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秦國憑什麼團滅六國?

秦國憑什麼團滅六國?

前段時間很忙,現在總算有了一點點喘息之機可以來更新歷史系列了。你還記不記得上次咱們講到哪兒了?講到了三家分晉,從此進入了戰國時代。所以咱們今天要講的就是戰國。

那怎麼講呢?其實戰國時代大部分的故事相信你也清楚,什麼「圍魏救趙」啦、「長平之戰」啦,從小學起咱們就在學這些典故。所以我不打算以講故事為主,而是來和你解決了一個疑團。就是秦國的變法為什麼會成功,以致最終將東方六國團滅。

其實要說變法這種事兒,並不是秦國的專利。楚國有吳起變法、韓國有申不害變法、魏國有李悝變法、趙國有趙武靈王的軍事改革(胡服騎射)……

所以你會發現,變法是一個大潮流。因為隨著競爭的逐漸白熱化,傻子都能看出來要改革。

這就是春秋跟戰國最大的區別。

春秋時代打仗是為了大義、面子、地盤;戰國時代打仗就為了一件事:活著。你別看秦國那麼吊炸天,其實很多場仗他也是不想打的,甚至是不敢打的。

舉一個例子就能說明這個問題。咱們中學時候都會學一篇課文,叫做《將相和》,對吧。

大致意思就是說,趙國的藺相如和廉頗關係很緊張。因為廉頗覺得自己的官職是從戰場上拼殺得來的,現在一個耍嘴皮子的居然和我官位一樣,心裡太不平衡了。

有一次,藺相如出門剛好碰見了廉頗。然後他很識相的調轉車頭回去了。廉頗覺得很得意,猜想那小子肯定是怕了自己。

藺相如的家臣就問他呀,說你幹嘛怕廉頗啊。他語重心長地說,我不是怕廉頗,而是不想和他正面衝突。為啥呢?因為現在秦國不敢來打趙國,就是因為有我倆在啊。我倆要是鬧了矛盾,那秦國還不趁虛而入嗎?

藺相如這話說得有點誇張了。不過秦國畏懼趙國倒是一個事實。無論是《完璧歸趙》還是《澠池之會》,你會發現藺相如是特別英勇的。但他英勇的背後就是強大的趙國在做支撐。你見過韓國能出一個藺相如嗎?燕國呢?燕國最多出個荊軻,是吧。

在當時, 唯一一個敢單挑秦國的就是趙國了。其他那些諸侯都得依靠合縱來虛張一下聲勢,其實沒什麼卵用。

但是這一切都被一場叫做「長平之戰」的慘烈戰役終結了。咱們都知道,趙國與秦國大戰於長平,趙國臨陣換將,換下了經驗豐富的廉頗,換上了官二代趙括。結果四十萬趙軍被坑殺,從此趙國就一蹶不振了。

現在很多人分析這場戰爭啊,都是把責任推給了趙國國君,說他臨陣換將是犯了兵家大忌。但實際上,就算他不換,趙國也難逃一敗。

為什麼呢?

因為廉頗深知秦軍的驍勇,硬碰硬是不行的。那咋辦?就是拖啊,一直把你的後勤拖垮,那你自然就撤兵了。很多人說這個思路很贊啊,這叫不戰而屈人之兵啊。扯!廉頗那是沒辦法好不好,你把人家的後勤拖垮,那你自己呢?肯定也垮了。因為趙國也是客軍作戰,他也沒有主場優勢。

廉頗這一招就叫拖你下水。當時的趙國君臣就是看到了這一點,覺得這樣下去肯定是趙國先垮,這才換了替補趙括上去速戰速決。

其實這場戰爭到後來,對於趙國來說就變成了一場賭博,形勢是完全被動的。他是把最後的那個寶—趙括押上了賭桌。要麼成為贏家,要麼傾家蕩產。

總的來說,趙國的敗並不是敗在了臨陣換將,而是敗在了整體實力的不足。

打仗打的是什麼?是前線的軍隊嗎?不,那只是一個顯示器,讓我們看到了結果而已。真正打的是後勤,也就是今天說的物流。所以說,要想富,先修路,這話真是至理名言。

那問題就來了,為什麼秦國的變法就那麼成功呢?既然變法是諸侯國的共識,既然還有像趙國這麼強大的對手,那秦國是怎麼異軍突起的呢?

我認為原因至少有兩點。

第一,商鞅變法改變了國家的組織形態。

如果你是當時秦國的普通一兵,面對洶湧而來的趙軍內心會想些什麼呢?恐懼嗎?可能有點,但更多的是興奮啊。因為每一個趙軍都有一顆人頭,每一顆人頭都能拿回去換爵位啊。

在那個世卿世祿的年代裡,你身為農民,就世世代代是農民。而現在國家給了你翻身農奴把歌唱的機會,你能不激動?

這就是商鞅變法其中的一條:獎勵軍工。這項小小的改革打破了傳統的世卿世祿制。從此,中國文明徹底與西方文明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

在西方,你以為你隨便就能上陣打仗嗎?不行,那是騎士們的專利,是很光榮的;日本也一樣,打仗的只能是武士。這其實就是他們的世卿世祿。

好,再來。作為一個普通的秦國農民,其實你是不想去打仗的,因為你家的日子雖然不算富裕,倒也還過得去。上了戰場也許能撈回爵位,但也可能沒命啊。所以你不想去,但不去能行嗎?政府已經把你登記造冊了,你是有戶口的人了。別說地方官了,就是秦國國君都能知道你的存在。

你想,國君要管理那麼多臣民,居然能清楚地知道每一個人的信息?這是東方六國所無法想像的。

那有了戶籍又能怎麼樣呢?帶來兩樣東西,一是權力,無上的權力;二是動員國家的能力。

雷鋒同志說過,人人都是一枚小小的螺絲釘。放在這兒再合適不過了。每一個臣民都是秦國這架機器的螺絲釘。他說讓你上戰場你就得上戰場,他說讓你去種地你就得去種地。全體人民是被國君的鞭子驅使的,那效率自然提高了。

好了,有了這兩項制度的保障,像其他的什麼連坐制度、保甲制度、統一度量衡就不在話下了。

等這一整套動作完成以後你會發現,秦國已經不是以前的秦國了。它的整個底層組織被完全改變了。以前是逐級效忠,而現在是國君一杆子插到底。

說白了,商鞅變法是把秦國的貴族階級消滅了。當然,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從秦孝公時代開始直到秦始皇時代才最終完成。

如果國君要發動一場戰爭,但手下的貴族不樂意,你是干著急,但一點辦法都沒有。典型的例子就是周天子啊。當年周天子要征討鄭國,結果只有陳蔡兩國出兵,你說人家不去你能咋辦?

現在不同了,整個國家完全無條件的聽命於國君一人,你不樂意又怎樣?反正你的人是聽我的!

即使後來商鞅被五馬分屍了,那又怎樣?國家的底層組織一旦被改變,那是不可逆的。就像今天的中國,還有可能回到計劃經濟嗎?

二,秦國歷史負擔最小

看到這兒你可能會問,不是每次變法都會傷害到舊貴族的利益嗎?那秦國的舊貴族怎麼就不抵制呢?其實他們不是不抵制,而是力量有限。

還記得秦國的發家史嗎?秦國國君的祖上是周天子的弼馬溫,到了秦穆公這一代才開始搞西部大開發,一直持續到羋月時代。羋月不就消滅了義渠王嗎?

秦國的領土是一直往西擴展的,所以他是自帶土豪屌絲的氣質。在這樣的一個家庭裡面,那些陳腐的、守舊的觀念自然比較淡薄。什麼世卿世祿,秦國的貴族可能都沒怎麼聽說過。所以當時的東方六國都看不起秦國,覺得他土鱉。但他土鱉又怎麼了,土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往往比你強啊。

反觀其他諸侯國們的變法,基本都是加強軍事力量、提高政府效率、振興經濟等等。但都沒能從根本上改變世卿世祿的本質。

說到底,秦國是一個帝國;東方六國是奴隸制國家。帝國打奴隸制國家,那還不是一打一個準嗎?

最後,咱們再來回顧一下長平之戰吧。

這場戰爭在秦國這邊是誰打的?是全體秦國人。有人上戰場,有人運糧食,有人在生產。無論你是幹嘛的,你的所有勞動所得都會變成戰場上的成果。

而趙國這邊是誰打的呢?是貴族的戰爭,是前線四十萬軍隊的戰爭。

所以,這場戰爭趙國是註定會輸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雨生的華彩樂章 的精彩文章:

TAG:張雨生的華彩樂章 |

您可能感興趣

秦國為什麼可以滅六國
秦國為什麼能統一六國?
魏國也和秦國相鄰,但韓國為什麼是六國中首先滅亡的?
齊國滅宋後遭到五國伐齊,為什麼秦國消滅蜀國卻沒事呢?
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後,其他五國沒有聯合進攻秦國呢?
魏國、韓國、趙國三國聯合進攻秦國,結果誰贏了?
秦國消滅五國時,齊國為什麼「袖手旁觀」呢?
戰國初期的魏國吊打秦國,為什麼不先滅亡秦國?
戰國中期,齊國憑什麼和秦國並稱為「東西二帝」?
戰國七雄各國最厲害是什麼時候,秦國直接統一六國,燕國滅了齊國
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卻遭到了五國伐齊?
戰國時韓國派「間諜」去秦國想拖垮秦國,結果秦國七年就滅了韓國
在秦滅六國以後,秦國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
秦國消滅東周后,山東六國為何沒有聯合攻打秦國呢?
秦國消滅五國時,齊國為什麼「見死不救」呢?
秦國統一六國時,趙國楚國哪個難打?
戰國七雄之秦國
戰國末年秦國統一天下,六國覆滅後,秦國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
藍田之戰:秦國、韓國、魏國、楚國四國大戰,誰贏了?
為什麼消滅巴國、蜀國的是秦國,而不是楚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