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銅鏡存世不多,撿漏幾無可能

銅鏡存世不多,撿漏幾無可能

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驀然回首,那些承載著歷史文化的藝術品,逐漸重回人們的視野。銅鏡,也在這撥收藏投資熱潮中,綻放出鮮艷的花朵。

美是衡量文物藝術品生命力的唯一標準。銅鏡游離於古玩中的「軟片」(書畫)和「硬片」(瓷器)之外,又屬雜項中的偏項,正在被今人以特有的眼光發掘出來。包括銅鏡在內的古代青銅器在舊時被奉為金石,排在書畫前面,但銅鏡地位曾不如小小的方孔錢,舊時銅鏡收藏鮮有大家,樑上椿的《岩窟藏鏡》是晚清時期極少數以銅鏡收藏為主的「專業人士」,而多年前的「關祖章收藏銅鏡拍賣專場」,讓市場知道了民國時期銅鏡收藏的專業水平。

歷史的傳承,法律的限制,藏友的好惡都使包括銅鏡在內的古代青銅市場的價格上升速度、水準落後於其他品類。然而近年來,人們對通貨澎漲的焦慮和恐懼,又讓這片價格窪地的上漲速度出現了異動。十年前,300元一塊的唐代海獸萄葡鏡,現已過3萬元。這種快速收益,遠遠超過了當今市場身價千萬元及億元拍品的上升速度,而且這上升速度毫無停歇之意。

是什麼讓被工業時代的玻璃鏡驅逐出了上百年的銅鏡,又煥發了耀眼的青春呢?是凝聚了現實生活中人們的思想、文化、藝術、歷史的情懷和財富回報。

「逝者如斯」。許多事物的流失,無論我們尋與不尋,都永遠地湮滅在歷史長河裡,過多的遺憾與無奈更讓我們對存在的倍加珍惜。文人的悲憫與商人的逐利,則讓包括古代銅鏡在內的文物藝術品市場風光無限。

像任何收藏投資品類一樣,銅鏡收藏與投資也存在著盲從與風險。市場中高燒不退的遼、金、元等時期銅鏡,雖近期價格有所回落,但仍有失理性。銅鏡有著幾千年歷史,橫跨廣闊疆土,縱穿幾十個朝代,融合了多民族文明,這其中既機會多多,也風險密布。收藏投資群體的魚龍混雜和銅鏡市場價格步出窪地,更使有意初涉銅鏡者應格外謹慎。

從長期趨勢觀察和推測,市場永遠是上升的,美的事物永遠是有生命力的。但如何才能讓收藏投資的銅鏡是美的,價格永遠是上升的呢?收藏投資的取向和方法至關重要。尤其是資金不充沛的初學者,正確的取向和方法才是事半功倍的法寶。

藝術品收藏投資有兩大取向,即學術價值和市場考量。兩者在實踐中相互融合,相互影響。體現了收藏投資者的個人學識水平和藏品豐富的內涵。

銅鏡的製作年代

從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到百年前的晚清,歷代鑄鏡不止。齊家文化遺址出土的銅鏡更把銅鏡史推到史前4000年,銅鏡史更被細化到了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兩宋、遼、西夏、金、元、明、清諸代,拍場中還出現了日本銅鏡。但我認為,如果不想開古代銅鏡博物館,不必代代都收,朝朝皆藏,只宜從春秋戰國、秦漢、隋唐三個階段入手,研究民俗的藏友可多關注兩宋、元、明、清諸代銅鏡。

春秋戰國、秦漢、隋唐三個階段締造了輝煌的中國歷史,成就中國古代鑄鏡史上最優美的篇章,雖然它們的歷史還不到中國古代鑄鏡史的三分之一時段,卻鑄造了全部銅鏡精品數量的百分之九十,唐代銅鏡更是佔據了半壁江山。許多著名的銅鏡種類多出於這三個階段,它們成為了銅鏡精品的代名詞。而在銅鏡上帶有年代款識有著很高的研究價值,已經成為市場追逐的對象,就市場價格而言,有時帶年款的銅鏡是不帶年款銅鏡的兩倍。

銅鏡的品類

春秋戰國的銅鏡多集中在戰國時期,如「山字紋鏡」「羽紋鏡」「雲雷紋鏡」「花葉紋鏡」「龍紋鏡」「變形蟠螭紋鏡」「連弧紋鏡」「鏤空龍紋鏡」「菱紋鏡」「猴紋鏡」「鳳紋鏡」等品類,春秋時期的銅鏡不多見,除類似繩紋的「龍紋鏡」偶見外,其他品種很難見到。

秦代享國不長,許多銅鏡與戰國和兩漢時期的銅鏡混在一起,年代定性多有爭議,但這並不影響銅鏡的珍貴程度和收藏取向。

兩漢時期鑄鏡品類豐富。龍鳳作為歷史的圖騰貫穿了中華民族的發展史,體現在銅鏡上則是每個朝代,各民族的銅鏡上都有著不同面貌的龍鳳紋飾。兩漢時期的銅鏡上,各式各樣的龍紋,成為銅鏡的主要紋飾,另像「四乳四神鏡」「半圓方枚神獸鏡」「七乳七獸鏡」「長宜子孫連弧紋鏡」「百乳鏡」「四乳四虺紋鏡」「神獸對峙鏡」「重列神仙瑞獸鏡」「四葉八鳳紋鏡」「神人畫像紋鏡」「龍虎紋鏡」規矩紋鏡等,也是這一時期的常見品種。

隋唐時期銅鏡種類繁華,但多集中在唐代,銅鏡劃分亦有初唐、中唐、晚唐之分,隋代鑄鏡較少,且有年代依據可考。具體種類有「團花紋鏡」「十二生肖紋鏡」「瑞獸紋鏡」等品種。

唐代銅鏡首推「海獸萄葡紋鏡」,大小尺寸不一,紋飾內容繁密,幾種毫無關聯的動植物聚於一鏡,既和諧自然,又匪夷所思,令人不解,這大概就是她的迷人魅力吧。唐代龍紋鏡,既有減地雙圈十二龍紋鏡,又有淺浮雕單龍紋鏡,成為唐代各種藝術形式中最優美的龍紋圖案。「雙鸞蓮花紋鏡」「鴛鴦雙鳳紋鏡」「雙鸞銜綬帶紋鏡」是古人對愛情的追逐。「月宮鏡」「三樂紋鏡」「擊球鏡」「飛馬鏡」「仙山瑞獸紋鏡」「蝴蝶花卉紋鏡」等銅鏡映射出大唐盛境。

這些各個朝代的銅鏡紋飾品類並不單獨的存在,有時往往會相互影響,交相輝映。其中紋飾特殊者,必然存量少,其市場價格高於常品,如戰國銅鏡上有帶人面紋者,數量極罕,收藏投資價值則高於其他常品。

特殊的製作工藝方法

像特殊的年代款識,特殊的紋飾品類一樣,銅鏡特殊的製作工藝方式也是收藏投資關注的重點。

如春秋戰國時期和明清時期的彩繪鏡,分顏色調水彩繪和顏色調漆彩繪鏡,以漆繪鏡最具收藏價值。春秋戰國時期的繪畫作品,除少數帛畫外,存世極罕,彩繪鏡既是銅鏡的一種裝飾形式,又是一幅寶貴的繪畫,而調水彩繪極易變色脫落,彩色無存,相對漆繪鏡而言,多易保存,雖常有脫落,仍不失為銅鏡中的奇葩。明清時期的漆繪鏡,宜選為皇宮製作的御用鏡。既有銅鏡裝飾形式,又是御用漆器,價值不言而喻。

春秋戰國時期和唐代的鏤空、鑲嵌工藝銅鏡,鏤空增加了鑄鏡難度,鑲嵌則增加了美觀,所嵌玉石,綠松石、貝殼、琉璃皆為當時認為的寶石,而宋代以後銅鏡上有鑲小塊玉石的,只是明清銅鏡中的一朵小花,收藏價值難與春秋戰國時期和唐代鏤空、鑲嵌工藝銅鏡相比。

銅鏡鎏金工藝多應用於漢唐時期的銅鏡,匠人將當時應用在銅器上的鎏金工藝施於布滿紋飾的鏡背,富麗堂皇,由於鏽蝕的原因,銅鏡鎏金晶亮如初者極少,顯示出當時擁有者的權力和財富,影響到今天的收藏投資市場里,鎏金銅鏡金色完好者,市場價格是不鎏金者的一倍,甚至更多。

金殼和銀殼銅鏡均出現於唐代,用整塊金板或銀板,裁切後鏨刻出紋飾鑲嵌於銅鏡背後,這些銅鏡本身雖無紋飾,但金殼或銀殼上的紋飾細密華麗,承襲著唐代金銀器的風範,市價超出了許多同代精品銅鏡的數倍。

局部紋飾經特殊工藝處理的銅鏡多出現在兩漢時期。經過處理的主體紋飾或對稱紋飾,經過千年後銅鏡局部依然銀亮,光澤度明顯高於鏡上的其他部分,工藝方法尚無文字記載,但應不難,有待今人考據,市價高於同式銅鏡數成。

銅鏡的特殊製作工藝方法決定了它們的製作工藝難度和成本,反襯出當時使用者的地位和財富及製作數量,這也是今天收藏投資者們選擇藏品的重要指標。

銅鏡的形狀、尺寸、薄厚和材質

銅鏡的形狀、尺寸、薄厚與材質直接影響到銅鏡的製作工藝難度、數量、成本,進一步呈現出當時使用者的地位、財富以及今天的存世數量和珍稀程度。

圓形銅鏡常見,菱花形較少,方形很少,異形更少,反映到市場中就是異形和方形銅鏡市場價格最貴,圓形銅鏡最便宜。

銅鏡尺寸與薄厚是銅鏡的直徑尺寸和鏡體薄厚尺寸。春秋戰國時期銅鏡以徑8厘米,厚3毫米左右的最常見,直徑12厘米以上的數量較少,市價成倍增長。秦代和西漢早期銅鏡尺寸延承戰國風格,鏡徑較小,重量較輕。西漢時期鏡徑尺寸較大。以直徑12厘米,厚4毫米的銅鏡最常見。直徑18厘米以上,厚5毫米以上的兩漢銅鏡漸少。

隋唐時期銅鏡尺寸較大,以直徑12厘米,厚5毫米的銅鏡最常見,直徑18厘米以上,厚5毫米以上的銅鏡最少見,在此基礎上每增加一厘米的直徑,市場價格增一成,增加5厘米,銅鏡的市場價格則增加一倍的方法推算銅鏡的市場價格。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任何銅鏡尺寸超大或超小都影響了它們的市場價格,現將直徑小於5厘米的銅鏡稱之為手鏡,此說為市場俗理,不一定準確,但直徑小於4厘米,或者更小,紋飾精細者,確比一般常見銅鏡別有一番玩趣。

若以一面直徑10厘米的唐鏡比較,在紋飾,品相形狀相同的情況下,大一倍者直徑20厘米,小一倍者直徑5厘米,應舍小而取大,此理不可不知。

銅鏡的材質以銅為主,只不過鏡材中銅、錫、鋅的比例有所變化,並未影響到各自的市場價格,偶見鐵鏡傳世,因入土鏽蝕嚴重,影響品相和價格,但鐵鏡的研究價值較高,有紋飾工藝特殊者,可藏。

銅鏡的紋飾

古代銅鏡分有各種紋飾和光素無紋者兩種,光素者市場價格最低,有紋飾者同樣尺寸者,以紋飾最精美、最繁密的價值最高。題材上,以人物紋飾最佳,龍紋等動物紋飾次之。

銅鏡的品相

銅鏡的品相包括了鏡體的呈色,光潔度,鏽蝕程度,完整程度。古代造鏡會對鏡體拋光打磨,鍍色處理,使一些銅鏡經歷千年傳世或出土後,表面呈色出現了多種變化,舊時古玩界根據青銅器表面鏽蝕稱之為「生坑」或「熱坑」並細分為 「水銀沁"。「黑漆古」「綠漆古」等種類。近年來銅鏡收藏初期仍沿襲舊時傳統,以黑漆古為最佳,近二、三年來,表面銀亮無銹者已成新寵。我個人認為銅鏡收藏宜首選「銀背」或「鉛背」它不僅保持了銅鏡製作時的原始狀態,更重要的是說明了它的金屬物理和化學特性的變化較小,仍比較堅硬,尤其是投資銅鏡者,銅鏡尚未把玩幾日,就自然殘損了,十分不妥。所以「黑漆古」「綠漆古」等銅鏡除手彈鏡像,鏘鏗有聲者,千萬別藏,研究者除外。

「銀背」「鉛背」銅鏡上也多有鏽蝕。銹有浮銹,輕銹重銹之分。有浮銹者是無銹同樣鏡價的九成,有輕銹者是無銹者市價的七成,有重銹者是無銹者市價的五成。

另銅鏡背面的輕銹覆蓋率佔50%左右,市價是無銹者的七成,輕銹覆蓋率佔70%左右,市價是無銹者的五成。重銹超過20%者,建議不買,青銅器鏽蝕中還有一種有害銹。不僅市場流通的銅鏡上有,就是拍賣會上也能見到有害銹銅鏡,目前文博界對有害銹處理尚無根除方法,尤其是大部分收藏者居住地的氣候或多雨,或有多雨的季節,使處理過的有害銹易發。建議不買。

銅鏡上有殘缺者比較多見,收藏研究尚可,投資則不易取。有輕裂紋,透而不通者,市價是同樣無傷者的七成,透而通者市價是同樣無傷者的四成,銅鏡殘碎不缺者市價是同樣無傷者的二成。

存世數量

銅鏡的存世量並不多,遠達不到古代錢幣一窖洞出幾十萬枚同樣錢幣的程度,收藏投資者只需了解某朝代某種紋飾種類的銅鏡較常見,有所選擇,如漢代的日光鏡,昭明鏡數量很多,選擇時宜從品好,徑大,紋精處選擇。

目前,銅鏡收藏投資的市價正處於加速上升階段,原來大家一致認為的價格窪地觀點,已出現分岐,有人勇躍的買,有人積極的賣。在橫向上,比書畫、瓷器要便宜,但在縱向上,與前幾年銅鏡價格相比有了明顯的風險。雖然它不像書畫、瓷雜贗品遍地,做偽手藝防不勝防,但許多運用現代工業中的修復殘缺銅鏡的手段,讓許多銅鏡收藏的「老革命」遇到了「新問題」。易拉罐皮敲出的「銀殼鏡」也頗具隱蔽性,能迷惑不少藏友。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介紹一下收藏投資銅鏡的技巧,而古代銅鏡中的「有害銹」的認識與規避,銅鏡的辨偽更是收藏投資的重中之重,不可小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級頑主圈兒 的精彩文章:

撿漏那些事,百萬黃花梨懵逼了,1800元的罐子不賣了
母親節,給媽媽買串珍珠

TAG:收藏級頑主圈兒 |

您可能感興趣

青銅鏡是什麼,一面鏡子竟然能值那麼高的價值,是否真實?
銅鏡的崛起已經勢不可擋
無意買下一面銅鏡,竟與狐仙結下不解之緣
古人正衣冠的銅鏡,而今為何不讓看到正面,只因為這一個原因
為何博物館的銅鏡都以鏡背示人,秘密有三個,可是專家說這都不對
這座不起眼的小墓出土一面銅鏡,鏡子背後的圖形至今爭議不斷
這座不起眼的小墓出土一面銅鏡,鏡子背後的圖形至今爭議不斷
目前,銅鏡的價值是多少?
男子帶王莽銅鏡來鑒寶,上面刻著3個字,專家慌了:這絕對不可能
真假皇帝的利器:你是不是真命天子,故宮中這面銅鏡,一試便知!
銅鏡真的只是一面「鏡子」嗎?
王莽到底是不是穿越者?專家發現的這面銅鏡讓人浮想聯翩
青銅鏡實際有沒有價值?怎麼出手更容易?
閨女,收下這銅鏡,我就走」
僅憑一面銅鏡,這對失散流離的夫婦能否團聚?
古時候的青銅鏡能值多少錢?
怎樣的銅鏡才有收藏價值
王莽銅鏡被人發現,上面殘存三個漢字,專家直呼:這沒有道理!
青銅鏡流傳於世的不可計數,而它卻鶴立雞群,被稱為「鏡王」
戰國銅鏡市場走向如何,能賣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