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融古通今,詩酒為約

融古通今,詩酒為約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2009年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蘇州作為端午文化發源地和傳承地之一,有著獨特的魅力和悠久的歷史。在剛剛過去的端午小長假,具有端午民俗特色的一系列活動----金雞湖龍舟賽、古城旗袍節、吳地端午詩詞大會等在蘇城熱鬧上演。

前兩天的朋友圈一度被金雞湖龍舟賽刷屏,了解一番才知道,龍舟賽已經連續舉辦了六屆,外籍的參賽選手逐年遞增,本屆參賽人數更是達到了1152人,相比去年增加了30%。不難看出,人們對這一項傳統體育項目與日俱增的興趣。在古代,賽龍舟有「驅邪」的含義,而現在更像是一種體育競技和文化娛樂的方式。時代在變革,端午傳統習俗也連年創新,這樣也更容易讓年輕人接受。

昨日,蘇州端午民俗文化節在盤門景區開鑼,文化節分為四個主題活動:第二屆蘇州古城旗袍節(風采端午)、吳地端午詩詞大會(詩意端午)、伍氏宗親祭祀活動(祀福端午)、青年創業手作集市暨非遺文化手藝聯展(創意端午)。

說到旗袍,不少女子可能都會為之心動,優雅的花紋、恰到好處的剪裁,可以很好地展現女子的曼妙身形。5月26日吳江旗袍小鎮示範區剛剛啟幕,昨天古城旗袍節的舉辦可謂是廣大愛美女性的福音。絲綢是吳江最知名的文化符號,旗袍是絲綢產業的終端品,連接了古代「絲綢之路」和「一帶一路」的新契機,傳承了傳統文化和豐厚的人文底蘊。

作為今年蘇州端午民俗文化節的一大亮點,吳地端午詩詞文化大會別開生面。詩詞大會配合高水準的舞蹈和江南絲竹元素的樂器,上演了一出生動的好戲。86歲高齡的鄧兆明獲得本屆詩詞大會的一等獎。「晨觀胥江水,暮聆西園梵。泱泱大城裡,最思是伍員。」道出了蘇州端午文化的蘇州特色,也是蘇州端午與別處最大的不同,即別處端午都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蘇州的端午是為了紀念伍子胥,他是蘇州古城的締造者。

說到手藝集市,蘇州的手工藝製品算是數不勝數,棕編、香囊、虎頭鞋,每一個物件經手工藝人做出來都是一項藝術品,讓人嘆為觀止,是當之無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卻慢慢被時代淡忘,讓人唏噓。其實,每一個物質、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都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五千年燦爛華夏文明的見證。如今它們卻都很少被人提起,節日的出現算是彌補了這一遺憾。

端午節是聯接古代和現代的一座橋樑,通過這座橋樑,我們窺見了先賢的偉大智慧和民族的傳承精神,感受到了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手作集市、龍舟賽等活動讓傳統文化滲透到青年人的生活中去,在傳承中又不斷注入了時代的活力。中國民俗學會理事沈建東就說,端午習俗從民俗學上來說,它的「傳承性」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核心的東西是「追求和諧團圓、驅邪避凶」,那隻要核心的東西沒變就好。

核心沒變就好。我想這也正是過這些傳統節日的意義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6教育 的精彩文章:

TAG:366教育 |

您可能感興趣

融古通今,剛柔並濟
融古通今 德藝雙馨 書畫家李青波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