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唐前夜系列之二北周滅北齊

大唐前夜系列之二北周滅北齊

前面講了宇文泰創立了府兵制,穩定了政局,並在一定時期內取得了對東魏的勝利,本文接著講宇文家是如何重新統一中國北方的。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50歲的宇文泰病倒,急召侄子宇文護來病榻前交代後事。宇文泰死後,宇文護秘密護送遺體回到長安發喪。爾後,宇文護擁護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為太師、柱國、大冢宰,他自己他擔任了柱國之職。兩個月,迫使魏恭帝封宇文覺為周公,再禪位於宇文覺,西魏滅亡,北周建立。

宇文護在年輕時候就跟隨宇文泰出生入死,深得宇文泰信任。而當時世子宇文覺僅僅十五歲,因此將實際權力交給宇文護確實是形勢使然。但是為什麼宇文泰二十多年都不改朝換代,而宇文護剛上台就做了呢?這是因為,一是宇文護作為年輕的一輩,在面對宇文泰的戰友們的時候還是顯得嫩,這些前輩不一定買他的賬,但是有了建國的功勛就不一樣了。二是當時高洋篡奪了東魏皇權,自己當了北齊國主,南方的陳霸先也代蕭梁而自立。在此大環境下,改朝換代更易為人接受。

接著,宇文護為了鞏固個人的權力,先升了幾個宇文泰的戰友的官職,爾後又安排與自己同輩的人晉陞柱國,這樣將國家的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然而,即位不久的北周皇帝宇文覺對自己被架空很不滿,就與幾個大臣密謀誅殺宇文護。不幸的是,事情泄露,宇文覺與兩位大臣被殺。宇文護新立宇文毓為皇帝,是為周明帝,但是不久,宇文毓也被毒殺,宇文邕上台。

宇文邕就是北周最有名的皇帝周武帝。宇文邕也不傻,他雖然對宇文護不滿,但是並沒有顯露出來,而是在家族內部對宇文護行家人之禮,在朝堂上以宇文護決斷為準,二人相安無事十一年。這期間,宇文泰時期老戰友共同享有天下的局面逐漸變成了宇文家一家獨大的局面,下一步其實就是宇文家的內部矛盾了。

天和七年(572年),宇文護從外地回來之後,宇文邕在文安殿接見了他,爾後請他去含仁殿拜見皇太后。這與以往並沒有不同,宇文護自然也沒在意,就跟著去見皇太后。行禮畢,宇文邕又請宇文護朗讀《酒誥》,還沒讀完,這位朗讀者就被宇文邕在後腦來了一下,直接撲倒,再由一直躲在暗處的衛王宇文直衝出來就是一刀。

千年後,十四歲的康熙也採取了類似的手法,親自處理了權臣鰲拜,完全親政。

鑒於宇文護奢靡無度,起了很壞的影響,周武帝執政後便反其道而行之,穿布衣,蓋布被,不用任何飾品,所有華麗的飾物一概撤掉,後宮妃嬪也不過十來個而已。通過這一系列整改,很快就在朝野樹立起「克己勵精」的形象。

這種樹立形象的做法前有漢文帝,後有隋文帝,屢試不爽啊。

周武帝改革了宇文泰留下的府兵制,使之更加符合國家需要,大大加強了北周的軍事力量。為了儘快聚集財富,周武帝發動了歷史上很有名的滅佛運動。

當時,佛教盛行,從朝廷而至鄉野,大家普遍信奉。北魏朝廷曾大肆造寺,佛寺勢力大增,不僅容納了數量龐大的沙門,還佔有廣闊的田宅土地,集聚了大量的財寶,還不交稅,不服役,佛教擁有了與政府分庭抗禮的實力。因此,周武帝借思想鬥爭為名,一再讓儒釋道議論三者優劣,最後得出結論:儒家第一,道家第二,釋家第三。按照末位淘汰制,釋家被列入清理之列。實際上,在執行的時候,不光沙門被打擊,佛寺被毀滅,道士和道觀也未能倖免。北齊被滅後,在其境內也實行滅佛政策,導致四萬佛寺被毀,三百萬僧人還俗,北周實力迅速得到擴充。

從此以後,佛教成為一普通宗教,再沒有實力左右政治,中國終未成為宗教國家。

這邊北周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那邊北齊卻江河日下。

高歡在位時,積極調和鮮卑人和漢人的矛盾,對他們多加安撫,確保了內部穩定。高歡死後,長子高澄繼承了他的職務,但在他密謀帝位的時候被廚子所殺,弟弟高洋成為最後的贏家,被封為齊王,第二年取代東魏自立,是為北齊。

高洋從小就很聰明,有決斷,其父高歡任東魏丞相時,他想測試幾個兒子的智力,給每個兒子發了一堆亂麻,讓他們儘快理清,大兒子一根根慢慢抽,越抽越亂,小兒子將亂麻分成兩半然後再分開。只有高洋拿出快刀,幾刀砍下去再理出一縷縷短麻來,受到高歡的誇獎。這就是「快刀斬亂麻」典故的由來。

高洋在位初期,也算勵精圖治,在於北周搞好關係的同時,積極向南北發展,大破契丹、柔然,與陳朝劃江而治,勢力大增,人稱「英雄天子」。但是幾年以後,高洋便不思進取,沉溺酒色,大興土木,殘殺元氏宗親。比較有名的例子就是把一個自己寵愛的女人殺掉之後,懷揣著屍體,若無其事的飲酒,畢後掏出屍體進行肢解,將其中的髀骨製成琵琶,邊喝酒邊彈。

高洋活到33歲就掛了,他的長子高殷繼位,但是沒多久就被叔父高演篡權,第二年被殺。高殷死的同年,高演也掛了,為保自己兒子性命,臨終前將皇位傳給九弟高湛。高湛對政治不感興趣,對酒色卻興緻很濃,年紀輕輕就將皇位讓給自己的兒子高緯,自己當了太上皇,逍遙到33歲病死。

高緯即位之後,非但沒有整肅國家,反而變本加厲,寵幸奸臣和士開,自己躲在一邊縱情享樂,自號「無愁天子」。北齊本是當時經濟、軍事實力最強國家,經過這幾位的折騰,不斷的走下坡路。尤其是高緯誅殺了名將斛律光和大名鼎鼎的蘭陵王高長恭之後,國家離心離德愈發嚴重。

576年,北周正式討伐北齊,577年,北齊滅亡,過程並不驚心動魄,步步推進而已。

弔詭的是,雖然北齊殺戮隨意,但是卻留下了一部著名的律典《北齊律》,是高澄、高洋兩代君主集合了當時有名的學者整出來的,其中確立了「重罪十條」,逐漸演變成後世的「十惡不赦」。這部法典承上啟下,成為後世隋唐律典的藍本。

578年,滅北齊一年後,周武帝去世,傳位於宇文贇,是為周宣帝,兩年後,周宣帝病死,宇文衍即位,是為周靜帝,這是北周最後一任皇帝。

581年,楊堅取代周靜帝,改國號為隋,歷史翻篇。

短短几年,北周易主,大家直呼:「這也太容易了」,以至於直到清代,著名的歷史學家趙翼仍不免酸溜溜的說:「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果真如此么?下期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小堂 的精彩文章:

TAG:讀史小堂 |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故事——北周滅北齊
北周滅北齊之戰:歷史上的北齊是怎麼滅亡的?
此人是北周名將,滅北齊後他打算隱退,皇帝:朕要借你一樣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