事項。

預防是最好的辦法

現在,父母應該都意識到不同溺水反應的跡象,而「預防」才是保護我們的小游泳者安全的最佳途徑。

GIF/1.3M

隨時注意不安全的環境

年幼的孩子游泳應該由年長的、更熟練的游泳者負責照顧。家長要隨時注意改變不安全水域環境,比如屋前屋後有水塘、溝渠等開放性水域,各種水井、溝渠、糞坑或蓄水池的蓋子是否蓋好。

救生物品也不是保護傘

不要誤認為給了孩子準備了救生圈、救生背心等工具,就可以掉以輕心。這些東西在水中隨時會翻倒。

GIF/649K

對孩子的安全教育

經常告訴孩子,尤其是男孩,不要獨自下水玩,特別是已經學過游泳的孩子,最不能大意,因為一般認為寶寶接受過游泳訓練,就不會溺水的家長不計其數。

孩子在游泳的時候父母要警惕,重點就是小孩游泳注意不要讓他嗆水。希望這樣的悲劇不再發生!

現在是夏季,也是溺水事故的高發時節。希望家長們在帶著孩子去游泳的時候,不但要注意孩子在水中的情況,更要留心上岸之後的潛在危險。不要讓這樣的悲劇,再度發生。

游泳要慎重!同時也希望這件事能夠引起大家的注意!

GIF/472K

編輯丨零距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本零距離 的精彩文章:

CPB家的彩妝好複雜,什麼亮潤、光潤、鑽光…你知道該怎麼挑選嗎?
注意!此安耐曬非日本の「安耐曬」 網上這些種草款都是李鬼!
除了神仙水,SK2還有很多值得買……
CPB為什麼貴?2017年新品強勢來襲!新推了2000 RMB的貴婦粉底……
來日本久了,華人都變「傻」了!

TAG:日本零距離 |

您可能感興趣

這位家長,竟然帶著自己兒子去紋身!不是你認為的那樣
孩子的這些壞習慣,家長一定要給他改過來,不然後悔都來不及!
實拍:這家長的頭一定是被驢踢了,不然怎麼會這樣嚇自己的孩子
家長再生氣,孩子身上的這四個部位不能打,不然後悔的就是你
家長做這4件事,孩子終身忘不了,作為爸媽,你們做過幾件?
熊孩子不能慣,這幾種問題家長得讓他們憋過來!
痛心!又有孩子不幸溺水身亡,家長一定要注意了!
若不想將來,被孩子一邊嫌棄一邊依賴,你可以試著成為這種家長
孩子長不高,可能是這幾個原因在作怪,不在意的家長都後悔了!
毀掉孩子的第一殺手,不是打罵不是離婚,而是……家長必看
家長熱死都不給孩子開空調?你這不是為孩子好,而是害了他!
孕期胎動有這幾個表現,家長放心就好,孩子以後肯定很聰明!
「我親手害死了自己的孩子」!所有的家長都該看看,再痛心再後悔都來不及了!
家長們,對於孩子來說,這些事情太早了反而是不好的
睡覺時孩子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一定不要忽視,很多家長都沒放在心上!
如果你是一位家長,這四句話就不要對你的孩子說,很傷孩子的心
既然不上學也能當老闆,怎麼家長還是死磕讓孩子讀書?
孩子有這些情況,說明被家長寵壞了,再不停下就成禍害了
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就看家長能不能在這3件事下「狠心」!
怕孩子以後被欺負,哪些事情家長從小就可以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