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楊溥生平簡介

楊溥生平簡介

楊溥(1372年-1446年),字弘濟,號南楊,謚文定,湖廣等處行中書省荊州府石首縣(今湖北省石首)人。明朝內閣首輔、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與楊榮、楊士奇共稱「三楊」,是仁宣之治的締造者之一。

建文、永樂年間

楊溥自幼家貧勤學。建文元年,考中湖廣鄉試第一名(解元);次年,中庚辰科進士二甲十八名,與楊榮同授翰林院編修。靖難之役後,明成祖即位,楊溥改授洗馬、侍奉皇太子朱高熾。一日太子讀《漢書》時,稱稱張釋之有賢才。楊溥曰:「張釋之誠然有賢才,但若非漢文帝寬仁,他也無法行志」,此後楊溥特意編撰漢文帝的事編呈上。朱高熾讀後大悅。之後,楊溥因喪歸鄉。恰逢朱棣北征、太子監國,命其赴任。永樂十二年,因為朱棣回朝後,太子迎接遲緩,招致朱棣大怒。黃淮、楊溥等侍奉東宮的官員均因此下詔獄。當時家人供食屢次斷絕,而明成祖之意又難測,楊溥性命旦夕不保。然而在這樣惡劣情況下,楊溥更加勤奮地閱讀各類經史子集書籍,十年牢獄仍不輟。

洪熙、宣德年間

明仁宗即位後,楊溥得釋,並升任翰林學士。朱高熾因為念及楊溥是因他而受十年詔獄之災,對他尤其憐惜。次年,仁宗在思善門旁建造弘文閣,並選拔文臣中有學行的人擔任。楊士奇舉薦侍講王進、儒士陳繼,蹇義舉薦學錄楊敬、訓導何澄。仁宗還命楊溥掌管弘文閣事,並親授閣印。之後,擢升太常寺寺卿,仍兼職弘文閣事務。

次年,朱高熾駕崩,明宣宗即位。其罷免弘文閣,並召楊溥進入內閣,與楊士奇等人共同處理機務。宣德四年,他回石首奔母喪,之後再次起用。宣德九年,晉陞禮部尚書,仍然兼任其翰林學士與內閣的事務。

正統年間

明英宗即位後,楊溥與楊士奇、楊榮共同請開經筵,在選擇講官時候,必須是學識平正、言行端謹、老成達大體者,並且上奏請謹慎選擇宮中內臣,太皇太后見奏後大喜。一日,太皇太后在便殿而坐,明英宗面朝西而立,召見英國公張輔及楊士奇、楊榮、楊溥、胡濙等人進入。她對眾人說:「你們都是老臣。現在嗣君年幼,希望你們同心共安社稷。」又召楊溥向前說:「仁宗皇帝經常念及您的忠誠,屢次嘆息,未曾想到我現在還能見到您。」楊溥聽後感動落淚,太皇太后也哭泣,左右眾人均倍感悲慟。當時仁宗還為太子監國時,備受漢王朱高煦讒言,東宮多位大臣被牽連入詔獄,楊溥與黃淮等人一進就是十年,且數次瀕臨死難。仁宗時常在宮中叨念諸臣,長久後張太后亦因此憐惜。太皇太后隨後對英宗說:「此五臣,三朝簡任,俾輔後人。皇帝萬幾,宜與五臣共計」。正統三年,《明宣宗實錄》製成,楊溥晉陞為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學士。楊溥又因為繼楊士奇、楊榮二十年後入內閣,於是三人共稱「三楊」。正統六年,請求歸鄉省墓。

當時,宦官王振尚未敢蠻橫,天下清平,朝廷無失政,三楊的美名也傳至朝廷內外。當時以稱楊士奇為「西楊」,楊榮為「東楊」,楊溥則為「南楊」。其中楊溥為人廉直寬靜、沒有城府。性情恭謹,每次上朝均沿牆而走。諸位大臣論事發生爭議,楊溥則平心處之,眾人皆嘆服。當時人稱楊士奇有學行,楊榮有才識,楊溥有雅操,均是他人所不及。然而,楊榮、楊士奇相繼去世,內閣中的新人馬愉、高谷、曹鼐都為後進之人,楊溥日益被孤立,王振卻更加干預朝政。正統十一年,楊溥去世,贈太子太師,謚文定。三年後,王振誘導年幼的英宗北征蒙古,在土木之變中被也先俘獲,明朝朝野陷入混亂。當時人們追思若三楊尚在,肯定不會走到那一地步了。

更多歷史,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昆明細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劉吉生平簡介
梁儲生平簡介
溫體仁生平簡介
明朝大改革的開啟者
楊一清生平簡介

TAG:王昆明細說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蜀王孟知祥力挺李星雲,那麼吳王楊溥和楚王馬殷會幫助李星雲嗎?
帝王過儀征之南吳睿帝楊溥
周義:「三楊當國」話楊溥
原創 身系詔獄苦讀書:明內閣首輔楊溥事上
原創 身系詔獄苦讀書:明內閣首輔楊溥事下
身系詔獄苦讀書:明內閣首輔楊溥事上
身系詔獄苦讀書:明內閣首輔楊溥事下
明內閣首輔楊溥:即使日後深處絕境,亦需堅守,萬勿輕言放棄
明內閣首輔楊溥:五人共傘,小人全仗大人遮
淺談明朝楊溥:即使像是一個蓬頭垢面的鬼魂,最後也翻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