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通寶背三錢》雕母祖錢考略
泉藏古藏論古今,不管唐宋元明清
方圓之間天地大,古往今來歲月明
這是一顆《永樂通寶背三錢》之雕母祖錢也。這是因為,永樂通寶背三錢本身之大珍身份,如今居然有其母亮相,在這贗品層出不窮、制偽手段不斷翻新的年代,在嘉靖通寶背十一兩雕母被公認是國內現今所謂最早的雕母的背景之下(其實早在遼宋時期已經有實物雕母祖錢遺存,無非有人整死不認也),永樂三錢雕母的出現,可能嗎?多路泉英定會振臂高呼「地攤兒貨」並大喝不可能!然,唯實唯鑒,一切皆有可能也。
閑話少說,書歸正傳。其亦是至今唯一一顆可見並可號稱永樂三錢雕母之品。對於它,筆者出於慎之又慎之原則,已經應用多種觀察工具和手段,反覆研判良久。覺得可有七八分以上把握後。方才決定將之亮相於公眾視線,贊同也好,否決也罷,能有大爭鳴即為大好事。以下,通過四考,慢慢道來。
一考:錢體包漿銹色。顯然,咋一看,此相必讓人大為生疑,並不奇怪。本品肉眼下,包漿已然淺淡,並閃現淡淡之亮黃色。其原因在於本人獲取此品之前,已經被原持有人用心將銹颳去(此為近年錢幣文物等出坑出窖或者發現並持有之第一序位人,不懂而為之的典型現象),我們可見錢體地章因用金屬器具刮除裹銹而劃痕累累,其當初清理確是頗費一番精力。
儘管如此,仍然在錢文縫隙之中殘存不少橄欖綠色銹跡,而這些銹跡經反覆辨識,本人認定其非人工做舊而生成之銹。這一點從另一個側面倒是反證了一個情況,那就是若為贗品制偽,顯然巴不得有銹纏身,何去花此精力將最能掩蓋偽相之銹刻意颳去,那豈不此地無銀?值得一提的是,這種銹似乎是一種帶有油性泥狀物。可能正因為如此,錢體才得以長期保存如此完好。
現狀地章之上可見一層黑色銹,儘管銹層不厚,然已是緊附地章浸入肉體,有傳世古黑包漿之質感。包漿銹色是一個相當複雜多變的現象,所藏環境千差萬別,其銹貌亦有萬千之相,此理已無需我再贅述。地章總體平整,極少數地方有鏽蝕的小凹坑,然非砂眼。因此,我們難以有充足理由因此包漿之相就一口加以否定。
二考:錢體材質。本品材質較為特別。淡黃色泛白。細考,其並非白銅。材質偏軟,用大頭針即可不太費力划出劃痕。因其泛黃,故以銅為第一基礎金屬材質可無疑,然銅的成分肯定不是很高,其它合金成分之量應該超過常規。
只是其它金屬為何?鉛或錫?不似。
原因在於,如果鉛錫合金成分過大,那麼錢體板材難以保存如此完好。故,初步斷定其有不低的含銀量。銀的化學活性低,抗腐蝕能力大大強於鉛錫。因此,本品板材具有較高含銀量便可解釋,錢體板材硬度不高,而又較抗腐至錢體板材保存更趨完好之現象。史上,雕母板材多樣,故本品之板材並無特別值得懷疑之處。
三考:錢文特徵。本品錢文書寫特徵具備永樂錢文之典型風格。通過對比,其錢文似乎更接近永樂通寶小平銅、銀錢錢文書寫特點,尤其是在「樂」字和「寶」字上。
從本品錢文看,在與本博前一篇博文中的完整永樂背三錢和上博缺角錢等樣錢錢文對比,作為母,其錢文更為纖細,只是「樂」字顯得更寬一點,特別是「樂」字中間一橫更長。這種現象,是從雕母到鑄行錢往往難以避免之差異。
再者,背「錢」字第一撇尾部和右下穿直角相連接,這亦是永樂三錢之另一特徵,本品依然如此。單就錢文書法而言,本品字體勁道,橫豎撇捺點折,筆筆起頓鮮明有力,書法工整而有章,永樂錢文神韻躍然錢面。因此,從錢文上看,在視覺上可完全排除所謂「錢文獃滯」之通常偽品之感。一句話,錢文書寫乃具真錢之相也!
四考:是鑄還是雕。本品字口深俊挺拔,邊圓廓正,筆筆之劃從地章至面昂然凸起並呈金字塔狀(可參見下面放大之圖照)。
其一,筆劃猶如刀斬,尤其在「通」字之「甬」的「田」形結構中,我們可鮮明的看到其「口」字呈「V」形,這是雕母雕刻之態最為典型也是最說明問題的地方。
其二,在錢文根部與地章結合處,大都呈直角狀,少數地方稍有不很直,但這也往往是精修所出現的現象。
其三,在地章外圓廓與輪邊廓凸起之結合部,正反均能在放大鏡下看到不很深的雕刻溝塹與鏟痕,這正是手雕的顯著特徵之一。
其四,穿口內向棱邊,具有極其明顯的雕刀倒角痕迹或者現象。同時,本品穿內開金口時的人工雕刻明顯,並且尚未做精細修穿。可見粗刀之波浪形挖凹。
其五,錢文筆劃和穿棱脊在放大鏡下,可見抖刀之痕,即筆划走勢並非如利刃切豆腐般精密齊整,有用刀刃斬刻硬物之微小規則之不直波浪紋。
其六,輪邊銼痕放大鏡下歷歷在目,人工修磨輪邊顯而易見。本品直徑為36毫米,比其澆鑄樣錢略大約2毫米左右,是為雕母與行錢之正常比例。
凡此種種,故可結論,
其一,非當代機制衝壓而成,
其二,非失蠟法或普通澆鑄法鑄制而成!本品為手工雕刻之作,並無多少疑問。
按照常理,人們必會提出疑問,明永樂年距今已經六百餘年,其雕母是否還能保存如此完好而沒有多少爛相,其實這個問題本不該是問題,不說數百年,就是千年以上,保存完好的銅銀器製品數不勝數。比如,唐代銅鏡,甚至還有比本品相貌更佳的傳承於世。何況雕母通常材質優秀,錢文深邃,更善得保存,自然其抗爛能力大大強於常品。最後,本品還有這兩種可能,一是,這只是其中一顆雕母樣錢,並且尚未完成最後精修,這可從穿口尚未精修而得到印證。二是,這就是一顆因某種原因被放棄不再深入做精修穿之雕母作品。不管何種,是後還是妃,其永樂三錢之雕母祖錢地位,當得成立也。
綜上所述,《永樂通寶背三錢》雕母祖錢的發現,將明代雕母祖錢發現由嘉靖雕母提前了八朝之多(僅僅是按照先前之常規說法而言)。這顆雕母的出現,雖然難說會起軒然大波,但是,鑒於永樂三錢的異常珍貴,至少本品定會引起不小爭議,要達到公認非一日之寒。筆者希望,否定也好,贊同也罷,只要有利於弄清其本來,還真實歷史以本來面目即可,最怕後人憑自己主觀臆想,輕率將祖宗之寶物硬生生給打入冷宮!
輔助信息與預告,接下來本人還將展示另一首見震撼之品明《萬曆通寶》折五雕母祖錢,其與本品一窖同胞,亦是出窖坑後被第一持有人著力刮銹。
局部放大圖:
溫馨提示:古玩收藏,出手需謹慎,三思而後行! -- -- -- 關注分享很重要別私藏,分享到朋友圈,讓小夥伴們都開開眼!!


※雍正錢版別(二)——這些你是否還知道?
※崇禎收藏賞析!
※贗品銅元辨偽,全葯的反面教材,一起來看看吧!
※雍正錢版別(一)——你知道幾個?
TAG:錢幣 |
※咸豐通寶當百雕母
※知道你手中的錢幣是雕母錢、母錢還是子錢嗎?
※清代通寶雕母幣一組備受收藏愛好者追捧的古錢幣
※了解更多古錢:祖祖輩輩、雕母、母錢、樣幣等等
※咸豐元寶 寶德當十、當五十雕母 收藏價值很高
※金翅大鵬雕母親是鳳凰,父親是誰?為啥長著母親的身體父親的腦袋
※雕母錢幣和普通錢幣有什麼不同?
※明清錢幣雕母價動輒百餘萬元!
※明清古錢幣咸豐通寶,雕母動輒100餘萬元!
※清代錢幣中有哪些母錢雕母,價值高的可以換套房子
※雕母錢,只要上拍賣,買家必定瘋搶!
※清代雕母的傳奇故事,以及未來的行情(三)
※2018年台灣中正拍賣預告—咸豐重寶雕母
※古幣 金錯刀雕母投資價值比流通刀母幣價值高市場價值60萬以上
※雕母幣有沒有市場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