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實現二氧化碳加氫一步轉化為液體燃料,具備示範應用條件

中國實現二氧化碳加氫一步轉化為液體燃料,具備示範應用條件

中新網上海6月13日電 二氧化碳(CO2)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中國作為排放大國正面臨嚴峻的減排壓力。這給國內能源結構、產業結構調整帶來巨大轉型壓力,相關技術創新和突破是實現碳排放峰值承諾的重要途徑。

基於雙功能催化二氧化碳直接制液體燃料圖示。中新網 圖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13日披露,中科院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暨上海高研院-上海科技大學低碳能源聯合實驗室在二氧化碳(CO2)利用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創造性地採用氧化銦/分子篩(In2O3/HZSM-5)雙功能催化劑,實現了CO2加氫一步轉化高選擇性得到液體燃料。

該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的《自然-化學》(NatureChemistry)雜誌上在線發表,並已申報中國發明專利和國際PCT專利。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參與了部分工作。此項研究工作得到了自然科學基金委、科學技術部、上海市科委和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

據介紹,此次在《自然-化學》雜誌上發表成果是該實驗室繼去年在《自然》雜誌上發表合成氣直接制烯烴的研究成果後,再次在國際頂級雜誌上發表的在低碳轉化與利用方面的重要突破,

CO2也是一種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碳源」化合物,若能藉助替代能源(太陽能、風能、核能等)電解水製得的氫氣,從而將CO2轉化為有用的化學品或燃料,將同時幫助解決大氣中CO2濃度增加導致的環境問題、化石燃料的過度依賴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存儲問題。

據了解,目前,CO2資源化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甲醇、甲酸、甲烷和一氧化碳等簡單小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然而,由於CO2分子的化學惰性,很難將其轉化為含有兩個碳原子及以上的化合物。

多年來,中科院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在CO2高效活化轉化領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並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迄今為止,將CO2直接合成高碳烴類化合物的研究較少,主要是缺乏有效的催化劑體系。現有的CO2合成高碳烴類化合物的研究主要圍繞改性的鐵基費托催化劑,但效率不高且穩定性不好。

據介紹,此番,孫予罕、鍾良樞和高鵬團隊成功地設計出了金屬氧化物/分子篩雙功能催化劑,在CO2高選擇性轉化為高碳烴方面取得突破。雙功能催化劑是利用氧化銦表面的高度缺陷結構來活化CO2並進行選擇性加氫,在實現CO2高效轉化為含氧中間體的同時可有效抑制副產物的生成,中間體傳遞至分子篩籠中,發生偶聯反應得到汽油烴類組分。研究還發現,雙活性位的精準控制對汽油烴類組分的生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此外,研發團隊已完成了催化劑製備放大,並得到高機械強度的工業尺寸顆粒催化劑,在工業條件下,該催化劑體系具備了示範應用的條件。該工作得到了審稿人的高度評價,被認為是CO2轉化領域的一大突破,為CO2轉化為化學品及燃料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中科院上海高研院方面當日表示,這些成果的陸續產出,表明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與上海科技大學等在深度開展科教融合、著力推進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原題為《中國學者在二氧化碳(CO2)利用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獲國際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庫克:自動駕駛是蘋果AI項目之母,重大顛覆性技術即將出現
外媒排名自動駕駛技術:谷歌奪冠,百度排第七,蘋果倒數第二
《普京訪談錄》爭議中開播:談美俄開戰,稱不想當「沙皇」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點石成金術!二氧化碳轉化為液體燃料
常溫常壓活化甲烷和二氧化碳合成液體燃料的重大突破
「人工光合作用」:二氧化碳與水合成液體燃料丙烷
新型金屬氧化物塗層:可像液體一樣流動,修復功能強大
危重患者液體復甦用膠體液還是晶體液
泌尿腫瘤精準醫療邁出重要一步,尿液液體活檢或是重要趨勢!
現在主流導彈都用固態燃料,那麼用液體燃料還有優勢嗎?技術簡單
果然實驗室:用腐蝕性液體泡了泡,這塊錶帶相當淡定
東工大發現既非晶體也非液晶,更非液體的新物質形態
華為「液體膜」一炮打響,鋼化膜沒戲,防摔防爆無指紋,機機適用
既是固體又是液體,科學家發現二態共存物質,未來應用前景廣闊!
不用化妝品,每天塗抹點它的液體,一周臉蛋補滿膠原蛋白
德國醫療級液體創可貼,對著傷口噴一下,立即殺菌止血、加速癒合
化妝品用太多導致不孕 影響女性生育的液體
衣料用液體洗滌劑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
水是一種液體嗎?最新科學研究表明,水由兩種液體物質組成
廚房必備的它,加上一液體,肌膚水嫩白皙斑點脫落,完勝美容院
科學家發現新物質形態:既是固體又是液體的物質
科學家發現 你不一定知道的現實 固體能像液體一樣流動
買硝化細菌粉末粉還是液體,差別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