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北宋黃庭堅《跋爭座位帖》

北宋黃庭堅《跋爭座位帖》

黃庭堅《跋爭座位帖》

黃庭堅 (1045-1105),北宋人,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

黃庭堅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早年受知於蘇軾,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詩與蘇軾並稱「蘇黃」,有《豫章黃先生文集》。詞與秦觀齊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龍榆生《豫章黃先生詞》。詞風流宕豪邁,較接近蘇軾,為「江西詩派」之祖。晁補之云:「魯直間作小詞固高妙,然不是當行家語,自是著腔子唱好詩。」(見《詩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詞,不免褻諢。有《山谷詞》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跡有《松風閣詩》、《華嚴疏》、《經伏波神祠》、《諸上座》、《李白憶舊遊詩》、《苦筍賦》等。書論有《論近進書》、《論書》、《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著錄。黃庭堅是「蘇門四學士」之一,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為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書法精妙,與蘇、米、蔡並稱「宋四家」。詞與秦觀齊名,藝術成就不如秦觀。晚年近蘇軾,詞風疏宕,深於感慨,豪放秀逸,時有高妙。

北宋元符元年,居戎州時,仿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曲水流觴」意境,於今宜賓市郊北鑿石飲水為池,曰「流杯池」。

黃庭堅書法初以宋代周越為師,後來受到顏真卿、懷素、楊凝式等人的影響,又受到焦山《瘞鶴銘》書體的啟發,行草書形成自己的風格。黃庭堅大字行書凝練有力,結構奇特,幾乎每一字都有一些誇張的長畫,並儘力送出,形成中宮緊收、四緣發散的嶄新結字方法,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在結構上明顯受到懷素的影響,但行筆曲折頓挫,則與懷素節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圓轉、流暢是草書的基調,而黃庭堅的草書單字結構奇險,章法富有創造性,經常運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單字之間的界限,使線條形成新的組合,節奏變化強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為北宋書壇傑出的代表,與蘇軾成為一代書風的開拓者。後人所謂宋代書法尚意,就是針對他們在運筆、結構等方面更變古法,追求書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黃庭堅與蘇軾、米芾、蔡襄等被稱為宋四家。

黃庭堅對書法藝術發表了一些重要的見解,大都散見於《山谷集》中。他反對食古不化,強調從精神上對優秀傳統的繼承,強調個性創造;注重心靈、氣質對書法創作的影響;在風格上,反對工巧,強調生拙。這些思想,都可以與他的創作相印證。

流傳黃庭堅的書法,小字行書以《嬰香方》、《王長者墓誌稿》、《瀘南詩老史翊正墓誌稿》等為代表,書法圓轉流暢,沉靜典雅。大字行書有《蘇軾黃州寒食詩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風閣詩》等,都是筆畫遒勁郁拔,而神閑意穠,表現出黃書的特色。草書有《李白憶舊遊詩卷》、《諸上座帖》等,結字雄放瑰奇,筆勢飄動雋逸,在繼承懷素一派草書中,表現出黃書的獨特面貌。此外黃庭堅的書法還有《伯夷叔齊墓碑》、《狄梁公碑》、《游青原山詩》、《龍王廟記》、《題中興頌後》等。

用筆如馮班《鈍吟雜錄》所講:「筆從畫中起,回筆至左頓腕,實畫至右住處,卻又跳轉,正如陣雲之遇風,往而卻回也。」他的起筆處欲右先左,由畫中藏鋒逆入至左頓筆,然後平出,無平不陂,下筆著意變化,收筆處回鋒藏穎,以「畫竹法作書」給人以沉著痛快的感覺。其結體從顏魯公《八關齋會報得記》來,中宮收緊,由中心向外作輻射狀,縱伸橫逸,如盪槳,如撐舟,氣魄宏大,氣宇軒昂,其個性特點十分顯著。

《經伏波神祠詩》,行書墨跡,紙本,46行,每行字數不一,共477字。原跡現在日本。此詩帖,洋洋數十行,揮灑自如,筆筆精到,氣勢開張,結體舒展,范成大評「山谷晚年書法大成,如此帖毫髮無遺恨矣,心手調合,筆墨又如人意。」此帖正是一種心平氣和的境況下的經意之作,具有黃庭堅書法藝術的特點,是黃庭堅晚年的得意之作。

延伸閱讀

黃庭堅論書跋語中書法美形態的認識

在唐人的尚法觀念下,宋人以極具生命力的書法實踐和美學追求,在上追魏晉的取法過程中奏起了尚意書風的序曲。北宋晚期,這種音符更顯強烈,其尚意的風尚已進入高潮。不僅僅只有「宋四家」,還有許多知名不知名的書家,他們各具特色的書法風格,放射出奇光異彩、交相輝映,構成了宋代尚意書風最輝煌燦爛的景象,此後的宋代書壇基本上都處在這種審美思潮的籠罩下。作為北宋詩人和書法家的黃庭堅,不僅僅在詩詞文章和書法創作上有著絕世精倫之作,其對書法美之形態的認識也有著非常大的特點。在他那帶有明顯佛教禪宗意味和尚意思想的論書、題跋中,筆者認為至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闡釋黃庭堅對書法美形態的認識。

首先,筆者認為黃庭堅對於書法美形態的認識有著其獨特的美學基礎,這就是「韻」。在黃庭堅看來,書法美是有其風姿的,而韻就是書法美的本質屬性所在,亦即是書法藝術與寫字活動的根本區別之所在。他在《跋法帖》中說:「論人物要是韻勝為尤難得,蓄書者能以韻觀之,當得彷彿」。此中的「蓄書」蓋是取「收藏書法」之意。在山谷看來,書法美主要表現為韻,欣賞、鑒藏書法就是「觀韻」。黃庭堅非常強調觀古人書,他在《跋與張載熙書卷尾》說:「學古人書不盡臨摹,張古人書於壁間,觀之入神,則下筆時隨人意」,這強調氣韻的理論,不僅抓住了書法藝術的美學特質,而且也是我國古代書論中的審美傳統。在實際的品評中,黃庭堅也是從韻的有無入手,例如在《題東坡字後》中對於蘇軾書法的態度是「至於天然自工,筆圓而韻勝,所謂兼四子之有以易之不與也」,此「四子」似為「初唐四家」。此外,他在稱道王羲之、張旭等人書時所謂「皆不為法度病其風神」,在讚揚索靖時所謂「筆短意長」,批評「今人」「筆多而意不足」等等中所言「風神」、「意」之類,均是指韻也,對於「韻」的具體含義,黃庭堅並沒有講清楚,只是以一些意象與比較散見於其書論、題跋之中。不過,這絲毫不會妨礙我們把它當作其書法美形態的美學基點。

黃庭堅書法美形態認識的第一點是對於韻與工拙的關係討論。其評蘇軾小字曾說「雖有筆不到處,亦韻勝耳」。在《山谷題跋》中謂「工拙要須其韻勝耳,病在此處,筆墨雖工,終不近也」。他清楚的告訴我們,在他看來,韻之有無,並不在於字之「工拙」。比如他說王著「若論工不論韻,則王著優於季海」。很明顯他在充分肯定王著書「工」之極時,從另一個側面指出了王書的「病韻」之弊。而相反,東坡書儘管有意之不到處,然亦「韻勝耳」。依此而論,我們可以看出在黃山谷那裡「韻」乃是法度、工拙之外的另一種筆墨情趣。提倡主張要「韻勝」,其實就是要求書家要彰顯這種筆墨情趣在書法藝術形態中的地位,這是作品成功的關鍵之處。

當然,黃庭堅論「韻」,並非只言韻而舍其餘,其所言之韻只是被他放在了書法美之形式追求的重要地位。前面說黃山谷喜觀古人書,基於此,他無論如何也不會不重法度、工拙之於書法形態表達中的地位,在他極力推崇的王羲之、張旭、蘇軾等書家那裡我們也發現了,他們並不存在「是否工」的基礎問題。正如其論書所云:「正書如右軍《霜寒表》、大令《乞解台職狀》、張長史《郎官廳壁記》,皆不為法度病其風神」,又謂即使是「姿性顛逸」的張旭,也是「字字入法度」的。故此,山谷之論不僅反映了宋代書風中尚意尚韻的審美主流,而且向人們揭示了書法藝術與寫字活動之間的本質性區別。從書法美學本質意義上講,二者就在於韻之有無。

黃庭堅書法美形態認識的第二大點是提出了書法藝術之大忌,即忌俗,在黃庭堅的書法題跋中,我們可以找出許多對於「俗」的內涵與「祛俗」的論述。最有名的是其在《論書》中所講的「余嘗言,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醫也」。在《山谷題跋》中謂「近世唯顏魯公、楊少師特為絕倫,甚妙於用筆,不好處亦嫵媚,大抵更無一點一畫俗氣」。甚至認為「學字既成,且養於胸中無俗氣,然後可以作,示人為楷式」。可以看出,黃庭堅對「俗」的痛惡和對「祛俗」的重視。

與重韻一樣,對俗的內涵,山谷老人也沒有詳言,又是散見於其書論、題跋中,讓我們也只有依此去猜測。

首先,筆者認為俗之與否,關鍵在於書者在大節面前的態度,《山谷文集》卷廿九:「或問不俗之狀,老夫曰:"難言也。視其平居,無以異於俗人,臨大節而不可奪,此不俗人也;平居終日,如舍瓦石,臨事一籌不畫,此俗人也』。」在書法上他認為後之學「永字八法」者,「能使學家多拘忌,成一種俗氣」,看來「拘忌」是俗的第二表現。第三,黃庭堅在《書草老杜詩後與黃斌老》中謂「余學草書三十餘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看來,俗之其三為「抖擻氣」。第四個俗的表現是「塵埃氣」,如他評坡公字「少年時字畫已無塵埃氣」,這裡所指「塵埃氣」,應該就是世俗氣。另外,在其書論、題跋中還能找到諸如「姿媚」、「肥艷」、「買弄」的詞語,蓋為俗氣之釋。

總體而言,黃庭堅認為「同眾為俗」,不論是拘忌、抖擻之說,還是氣概、塵埃之謂,均具有隨流同眾的藝術共性,而少獨特的一家之個性,回想到黃庭堅的作品,我們發現其所言甚為有理。因為他的實際行動向當朝乃至後世證實了只有「祛俗」才能確立個性特點的藝術真理。黃庭堅的每一件暴風驟雨、宕逸多姿的大草作品都可以作為有利的證據。

對於書法美形態的認識,黃庭堅的第三個觀點是對樸質、端莊之美的重視。這是一個重要的美學傾向,他在《李致堯乞書書卷後》中寫到:「凡書要拙多於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婦子妝梳,百種點綴,終無烈婦態也」。其所謂「烈婦態」想必應該是一種令人起敬的端質、樸拙、渾厚、凝重之美,與「新婦子」的「百種點綴」大異。結合書法,要是書法具有「烈婦態」就要「寧拙勿巧」,少為扭捏作態之舉。其間所崇尚的,當然是一種端莊、雄偉、博大之美,這也是我國傳統書法美學史上的一個重要的思想價值取向。繼張旭之後,顏真卿的出現可謂是此思想崛起的主要標誌。到北宋,這種美學思想的地位愈顯強烈,以至於處於主導地位。從歐陽修到蘇東坡都極倡顏書,山谷翁亦然。我想,其樸拙雄渾的美學傾向,也應該看作是「筆墨當隨時代」的反映。

誠然,對於書法史來講,黃庭堅所給予的成就主要是為書法史,準確的講是為書法風格史提供了一種新的風格範型,為後人增添了一個獨具個性的取法對象。然而,儘管對於書法美的形態認識,對於書法美學思想史的貢獻,黃庭堅遠沒有孫過庭、張懷他們那樣的理論文本,但是在其零散的書論、跋語中,我們依然可以找到與其創作相對應的一些感悟和藝術真言。在書法美形態的認識上,能提出上面三個方面的認識可以說也是一種有價值的思想遺產,在珍惜之餘,我們更多的則是對這樣一位文化名人和書法大家的敬佩! (佚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愛好者之家 的精彩文章:

趙孟頫行書《感興詩並序》
米芾行書集字五言 古詩
行書的脈絡,以韻取勝、秀壯並存、尚意為先、多元取向
趙孟頫《太湖石贊》趙氏筆法,旋轉翻騰,引人入勝!

TAG:書法愛好者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