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趙紅軍教授講解《孫曼之傷寒論講稿》238-262條

趙紅軍教授講解《孫曼之傷寒論講稿》238-262條

趙老師講傷寒 238-262條

(編輯:張兆弘)

附錄:講稿

條文講解

238條:

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滿,初頭鞕,後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方二十五。

【孫老師原文】

本條提示陽明病可以反覆攻下和不可攻下的鑒別。

下後反而懊憹煩躁是下後不久又形成燥矢的表現,仍然可再次攻下。本條提示陽明府實可以反覆攻下,但是如果大便頭硬後溏則應該視為脾虛,不可攻下。

【趙老師講解】

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我們看到心中懊憹而煩,這幾個字的時候,我們就聯繫到了梔子豉湯,再看一下是不是梔子豉湯呢?不是。因為胃中有燥屎者,這說明不是梔子豉湯了,而且他現在是陽明病經過下發以後才出現的這種情況,胃中有燥屎者,可攻,那麼現在你接著應該用下法來治療,為什麼知道有胃中燥屎呢?《傷寒論》它重視腹診,前兩天微信圈裡流行的一篇文章,講的是御源堂中醫診所,就是他們到日本去考察,對吧,看日本的漢方,日本人就特別重視腹診,他們比咱們重視腹診的程度要多的多,日本人特別重視腹診,為什麼日本人特別重視腹診呢?因為他們對脈診不擅長,日本人在學習《傷寒論》的時候,他們重點是看癥狀,看些能看到的東西,他們對脈診不擅長,所以他們就重視腹診,他們這樣有好處,他們的腹診比咱們掌握的還精細。那麼張仲景怎麼知道胃中有燥屎呢?他肯定是腹診,腹診你摸的很仔細的話,腹中的硬塊,大便,他都能摸出來。腹微滿,雖然可以用下法了,但是要注意,腹微滿不是腹中特別膨脹,初頭鞕,後必溏,如果說他大便剛開始是硬的,後面有點兒稀呢,這就沒有達到陽明腑實,所以說像這種情況呢,他告誡你不可攻之,一定要等到他的大便化燥成實了,才能攻之。所以說,若有燥屎者,如果讓你確定他已經化燥成實了,宜大承氣湯。這是這一條,從238條開始講大承氣了。孫老師的講解,本條提示陽明病可以反覆攻下和不可攻下的鑒別,怎麼可以反覆攻下呢?下矢後還有燥屎者,就可以反覆攻下,怎麼樣不可攻下呢,就是大便未成實的時候,這個就不可攻下。

239條: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孫老師原文】

本條為陽明腑實證的指證。

不大便,臍部疼痛而煩躁並且發作有時,是腑實燥結的又一個指證。

【趙老師講解】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注意這三個字「繞臍痛」,煩躁,單純的煩躁可能不能說明問題,如果說「繞臍痛」,繞臍痛是重點,同時還伴有煩躁,發作有時者,此有燥屎,這是判斷這個患者有燥屎的指證。大承氣湯,調味承氣湯,小承氣湯,它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我們要把所有的有關大承氣湯的條文匯總起來,然後找出大承氣湯應用的特徵,那麼調味承氣湯和小承氣湯他們都沒有繞臍痛這一條,所以說繞臍痛這三個字,這是應用大承氣湯的特有指證。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從238條開始,我們要注意三個字,叫有燥屎,那麼從後面的238、239你就注意看一下,哪幾個條文是有燥屎的,因為有燥屎是大承氣湯的應用指證。

240條:

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脈浮虛者,宜發汗。下之與大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方二十六。

【孫老師原文】

本條是陽明府實證兼有如瘧狀的證治。

潮熱如瘧,日晡時發作有時,是風邪化熱而表邪未盡,雖然表邪未盡,但是在這種情況下,脈實就說明雖然有如瘧狀的情況,但在有燥實內結的情況下,仍宜攻下。如果有瘧狀的情況,但是脈浮虛,那就是表虛而風邪未盡,因為已經汗出,所以用桂枝湯發汗解肌。

【趙老師講解】

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好了,沒事了,但是又如瘧狀,又開始發熱了,發作有時,而且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這一塊的重點是日晡所,什麼是日晡所呢?就是下午申時,那個時候是陽明當立,我們說春夏秋冬,那是個秋對不對,拿一天來講,它是個下午,在那個時候它又發熱,屬陽明也,為什麼日晡所那個時候發熱,就屬陽明也呢?為什麼?原因是什麼呢?為什麼不是少陽,不是太陽呢?為什麼評這一點可以斷定它是陽明呢?誰說一下,原因很簡單,你們不要想的太複雜,因為這個陽明因為這個下午像太陽早晨升起來,中午到正中間,下午又降下去,那麼到這一塊時候,假設陽明這塊被堵住了,氣能不能降下去,降不下去,降不下去怎能辦?發熱,就這麼來的。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就是這一塊,陽明這一塊堵塞了,有燥屎了,堵住了,太陽光往下降了,熱性往下降降不下去了,所以說發熱。所以說日晡所,是應用大承氣湯一個指證,這個大家要記住。那能不能用呢?再看一下,後面這兩句話講的是以脈測證,脈實者,宜下之;他有日晡發熱了,脈實,宜下之,這就沒問題了。但是還有一種情況應該注意,脈浮虛者,宜發汗。下之與大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我們前面幾個條文已經講了,在《傷寒論》陽明病裡面它有汗法,也有麻黃湯,桂枝湯應用的機會,我們重點是看他的脈和證。孫老師的講解,本條是陽明府實證兼有如瘧狀的證治。我再說的細一點,本條講的是陽明腑實兼有中風表虛辯證。所以說這一條我再給他說細一點,把孫老師講的再擴充一下,這一條實際上他講的是陽明腑實的同時他兼有中風的表虛了,那麼我們要辯證,要隨著他病邪層次的深淺,他的病情發展的趨勢而用不同的方法,他有陽明腑實,他有表虛,那麼他這個病邪往裡面走,快下來了,脈實,我們就用下法,他的病從外面解了,對不對,他的脈虛,我們就用汗法,就用桂枝湯。這是這一條講的例子。所以說這一條告訴我們臨證的時候要注意脈象,專門有人研究《傷寒論》的脈象,《傷寒論》脈法,那麼要看脈象,你不會號脈,這就很麻煩,日本人的腹診,遇到這一條怎麼辦?

241條: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氣湯。方二十七。

【孫老師原文】

本條是陽明宿食證的辨證。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是下後損傷脾氣,脾虛則運化不及,運化不及則宿食不化,而六七日又是陽復之日,更易於熱盛導致燥矢的形成。此時仍應用攻下法,這是因為燥矢阻滯氣機導致腹痛,此時治標為急,等待大便通暢以後再治脾虛之本。由此可見,攻下是脾氣的一次損耗過程,因此下後就有一個脾氣恢復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一個陽復的過程,也存在一個七日的循環。

【趙老師講解】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大下後,六七日又不大便,為什麼呢?煩不解,腹滿痛者,而且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前面說的已經有燥屎了,這一條是不是比前面的癥狀更加重了,煩不解,腹滿痛,前面是繞臍痛,煩躁,現在是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這是不是四個條文已經三個條文有燥屎了,是不是,前面還有,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為什麼會這樣子呢?是因為這個患者本來就有積滯,吃的積住了,吃的多著了,在大用承氣湯之前,他都已經有宿食了,所以說在用大承氣湯之後,他的病情暫時性的緩解了,該下的沒有下完,又出現了這個情況,這是我的講解。我這一塊講解,和孫老師講解不統一,孫老師講的比較複雜,我是以我的理解講的,孫老師的意思是,下之後傷了脾了,脾虛了之後,再一吃飯,吃的飯又積住了,不是,我是這樣理解的,我到覺得我這樣比較好理解,你們可以把我的講解和孫老師的講解對照參考的來學習,我的意思是,這個病人本來就有宿食,你給他用了下法之後,

他暫時目前的病是解除了,本來的宿食沒有消除,所以說他又出現了這種情況,也就是說,下之後余邪未盡,就好像太陽病以後你發汗了,但是這個汗未透徹,那麼你用下法了,下沒有徹底,余邪未盡,所以說你還是給他用下法,來推陳出新,所以我的考慮,我偏向認為這個患者還是個實證。

242條: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氣湯。方二十八。

【孫老師原文】

本條是陽明府實同時存在濕阻證的辨證。

由乍難乍易可知大便已經燥結,而小便不利是由於大便燥結阻塞氣道,但是濕阻也可能有小便不利的情況,鑒別之法是:喘息不能卧是大便燥結的表現,而濕阻必然同時伴隨著腹脹滿的證狀。

【趙老師講解】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這兩句有什麼講究呢?這一條還是用的大承氣湯,典型的大承氣湯,大多數是小便利而大便干,對不對,為什麼是小便利而大便干呢?因為小便一利,津液偏滲,腸道裡面越來沒水了,所以說大便就干,但是這一條它特殊,它的特殊情況在什麼地方呢?他的小便是不利的,他不是說小便特別利的,他的大便有時候是乾的,有時候是不幹的,如果是小便多了,那大便肯定是干,如果小便少了呢?津液回到腸道了,大便就不幹了,所以說就屬於這種情況。那麼像這種情況呢,也可能可以用大承氣湯,也可能不能用大承氣湯,還沒有到這個指證呢,那麼我們往後面看,時有微熱,這條也不明顯,也可用調胃承氣湯之類的來解決,但是為什麼張仲景最後說有燥屎也,宜大承氣湯呢。是因為關鍵是喘冒不能卧,242條的核心關鍵詞是喘冒不能卧,你不管他是小便了,也不管他大便了,他出現了喘冒不能卧了,那麼必須用大承氣湯,這也是大承氣湯的一個指證。所以說238、242這麼幾條他反覆告訴你,用大承氣湯辯證的指證。喘冒是什麼意思呢?喘就是氣逆,氣從下面上來了,肺與大腸相表裡,肺氣不降,大便不通,這個氣從下面上來,這個冒是什麼意思呢?頭昏。喘是衝到肺上,冒是衝到頭上去,這就叫濁音不降。所以這種情況用大承氣湯來下之。第243條,這叫轉折,我們看這幾條好像大承氣湯好像是完了,那麼大承氣湯完了沒完?實際上沒完,從243條他給你來個插播,正放電視連續劇呢,給你插播個廣告,插播,242條之前,我們大家把我給大家講的有燥屎的條文總結一下,我們今天講的238、239、241、242這都是有燥屎的,咱們前面的,209、215條也是有燥屎的,你看一下209第三行,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215條,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鞕耳,宜大承氣湯下之。所以你要比較對比,這些就是大承氣湯,這個要大家去回顧。

243條:

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吳茱萸湯。方二十九。

吳茱萸(一升,洗)人蔘(三兩)生薑(六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孫老師原文】

本條為陽明病嘔吐證上焦與中焦病機的辨證。

嘔吐屬於胃腑病,所以說「屬陽明也」。湯是熱水,古人日常飲用生水,特指煮熟的水為湯。「得湯反劇」是說如果喝了熱水,反而更加欲吐,那就說明這種嘔吐已經不屬於中焦脾胃,而是屬於上焦胃的上口賁門,上焦屬於陽位,非苦寒無以降濁,就不能應用苦辛熱的吳茱萸湯散飲降逆了。本方以吳茱萸苦辛熱散寒開降化飲,人蔘甘寒、大棗甘溫補益胃氣,生薑辛溫宣散水氣,合為辛苦溫散寒降逆法。

【趙老師講解】

食谷欲嘔,前面給你講的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現在給你也是食谷欲嘔,也是氣往上逆的,他就是什麼呢?前後對比,陰和陽,寒和熱反覆來對比,讓你在臨床上不在出錯,食谷欲嘔,屬陽明也,這不是大承氣湯了,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得湯反劇者什麼意思呢?食谷欲嘔,吃了飯了以後,當時吐沒吐出來,沒吐出來,那種噁心的感覺,得湯反劇者,是一喝馬上欻吐出來了,是這個意思,那麼前面是虛寒,後面是什麼是熱,而且這個熱是上焦的熱,咱們有些同學搞不清這個黃連和黃芩的區別,那像這種情況是使黃連還是黃芩呢?用黃連,這是苦寒又降胃的,而且它屬於上焦,它是賁門這個位置,這是黃連的指證。大便粘,心口胃口這堵,頂的慌老百姓說頂的慌,這是黃連的指證,所以葉氏茯苓飲他用的是黃連,這個意思。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他講的是陽明病虛寒的證治。陽明病虛寒的證治,除了這一條之外,這一條是辨別了,在前面實際上張仲景已經反覆說過了,我們把陽明病的虛寒可以回顧一下,大家把書翻到的190條,怎麼說的,陽明病,若能食,名中風;不能食,名中寒。那麼這一條是能吃還是不能吃呢?不能吃。你再看一下191條,陽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對不對,這個就不多說了,你再看一下194條,陽明病,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以其人本虛,攻其熱必噦。是不是也是虛寒。再看一下195條,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微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谷癉。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那麼這一條是脈遲,243條他也應該是脈遲。那麼197條呢?陽明病,反無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嘔而咳,是不是氣血上逆了,手足厥者,必苦頭痛。若不咳不嘔,手足不厥者,頭不痛。這就是吳茱萸湯。那麼吳茱萸湯,我講一下現在的應用,吳茱萸湯,我們今天臨床上用它來治療嘔吐,包括一些頑固性嘔吐,神經性嘔吐,只要他辯證是由於虛寒性的,肝胃不和引起的,就可以用它來治療,虛寒它是虛證和寒症,對吧,為什麼說肝胃不和呢?吳茱萸這味葯它歸的是肝經和胃經,還有頭痛,特別是頭痛的時候巔頂痛,還有眩暈,還有子癇,出現的子癇,如果他辯證屬於虛寒,肝胃不和,可以用吳茱萸湯來治療,所以說臨床上遇到嘔吐患者的時候,不是說都用半夏瀉心湯的,一定要辯證,看他的脈象,他的寸脈關脈是滑的,對吧,那可能是個黃連的指證。如果他出現虛寒,脈沉遲等等之類的寒象,那麼要想到吳茱萸湯。

244條:

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小便數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渴欲飲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方三十。

豬苓(去皮)白朮茯苓(各十八銖)澤瀉(一兩六銖)桂枝(半兩,去皮)

右五味,為散,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孫老師原文】

本條為陽明中風誤下後致痞和陽明中風五苓散證的辨證。

寸緩為表虛,尺弱為營血不足,關浮為誤下後風邪下陷,然後心包相火隨之內陷中焦。鬱熱在內,所以發熱汗出;邪陷不得宣洩,所以惡寒;不嘔而心下痞,是由於誤下致使風邪與心包相火結於心下。這些都是誤治的結果,所以說「此以醫下之也」。假如沒有這個誤下的過程,那麼患者不惡寒而且口渴,那就是病機由太陽轉屬陽明的正常演變了,所以說「病人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尿頻同時大便硬,雖然不大便十餘日也沒有痛苦的,屬於誤下後脾氣虛弱,脾不能為胃布津,這種情況下的大便乾燥就不需攻下,隨著脾氣的恢復自然大便就會轉為正常。如果口渴,這是脾虛水停下焦,可以少量飲水,同時服用五苓散以化氣健脾利濕。

【趙老師講解】

太陽病,注意啊,變了,前面是不是都講到陽明了,這一塊是太陽病,這也是插播,後面又轉到大承氣湯,現在是插播。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我們看到這六個字的時候聯想到什麼呢?應該聯想到桂枝湯上去了,講的陽浮而陰弱,這就是陽浮而陰弱,寸緩、關浮、尺弱對吧,關脈浮,尺脈弱,這不是陽浮而陰弱嘛,太陽病的中風桂枝湯證就是這樣子的。其人發熱汗出,這是桂枝湯證,但是,復惡寒,又發冷,惡寒,不嘔,不嘔說明他不是少陽,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你看就這短短的幾句話,我們第一個要聯想到桂枝湯的陽浮而陰弱,第二個我們要聯想到太陽病他講的痞證,對不對,(病犯陰...誤下沒聽清)。244條的條文比較長,244條實際上他講了四種情況,講的是太陽病中風,再往陽明病轉病的過程中四種不同的類型,四種不同的病理機轉以及他們出現的證候,怎麼來辯證論治。所以這條文比較複雜。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這是誤下,這是其中的第一種情況,第二種情況是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這講的是第二種情況,也就是說你沒有經過誤治,他這病情自然而然的發展他一個轉歸,從太陽轉入陽明了,從太陽的中風轉成陽明的熱證了,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那麼他有點陽明病的什麼湯證呢?它有點像白虎人蔘湯證。這是第二種情況。第三種情況,小便數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這也是個太陽,陽明,但是它已經到了陽明的經還是腑呢?腑。對不對。不惡寒而渴者,白虎人蔘湯證,那是個經。小便數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這是個腑。那麼這個腑是我們前面講的太陽,陽明的什麼證?痞約,是不是痞約,麻子仁丸證,這是第三種情況。第四種情況又回來了,還有一種情況,渴欲飲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還有一種情況是,這個渴和剛才講的轉屬陽明這種渴又不一樣了,渴欲飲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這是個太陽蓄水證,我們正講陽明腑實呢,正講實熱呢,他給你來了個寒,把陽明腑實含義講完了以後呢,他現在又再來了這麼幾種轉歸,目的還讓你幹什麼呢是辨證論治。他要讓你知道從太陽病發展到陽明病的過程中間,會出現寒熱虛實各種各樣的不同情況,讓你不敢學的太死板,太局限。為什麼會這些出現不同的機轉呢?這與體質有關係,和醫生的治療方法是有關的。

245條:

脈陽微而汗出少者,為自和也;汗出多者,為太過。陽脈實,因發其汗,出多者,亦為太過。太過者,為陽絕於里,亡津液,大便因鞕也。

【孫老師原文】

本條承上條中風病因,提示汗出傷津導致大便硬的病機辨證。

脈陽微,也就是寸脈微,是邪去正虛,所以就會汗少,這種情況其實是陰陽和調的正常現象。這時如果汗出過多,那就屬於邪盛正虛,所以叫做太過。

上面說陽脈微是自和,下面說陽脈實是陽盛,是脈實而汗出過多。這種陽盛汗出太過的情況,也可以導致陽氣微弱,同時津液虧耗,造成大便乾燥。

值得注意的是,汗出過多導致的結果,首先是「陽絕於內」,其次才是「亡津液,大便因硬」,這是因為,《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陽氣具有升發的特點,所以說陽在外,主升主動主化氣;陰津具有靜守深藏的特點,所以說陰在內,主降主靜主守藏。因此。汗出過多,熱氣蒸騰,當然首先導致在外在上的陽氣耗散甚至消亡,然後才會導致在內在下的陰津的損耗以至於脫液,這個道理顯然可見。

【趙老師講解】

從245條開始,245,246,247這三條,承接的是244條的那一句話,244條講了四種情況,對不對,從245條開始它是連著,緊接著244條來講的,但是它緊接著是244條第幾種情況呢?第三種情況,痞約,第三種情況剛才說了,小便數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是不是,因為這一條說的是陽明的腑證,因為人家從整體238條開始講的陽明的腑證,插播了個244條,那麼緊接著245條開始,他還是緊接著是這。這就是《傷寒論》的條文之間的內在的規律,你可不敢像其他醫家註解的說,人家是錯節,順序編亂了,不是這個意思。你看一下245條,從245條開始,他重點給你講痞約,他講的是什麼呢?講的是人體的津液和大便的關係,講的是痞約的證治,第245條,脈陽微而汗出少者,什麼是陽微呢?陽微就是寸脈微也,就是寸脈摸起來比較微弱,脈陽微而汗出少者,為自和也,這是邪去了,正氣也虛了,對不對,病情快要恢復了。汗出多者,為太過,如果說脈都微了,但是汗又出的特別多呢,那麼這就傷人體的正氣了,為太過。陽脈實,因發其汗,出多者,亦為太過。雖然他陽脈你是要發汗的,但是你發汗太過了,太多了,也為太過,太過造成的後果是,為陽絕於里,亡津液,大便因鞕也。是不是發汗太多了,發汗太多了,不但是耗傷你的津液,而且傷了人體的陽氣了,在《傷寒論》裡面,出汗,不管是太陽病的出汗,還是其他什麼問題,只要是出汗太多了,他就會亡陽,陽氣為根,講的是這個意思。陽氣是根本的觀點,是這個意思。為了再複習一下,掌握一下,這個汗,出汗,自和,我們前面的條文再回顧一下,大家把書翻到第43頁,第49條,什麼叫自和,脈浮數者,法當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發汗,當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脈微,此里虛,須表裡實,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是吧,尺中脈微的情況下,你更不能出汗太多,這和這一條的意思是統一的。你再把書翻到第45頁,第58條,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陰陽自和者,必自愈。可都是一個意思,結合前面的加深這一條文的理解。可以參考一下112條,複習一下。

246條:

脈浮而芤,浮為陽,芤為陰。浮芤相搏,胃氣生熱,其陽則絕。

【孫老師原文】

本條是陽明病陰虛陽盛的病機辨證。

「浮為陽」的意思是「浮為陽熱有餘」;「芤為陰」的意思是「芤為陰血不足」。「浮芤相搏」,陽盛與陰虛同時發生並且結合在一起,結果是「胃氣生熱,其陽則絕」,也就是說:胃熱的結果是陽氣竭絕。邪熱損耗的結果是陰陽俱虛,但首先是陽虛其次才是陰虛,其機理前面第112條和上條已經討論過了。

【趙老師講解】

脈浮而芤,浮為陽,芤為陰,浮為陽,這是脈象啊,浮和芤都是脈象,這是要重視脈,這幾條特別重視脈,浮為陽,芤為陰,浮為陽熱有餘,芤為陰血不足,陽越來越強了,陰越來越弱了,浮芤相搏,胃氣生熱,其陽則絕。講的還是這個道,講的是陽氣為根本,先耗的是陽,後來陰也絕了。通過脈象講陰陽的機理。

247條:

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鞕,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方三十一。

麻子仁(二升)芍藥(半斤)枳實(半斤,炙)大黃(一斤,去皮)厚朴(一尺,炙,去皮)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別作脂)

右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飲服十丸,日二服,漸加,以知為度。

【孫老師原文】

本條是由燥熱引起的脾約證的證治。

浮而澀,浮為陽盛,澀為脾營虛弱,陽盛和營虛結合起來,主要是導致營虛燥熱津虧,也就是大便燥硬艱澀不利的脾約證了。方中麻子仁甘平潤燥滑腸,杏仁苦溫宣肺潤燥,厚朴苦辛溫以降陽明逆氣,枳實苦辛寒降氣瀉胃,芍藥酸苦化陰補脾瀉肝,大黃苦寒通便泄熱。

【趙老師講解】

趺陽脈浮而澀,趺陽脈在哪呢?腳背上的,對吧,陽明經,趺陽脈浮而澀,還是脈啊,浮則胃氣強,浮為熱,澀則小便數。為什麼小便數呢?因為體內有燥熱,身體內有燥熱,所以導致的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鞕,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所以說呢244條第三種情況,245條,246條都是為第247條服務的,這是它內在的機理,麻子仁丸主之。麻子仁丸是在小承湯的基礎上,是不是這麼來的,大黃、厚朴、枳實加了一個麻子仁、白芍、杏仁,這是麻子仁丸,我們學《傷寒論》的時候,應該勤於總結,我們應該把小柴胡湯的條文,調胃承氣湯的條文,大承氣湯的條文最後給它歸個類,這樣就把它的應用搞清楚了。這是講的麻子仁丸。下面我們講的是什麼呢?又轉到調胃承氣湯了,從248條開始,248、249、250這麼三條,講的是調胃承氣湯和小承氣湯的辨別要點。這又屬於插播,他重點不是講這的,他重點還是講大承氣湯,他把大承氣湯前面幾條有燥屎的,中間給你加了個這,加了個那,對不對,給你說什麼情況能用這,什麼情況能用那,然後後面還要講到這。咱們現在先把248、249、250先看一下。

248條:

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胃也,調胃承氣湯主之。方三十二。

【孫老師原文】

本條是陽明病中風證風邪化熱後應用和胃法的病機辨證。

成無己注釋本條說:「蒸蒸者,如熱熏蒸,言甚熱也」。換句話說,發燒一連三天,雖然不一定結成燥矢,但內熱蒸騰,汗出耗傷津液,就應該用和胃方法來瀉一下,這個和胃法其實就是引導蒸騰的胃熱即刻下行。

【趙老師講解】

太陽病三日,時間還不長,但是呢,發汗不解,一發汗熱退了,現在發汗不解,而且是蒸蒸發熱者,屬胃也,調胃承氣湯主之。為什麼用調胃承氣湯來治呢?因為他發汗不解,發汗了表證走了,但是熱沒解,蒸蒸發熱,這個熱已經盡了。調胃承氣湯和大承氣湯、小承氣湯的區別是什麼呢?調胃承氣湯的重點是泄熱和和胃,要記住啊,調胃這個方劑要記住,我跟你說的都很簡單,調胃承氣湯你掌握四個字,第一,調胃承氣湯是泄熱的,第二個呢調胃承氣湯是和胃的,咱們在太陽病的時候實際上已經接觸調胃承氣湯了,是吧,調胃承氣湯是大黃、芒硝和甘草,甘草很重要,大黃是通便的,芒硝能夠軟堅散結清熱,他用了一個甘草,讓這個葯停在中間了,把這個熱散出去,我們把書翻到29頁看一下29條,你看第29條,「若胃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是不是,在太陽病的29條已經有了調胃承氣湯,傷寒這個病邪他入了里了,入了里了他胃熱,中間堵住了,因為這個情況導致的發熱,你用麻桂這些就不行了,怎麼辦呢?調胃承氣湯少少與之,那麼這一塊調胃承氣湯是泄熱的作用。和胃的作用,我們再把書翻到103頁第207條,你們看207條,陽明病,不吐不下,不吐不下,說明這個病邪堆積到哪去了呢?中焦是胃,心煩者,心煩指的是哪呢?指的是胃,我們再聯想一下這個248、249條,對吧,然後你再聯想一下,太陽病的時候又學了一個桃仁承氣湯,桃仁承氣湯是以那個方子打底的,還是調胃承氣湯,桃仁承氣湯是化瘀血的同時也是泄熱的,對不對,他們為什麼用調胃承氣湯,泄熱,你這樣一來,你就把調胃承氣湯、大承氣湯、小承氣湯就分開了,你再看一下249條。

249條:

傷寒吐後,腹脹滿者,與調胃承氣湯。方三十三。

【孫老師原文】

本條是陽明病傷寒誤吐形成濕熱證應用和胃法的證治。

上條是中風證應用和胃法的證治,本條是傷寒證應用和胃法的辨證,兩條對比以見同異。

風為陽邪,易於化熱,所以是「蒸蒸發熱」;傷寒為陰邪,易於化飲聚濕。本條寒邪外束,內熱漸盛,這時候假如採用吐法,那麼因為吐寓發汗之意。吐後汗出表解,而內熱與濕邪熏蒸,濕熱鬱積,形成腹脹滿的證狀,此時應該和上條一樣,仍然使用調胃承氣湯和胃,重在引導胃熱下行。

【趙老師講解】

傷寒吐後,腹脹滿者,與調胃承氣湯,這是這個腑實還沒有形成,但是胃裡面的燥結已經形成了,所以說腹脹滿者,與調胃承氣湯。我們再看一下250條,250條就到小承氣湯了。

250條:

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鞕者,與小承氣湯和之愈。方三十四。

【孫老師原文】

本條是太陽病中風證誤治,轉為陽明病之後,應用和胃法的辨證。

本條是中風,風邪易於化熱化燥。上條是濕熱鬱積導致的腹脹滿,本條濕熱內聚的腹脹滿已經開始化燥,轉為大便硬。微煩是即將化燥成實的表現。雖然大便已經轉燥,但是還有小便數,說明脾氣虛,還是不能攻下,所以用小承氣湯和胃導熱下行。和上面兩條比較起來,本條是因為經過汗吐下損耗,雖然大便開始轉燥,也不能用包含咸寒軟堅的芒硝的調胃承氣湯瀉熱和胃,而只是用小承氣湯理氣導熱下行。

【趙老師講解】

看一下小承氣湯,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鞕者,與小承氣湯和之愈。小承氣湯的重點是大便不通,但是呢他沒有達到陽明腑實那種程度,為了把這個問題說清楚呢,我給大家把這三個承氣湯的區別說一下,我們在臨床上講陽明腑實證,陽明腑實證,陽明腑實對吧四個字,一個是陽明,一個是腑實,陽明腑實證它重點是講的那個方子呢?大承氣湯,對不對,那麼它必須涵蓋兩方面的內容,也就是說我們臨床上用大承氣湯的時候,必須涵蓋兩方面的內容,第一個必須有全身出現實熱的癥狀,就是渾身發熱,第二個呢必須有腹部脹滿,特別是大便不通者,如果說只有發熱,沒有腹滿,大便不通這麼嚴重的,是調胃承氣湯,如果說沒有發熱,單純的有大便不通,但是並不嚴重,那就是小承氣湯,如果說把發熱和腹滿,大便干,不大便都結合起來了,而且程度很重,這才是典型的大承氣湯陽明腑實證,所以說我把三個承氣湯的區別,我總結為這麼幾個字,調胃承氣湯是燥、熱、結,小承氣湯是燥、結而實,你看調胃承氣湯它有熱,有結,這個小承氣湯它是結,它沒有熱,那麼大承氣湯呢它是陽明腑實它都有。

251條:

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鞕。至四五日,雖能食,以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受食,但初頭鞕,後必溏,未定成鞕,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方三十五。

【孫老師原文】

本條承接上條,從陽明病得病二三日、四五日依次至六七日陽復之日,依次說明其證治。

上條經過汗吐下以及發汗以後,風邪已經消散,已經不存在表證未解因而風邪內陷的可能性。這時候如果出現微煩,小便數,大便硬,是陽明內熱熾盛,將有化燥趨勢,所以用小承氣湯通便以和胃氣。本條則沒有汗吐下過程,得病僅二三日,無太陽證或柴胡證,說明風邪已經入內,脈弱是風邪化熱,濕熱內郁,並漸化燥,因而煩躁心下硬。

至四五日,雖然胃家實並且有化燥趨勢,但還沒有到陽復熱盛之時,因此只能夠以小承氣湯小量和胃。至第六日,可以小承氣湯加量至一升,以治療其心下硬的證狀。

至六七日已經到陽復之日,如果小便少,說明濕邪還沒有完全化燥,因此告誡:「但初頭鞕,後必溏,未定成鞕,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其所以告誡如果沒有小便利、屎定鞕則不可以輕易攻下者,是唯恐在風邪沒有完全化熱化燥的時候攻下之,就會造成風邪內陷從而陽陷陰絕的後果。

另外,本條先說「小承氣湯」,後面又說「承氣湯」,那麼,後面這個承氣湯就是前面的小承氣湯的省略,是承前省略了一個「小」字。同時,本條的「以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本應作「以小承氣湯少少與之,微和之」,又承前省略了「之」字,以避免前後重複。這些承前省略的現象,都是古文的行文通例。

【趙老師講解】

我們下面看一下第251條,從251條開始,才是我們今天講這個大承氣湯應用的重點,前面都是為這個服務的,從251條到256條,這麼6個條文,重點講大承氣湯的用法,講了一個可下證,乃可攻之,講了三個急下證,三個急下證,講了兩個當下證,特別是三個急下證。我們看一下251條,得病二三日,得病二三天,時間還不長,脈弱,現在出現的問題是什麼呢?脈弱,無太陽、柴胡證,這一種方法在臨床上屬於排除法,我們在臨床辯證的時候要用排除法,你比如說周雨涵今天跟診的時候,對不對,那就是排除法,你說為什麼這個是寒?我當時說什麼呢?你給我找一下熱,哎,找不出來熱,找不出來熱,以後呢,然後患者是脈弱,發冷,舌淡潤,無力,那個就是寒,這就是排除法。你比如說陳凱那個寫病歷,葛根湯,那個人是頸項不舒服,頸椎病,然後完了他說沒法辯證,其他都考證了,其他都考證了,你就用排除法,他頸項不舒服,我們就想到了葛根湯,他出不出汗,沒有啊,無汗,那就是葛根湯,然後他還有些其他陽氣不足的表現,在葛根湯的基礎上加些補腎的,這就完了。這就是排除法。脈弱,無太陽、柴胡證,這是排除法,但是現在出現什麼情況呢?煩躁,心下鞕。矛盾,脈弱,是這一個條文講的重點。煩躁,心下鞕,無太陽、柴胡證,說明把太陽和少陽排除了,煩躁,心下鞕,說明已經進入陽明了,但是現在出現的情況呢,整體而言這個人是脈弱,它這一條就給你講,已經進入陽明了,要用大承氣湯證了,但是這個患者脈弱,像這種情況下怎麼辦?這條文的意思就是這。至四五日,雖能食,過了四五天了,癥狀沒有減輕,雖能食,雖然還能吃飯,沒有到那種完全堵住了,不想吃飯,下不去,那種情況,像這種情況之下,要用小承氣湯的,但是用小承氣湯的時候,量不能大,以小承氣湯少少與之,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小承氣湯一升。到六日的時候,病情還沒解除,與承氣湯一升,這省略了一下小,這承氣湯是小承氣湯一升。再往後面,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咱們已經說了小便頻,說明成實了,對不對,小便少呢?還沒有完全成實。雖不受食,但初頭鞕,後必溏,未定成鞕,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小便利就成實了,屎定鞕,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這一塊看小便的情況,和我們剛才講的238條講的,腹微滿,初頭鞕,後必溏,不可攻之。和那個意思是一樣的,就是陽明腑實我們要攻了,但是我們要有顧忌,第一個呢,要看他的脈象,他的脈象是弱的,你攻的時候不要太暴力,我們用大承氣湯呢,可以用小承氣湯給他來先試一下,因為用小承氣湯,用的還沒有用好,小便而且還多,像這種情況還沒有腑實,然後等他的小便已經利了,一摸肚子,完全已經硬了,屎已經硬了,那麼像這種情況用大承氣湯。就是用大承氣湯時候,醫聖的用法,他給我們講的他是非常慎重的,前面講發汗不要太過,這一塊講用下法也要慎重,不要太過,這個意思。下面呢就是孫老師的講解,孫老師的講解呢大家注意一下和我的講解有些是一樣的,有些是不一樣的,如果說是出現不一樣的地方的情況之下,大家把兩種都放著,你自己來體會,增強大家的了解。

252條: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裡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方三十六。

【孫老師原文】

本條為陽明病急下證之一。

傷寒六七日陽復化燥,如果出現視物不清楚,這是熱結神昏的急證,當然應該急下泄熱。

【趙老師講解】

我們看一下252條,252條傷寒六七日,從252條開始,252,253,254條是陽明腑實證最嚴重的三種情況,屬於急下的條文,那麼你看一下為什麼用急下呢?傷寒六七日,陽復了,對吧,目中不了了,陽明腑實是常遇到的癥狀,現在到眼睛上了,目中不了了,什麼叫目中不了了呢,就是眼睛看不清楚,睛不和,什麼叫睛不和呢?就是他的眼珠子已經不會轉動了,目光獃滯,為什麼會目光獃滯呢?因為這個陽明腑實,陽明是里證,實證,熱證,他是不是損耗人體的津液,是不是熱特別充盛,那麼這熱特別充盛時候,它就什麼呢?損耗了陰和血,津和血,我們說目得血能視,對不對,眼睛肝開竅於目,那麼肝腎的陰液讓你都消耗完了,所以說,無表裡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無表裡證,不是說他沒有表和里證,他沒有其他的問題,大便難,重點問題是是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253條:

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方三十七。

【孫老師原文】

本條為陽明病急下證之二。

發熱汗多是熱迫津泄,將有亡陽可能,所以也是急下證。

【趙老師講解】

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發熱汗多,為什麼用大承氣湯呢?而且是急下之呢?他這個發熱汗多,是指的是你已經用了其他辦法治了沒有好,而且這一塊,它有個省文的問題,《傷寒論》裡面講它有省文,那麼他用大承氣湯,那肯定大承氣湯的其他的證候它是具備的,他這一塊沒有給你提出來,是這個意思。那麼發熱汗多者,急下之,他這種方法,就叫急下存陰,急下存陰,就是趕緊用這個下法,釜底抽薪,來保護人體的陰液,陰完了,陽也就完了,所以說孫老師說亡陽的可能,是這個意思,在傷寒,溫病的都要用下法,那麼有句話叫什麼呢?溫病下不厭早,??早下點沒事,還有句話是什麼呢?傷寒下不厭遲,傷寒下不厭遲,指的一般的情況,你要等這陽明腑實再下,你該下就下,不是說傷寒下不厭遲,我再等一等吧,再等把人給等沒了。你們在學習陽明篇的時候不敢輕視,不敢說我現在在臨床上,我看內科呢,我看婦科呢,我看頸椎腰椎呢,咱們這成天過來沒有利用這個的機會,因為咱們沒在醫院待,你要待在醫院,住院部你試試看,那就有這樣的機會,你像咱們的老鄉,王三扈老師,他們治腫瘤的,腫瘤的患者他這種情況就很多,他就有,他在查房的時候一看,我們現在學著呢,以後會有機會,再重點是你根據學這些條文,來鍛煉你辯證的思維,學中醫呢,你要在這方葯的基本功基礎上,你重點學他的思路,學中醫第一步是理論,對吧,第二步是背方葯,第三步是什麼呢?思維,第四步是什麼呢?臨床技巧,實踐經驗。這是四部曲,這是學中醫的四部曲,你看一下你到哪一步曲了?第一理論,第二方葯,你們現在大部分在第三個過程,是不是?第四步是臨床技巧。這是我們看的253條,再看一下254條。

254條:

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方三十八。

【孫老師原文】

本條為陽明病急下證之三。

汗出熱不退,腹滿而且疼痛,說明已經化燥,腹痛在即,刻不容緩,自然也是陽明急下證。

【趙老師講解】

發汗不解,發汗之後熱還沒有解,而且出現的情況是腹滿痛者,前面已經說了繞臍痛,對吧,腹滿痛,腹滿痛這都是大承氣湯有燥屎的條文,急下之,宜大承氣湯。通因通用,治六腑以通為和,通因通用,這是三個急下證,再看下面兩個當下證。

255條: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宜大承氣湯。方三十九。

【孫老師原文】

本條為陽明病當下證。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是說腹滿的嚴重程度已非同尋常,因此屬於陽明府實證,但還不是急下證。

【趙老師講解】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腹滿不減,減不足言即使稍微好一點,微不足道,和沒減一樣,怎麼辦?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256條:

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為順也。負者,失也,互相剋賊,名為負也。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方四十。

【孫老師原文】

本條為陽明少陽合病的證治辨證。

「必下利」的原因是木克土,木性疏泄引起下利。右關主陽明,左關主少陽。如果右小弱,左大於右為負,病情就會發展,所以說「失也」。反之,病情就會向愈。

【趙老師講解】

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陽明少陽合病,太陽陽明合并,也有一個必下利。都是個熱重,比如說葛根芩連湯。其脈不負者,為順也。什麼為順,什麼為負,負者,失也,互相剋賊,名為負也。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有宿食,前面那一段講了,宜大承氣湯。這個意思是什麼呢?什麼叫順,什麼叫負,孫老師是用右關主陽明,左關主少陽。如果右小弱,左大於右為負,病情就會發展,所以說「失也」。反之,病情就會向愈。那麼這一條呢實際上是一個五行的相生和相剋,陽明病,陽明是右邊的脈,對不對,那麼正兒八經的陽明脈,典型的陽明脈,他如果出現陽明腑實證了,他應該是右邊的脈大,還是左邊的脈大呢?他應該是右邊的脈大,對吧,這就是順。負者,失也,如果說反過來,他現在出現的情況是,左邊的脈比右邊的脈大呢?是肝木來克伐這個脾土了,那這就是負了,是這個意思,木來克土了。所以說整體的原則是偏???所以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趕緊下之,把這宿食去掉,恢復脾胃的功能,是這個意思,這是大承氣湯。那麼講到這裡的時候呢,陽明病,大承氣湯的條文這算是講完了,我把大承氣湯的條文我大致做了個歸納,這是我總結的,大承氣湯的條文從208條開始,208、209、212、215、220、238、240、241、242然後251至256,十五條,你把這十五條反覆的看,所以說今天完了以後,可以把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把這一些條文都總結一下。

257條:

病人無表裡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合熱則消谷喜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方四十一。

【孫老師原文】

本條是陽明病熱入血分形成瘀血的證治。

七八日為陽復過盛之日,所以只要沒有表裡證都應該攻下。如果攻下後熱證沒有消除,脈數,消谷善飢是陽明熱盛,再加上持續六七日仍然不大便,那就會熱入血分形成熱血互結證。須知大凡陽明府實證,燥矢內結,當不能食,而現在卻消谷喜飢,這是熱邪不在氣分而在陰分血分的證明,所以用抵當湯泄熱化瘀。

【趙老師講解】

257條,張震讀一下,257條就回到我們講這個陽明腑實證,下法之前講的這個陽明的蓄血和淤血,我們要看這一條的時候呢,應該結合前面的太陽病的淤血,還有包括這陽明病篇前面的第237條,來結合理解,也是抵當湯,這個我就不說了,完了你自己看。病人無表裡證,重點強調的是,他無表證,並不是說他沒有什麼癥狀,不是這個意思,發熱七八日,沒有表證了,但是還是發熱,而且雖脈浮數者,而且呢這個脈象還是數,而且不但脈象數,他里熱還盛,

可下之。這是省文,省略了里熱還盛,言外之意就是說,雖脈浮數者,可下之。他沒表證了,但是里熱還盛,可下之。假令已下,這是深一層的意思了,那麼你按這這個思路給他下了,用了下法了,但是脈數不解,他的熱還沒有退,合熱則消谷喜飢,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他這個熱邪入里了,和人體的陰分相和,病邪融氣分進入血分了,所以說出現了消谷喜飢,病在氣分的時候,他是不能吃,對不對,病在血分的時候,他就能吃,就是昨天講的那個意思,引水自救,引谷自救,血虛的人都能吃,這已經不但是血虛了,已經進入血分了,熱和血分想和了,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一般情況之下,他這個熱邪入里了,大便不通了,用大便通的方法,他是不是熱就退了,那現在用大便通的方法了,用下法了,還是沒有退,要考慮什麼呢,要考慮淤血,因為陽明為多氣多血之腑,而且這個病呢,是個久病,而且他現在熱不但不退,還出現了消谷喜飢,出現了陰虧血虧的癥狀,所以說要考慮淤血,這是臨床上一個辯證的問題,怎麼辦?用抵當湯。也就是說表證已除,雖用下法,里熱未去,我們在這種情況之下,要考慮熱入陰分的血瘀證候,我們在臨床上遇到的淤血證是很多的,我們不但要知道寒凝可以導致血瘀,對不對,溫經湯,寒凝導致的血瘀,桂枝茯苓丸,寒凝導致的血瘀。我們還要知道有熱也會導致血瘀,為什麼有熱也會導致血瘀呢?熱邪傷了血分了,傷了陰絡了,那麼你想一想,我們中藥裡面的,不但有溫經散寒的,也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對不對,那麼比如說丹皮、赤芍是幹什麼的?這個就是熱引起的血瘀,是這個意思。那麼熱為什麼會導致血瘀呢?因為熱邪傷了陰絡了,你把這個道理想通了,這樣會導致血熱互結,這是257條。

258條:

若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必協熱便膿血也。

【孫老師原文】

本條是陽明病挾熱便膿血證的辨證。

本條承上條,如果沒有及時化瘀解結,隨著下血不止,陰血越來越虧損,血虛生內熱,血分鬱熱就會越來越嚴重,最後必然熱邪銷鑠陰血,化為膿血,轉變為下利挾熱邪膿血的病證。

【趙老師講解】

258條,進一步了,比257條進一步了,不但出現血瘀了,而且出現出血了,淤血先是個病理的結果,下面呢它又成了個致病的因素了,若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必協熱便膿血也。這就是血熱互結的進一步發展,熱盛而灼傷了血絡,動血,這是這一條。第257條和258條講的是陽明病淤血和膿血證的辯證。

259條:

傷寒發汗已,身目為黃。所以然者,以寒濕在里不解故也。以為不可下也,於寒濕中求之。

【孫老師原文】

本條是陽明病傷寒轉為寒濕證的辨證。

傷寒發汗以後,應該是病癒的時候了,這時候反而出現全身發黃證狀,這是平素脾虛陽弱致使寒濕久蘊的緣故,這種情況當然不可以發汗,而應該根據針對寒濕病機的溫陽化濕的治療方法論治。由於本條病因屬於傷寒,就有寒濕內蘊的可能性,如果本條是中風,那就只有化燥傷陰的病機了。

【趙老師講解】

我們下面呢,就看陽明病篇的最後四個條文,從259條開始,到262條講的是陽明病的發黃,用我們今天的話講就是黃疸的證治,那麼陽明病的發黃黃疸呢,他不但有陽黃,濕熱,而且有陰黃,對吧,寒濕,還是先看寒濕,傷寒發汗已,身目為黃。發汗完了,身目為黃。為什麼呢?所以然者,以寒濕在里,因為你的陽虛了,正氣不能抗這個邪,陽不勝陰,以寒濕在里不解故也。以為不可下也,於寒濕中求之。那麼像這種情況呢,已經不能給他再用清熱退黃的方法了,我們在前面學過這些條文了,咱們再回顧一下,我們把書翻到98頁第187條,陽明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系在太陰。太陰者,身當發黃;若小便不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大便鞕者,為陽明病也。對。你再找一下101頁199條,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發黃。對。你再讀一下第200條,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發黃。對,這一條講的是陽黃,前面的呢講的是陰黃,就是這樣子,那麼用什麼方子呢?你比如說茵陳術附湯之類的,可以來選用,那麼我們重點看一下260條陽黃。

260條: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陳蒿湯主之。方四十二。

【孫老師原文】

本條是陽明病傷寒所致濕熱發黃的證治之一。

傷寒七八日,為陽復過盛之日,這時候如果出現皮膚髮黃而且黃色鮮明和小便不利、腹微滿的實證表現,那就是陽復之熱和傷寒所導致的寒濕二者蘊蒸形成濕熱內聚的結果,所以用茵陳蒿湯淡苦微辛法利濕泄熱。

【趙老師講解】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注意他是身黃如橘子色,這是辨別陰黃和陽黃的要點,橘子色就說明他這黃是透亮的,是明潤的,是陽。小便不利,腹微滿者,注意這兩句話,這兩句話是應用茵陳蒿湯的重點,從260條開始,我們講的是三個條文,講的是陽黃的證治,但是這三個條文不一樣,他的癥狀有側重點,他的這三個方劑在臨床應用的時候怎麼來區別呢?就是看他的癥狀,茵陳蒿湯癥狀主要是,辯證的要點主要是二便不利,一個是小便不利,一個是腹微滿,腹微滿的時候可能就伴隨著大便的不利,因為茵陳蒿湯裡面它有茵陳、山梔和大黃,山梔是清熱的,茵陳它是清熱和利濕的,走的是小便,對不對,大黃它即走小便也走大便,所以說茵陳蒿湯退黃的重點指的是小便和大便。我們現在這個新生兒黃疸是非常多的,對不對,這個醫院裡的大夫,特別是好多西醫大夫,因為西醫退黃沒有什麼好的方法,他們在治療黃疸的時候,一看是黃疸,都用茵陳蒿湯,這是不對的,因為有些病的黃疸他是表證,你給他用茵陳蒿湯,那不是引到裡面去了嘛,這個要辯證。這是第260條。我們再看一下261條。

261條:

傷寒身黃髮熱,梔子櫱皮湯主之。方四十三。

肥梔子(十五個,擘)甘草(一兩,炙)黃櫱(二兩)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

【孫老師原文】

本條是陽明病傷寒所致發黃證的證治之二。

如果沒有七八日這樣一個陽復的前提,而只是濕熱內蘊形成的發熱發黃,那就應該應用梔子孽皮湯,不必用大黃導熱下行。

本條承上條指出,在傷寒為病因的濕熱證治中,陽復過盛與一般的濕熱內蘊的治療方法有所不同,陽復過盛必須用淡苦辛法清熱利濕伍以大黃苦寒通便和胃泄熱,而後者應該用苦甘寒瀉火利濕和胃。本方以梔子苦寒清熱瀉火利小便,黃孽即黃柏苦寒燥濕清熱涼血,甘草甘溫和胃益氣。

【趙老師講解】

傷寒身黃髮熱,雖然是陽黃,但他重點是什麼呢?發熱,所以說你要看他的癥狀有沒有發熱,如果他有發熱的時候,人家還沒牽扯到小便不利,腹微滿,那麼這個時候,他是熱在三焦,在表,應該用梔子櫱皮湯,相對里而言,這個茵陳蒿湯,治的是經絡的問題,三焦的問題,這是梔子櫱皮湯,山梔、甘草和黃柏。是這個意思,我們再看一下第262條。

262條:

傷寒瘀熱在里,身必黃,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之。方四十四。

麻黃(二兩,去節)連軺(二兩,連翹根是)杏仁(四十個,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棗(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生薑(二兩,切)甘草(二兩,炙)

右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內諸葯,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半日服盡。

【孫老師原文】

本條是陽明病傷寒所致發黃證的證治之三。

傷寒、中風在條文中有兩個含義,一是指寒邪風邪外束肌表,形成表證,一是指本條病證形成的始初原因,本條就屬於第一種情況。

寒邪束閉,陽氣無以發泄,於是內熱和濕邪蘊蒸為濕熱,濕熱蘊蒸就要發黃。方中以麻黃辛苦杏仁苦溫宣肺解表,連軺苦寒清利濕熱,梓白皮苦寒清熱利濕,生薑、大棗、甘草甘溫健脾宣散水氣,調和營衛,合為辛苦甘宣洩清熱法。潦水是下雨水,取其下降之力以清利濕熱。

【趙老師講解】

傷寒瘀熱在里,身必黃,什麼叫瘀熱在里,這一塊屬於省文了,他省的是傷寒表不解,表邪鬱閉,表邪鬱閉導致的瘀熱在里,身必黃,用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之。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所以說你看一下這三個條文,它是從里到表,茵陳蒿湯是下,是里,梔子櫱皮湯是輕方,是在經絡和三焦,麻黃連軺赤小豆湯呢,是汗方,是表邪入里,《傷寒論》就是這麼樣有意思,先從太陽病講到陽明病,從陽明病快完的時候,又給你從裡面又出來了,先進去了,然後就又出來,就是這麼有意思,麻黃連軺赤小豆湯它的組成是麻黃、連軺、赤小豆對吧這三個主要,加了個什麼呢?杏仁宣發和肅降肺氣的,大棗、生薑和甘草調和的是中焦,從中焦把脾胃來固住,立足於土,從肺上來宣發,然後再來肅降,加了個生梓白皮,生梓白皮今天沒有,沒有臨床上用什麼代替呢?就是桑白皮,桑白皮就可以。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也是我們今天治療女孩子的青春痘,對不對,月經不調常用的一個方子,你想一下多囊卵巢綜合症這個病,多囊卵巢綜合症從西醫上來講,有好多表現,你比如說體毛、發胖、還有呢長痘痘,還有月經不來,那麼你想一下長痘痘與月經不來,是不是特別適合這個方子,所以說在治療多囊卵巢綜合症的時候,如果說長痘痘、月經又不來,她確實是表邪鬱閉,身體內熱的話,我們可以用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來加減,在這個方子上來加減,也考慮一下其他的特點。麻黃連軺赤小豆湯,它就屬於我們中醫上講的一種法,就是醍醐揭蓋法,荊防敗毒散呢,屬於逆流挽舟法醍醐揭蓋法,荊防敗毒散呢,屬於逆流挽舟法,那麼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我們今天來治療黃疸、水痘、青春痘包括一下其他的皮膚病,你比如說蕁麻疹、濕疹、玫瑰糠疹,咱們一個病人玫瑰糠疹,現在已經懷孕了,玫瑰糠疹,閉經,還用它來治療腎炎的初期,腎炎有風水的那個階段,腎炎的初期,臉脹,小便又不利,泌尿系的感染,水腫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陽明病,陽明病在這就講完了。(完)

編輯名單

師承實錄:趙紅軍教授講解《孫曼之傷寒論講稿》共28講

授課:北中醫特聘,趙紅軍教授

錄像:張震、劉文龍、尤暉等

校對:高遠志、梁明光、付曉澤、秦棟等

編輯:

前言(高遠志)

(一)太陽篇

1-8條(李健)、9-19條(馬傳琦)、20-28條(岳躍爭)、29-39條(周雨涵)、40-52條(杜會民)、53-65條(唐肖劍)、66-75條(張艷)、76-92條(張震)、93-102條(高宏瑞)、103-111條(甘喜情)、112-123條(姜曉傑)、124-133條(蘭張恆)、134-141條(趙渝)、142-151條(張獻、齊江)、152-161條(張獻、齊江)、162-171條(趙順家、羅穎興)、172-178條(符德海)。

(二)陽明篇

179-191條(王亞楠)、192-215條(張彩燕)、216-237條(趙玲娜)、238-262條(張兆弘)。

(三)少陽、太陰篇

263-280條(龐國華)。

(四)少陰篇

281-305條(龐國華、葉澤虹、蘭張恆)、306-325條(王景元)。

(五)厥陰篇

326-338條(吳彥恩)、339-359條(張獻)、360-381條(趙渝)。

特別聲明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醫在線 的精彩文章:

TAG:好醫在線 |

您可能感興趣

《生肖羊》的桃花,11月運勢2018年,由太原起名《易雲道》老師講解
《生肖雞》的桃花,11月運勢2018年,由太原起名《易雲道》老師講解
19:30 法師輔導-往生四因的講解
2018年第1季度學科講解:3上帝抑或瑪門
生肖馬2018年的運勢詳細講解
2019年生肖狗運勢講解
2019年生肖豬運勢講解
18款酷路澤4000天窗外掛原裝頂配講解陸巡4.0中東版
薩特《噁心》15分鐘講解稿
2018年關於12星座的感情死角詳細講解
23日10點半直播春蘭杯 李翔宇講解謝爾豪VS金志錫
新概念英語3第14課朗讀+講解
紫光展銳首款5G基帶春藤510官方講解
問道2019賺錢攻略大講解
測評講解積家大師系列1558420月相日曆腕錶真假對比
2018初級護師考試-歷年真題講解
【槍械講解】美軍的第一支半自動步槍--M1903MK1
39.9元學十節丹道功法語音講解!
阿海說表:低調簡約寶珀6651正裝腕錶講解
2018年全國科普講解大賽開始啦 浙江代表隊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