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葛洪卷(三):求學之路坎坷,英雄夢悄然而生

葛洪卷(三):求學之路坎坷,英雄夢悄然而生

更多的百姓過著流離失所、飽受迫害的生活。

回到家的葛洪更加勤勉地讀書。

悄然之間,他讀書的動機發生了變化,從原來的探索未知,進發為探求解決人間疾苦的辦法。

文/梁持遠

天災初顯

年輕男子在農戶家已經借宿兩天了,他有些煩躁地在紙上寫劃。此時雖然是白天,室內卻很昏暗,窗外的雨下個不停,烏雲遮住了陽光。鄉村的道路多是泥土夯的,雨季里很容易就變得泥濘。農家的主人正守在田裡,這場降雨猛烈而持久主人顯得很緊張。農田和稻子是要精心呵護的,過多的降雨有可能把莊稼沖得東翻西倒。田裡的水不及時調整,又有可能將稻子淹死。排水過急,又會帶走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肥沃泥土。因此,農家陳老漢只得守在田邊的棚舍里。

葛洪出門了,農家人托他給陳老漢帶午餐。老漢本不姓陳,早年戰亂的時候跟著流民逃難到了此地。隨著曹魏、西晉的建立,天下戰亂逐漸減少,然而國家稅收與徭役卻漸漸變得嚴苛。老漢因此依附當地的陳老爺,改了姓氏以求養家活命。魏晉時期司馬氏為了爭取士族階級的支持,允許、甚至封賞士族佃戶和衣食客。農民們為了逃避國家殘酷的賦稅徭役依附士族,而這些舉動只不過是從老虎的嘴下逃到了狼的爪子下,被剝削的命運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變。

家庭美滿(資料圖)

田邊的棚子里,老漢見後生衣衫被打濕了,趕忙往火盆里加了把柴。「後生,那日你來借宿時說自己姓葛,可是丹陽葛氏家的少爺?」外面稀稀落落下著雨,老漢的提問打破了棚里的沉默。

「是的,學生是丹陽葛氏出身。老先生如此相問,可是自丹陽流落自此?」葛洪回過神來,趕忙答道。

「呵呵,我原來是徐州彭城人,並非句容人士。」老人家笑著說:「當年路過丹陽時葛家施粥給我們這些流民,我們才活了下來。當時還曾去地肺山腳拜過神仙,求來了幾個乖巧孩子。」

葛洪觀察老人神色變化,似乎還有話想向他傾訴便回應道:「善緣,善緣。」

「亂世人,猶如浮萍、好似草芥。老漢我該死啊!」老人家嘆了口氣:「當年路過丹陽,聽說三茅兄弟在此得道升天,老漢便去求一雙兒女。老神仙慈悲,後來便有了兩個大兒子,前幾年老婆子又懷上了小女。也算是家庭美滿。」

「可誰知!可誰知!」老漢越說越激動,棚外雨傾瀉也愈發猛烈:「我那可憐的老大啊!怪老漢我沒本事,請不來醫生也抓不起葯啊!我可憐的老大就這麼去了....」

望著老漢雙眼留下的濁淚,葛洪手足無措。十六七歲的他哪裡見過這種陣仗,只能學著以前照顧父親的手法給老漢拍背順氣。

老漢彷彿魔怔了一樣,自顧自的說道:「不曉得那些當官的怎麼想的,我那次子也被抓去當了勞力。聽說派到南邊去了,這一去不知道還有沒有活著回來的機會。」

這場雨好生大(圖源:梁持遠)

「這場雨好生大,今年怕是要欠收。」老漢說完便往外走。他徑直到了水田東邊,恨恨地鑿出一個排水口。這場雨,下得是愈發大了......

古代社會信息傳播得非常緩慢。田頭的一老一少並不知道,這場大雨竟然籠罩了大半個西晉。這一年,河流一改往常的平靜,山裡傳來轟隆的塌方聲。大自然在這場暴雨中積蓄著能量,彷彿在某一個時刻要把人類社會衝垮.....

防止將領帶兵反叛,給予的軍糧很少(資料圖)

人禍已至

西晉時北方、東北和西北,尤其是并州和關中一帶居住著許多處於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少數民族。江流曾說「西北諸郡皆為戎居」,關中百餘萬口「戎狄居半」。晉朝對於少數民族的剝削是殘酷的,連年的自然災害使得關中地區糧食銳減,中央對於此地的苛捐雜稅卻未曾減少,反而增加。於是,少數民族的叛亂是可以預見的。歷史上西晉在平吳以前(270~279年),涼州鮮卑族人禿髮樹機能起兵反晉。可以看出,少數民族對於晉的統治是不認可的,而起兵反晉也存在先例。

西元

296年

秦(甘肅甘谷)雍(陝西西安)兩州氐氏部落和羌氏部落起義共同反對西晉政權。氐氏部落酋長齊萬年受到氐氏和羌氏部落人民的共同推舉,自封為大帝。而略陽(甘肅天水)氐氏部落酋長楊茂搜避齊萬年之亂,帶著4000族人跑到仇池避難去了。少數民族內部並不統一,楊茂搜跑到仇池建立了仇池國被晉慜帝封為驃騎將軍,左賢王。

西元

297年

西晉朝廷決定排建威將軍周處處理齊萬年。但面對坐擁十萬大軍的齊萬年,西晉朝廷卻只給了周處五千兵馬,以及少量糧食。周處知道這是個必死之局,但為人忠孝的他並沒有推辭。

朝廷為了防止將領帶兵反叛,給予的軍糧很少,每到一城、縣都要補充。對於周處這樣一個得罪了絕大多數皇親國戚的人,官員們除了冷嘲熱諷的為難外,甚至暗中剋扣了軍隊的口糧。

這一年,秦、雍兩州大旱。田地裂開口子,禾苗乾枯倒在田地里無人看管。大湖水域面積大減,魚蝦的屍體曝露在淤泥灘上發出難聞的味道。人民流離失所,為了活命漸漸集結成流民隊伍分別向益州、豫州、冀州、南陽方向進發。周處的軍隊行進路上遇上了這些難民,卻無法向難民提供幫助。朝廷下令遣返、甚至殺掉流民。

周處看著面黃肌瘦的難民暗自流淚,他原本是吳國的臣民,魏晉滅吳後吸納進了西晉朝廷。當年戰亂之時吳民也曾四處流散,老人、兒童、受傷者多死在流亡的途中。道旁黃土堆斜斜的插著枯木片削的墓碑。沒有名字,沒有後人,沒有祭品。將軍默默提來一壺濁酒,扶正了墓碑,敬上酒,守在墓前久久不起。

小兵端來飯菜,太陽不知不覺間已經落山,軍隊不許進城已經在城外紮寨。周處看著端盤的手,稚嫩卻磨出了老繭,猛地抬頭髮現是個未滿二十的孩子。將軍抓起孩子的手,怒目圓睜:「傻孩子,你在這幹什麼!不知道我們是去送死的嗎!」他艱難地站起來,拉著小兵就要往城裡去:「你今晚就逃,混入難民的隊伍。老爺我會給你個戰死的身份,其他的你不必擔心。」

「將軍。我不走!」小兵止住將軍接著說:「我本就是此地人士,兩年前官府抽調進了軍。如今家鄉大劫,父母兄長怕已歸天。我心中沒了牽掛,請將軍准我上陣殺敵。」

周處看著小兵堅定的神色,甩甩手。「罷了,罷了。隨你去吧。」說完便起身回帳。

大雨衝垮了葛洪前進的路線(資料圖)

劫難

西元

295年

荊、楊、兗、豫、青、徐、六州大水。關中(陝西中部)饑荒嚴重,餓殍千里。

西元

297年

秦、雍兩州大旱,米每斛萬錢。齊萬年作亂,晉出兵討伐。梁王司馬肜督戰,下令建威將軍周處、振武將軍盧播、雍州刺史解系攻齊萬年與六陌。時敵強我弱,梁王卻下令強攻,周處軍隊上下未曾飲食卻被迫往前線應敵。此戰從早晨到日暮,殺敵萬餘,弓箭兵馬用盡。盧播、解系不救,周處戰死。

西元

298年

荊、豫、徐、楊、翼五州大水。大雨衝垮了葛洪前進的路線,他無奈返回丹陽的老家,等待明年的機會。老漢的水田保下了,可許多禾苗的根系被雨水沖毀,減產已成必然。老漢只能期待下一輪的播種能給他帶來足夠的收穫。

初聞人間疾苦,葛洪意識到自己的家境在當時竟然算得上好的。更多的百姓過著流離失所、飽受迫害的生活。回到家的葛洪更加勤勉的讀書。悄然之間,他讀書的動機發生了變化。從原來的探索未知,進發為探求解決人間疾苦的辦法。

十六歲的葛洪志氣高遠,他幻想著完成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也未曾完成的豐功偉業,做著所有青少年同樣的「英雄」夢。《論語》《孝經》等官員必修課程也加入他的讀書計劃表。只要他才華足夠,丹陽天師世家葛氏的招牌勢必會成為他進入官場的敲門磚。

然而,一切會如他設想的那麼美好嗎?這個十六歲的少年未來依然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可能性,他的命運仍然是個未知數。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鄭開:保持中立的態度與儒家的中庸究竟差了什麼?
古代美食手冊?《山海經》究竟講了什麼?
午夜公路怪事頻頻,救助流浪貓犬竟救了自己一命
一位來自民間的神:五顯信仰的歷史發展(上)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