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繫辭傳上傳:第二章 聖人設卦觀象

繫辭傳上傳:第二章 聖人設卦觀象

孔子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釋】聖人由觀察宇宙間的各種萬事萬物的現象,因之設立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用來規範這些現象,以做為為人處事卜知吉凶的代表,所以在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下方,全都繫上一些用來代表吉凶悔吝的文辭,使人明白吉凶的趨向而多多少少知道有所趨往。

易經和宇宙天地之生成的主要因素一樣,它同樣的以陽、陰二者所代表的剛、柔為其組成之主因,易經中的剛、柔與陰、陽之互相切磋、激蕩而產生了各種變化,由這些變化而得知吉或凶、成功或失敗的可能現象。例如,「悔」、「吝」是表示將會使人有所憂慮、考慮的象徵。例如卦的變化則是代表前進或後退之象徵,爻的變化與互替也是如此。剛或柔的文辭,便是如晝或夜之互相交替變化的象徵。每一卦中的六個爻的動態,正足以說天、地、人三才的道理。

例如每一卦六個爻,下卦的前二爻是地方面是否阻險或平坦,而中間二爻則代表人的善、惡、吉、凶之大意、上面二爻便顯示天的災變或祥瑞,這正是三極(或三才)的道理。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釋】因此,君子聖人平常居處之時,往往是心安理得,不躁不煩的,這是因為他能夠效法易經的精神,及易經內容的條理,次序。而君子所能得到快樂,並加以研求把玩,欣賞的莫過於便是易經中的文辭。這些文辭與卦象、爻象相互配合、變化!令人愈是鑽研愈是有趣。

所以君子平常居處時可以觀察易經各現象並加以探索玩味內中文辭含意。若是一有行動、趨向時,便觀察易經的變化,並玩味占卜其吉、凶的一些變化與道理,因此之故,而能把握住進退、動靜、趨退等的原則,正如有上天保佑一般,能夠吉利而不會有任何兇險不利的。

第一章是從宇宙的組合,構造來反映易經的成立過程,並言及天、地之功能再加上人的並立之道理。而本章則大略說明研讀易經應有的心態,並說明應如何的學習。

另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所謂「吉無不利」這句話,果真能懂易經的人便可以吉而無不利?事實不在吉與不利之字眼,卻在於其內中的含意,所謂君子順天行道,君子能知解易經便能體悟易經的背面的事實,它是和天地之間相通的。如此,自能順天而行道,而順天行道便能吉而無不利?也未必,畢竟有很多人為因素、環境因素,甚至時勢、時機等因素,迫使君子不能不退避、甚至受害,但真正君子卻能體悟易經中所謂物極必反、否極泰來、剛柔互換等之道理,而能處之泰然,這便是吉,況且吉也不只所謂吉利與否,孔子有謂「吉人辭寡」,這吉便不是吉利之吉,而是君子的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經 的精彩文章:

秦始皇焚書坑儒,這本書卻沒有受影響,至今流傳於世
如何化解文明的衝突,易經早有答案
今日焦點:少年司馬懿讀什麼書? 耗死了諸葛亮, 騙過了曹操
這本書號稱中國的聖經,指引了中國幾千年的發展,儒家思想都來源於此
為什麼好貨要藏著掖著,這幾款SUV怎麼就不引進國內呢?讓人不解!

TAG:易經 |

您可能感興趣

易經雜說:設卦而觀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