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代邊防劃時代的車營「復套」戰略

明代邊防劃時代的車營「復套」戰略

「剿巢」 戰術的絕唱

成化九年(公元1473 年) 九月,滿都魯及孛羅忽留妻子老弱於紅鹽池,率部出套,深入秦州、安定等地劫掠。明軍主將王越在經過充分準備後,與延綏總兵官許寧、游擊將軍周玉各率五千騎突襲紅鹽池,擒斬三百五十,奪獲駝馬器械無數,焚其廬帳而還。滿都魯和孛羅忽劫掠歸來以後,見妻子畜產皆已盪盡,相顧痛哭,不敢再居住於河套,明帝國西部邊境終於獲得了數年的和平。

其實從本質上說,紅鹽池的大勝所採用的戰術是冷兵器時代中原農耕民族對抗草原游牧民族最典型的戰術模式。幾千年來,農耕民族的步兵在結陣後擁有強大的戰鬥力,但在機動力、情報能力、戰略主動權上面對游牧騎兵卻處於絕對的劣勢。因此,如果農耕民族僅憑步兵作戰,就只能被動挨打,根本無法對游牧騎兵造成毀滅性的打擊。要想對游牧民族造成毀滅性的打擊,農耕民族往往也必須組建大規模的騎兵部隊,去襲擊對方的老巢。因為雖然游牧騎兵來去如風,但是其畜群和營帳卻移動緩慢,非常容易成為攻擊目標。因此,自漢代名將霍去病之後,出動精銳騎兵, 以快打快,襲擊游牧民族的老巢,已經成為中原農耕民族摧毀草原游牧民族戰爭潛力的不二法門。

不過,這種戰術的基礎是大量的戰馬, 比如漢武帝時代為了實行這種戰術,很快就消耗掉了四十萬匹官馬。另外,牧場需要佔用耕地,這使得農耕民族在大量飼養戰馬這點上與游牧民族相比處於劣勢。特別是唐代之後,因為氣候的變化,北方沙漠化情況嚴重,再加上很多牧場處於農耕、游牧民族雙方爭奪的區域,養馬成本水漲船高。中原政權雖然在戰馬的絕對數量上並不算少,但與游牧政權相比,在相對數量上卻明顯處於劣勢。同時草原游牧民族的組織水平也在提升。因此這種戰術越來越難以實行,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紅鹽池之戰成了中原農耕政權這種「剿巢」 戰術的絕唱。

在套虜被逐出河套的弘治初年,明廷並沒有更進一步強化邊境防務,反而不加作為。河套的蒙古諸部站穩腳跟,成了明中葉以後不可小覷的軍事存在。

劃時代的車營「復套」戰略

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 年),時任山西三邊總制的曾銑上疏請復河套。當時邊患日益嚴重,曾銑一面請求出塞搗巢, 一面修建了東至黃甫川一千五百里的邊牆。

身為三邊總制的曾銑自然十分清楚河套地區的重要性。鑒於蒙古諸部久居河套, 勢力根深蒂固,外加河套地區的地理位置十分關鍵,套虜出套則可寇宣大,震懾京畿地區,入套則可寇延綏、甘肅以及固原, 擾亂關中地區的社會秩序,曾銑請以精銳六萬,再補充山東槍手兩千人,計劃在春夏之交時帶五十日糧,水陸交進,討伐套虜, 以求一勞永逸地解決套患。曾銑還申請「帑金數十萬」,表示三年可畢套虜。曾銑的計劃到達兵部後,兵部認為此議不可行, 但是嘉靖皇帝卻力排眾議,堅決支持曾銑, 並增給曾銑帑銀二十萬兩以示支持。但是陝西巡撫謝蘭、寧夏巡撫王邦瑞及巡按御史盛唐依然不同意曾銑的做法,曾銑又上疏皇帝,嘉靖再次表示支持曾銑。隨即曾銑上陳平套對策,其中就有著名的《曾銑擬逐套虜陣圖》。

曾銑的擬逐套虜車陣共七萬二千餘人, 分為二十四營;每營三千餘人,內含四十隊車兵和十六隊選鋒奇兵,共用霹靂戰車並駐車共二百輛;每隊車兵操作戰車五輛, 每車配霹靂炮十八桿、火箭二百支、大連珠炮一桿、二連珠炮一桿、手把銃二桿、盞口將軍四門;選鋒奇兵每隊裝備手把銃十四桿。

霹靂炮,全名飛雲霹靂炮,用生鐵鑄造, 炮口如碗,是屬於小型碗口銃類型的野戰火器。該炮每發裝葯八錢,裝填鉛子五個, 每個重八錢,備彈五十發,共用藥二斤半, 鉛子二百五十個。

明代用於野戰的霹靂炮

大連珠炮,全稱百子連珠炮,身長四尺(約1.28 米),用精銅鑄造,是一種小型火炮。該炮每發裝葯一兩八錢,裝填鉛子十個,每個重一兩八錢。二連珠炮屬於大連珠炮的小型版,每發裝葯一兩八錢, 裝填鉛子五個,每個重一兩八錢。兩種火炮各備彈二十發。

手把銃屬於單兵用火門槍,口徑約16 毫米。該銃每發裝葯八錢,裝填一枚合口的八錢鉛彈,裝彈藥比1:1,備彈五十發。同期的明代鳥銃口徑為13—14 毫米,打合口鉛子,用藥三錢。可見手把銃是一種大口徑火器。該銃的上部有銅提手,便於攜帶及懸掛。除車載手把銃外,還有騎兵用手把銃,裝葯也是八錢,不過每發裝鉛彈兩個, 每個鉛彈重一兩。其戰術目的是在騎兵衝擊時近距離開火,儘可能地殺傷敵人。

明代雙輪輜重車圖

盞口將軍是盞口銃的改進型,將原先的石彈改為了爆炸彈。

《曾銑擬逐套虜陣圖》共有八幅,不光在明軍建制里增加了火器戰車的使用, 更分別對車兵在駐防、遇敵、防禦、騎戰、步戰、出擊、追擊、歸營八種情況下的應列陣形進行了說明。

曾銑車營立營總圖

曾銑車營遇敵駐戰圖

曾銑車營前鋒車戰圖

曾銑車營騎兵逐戰圖

曾銑車營步兵搏戰圖

曾銑車營行營進攻圖

曾銑車營變營長驅圖

曾銑車營合功收兵圖

曾銑車營的靈魂在於車載火器, 所有戰法的施展都離不開通過擊發火器擾亂敵方行動或直接擊潰敵方的戰術。

選鋒奇兵則是車營中的精銳,相當於歐洲16 世紀的龍騎兵,是車營中的左右手和唯一的機動力量。奇兵的戰鬥任務非常重。立營時,奇兵在四角警戒;敵人來攻擊的時候,奇兵不入車營,在外圍用弓矢擊敵;敵人敗退,奇兵要追擊;夜晚宿營時, 奇兵要警戒。因此,他們要學會使用多種冷兵器,如刀、棍、弓箭;要學會在馬上嫻熟地擊發大口徑火器;還要有超強的意志力, 在敵方大舉進攻和與敵軍對射時不崩潰。

至於車營中的戰車,也具有多種功能。一方面,戰車是火器的運輸工具和發射平台;另一方面,它們又給選鋒奇兵提供戰術依託、防禦工事和火力支援。

曾銑的車營規模雖大,但卻是依據河套複雜的地理環境制定的,因此使用靈活, 戰術多變。更加重要的是,車營的規模與冷兵器時代的舊有戰法相比,顯得相當有「性價比」(當時明廷中提議恢復河套的大臣不在少數,很多人按照舊有的戰術構想,認為如果要恢復河套,須用兵三十萬, 攜糧三百萬石,馬步水陸齊進)。

曾銑的這次軍事布局籌劃極具劃時代意義。他看清了明代邊防的現實條件,明白已經無法再實行那種輕騎搗巢的戰術, 同時明軍已經開始大量使用火器,於是將火器戰車正式納入軍事編製中,使之成為明軍抵禦蒙古騎兵的核心裝備。這也是明軍火器車營軍事體制的開始。

本文摘自《明帝國邊防史》

★一部全面展示初代德國空軍興衰榮辱的精華歷史讀本;

★甄選大量珍貴歷史照片,啞粉紙彩色印刷,兼以翔實的數據資料;

★專業解讀德國戰史上著名機型以及經典戰例,完美呈現第三帝國空軍的發展歷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狙擊步槍,深受維和部隊喜愛的的專業武器
神秘失傳,無法復原的「山紋甲」辨析考
將星北斗照幽燕,楊六郎固守鐵遂城
一代將星藍玉的橫空出世,捕魚兒海之戰比肩衛青、李靖
計劃取代俄軍現裝備的AK-12突擊步槍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