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黃曉明們,選個好劇本很難嗎?

黃曉明們,選個好劇本很難嗎?

很難想像,經歷十幾年光陰流轉,曾經令人眼前一亮的偶像派小生們,今天不是拿著和當年差不多的劇本,演技卻退化到及格線,就是加入毫無邏輯、注水摳像的糟粕劇里嘩眾取寵。

《上古情歌》劇照。圖/視覺中古

文/喻小舟

「小鮮肉」轉型成「演技派」的並不多

藝術的魅力在於每一次都是重新出發,而演員的魅力來源也正是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近日,黃曉明主演的《上古情歌》再次令人喟嘆,一個演員往往需要多年的積累才能在觀眾心中留下好演員的印象,但人設崩塌往往只需要一部爛片。

顏值經濟的時代里,演員的容貌成為變現利器,與此同時,容顏的速朽性也給偶像派演員們出了一道難題:時光飛逝,當鮮肉成長為臘肉後,該做哪道菜?那些曾經被貼上「鮮肉」標籤的男演員們,如今都還好嗎?

答案可能有些令人遺憾。如果你還記得《大漢天子》里的黃曉明,恐怕無法接受今天在《上古情歌》里頂著「步驚雲」造型尬演雷劇的「赤雲」。如果你沒忘記《重慶森林》里的梁朝偉、金城武,應該也不能接受《擺渡人》里的「陳末」「管春」。如果你對陸毅還停留在《永不瞑目》,那一定受不了他演了於正抄襲劇里的傑克蘇。如果你對《藍宇》里的劉燁依然念念不忘,那麼對《北平無戰事》里方孟敖的表現多少難掩失望。只要記憶力不太差,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很難想像,經歷十幾年光陰流轉,曾經令人眼前一亮的偶像派小生們,不是拿著當年差不多的劇本演技卻退化到及格線,就是加入毫無邏輯、注水摳像的糟粕劇里嘩眾取寵。對於偶像派出身的男演員來說,大男主戲演起來駕輕就熟得心應手,即便演技有瑕疵,早年憑藉青春容顏尚能獲得原諒,但如今膠原蛋白隨時光流逝,演技的短板在爛劇的放大之下更顯難堪。有時候會忍不住感嘆,怎麼好好的人,說面癱就面癱了呢?顯然這和演員本身能力有關,但關係最大並非演員的演技能力,而是選劇能力。

演爛劇與市面上無好劇可選有關

事實上,出道即巔峰,往後再無驚喜的小生演員也曾努力轉型過。比如,憑藉《步步驚心》迎來事業第二春的吳奇隆最終迎來的可能只有婚姻的第二春,「四爺」之後再無力作,最新作品是和穎兒合作的偶像劇《一粒紅塵》;在《三人行》《毒戰》的出色表演,幾乎可以跳出「偶像派」桎梏的鐘漢良,卻因為《孤芳不自賞》成功把自己的作品送上了爛劇巔峰;馮紹峰在《狼圖騰》之後戲路大開,卻冷不丁又接下一堆讓人尷尬的瑪麗蘇劇——比如《幻城》《那片星空那片海》。

這些一度有機會順利轉型的昔日鮮肉,功虧一簣的原因大都是沒能逃脫爛劇的魔咒。與之相對應的,曾經並非以演技著稱的胡歌,終於在《偽裝者》《琅琊榜》之後迎來真正意義上的大紅大紫。

胡歌。 圖/視覺中國

可見,偶像派小生轉型的關鍵在於選劇,避雷失誤一不留神就跌出起跑線。但對演員來說,大概也只能無奈回應「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啊」。這並非為演員開脫,今天的影視劇市場環境之下,面對只有爛劇可接或者無劇可演的境況,演員本身並無多少選擇的餘地。讓中國演員在《上古情歌》和《封神傳奇》之間挑劇本,拍哪個有區別嗎?

事實上,自從IP邏輯成功入主影視市場,那些曾經備受期待的偶像派小生像是集體走上了「晚節不保」的邪路。昔日鮮肉的轉型路徑大致可以分為演爛劇和拍爛劇兩類。如果堅持只做演員,轉型之路怕是比較艱難。而市場結構之下,即便選擇退居幕後的鮮肉也沒能逃脫爛劇邏輯,有時候不過是把名字從演員表挪到了製片人或投資人的位置。時光以一維線性邏輯向前奔走,但國產影視劇卻以破壞性發展的IP邏輯橫衝直撞,「小鮮肉們」的下半場顯得魔幻又令人唏噓。

喻小舟(娛評人)

編輯:孟然

本文為新京報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評論 的精彩文章:

卡達「服軟」了,中東亂局緩和了
為什麼朱清時這樣的大科學家也會輕信「真氣」這種偽科學
別學《歡樂頌2》,都把問題甩給「出身」
波多黎各公投:送上門的一個州,美國為什麼不要?
伴娘原諒了「鬧婚」猥褻者,法律可不能饒了他們

TAG:新京報評論 |

您可能感興趣

楊冪,范冰冰,黃曉明們能這麼火,可少不了他們的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