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網路美術館:推薦藝術家-張軍

中國網路美術館:推薦藝術家-張軍

張軍藝術簡歷

張軍,筆名:張君 。山東濟寧人。 濟寧學院美術系教師,油畫家。

1987年畢業於濟寧學院美術系

1997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美術系

社會兼職:山東省西美美術館館長,山東省濟寧市油畫藝術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山東分會會員,山東書畫學會協會理事,山東油畫學會會員。

1987.9畢業於濟寧學院美術系1987.-2000年工作于山東濟寧藝術學校美術專業,副主任。1997.9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美術系2000至今工作于山東濟寧學院美術系。

2001.1山東省美協山東畫院舉辦的山東省首屆寫生作品展中油畫作品《海平線礁石》獲三等獎。

2001.3油畫作品《黃布.號》素描作品《肖像兩幅》入選國家級刊物《中國寫生作品集》。並被《中國寫生作品集》授予優秀藝術家稱號。

2002.5油畫作品《春天》入選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獲優秀獎。

2002.5油畫作品《大風景NO.3》獲「體驗與試驗—第二屆山東小幅油畫展」併入選北京國際藝苑美術館展獲「優秀獎」。

2004.7油畫作品《魚》在《第十屆全國美展山東作品展》中獲優秀獎。

2004.11油畫作品《靜物》在山東省藝術院校專業技能大賽獲一等獎。同年,指導的學生榮獲「金獎」,個人獲得「指導教師獎」。

2008.12抽象表現油畫作品《2008.5.12中國汶川》入選「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及經驗與實驗----2008山東油畫展」。

2008.12多幅作品作品入選中國虛擬博物館舉辦2008年第二屆21ART.CN全國藝術家聯展。並獲最佳人氣獎。

2009.9論文《具象表現》及油畫三幅入選《中國藝術經典收藏》。

2009.9論文《非主流繪畫》及油畫三幅2009.9入選《中國藝術經典收藏》。

2010.8油畫作品8幅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管《藝術教育》。

2013.9油畫作品《八大關別墅》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藝術節山東省山東省備選作品展。獲銅獎。

2013.10油畫作品《八大關別墅》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藝術節全國優秀作品展。

2013.10油畫作品《八大關別墅》入選文化部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藝術節全國優秀作品展畫集》。同年,該作品被山東省美術館以永久收藏。

靜由心生

——關於張軍的繪畫藝術

楊大偉 | 文

所謂「境由心生」,「心」是「境」的主宰,「境」是「心」的升華。

從張軍近期的作品看,意象性因素呈現上升的趨向,佔據畫面主導地位的常常是物象的一種姿態。個人之見,張軍似乎更適合不受任何物象的規範和束縛,更適於在畫布上恣意揮灑。畫家對諸多物象的描繪,僅僅是為作品的發生獲得一個理由,為每一次的揮灑找到一個原點;出現在畫面上的物象均不是他特別在意的描繪目標,而只是展現了繪畫本體所需要藉助或習慣於藉助的一個對象,其不在對象本身而在繪畫本身,即所謂「借題發揮」而已。這也是以再現客體為第一要義的藝術態度。張軍繪畫中被描述的物象,似乎成為他情感濃重的游弋之地,像水面上存在的揮之不去的一層雲霧,卻內含著一種自由氣息。這也許是他下意識認同的空間寓言,即自我的實現或許是通過浮於表面的景象才能感知到內在的精神。

《2008.5.18 中國汶川》

當下,更多畫家醉心於畫布上觀念的表達、技巧或材料。這種創作方式所帶來的結果無疑只會讓藝術與現實生活漸行漸遠。而寫生則在現場獲取了充分的信息,陽光、季節所帶來的光色變化;風景、物象所引發的情感衝動;即使是微妙的因素也會令畫面的意味大為提升。客觀景象經過畫家心靈的稟賦建構了新的視覺結構,山水、植物、建築呈現出鮮活的姿態。藉此,張軍對自然生態的寫生是他畫面里始終延續著的情愫。在幽深靜謐的皖南、在殘損斑駁的古鎮、在純樸的沂蒙山、太行山,這種傳統一直都在。他用色彩衝破了形的束縛,表現出景物的意境。畫面中不再是記錄與描摹,而是在自由的氛圍中鎖定最能承載自我情感的物象,將內心感受賦予其中,藉此展現那瑰麗而不浮艷、飄逸而不淺顯、奔放而不粗泛的審美意蘊和視覺效果。他把真切的視覺感受和心靈的悸動全部物化為藝術的形象,並賦予其意象的美感價值和寫意的精神。在他的藝術創作旅途中,他經歷著「生」與「熟」的博弈以及「師自然」到「心自然」的愉悅。因為這些作品融入了畫家虔誠的藝術態度和專註的繪畫熱情,寄託了他遨遊於自然與平凡生活之間的真摯情懷。

《大風景之一》

《大風景之二》

《大風景之三》

張軍繪畫中的另外的一個特質就是追求寫意性及不確定性。觀張軍的畫面會覺得色彩變化非常敏感微妙,那些純形式的形狀不是浮在畫面上的物質形式。它們凝聚著某種可以體味但是又難以言說的精神性,它可能來自於一種極端的個人經驗,是畫家和畫布以及顏料之間的互動,或者是對現實參照物的感悟,再現。張軍的繪畫顯然遊動於意向和寫實之間。所以,畫家那極端「形式化」的繪畫其實沒有形式,因為一幅畫的形式,無論是幾何的、寫意的都是由特定的「此在」關係所決定,形式不是被概念所規定的,形而上是運動的,不是靜止的。不確定性不是放任和無序,而是解脫和自由,是通向形而上的開放性和可能性。所以,不確定性構成了審美表現的無限性。不確定性可以把東方傳統美學和當代後結構主義的成果進行整合。實際上這種不確定性可以從中國古代藝術理論的基本原理中看到雛形。中國傳統藝術試圖把理、識和形融和為一體。這種傳統不但需要個人審美經驗的參與,更需要理、識和形的全面整合能力。它不是靜止、機械的邏輯,是運動的、人性化的審美形態。

《大窪印象-1》

《大窪印象-2》

細膩的心境描繪,因寧靜而致遠,因單純而豐富,因婉約而雋永,在人與物與景的渾然天成中,體現出畫家無盡的遐想和難以言表的憂思。此時,張軍畫作中剔除往日的沉重,在充滿紛擾與喧囂的塵世中,這種寧靜幽雅的藝術便格外具有魅力。張軍作品的創造,是偏重情感的流露與理想世界的憧憬。固此形成了「境由心生」的藝術範式;他重的是「心境」,輕的是「物境」。若以中國傳統的藝術觀來衡量,張軍的繪畫是「造境」,而不是「做境」,其區別就在於一是合乎自然的,一是「鄰於理想」的。

《徽派建築印象1》

《徽派建築印象2》

《徽派建築印象3》

《徽派建築印象4》

畫家張軍遵循「奪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原則,力求創作出有自己特色的作品。從他繪畫中尋覓生活的詩意到對自然生命意識的觀照,他走過了一條艱辛之路。憑著對繪畫藝術的執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他的繪畫中,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無不彰顯出他內心世界的明朗與豁達。當畫家在自然中直面生活並與物象進行心靈對話時,他已完成了畫家從物象到境象的藝術轉換。

《大香蕉》

《紅色蓮蓬》

《靜物-瓶花》

《青島八大關別墅》

《秋荷2》

《隋代古塔》

《魚》

《老屋1》

《老屋2》

《泰山冰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路美術館 的精彩文章:

TAG:網路美術館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網路美術館】油畫家—高冠一
【中國網路美術館】夏澤曉油畫作品
《中國網路水軍發家史》
優科網路攜手英邁中國 共同開拓中國網路市場
全國老藝術家迎春網路展:畫家楊春和作品欣賞
全國老藝術家迎春網路展:畫家許世昌作品欣賞
全國老藝術家迎春網路展:畫家賈寶山作品欣賞
中國冰雪藝術研究院 網路微展(二)
中國冰雪藝術研究院 網路微展(三)
全國老藝術家迎春網路展:書法家任永泰作品欣賞
中國冰雪藝術研究院 網路微展(一)
中國古燈網路博物館,攜手眾藏家給全國人民拜年!
全國老藝術家迎春網路展:書法家高源作品欣賞
全國老藝術家迎春網路展:畫家李正剛作品欣賞
美國國家安全智庫建議軍方投資發展小型衛星網路
網路大戰:美國和英國指責俄羅斯「惡意」網路攻擊
【藝術手冊】媒介革命視野下的中國網路文學海外傳播
中科院公眾科學日·北京-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來中國互聯網發源地!
境外媒體:美國欲架設國營5G網路 憂中國技術崛起領導全球
美:中國水下感測器網路威脅美國的安全!中方:向美國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