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國超4000萬畝耕地受旱,東北、華北最重!這樣做可挽救作物損失!

全國超4000萬畝耕地受旱,東北、華北最重!這樣做可挽救作物損失!

今年4月以來,我國東北西部及內蒙古東南部、河北北部等地區發生了較為嚴重的持續乾旱災害,導致部分地區春播大面積延遲,多地人畜飲水困難,給當地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產生了不利影響。

也有朋友給中國鄉村之聲留言說:

財政部網站昨天發布消息:中央財政近日撥付農業生產救災及特大防汛抗旱補助資金4.85億元,其中部分用於支持東北、華北等地區做好抗旱保春播、保人畜飲水安全(另有部分資金用於新疆「5·11」地震災後農牧業生產恢復等工作)。下一步,中央財政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進一步加強對地方救災工作的跟蹤指導,並視災情發展情況,及時安排撥付救災資金。

部分地區旱情是近5年之最

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近日在會上指出,今年春季,北方地區持續少雨,東北、華北等地旱情發展迅速。截至5月27日統計,全國耕地受旱面積4006萬畝,其中作物受旱面積1559萬畝,待播耕地缺水缺墒面積2447萬畝,有12萬人、50萬頭大牲畜因旱飲水困難。

雖然全國旱情較常年同期整體偏輕,但旱情特點比較突出:

1. 北方持續高溫少雨,待播耕地缺墒嚴重。入春以來,高溫少雨大風導致內蒙古東南部、遼寧吉林西部、河北北部等地土壤嚴重缺墒,對玉米、大豆等大秋作物播種造成嚴重影響。

2. 受旱地區相對集中,東北等地旱情突出。東北西部、華北中北部等北方地區旱情嚴重,為近5年來之最,其中遼寧、內蒙古、黑龍江三省區耕地受旱面積佔全國總受旱面積的86%。

3. 旱情蔓延發展迅速,受旱面積增長較快。今年4月,北方旱情開始露頭,隨著溫度持續升高,5月初開始迅速發展,5月中旬,全國耕地受旱面積一度發展到8574萬畝,對春播春種造成較大影響。

4. 雨養農業旱情較重,抗旱保春播任務艱巨。目前受旱耕地大部分是缺乏水源條件和灌溉設施的坡崗地、望天田,造墒播種難度很大,抗旱保春播任務十分艱巨。局部庫塘蓄水不足,城鄉供水受到影響。去年秋天以來,東北西部、華北大部、西北東部及黃淮局部降水持續偏少,水利工程蓄水明顯不足。目前,內蒙古、黑龍江、寧夏以及山東半島大中型水庫蓄水較常年同期偏少2-6成,部分城鎮供水緊張。

據氣象預測,未來幾天,內蒙古東部、華北、黃淮等地最高氣溫一般在33~34℃,部分地區可達35℃,持續高溫可能造成土壤失墒加劇,北方地區旱情可能會持續發展,對糧食生產特別是大秋作物影響較大。

高溫乾旱致作物絕收,這樣應對!

「高溫導致水分蒸發加速、農作物蒸騰失水嚴重,加劇旱情影響。而旱和熱雙重作用,對農作物危害更加嚴重。」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農業減災專家李茂松說。高溫引發農作物高溫熱害,主要阻礙光合作用正常進行,降低光合速率,導致作物生長停滯、生育期縮短、開花授粉和結實受阻、灌漿期縮短、籽粒重下降、空秕率上升,最終造成作物產量和品質下降、甚至絕收。

長期以來,人們為了減輕高溫乾旱對農作物的危害,積累和研究了許多方法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和減輕了高溫乾旱的危害,分為應急措施、長期預防措施。

應急減災措施

1. 旱地作物進行中耕鬆土、覆蓋地面,達到切斷土壤毛細管、減少土壤蒸發的目的。

2. 水田做到節水灌溉。根據發育期對水分的要求,適時適量灌溉。

3. 在日最高氣溫(14時前)出現前,對農作物冠層進行噴灌,以提高冠層空氣相對濕度,降低溫度,達到改善作物田間小氣候的目的。

4. 抓住一切有利天氣,積極開展人工增雨作業。

長期防禦措施

1. 分析了解當地高溫乾旱災害發生的時空分布規律,調整農業布局。根據高溫乾旱災害發生的季節和地區特點,改水作為旱作。

2. 選擇適合當地的耐高溫乾旱的品種,適當調整播期,使高溫乾旱發生的時段處於作物抗高溫乾旱的生育期。

3. 建造農田防護林。可改造農田小氣候環境,削弱風速,減少地面蒸發,還可減小徑流,防止水土流失,提高空氣濕度,降低農作物冠層溫度。

4. 興修水利設施,改善農田生態環境。

5. 高效益的經作區,可安排噴灌設施、滴灌設施、遮陽網等,達到抗旱降溫的作用。

高溫乾旱謹防農作物藥害

由於長期持續的高溫乾旱,為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創造了條件,尤其有利於蚜蟲、薊馬、紅蜘蛛、黃蜘蛛、黑刺粉虱、夜蛾類害蟲和白粉病的發生。

如果出現任意加大用藥量、農藥混用不當、噴葯時間不當、農藥用在敏感作物上、霧滴飄移等現象,就易產生藥害:

1. 加大用藥量產生的藥害。根據防治對象和農藥性能,選擇適當的農藥種類、藥液濃度、用藥次數和藥量,超過所需濃度和用藥量則易造成藥害。今年高溫乾旱這種現象更為明顯。

2. 農藥混用不當產生的藥害。有的農藥混合後會改變其理化性狀,施用後出現藥害。

3. 噴葯時間不當產生的藥害。烈日當頭的中午,由於氣溫高、濕度低,水份蒸發快,噴葯極易出現藥害,且對人的生命構成重大威脅。最佳噴葯時間為無風或小風天氣的上午8點—9點和下午17點—20點。

4. 敏感作物易產生藥害。如乙草胺對瓜類幼苗易產生藥害。

5. 霧滴飄移產生的藥害。特別是除草劑,在噴洒過程中,藥液霧滴隨風飄移,致使鄰近敏感作物受害。如杭州曾發生水稻田除草劑因風飄移到鄰近芋田,使芋遭受藥害,幾近絕收,故要在無風或小風天氣用藥。

本文綜合來源:財政部網站;中國網;《農資導報》整理自三農大喇叭、中國天氣網江蘇站、中國氣象報

圖片來源於互聯網綜合

編輯:白晨 // 責編:李雨楠 // 監製:曹暢

版權聲明:本文已註明來源,版權屬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鄉村之聲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鄉村之聲 |

您可能感興趣

世界上最失敗的國家,坐擁12億畝的耕地,卻養不活僅有的7800萬人
2018耕地新政策,12個省不種地的農民將獲補貼,最高每畝1300元!
20億到18億畝耕地紅線!再到15.5億畝!中國耕地的底線到底在哪?
全球最慘的國家,坐擁8000萬公頃耕地,卻仍需進口價值94億的糧食
非洲這個國家坐擁7000萬公頃耕地任其長荒草,每年進口90億美元的糧食
世界上最「可憐」的國家,擁有8000萬公頃耕地,卻窮的吃不上飯!
浙江省耕地有限,70年時間,人口為何增長了3700萬?
最浪費國家:4000萬公頃耕地被荒廢,人均15畝白送都沒人要
世界上最浪費的國家:4000萬公頃耕地被荒棄,人均15畝白送沒人要
印度: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耕地面積超過153.5萬平方千米
看美國怎麼辦!俄開放1500萬畝耕地,助中國彌補缺口
全球最慘的國家,擁有12億畝耕地,每年還要進口94億的糧食
他畫8匹馬賣1450萬!不過癮改畫一頭耕地的牛,卻賣2.6億
世界上最失敗的國家:擁有12億畝耕地,每年卻還要進口上百億糧食
世界上最慘的國家,坐擁12億畝的耕地,卻還要進口價值94億的糧食!
中國取得重大突破,4000多畝沙漠已成耕地,多個國家爭相合作
世界最失敗的國家?坐擁12億畝耕地,每年卻要進口近百億公斤糧食
世界上最可憐的國家,明明有12億畝耕地,卻每年都要進口自己家的糧食90多萬噸!
世界上最慘的國家,坐擁12億畝的耕地,卻還要進口價值94億的糧食
冰城350萬畝耕地示範農業「三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