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債務是撬動財富的核武器,那負債多少才合理?
米筐投資提醒:本音頻大小1.2M
前言:
經常有人疑惑一個問題:家庭負債多少是合理的,100萬、1000萬?還是50%、80%?如何在債務和資產間達到最優平衡,從而獲取最大收益?
如果你懶得看以下文字,那我直接亮明觀點——應負債多少取決於你的現金流!即你的到期資金流入能否覆蓋住你的到期債務支出!
1
現代人的負債生活:車貸/房貸/消費貸
2000年前後,流行著一則中國老太太和美國老太太趕往西天途中的一番對話:
中國老太太感慨到,臨終前終於買上了房子,買房款是自己整整一輩子省吃儉用的積蓄;
美國老太太則一臉輕鬆,自己住了一輩子的房子,房屋貸款終於在臨終前還清了。
由此,中國人開啟了美國消費模式的負債生活——房貸、車貸、裝修/教育/旅遊/甚至美容為目的的消費貸。
相信每一個生活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裡的中國人都深有感觸,每月最難過的日子就是還房貸/車貸/信用卡賬單的那幾天,每月工資在還清當月債務後還能留存一些積蓄的絕對是少數。不知道多少個城市的白領/中產在每天清晨醒來後睜開眼睛的一剎那,要承擔「今天哪怕不吃不喝也要剛性支出幾百元」的壓力。
從國家的宏觀角度看,信貸透支是刺激消費、拉動經濟的重要手段,畢竟現在已處於產能全面過剩、物資無限豐富的年代,沒有人花錢怎麼會帶動生產、並增加就業呢?
從個人微觀角度看,信貸是提前享用商品/服務的金融手段,沒幾個人能全款買得起房、這個月參加個MBA班、下個月買輛汽車、再下個月緊接著外出旅行一趟。並且很多消費都是現代都市生活的必需品——面試或職場中的高檔職業裝、工作生活必備的筆記本/智能手機、晉陞技能必須的培訓。
這就是事物的陰陽面,看似不合情理,但每個人都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為了應對這種需求,各類金融服務機構紛至沓來:除了傳統的銀行,還有新出現的各類互聯網金融消費/借貸平台——以銀行為投資主體的各種消費金融公司、阿里的花唄和網商貸、京東的白條和金條、騰訊的微粒貸、百度的有錢花、唯品會的唯品花,甚至小米/樂視這樣的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消費信用貸。
我們不得不直面債務,因為它就是現代都市人生活的一部分。
2
債務的積極作用:撬動財富的終南捷徑
談到債務,不少人會想到債務違約、債主逼債、跳樓自殺、家破人亡……可比起這些債務的副作用來說,債務的作用更多是積極的——大到人類社會的發展、國家社稷的強盛,小到個人財富的增長、生活體驗的舒適:因為人類社會發展出了信用並由此可以負債(表現為可以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憑空調動一筆資源),激發了人類的勞動和財富的創造;國家可以負債(即發國債)搞鐵公基建設,並帶動經濟的發展;個人可以透支消費或負債投資,從而提前體驗享樂生活或增加個人財富。
債務到底是砒霜還是蜜糖?看誰在運用債務、看債務運用者的水平如何,筆者更傾向於後者,更看重它的積極作用——債務是撬動個人財富的絕密武器!
債務的特點是負債金額固定、利息等費用固定,如同石頭一塊堅硬無比,但債務博取的收益理論上卻是無窮大的:負債參加了一個技能培訓,帶來職場的晉陞和薪資的提高;借貸做一次外出旅行,開拓了眼界、增長了見識、拓展了思維,運作得體會提高生活的滿意度、甚至對工作也有幫助;借錢進行一項投資,其物質財富回報甚至不可限量,2016年前負債在一二線城市買房的,都深刻體會到了債務槓桿的魅力。
以可知/固定的成本/投入去撬動上不封頂的無限可能,是債務的秘密所在、魅力所在!不管你是通過媒介了解的那些財富大亨,還是你身邊活生生財富暴增的實例,無不是利用了債務槓桿之力:借貸負債—投資獲益—以此更多債務槓桿—撬動更多收益回報—再負債再獲益,如此往複循環,讓財富的雪球越滾越大。
我們知道債務槓桿能撬動財富,我們也知道債務槓桿斷裂會引發無窮災難。那負債應遵循什麼原則呢?
3
負債三原則:收益超成本/槓桿夠長/槓桿不斷
負債的原則可基本概括為:債務收益要大於債務成本、債務槓桿足夠長撬動的收益才會足夠大、更關鍵的是債務槓桿不能斷裂否則玉石俱焚。
債務收益大於債務成本。只有收益大於成本,才會盈利、才不虧本、才能持續,這是負債的根本。對於投資性負債很好衡量,借入多少錢,收入多少錢,扣除一切成本後即為凈利潤,這屬於定量分析。
可對於消費性負債卻較難量化其收益,小長假期間負債5000塊做次短途旅行,開拓眼界、放鬆身心、激發靈感、心理極度滿足,可收益多少卻無法量化,只是一種定性的自我感覺,且不同的人感覺不一樣——也就是收益不一樣。
也因此,為保證衡量的確定性,更建議負債去投資,而不是負債去消費。
債務槓桿足夠長。當確定收益能超過成本費用時,接下來就是要儘可能多的負債、儘可能長時間的負債,把槓桿做的足夠長,越長的槓桿撬動力越大——也就是收益越大,最終的收益是槓桿的倍數:
10%的收益,若是加了5倍的槓桿,其最終收益就是50%;
5%的收益,若是加了10倍的槓桿,其最終收益也是50%,槓桿越高其收益倍數也越大。
100萬的房產,若是20%的首付(就是5倍的槓桿),當房產上漲10%時,其絕對收益就是50%(收益值=100萬*10%=10萬;首付投入=100萬*20%=20萬。收益率=10萬/20萬*100%=50%)
債務槓桿不斷裂。槓桿撬動財富事半功倍、確實來的刺激,但若槓桿斷裂則會前功盡棄、甚至身敗名裂,所以難的不是負債加槓桿,而是在加了槓桿後如何保證槓桿不斷裂!只有槓桿不斷裂才能刀口舔血、並享受槓桿撬動財富的高潮快感。
而維持槓桿需要的是現金流,要讓源源不斷的現金流能覆蓋住到期的債務,並長此以往的維持下去,直至經歷一次牛熊周期,等到泡沫的來臨。
我們知道了債務的好處,也知悉了負債的原則,那麼到底負債多少才合理呢?
4
債務多少合理:重在現金流而非債務率
很多人喜歡用債務額或債務率來衡量自己的負債水平或負債能力,但筆者更傾向於用(預期)現金流來衡量。老年人的預期現金流會較少,所以負債就應該少;中年人的預期現金流穩定,所以負債就適當放大;年輕人的預期現金流會上升,所以要盡量用足槓桿。
賺錢能力不一樣、預期收入不一樣、風險承受能力不一樣,其負債額度和負債率自然會有差別。
現金流的目的是保證債務不違約、槓桿不斷裂,維持的時間足夠長、穿越多個時空,經歷牛市熊市周期、蕭條繁榮循環、泡沫破滅吹起輪迴,熬死了別人剩下了自己。
現金流如此重要,也就有了我們在現實中所看到那些資金密集型企業/行業如此的注重現金流管理——房地產公司喜愛凈現金流的商貿零售行業(若萬達百貨)或紛紛開拓金融板塊業務(以P2P金控平台為主)、燒錢的互聯網大佬也大舉進軍金融行業(消費金融公司/銀行等)。
對個人來說,大家把現金流狹義的等同於工資,其實我們更應該像經營公司一樣的經營個人——現金流不僅包括主動收入的工資/獎金,還包括被動收入的房租/股票基金分紅/其他投資收益,甚至還包括借貸融資/預收款,只要能清償到期債務的一切資金流入都是現金流,只要到期現金流能覆蓋住到期債務,其債務額就是合理的。
現金流管理是槓桿玩家的生存絕技,要講究債務額度的大小錯配、債務到期先後的時間錯配、債務成本優先劣後的次序錯配、債務(融資)可獲得性的難易錯配,而這些債務的錯配主要是依據自己的現金流情況,從而達到收支均衡,槓桿堅固。
後記:
經常有人問什麼時候買房合適,並試圖買在谷底賣在頂峰,而能做到的人微乎其微,即使有也更多的是運氣。如果結合此文,回答就簡單很多:當首付夠的時候,當月供能維持的時候,也就能看開價格的漲漲跌跌,只要槓桿不斷裂,牛市總有再來的時候,泡沫總有再吹起的時候。
點擊展開全文


※樓市泡沫可能不會破,但這些區域的房子一定要脫手!
※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就活該不漲?那是你們都錯了!
※淘金時代下的越南大機遇:房產業會重走中國行情?
※購置房產理念先行:三宅一生,僅此而已!
※5月外儲「四連升」!人民幣暴漲後怎麼走?
TAG:米筐投資 |
※核武器的殺傷力眾所周知,那麼研製出核武器需要多少資金呢?令很多人驚掉了下巴
※中國真正核武器數量是多少?
※你的核武器是什麼?
※中國為什麼不大量囤積核武器?原來這才是事實的真相
※有核國家有好幾個,為何五常的核武器是合法的?原因很簡單
※核武器到底是好是壞?如果世界上沒有了核武器的威脅,會是怎樣的格局?
※為什麼英法能夠那麼快研製出核武器?都是因為此國的幫助
※核武器的存在是好是壞?沒有它,世界能和平嗎?
※比核武器更可怕的是什麼武器?真的有這種存在嗎
※很多國家都有研製核武器,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用呢?可算是知道了
※核武器中的「鈾」究竟是什麼?難怪威力會這麼大
※一旦伊朗擁有核武器,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為什麼只聯合國的五個常任理事國能合法擁有核武器?說了別不信!
※印度是什麼時候有核武器的?為何五大常任理事國不反對?
※為何美國如此忌憚普京動用核武器?美軍方: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
※跟美俄相比中國核武器數量為何這麼少?因為技術不行?沒那麼簡單
※如果使用核武器去侵略一個國家,會有什麼後果?
※巴鐵準備同歸於盡?巴總理直言動用核武器,印度把事情弄的無法收
※美國為什麼可以擁有核武器,而伊朗卻不行?這才是真正原因
※AI要比核武器還危險得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