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遜帝溥儀買票進故宮——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清遜帝溥儀買票進故宮——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註: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本雜誌社無關

直覺得,人生來便不同,無論站在什麼樣的角度看,都很難真的「人人平等」。

歷史長河裡,於平頭百姓而言,遭受的所有不平等大概都是源於地位的卑微,百姓認為自己是社會階級底層,很多東西都要選擇順從,沒有選擇的權利。可在我看來,作為一個普通的百姓其實最幸福的。平凡但不平庸大概就是最理想的人生狀態。

清遜帝言不由衷的自傳

今天突然發這番感慨大概是因為早上出門上班前,瞥了一眼書架上的《我的前半生》。這本書雖然是溥儀自己寫的,但是非常言不由衷的,最初稿更像是一部長篇悔過書,後來周恩來干預,讓他重寫,才是今天這個樣子,但仍然有大量的篇幅是在認罪,歌頌,喊口號。

舉個例子,書里說,解放後有一次溥儀下館子,沒成想,被幾個老人認了出來,這幾位是以前宮裡的老人,見了溥儀,當場下跪,給皇帝請安。溥儀連忙讓他們起來,說,這是新社會,人人平等,balabala。這是書里他自己寫的。而更真實的情況呢?軍統特務沈醉跟溥儀關係很好,他曾經說過這麼一件事。有一次,沈到溥儀家中作客,恰巧有幾個滿清的遺老也在溥儀家中,這幾位遺老在溥儀家中跪下磕頭給「皇帝」請安,此時的溥儀,面無表情,什麼話也沒說,坦然接受叩拜。

溥儀這一輩子,最痛心的事就是丟掉了大清的江山。崇禎皇帝丟了江山,還能從容赴死,只求別傷百姓。溥儀丟了江山,事事處處委曲求全,保命是第一要務。沈醉曾經拉著溥儀去過故宮,溥儀給他講了很多典故,比如為什麼有一隻銅仙鶴癟了一塊兒,說是乾隆皇帝下江南,銅鶴飛去護駕,被乾隆射了一箭云云。溥儀對這些深信不疑。要知道,溥儀在監獄中,已經熟讀馬列著作,毛澤東思想,唯物理論。看他相信哪個,就知道他心裡嚮往哪個了。越覺得他言不由衷,越覺得這個末代皇帝也是有一絲讓人心疼的。

三次退位

1912年2月12日,清朝的覆亡,從而結束了長達兩千餘年的中國封建帝制時代。從此,中國也就進入了中華民國時代,清朝不復存在。不到6歲的溥儀第一次退位。

1917年7月1日,溥儀在紫禁城召見張勳,接受他的奏請,復辟帝制,恢復宣統年號,但只做了12天皇帝,隨著張勳的失敗而被迫退位。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推翻直系軍閥政府,驅逐溥儀出宮,並出台《修正清室優待條例》,提出廢除尊號,與國民在法律上平等;每年補助歲用改為50萬元並特支200萬設貧民工廠優先收容旗籍貧民;出宮禁等等共五條。至此,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就成為了民國的一個普通國民。而最有象徵意義的就是他與「皇妃」文綉依據民國法律的離婚。

小兵對戰鬥前線不敢往前沖的首長諱莫如深,但百姓對於已經退位的皇帝那就是肆無忌憚了。「不要臉」「軟弱 」......其實啊,他本來就沒有做皇帝的資質,也從未主動爭取過皇位,3歲被登基,1912年登基不滿3年的溥儀由隆裕太后於2月12日代行頒布《退位詔書》根據清室退位優待條件規定,不廢帝號,仍居宮禁。被退位。一個提線木偶。他也曾有過野心,他的野心來源於自己清朝皇帝的身份,他想光宗耀祖,恢復清室,無奈自己才疏學淺,實在難堪大任。與日本交好是他21歲時的決定,他以為自己可以復辟,供萬人敬仰,實際上仍然是一個傀儡,沒有任何宏圖偉略的心胸,也沒有任何才華,註定一生只能做一個平庸和任人擺布的人。

回自個兒家還要買門票

說到《我的前半生》的言不由衷,溥儀和杜聿明、沈醉是獄友。沈醉回憶:1960年三人被特赦,杜聿明和沈醉邀請溥儀一起去遊覽故宮。溥儀怕觸景生情不願意去,後勉強答應了。到了故宮門口一起排隊買門票。愛新覺羅溥儀悶悶不樂地說:「我今兒回自個兒的家,還要買門票?」我總覺得,其實他自己也明白,這裡根本不是他的家,也不是屬於他的房子,如今的社會制度也已然不復從前,參觀景區買門票理所當然,道理都懂,但就是自己的內心徒增凄涼。

李淑賢(溥儀的最後一任妻子):婚後,我跟溥儀曾先後兩次逛故宮。第一次是在1963年5月2日。那是個天氣晴朗的日子。頭一天,我參加了「五一」晚會,很累。可我不想掃溥儀的興緻,於是一清早,我倆一起床就奔了故宮。我倆臨進玄武門時,他跟我說:「當年呀,我就是在這兒讓馮玉祥給轟出宮的……」他語調平靜,全然沒有那種惋惜的情緒,有的只是一種平和態度。

進了故宮大門,拐過御花園,朝東走不了多遠,就到了毓慶宮。溥儀手指著緊鎖著的大門,給我慢條斯理地講起了他過去在這裡讀書的故事。沒過一會兒,我倆走過去正趕上一群遊客圍著一個人,那個人在向大夥介紹說:「這是當年『宣統』讀書的地方……」溥儀沖我一笑,拉著我在旁邊聚精會神地擠在人堆里聽著。我這時生怕遊人認出來,人堆里的這位男人就是當年的「宣統」。溥儀也是如此,他一個勁兒地沖著我笑著。擠出人堆,溥儀跟我輕聲介紹說:「小的時候,說是在這兒讀書,其實,我就是不愛讀書。一不想讀,就不讀了。老師也得聽我的,讓他停課就停課了。因為我是皇帝嘛!」「你都怎麼讀書啊?」我挺好奇地問他。「說起這個,可有意思了。」溥儀對我說。「起先,由老師帶著念。到後來呵,索性早晨由太監給我念一遍就算完了。」「那老師不管啊?」溥儀接著說了起來:「老師哪兒敢管我啊?有時候,上課時,老師讓我們背課文,時間長了,他就打開瞌睡了。我拿紙捻成一個細棍,偷偷地捅老師的鼻孔。之後,我悄悄地溜回座位上。見老師睜開眼,一個噴嚏響亮地打出來,我們幾個學生一起這份兒樂啊……」說到開心之處,溥儀忽然顯得年輕了,滿面笑容像個幼稚的小孩兒。

「那咱倆上御花園吧,那裡有長凳可以坐下歇一會兒。」於是,我和溥儀坐在花園裡的長椅上,靜靜地瞧著來來往往的人群。指著空曠的地上,溥儀提起了自己的童年。「我3歲進宮,19歲離開故宮。」說到這兒,溥儀嘆了一口氣,好像又回到了從前。「宮裡這麼大的地方,我可以隨便玩。可是,要想從宮裡出去隨便上哪兒都不許的。一個孩子整天憋在大高牆裡,總想出去看看,可總也出不去,心裡頭可煩呢。想去哪兒都去不了,你說怎麼能不悶得慌呀……」

溥儀提起童年,就不由自主地怨恨西太后。就是她把他挑進宮裡當皇帝,受了這麼多罪。溥儀講起了1924年出宮前後的故事。「出宮那天,可緊張了。馮玉祥派人逼宮,領頭的叫鹿鍾麟,帶著手槍隊沖入了宮內。他們在外邊把故宮全包圍了,限我們幾個小時內全部出宮。後來,因為來不及,又延長了3 個小時。說是把大炮架在了景山上,如果到時不出宮,他們就開炮。這真叫『逼宮』呵。」

「你當時害怕嗎?」「怎麼不怕呢?我當時嚇得不知所措,連我父親也緊急叫來了宮裡。怕景山上打炮呀。實際上,這是假的。去年,在政協開會,我見著了鹿鍾麟。他告訴我,讓景山上開炮是嚇唬我。那時,景山上根本沒大炮,所以,也不可能開炮轟炸故宮。這是他臨時急中生智,編出來逼我出宮的……」說完這段往事,溥儀像從過去回到了現實,長長地出了一口氣,然後又莫名其妙地樂了起來。

這是溥儀自傳《我的後半生》中的段落。讀完有種名伶卸妝,回首看戲台的感覺。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我看過一張1961年紀念辛亥革命50周年黑白照片,照片上從左到右依次是鹿鍾麟、溥儀、熊炳坤。鹿鍾麟是那個當年把他趕出皇宮的人,熊炳坤是打槍武昌起義第一槍的人。照片中的他們笑的燦爛,親熱地摟在一起。我給這照片起個名字是「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恍惚間有種時空錯亂的感覺。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作者/ 安小曼

圖片 / 網路 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志願者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TAG:中華志願者雜誌社 |

您可能感興趣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雕欄玉砌在,只是朱顏改》
故宮:雕欄玉砌,四時風景各異,你的故宮情結在哪個季節?
不要富麗堂皇雕欄玉砌,簡潔經濟實用一樣可以擁有家的溫度和美好
新中式?雕欄玉砌
自傳披露米歇爾·奧巴馬的人生:雖是「雕欄玉砌」 並非一帆風順
中國名稱「相同」的古鎮:一個雕欄玉砌,一個商業化氣息太重
劍網三儒風七秀cosplay 高枝帶雨壓雕欄 一蒂千花白玉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