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盜5》很爽,但真實的海盜生活呢?
儘管年紀大了些之後,走出影院時《加勒比海盜5》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只有女主的胸部,但不得不承認在熱血沸騰的少年時期,《加勒比海盜》曾經勾起過我對海洋的嚮往:富有美感的木質帆船、帥氣的海盜旗、桀驁不馴的傑克船長、驚濤駭浪中的搏殺……而這種少年時的激情已經隨著年月逝去了——一方面是因為《加勒比海盜》系列導演總是樂於炒冷飯,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後來知道了真實的加勒比海可是一點也不浪漫。
抓來的水手
在《加勒比海盜5》中有一個鏡頭:在皇家海軍的船隻上,龍套軍官在船艙內喝令衣衫襤褸的水手們加緊排出船艙內的積水,儘管在半分鐘後他們都掛了,但這也許是電影中最真實的一部分。那些像苦力一般工作的水手,事實上沒有多少是自願上船的——除了一腔熱血的無知少年以及那些信了海軍的邪,以為真的會給他們發放相當於兩個月簽約獎勵金的貧苦人民。
在那個時候,水手是相當緊缺的資源:當時,不論是商船抑或海軍的隊伍都在快速壯大,但也相應地帶來了人手不足的問題。有人估計即便是整個英格蘭的水手都保持健康,仍然只能滿足三分之二的需求,更何況在其時保持健康是一種相當需要運氣的事情。
抓捕水手的強征隊
於是就出現了一些專門的職業,比如「拐帶者」和「強征隊」。拐帶者的工作很簡單,找到街上看起來像是無業游民的傢伙,給他們遞上一紙合同,許諾高薪——但等這些可憐人簽下名字上了船,卻發現期待中的薪水不過是錯覺而已,簡而言之,拐帶者就是黑中介。但除此之外,他們偶爾也會用一些特殊的手段來找人,比如說用買酒作為條件,把水手中的酒鬼誘騙過來——醉醺醺的水手們總是會同意的(而在電影中,傑克船長就是在潦倒之時把羅盤用來換酒而無意中釋放了大BOSS)。至於特別簡單粗暴的拐帶者,就會直接找到那些爛醉的人,用手銬銬起來,然後像貨物一樣賣給船長。18世紀的法律可不管你是怎麼來的,只要上了船就有義務為船隻服務,而水手們也只能乖乖聽話,反正也是插翅難逃,至於有沒有命完成一次航程則要看上帝的旨意了。
徵集水手的另一種方式,就是利用人性的弱點——如酒癮
但上面那些巧取豪奪的套路只適用於商船水手,至於皇家海軍,有著更加光明正大的徵募方式:強征隊。強征隊由海軍軍官所帶領,穿街過巷搜索水手的蹤跡,他們的手段是如此粗暴,足以讓一切調戲良家婦女的水手嚇得屁滾尿流。另外,為了上級派下的偉大使命以及每抓到一個水手一英鎊的獎賞(相當於水手一個月的薪水),他們會前往離港口較近的監獄,將地痞流氓、強盜小偷、流浪漢什麼的統統帶走,或是半夜闖入民宅和商船搜捕水手,如果是特別缺人的時候,那些原本在家中安睡的陶工、裁縫、織工等工匠也在選擇之列,他們會「像狗或犯下最壞的罪行一樣,被趕出自己的家」,往往連衣服都還來不及穿就被拖上船,然後因為缺乏相關技能和糟糕的生活條件而死。
如果運氣爆棚撐過去一段旅程,也不代表水手就能得到他們應有的工錢。商船的船長每次都能想出各種巧妙的理由來剋扣水手的工資,比如暴風雨導致的貨物損失就經常記在他們頭上。有的船長會用相當於英鎊一半價值的殖民地貨幣付款,而海軍的工資則要等到下次前往海軍軍艦服役時才能領到,如果在第一次航行後就發誓不再與海軍有任何瓜葛的話,那上次的工錢就只能被算作「消失大海里」了。
著名海盜「黑鬍子」被海軍殺死後、頭顱被懸在軍艦的艦首,對海盜來說,讓他們鋌而走險、進而付出生命的動機其實並不詩意,無外乎惡劣的待遇和金錢的誘惑
由於「正規」的船上待遇是那麼「不正規」,也難怪為何後來海盜勢力的壯大是如此迅速——被海盜所俘虜時,商船上那些怨氣衝天的水手往往會興高采烈地投入到海盜大家庭中,甚至軍艦上的水手也會趁著夜幕的掩護、偷偷棄船投奔到海盜旗下——畢竟,即使日後被吊上絞索,也總比當下的地獄生活來得好。
哪裡的船都不好受
那時候有一句俗話:「為玩樂而出海的人,會把遊覽地獄作為消遣。」即便是成功逃跑到海盜船上的水手,也會發現生活並沒有太大的改觀:水手從來就不是容易混的工作。經常搬動沉重的貨物經常會讓他們患上疝氣,而那些滾動的木桶一不小心就會壓斷他們的手指或四肢。海上的情況瞬息萬變,在人員充足得足以進行輪班時,他們的睡眠時間也不會超過4小時,如果遭遇風浪,更是會被半夜叫醒赤腳跑上甲板牽拉繩索,然後被洶湧的海浪捲走,或是被掉下的索具壓倒。在冬季,他們會因為接連不斷的海浪和暴雨而渾身濕透、瑟瑟發抖;在熱帶,他們赤裸上身,並將因此被灼熱的太陽曬得皮膚通紅,滿布水泡。
《席德·梅爾的海盜》中,玩家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食物給養能夠維持的時間,簡直是奢侈的享受
食物的狀況往往「不可描述」,儘管燕麥粥、牛肉、豬肉、豌豆、麵包和餅乾組成的菜譜聽起來不錯,但鑒於那個年代並沒有冰箱這種東西,幾個星期之後,這些食物就會變得面目全非。
另外,船上的肉類也都經過了過度腌制——在長期的航行之後,它們要麼變得又干又硬,要麼就會長滿肉蛆,水手們甚至為此打趣說:「黑頭蛆吃起來涼涼的,不像象鼻蟲那樣苦澀。」至於發霉的餅乾和發臭的乳酪更是水手們的家常便飯,在食物短缺的情況下,海鳥、老鼠與臭蟲也是備選。
船上餅乾,它製作於1784年,在罐頭食物風行之前一直是船上糧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一般的保存狀況都不容樂觀。
但比起淡水來說,食物的保存狀況還算是不錯的。雖然在出海前已經煮開過,但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它們還是會迅速地發綠髮臭,並且引發致命的痢疾。在航海的初期水手們還能分發到每天4.5升的淡啤酒和約250毫升的朗姆酒,但在航行幾個星期之後啤酒已經喝完,他們就不得不面對木桶中那些惡臭發粘的淡水,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將分發的朗姆酒和淡水勾兌在一起,以掩蓋散發的臭味。考慮到朗姆酒是船上唯一安全的飲品,而且能夠讓水手們忘記現實中的不快,也就不難理解朗姆酒在海上為什麼如此受歡迎了。
對海盜而言,朗姆酒是上天最好的饋贈
此外還請讀者不要忘記一個事實,課本中用新鮮水果對抗壞血病的療法,其實直到1753年才由海軍軍醫詹姆斯·林德所發現,而在此之前,比方說被稱為「海盜黃金年代」的1715-1725年,海洋上的船員都仍遭受著壞血病的折磨。同時縈繞在船員身邊的還有老鼠身上和淡水中各種病菌帶來的疾病,它們讓那時候的船艙變成了一個充滿「惡臭、怨氣、恐懼、嘔吐、熱病、痢疾、頭痛、熱氣、肺癆、皮膚腫塊、壞血病、口腔潰爛」的地方。哪怕是配有醫師的皇家海軍船隻狀況也差不多,畢竟這裡同樣沒有消毒、沒有麻醉藥,只有海軍中常用的鞭刑留下的皮開肉綻的傷口,正是因此壞疽和感染在海員中十分常見。
還能有船員在如此驚人的環境中活下來只能令人感嘆生命力的頑強,對於那些販奴船來說,一趟下來船員的死亡率和奴隸們差不多——待遇到了這個地步大家可以說都在同一起跑線上,比的就是運氣和生命力了——最後能有一半人活下來就是不錯的成績。為了確保人手夠讓船隻開動,那時候的船隻都必須要超載船員以備不時之需,但這樣又導致原有的衛生條件惡劣、食物不足等問題變得更加惡劣。
遨遊在加勒比海區域的商船船員和海盜們如果幸運能夠靠岸,至少食物上可以得到一些補充,但瘧疾、黃熱病、痢疾、天花、麻風、瘟疫等各種舊朋新友依然在岸上等待著水手們。
海上版村長大戰
很多人想像中的18世紀海戰就應當是這樣:兩艘金紅或者白黑塗裝的巨艦大炮式風帆戰列艦在炮火和煙霧之中互懟,而電影中確實是這樣表現的,玩家們在《刺客信條:黑旗》中也確實是這樣玩的——除了我這種讓愛德華游泳過去屠船再游回寒鴉號不費一兵一卒拿下船隻的異端。但很遺憾,在真實的加勒比海上你能看到最大的軍艦不過是四級艦。
畫家描繪的特拉法加大海戰場景,然而跟加勒比海沒什麼關係
英國皇家海軍的艦船分級系統
所謂的四級艦,從上面的圖中就一目了然了——如果還沒有明確的概念的話,那麼告訴你在遊戲中升到滿級擁有48門炮的寒鴉號就是接近四級船的規格——當然火力上四級艦可遠不如寒鴉號。所以說在遊戲和電影中出現的以及風帆戰列艦互射的場景在加勒比海的海盜編年史中從來就沒出現過。有人說日本戰國的戰爭規模就是村長大戰,那麼加勒比海上就應當是海洋版村長大戰,都是些小船在小打小鬧。
這當然不是因為歐洲國家過於輕敵或者海盜的實力不足一提,實際上在海盜王國的黃金時期,他們的表現是如此猖獗,以致幾乎阻斷了歐洲與新大陸之間的聯繫。既然如此,那為什麼各國不派帥氣的大船去懲治一下海盜?那是因為大型船隻並不適合擔負這類型的工作。這些一級到三級的船都是存放著好幾層重型加農炮的笨重木頭碉堡,大多時候實在慢得令人心碎,如果沒有參照物的話,你甚至會覺得這些船是在海面上原地踏步。由於它們的靈活性是如此糟糕,以至於完全無法用在護送商船、攻擊敵方運輸線、或是在滿布暗礁的加勒比海上巡邏這些任務上,它們的存在只有一個唯一的目的:在歐洲的大型海戰中排成一列(這也是「戰列艦」的名稱由來),然後大炮開兮轟他娘。
當時風帆戰艦的結構
更讓在歐洲風光八面的皇家海軍尷尬的是,加勒比海域中甚至連四級船也是像大熊貓一般稀有的存在,更多的時候駐紮在牙買加的皇家小艦隊不過是幾艘被熱帶氣候腐朽了船帆與索具、被船蛆鑽破了船殼的年久失修無法出海的六級艦。於是在同行的襯托之下,海盜將加勒比海變為自己的領地就順理成章了。
遊戲中較好地還原了「安妮女王復仇號」的外觀
既然整個海域中都沒有大型軍艦,很容易就能想到海盜們能夠搶來的最大的船也不至於有多大的規模。「黑鬍子」愛德華·蒂奇的旗艦,令人聞風喪膽的「安妮女王復仇號」在1717年11月17日被海盜們俘虜前,是名為「協和」號的法國奴隸船,配備有22門炮和150名船員,還有空間加裝18門大炮。如果全部補滿,擁有能夠和皇家海軍五級艦對抗的實力。而在「安妮女王復仇號」橫行霸道的同時,皇家海軍唯一可以與之一戰的「錫福德」號上,船員們都病得東倒西歪,毫無戰力。但即使如此,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在遠遠看見「錫福德」號時,「安妮女王復仇號」上的海盜們還是做出了一個明智的決定:轉頭跑路。
1798年法國人登上皇家海軍「埋伏」號,都是規規矩矩地走木板
至於海戰中另一個扣人心弦的要素——拉著吊索盪過去敵船上殺個痛快,也並沒有那麼瀟洒。先不說想要拉個繩子就盪到對方的船上需要極好的身體素質、物理學知識和運氣,而且在盪過去時、人就是一個半空中的活靶子,更別說其最後很有可能落得個摔成狗啃泥、然後被一刀結果掉的結局。因此,現實中的接舷戰不會出現這麼英雄主義的場景,有的只是固定雙方船隻距離的繩鉤,直至槍炮打得差不多的時候再搭木板過去——真是毫不浪漫。
理想與現實
現實和歷史總是會無情地擊潰我們的幻想,但我們不總需要活得那麼真實。人生在世,還是需要那麼一點念想的。正如我們明知道自己不可能成為魔法師,也依然懷著小時候的夢想看《哈利波特》一樣,現實的生活不太浪漫,但我們依然可以在遊戲中暫時忘記現實,隨著水手們高昂的船歌,浪花拍打船殼化為齏粉,風聲掠過耳邊,白色的海灘、和煦的陽光和自由的激情,一切都還是那麼美好。


※絕版禁書改編電影首曝預告 東北女黑幫生猛青春
※《哥斯拉VS金剛》導演敲定 曾拍攝美版《死亡筆記》
※全球首款Ryzen筆記本真機現身 3公斤重量級怪獸
※安卓之父全面屏手機上手:前置攝像頭感覺有點怪
※沒想到!Computex日韓客戶如此評價崑崙
TAG:遊民星空 |
※實拍:鏡頭下,孟加拉國「雛妓」的真實生活現狀!
※孟加拉窮人的真實生活,在臭水溝里釣魚
※實拍真實的上海蝸居生活,你沒看錯,這裡確實是上海
※但生活比海更深
※實拍:越南真實的百姓生活
※真實的俄羅斯生活
※外國的月亮真的圓嗎?之墨爾本真實生活體驗
※攝影師的鏡頭,還原真實的伊朗生活,和想像中的差距挺大
※實拍真實貧窮島國的真實生活
※直擊:海淘代購買手的真實生活
※實拍:伊朗百姓真實生活
※少林寺僧人的日常生活,很平淡,但也很充實!
※這是清朝人真實的老照片,還原清朝人的真實生活
※鏡頭下:西藏尼姑的真實生活
※「實拍」象牙海岸悲慘的童奴生活,再看看自己的孩子
※實拍:現實中日本巫女的真實生活,和犬夜叉里的桔梗有所不同
※直擊印度富人區的真實生活,美女如雲生活奢華比迪拜還浮誇
※還記得《戀愛先生》里的羅玥嗎?現實生活中原來這麼漂亮!
※買手的真實生活
※實拍朝鮮:比你想像中的富有,男人生活壓力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