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浒》里貌不惊人却威力惊人的斧头,在历史上也是一件战斗利器!

《水浒》里貌不惊人却威力惊人的斧头,在历史上也是一件战斗利器!

导读:从清代中期开始,武侠小说就动不动点穴、易容,个个都能轻功提纵,拿个秘诀不用苦练便能成高手,固然脑洞大开看着有劲,却少了很多干货,也脱离了真正的武学。相比之下,《水浒传》的打斗描写却非常真实,不仅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对研究当时的冷兵技击也有很深的参考意义。

一提到《水浒》里用斧子的好汉,大家首先会想到的肯定是「江州板斧杀人狂」——黑旋风李逵。

《水浒》里貌不惊人却威力惊人的斧头,在历史上也是一件战斗利器!

其实李逵是小编最讨厌的《水浒》人物之一,因为单论人品的话,李逵绝对是个彻头彻尾的人渣,好赌、欺负弱小、不分是非。

且不说他一出场就是向宋江借钱去赌博,他后来跟宋江去吃饭,故意把一碗鱼汤泼到店小二头上,后来说是去取鱼,其实就是持枪凌弱,跟明抢没什么两样。之后被渔家头子浪里白条张顺一顿教训后,又乖得像个孙子。

《水浒》里貌不惊人却威力惊人的斧头,在历史上也是一件战斗利器!

上图:明代《水浒传》插图,黑旋风斗浪里白条

最气人的是李逵和宋江、吴用合伙坑了美髯公朱仝。说起来,朱仝是梁山团伙的恩人,晁盖抢劫生辰纲,宋江杀死阎婆惜这两个大案,都是朱仝包庇的。后来朱仝深得上司信任,带上司年仅四岁的小衙内出去玩耍,结果李逵上去一斧子把小衙内的头劈成两半,硬生生害了朱仝的前程,把朱仝「逼上梁山」。

《水浒》里貌不惊人却威力惊人的斧头,在历史上也是一件战斗利器!

上图:明代《水浒传》插图,被李逵残忍杀害的小衙内

四岁的孩子都不放过,太过于残忍。不过咱们要说的也不是人品,而是武艺和武器。

要说武艺,李逵的确高超,绝对是一流水准。在梁山十一员步军统领之中,以李逵的智商竟然名列第五,可见梁山团伙对他的武艺还是认可的。

在这方面李逵和武松很像,毫无军方背景,却练得一身好功夫。但是他们的路子也都很偏,只是一招鲜吃遍天。不像那些军队出身或者经历过专业军事训练的好汉,比如林冲、史进等人,都比较全能,长短兵器都会,步战马战皆可。

《水浒》里貌不惊人却威力惊人的斧头,在历史上也是一件战斗利器!

上图:九纹龙史进虽然没有从军经历,但是在禁军教头王进的教导下训练了半年。

比如武松虽然极擅长拳脚,但是别的方面都比较一般,甚至不会骑马;李逵拿了板斧就像开了无双,什么人都不怕,连神仙都敢砍(怒劈罗真人),但是离了板斧就老实了许多。比如说李逵回家探亲,宋江担心他惹是生非,便嘱咐他三件事,其中就包括不准他带板斧。

而且,板斧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兵器,更多时候只是一种砍柴的工具。在古代,柴是很重要的,每顿饭都离不开,以至于咱们今天还有「薪水」的说法。故而平民家庭都会都有板斧,所以民间械斗、帮派火拼之类的场合,自然少不了它。就像古惑仔们喜欢用西瓜刀,但西瓜刀并不是真正的兵器,道理是一样的。

板斧,顾名思义,就是像板子一样的斧头,是扁平而宽的大斧头,柄也不是很长。虽然严格意义上属于生产工具,但是古代板斧在结构上依然有很多非常独到的设计。

《水浒》里貌不惊人却威力惊人的斧头,在历史上也是一件战斗利器!

《水浒》里貌不惊人却威力惊人的斧头,在历史上也是一件战斗利器!

上图:古代板斧文物

可以看到,古代板斧斧柄和斧头的链接方式是外套和内插的结合,保证了强度,即使大力劈砍也不会导致松动。而且板斧背厚刃薄,横截面的曲线设计非常科学,即保证了劈砍力度,又极大的减轻了重量。比我们今天大部分人想象中的板斧要轻了至少一倍多。单手挥舞起来应该并不会太过费力,甚至如果力量足够的话,可以舞得非常迅速。

在书中,使用板斧的李逵也的确是一名以出招速度见长的高手,总作战中总能快人一步。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话用在李逵上恰恰合适,「黑旋风」三个字可不是浪得虚名。为了追求速度,李逵不仅从不穿铠甲,而且很多时候连衣服都要脱掉。毕竟板斧是只能用来攻击的,毫无防御力可言,也不方便用来格挡,只能靠一击致命。

《水浒》里貌不惊人却威力惊人的斧头,在历史上也是一件战斗利器!

上图:明代《水浒传》插图,劫法场中的李逵

李逵第一次拿板斧作战,便是在江州劫法场,李逵从茶坊楼上一跃跳下,两名刽子手还没反应过来,便已经被他砍死。

在对付骑兵的时候,李逵的攻击速度更是让他占尽了便宜,这也让他成为书中少数擅长以步克骑的高手。李逵对付骑兵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利用速度纵身上去一斧砍断马腿,随后再迅速结果落马的敌人。

《水浒》里貌不惊人却威力惊人的斧头,在历史上也是一件战斗利器!

比如李逵杀祝龙这一仗,便是祝龙迎面碰上李逵,李逵先是一双板斧砍马脚,后一斧将祝龙劈翻在地。在打段鹏举的时候,李逵更是一人当先杀入骑兵队伍当中,砍翻了段鹏举的马脚,在段鹏举落马过程中,李逵先是一斧头劈开脑袋,后一斧头砍断咽喉,一气呵成,非常漂亮。之后打贺云、高可立等人的时候,李逵也是如法炮制,战果颇丰。

虽说这和李逵的高超技艺有关,但是也说明李逵的板斧并不是太重。另外在后期,李逵通常有项充、李衮两人拿着盾牌进行配合,其作战效率自然更是大大提升。

《水浒》里貌不惊人却威力惊人的斧头,在历史上也是一件战斗利器!

除了李逵以外,《水浒》里的梁山马军头领之一的索超用的也是斧。但是索超的戏份比起李逵少了许多,而且索超经常和别人打得不分胜负,后面几场胜仗的描写也都是一笔带过。

索超的金蘸斧在书中也被称之为「大斧」,这是正儿八经的军中器械,在宋朝和明朝的军队中都有装备。所谓大斧,并不是说斧子头有多大,而是说斧杆很长,如同咱们管长杆刀叫大刀一样。

《水浒》里貌不惊人却威力惊人的斧头,在历史上也是一件战斗利器!

长柄大斧在上古时期也被称之为钺,很早便是军队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咱们老祖宗还在磨石头的时候,钺就已经是当时部落酋长手里不可或缺的家伙事。

《水浒》里貌不惊人却威力惊人的斧头,在历史上也是一件战斗利器!

上图:新石器时代的石钺

到了青铜时代,钺不仅材质变成了青铜,而且如果是高级将领使用的钺,不仅材质精良,还会被刻上可怕的鬼脸。

不过因为古今审美的不同,小编看到这些斧钺上的鬼脸,内心毫无恐惧,甚至有些想笑。

《水浒》里貌不惊人却威力惊人的斧头,在历史上也是一件战斗利器!

上图:看到这个钺,小编不禁发出了青铜器般的笑声

但是军队里的斧钺一开始并不是作为作战武器存在的,而是一种刑具,用来处罚临阵脱逃、不守命令的人,故而往往由将领、王侯所占有。久而久之,钺也成为了权力的象征,并且成为一种仪仗用品。到了后世大军奉皇帝命令出征,往往有「假黄钺」的说法,「借用皇帝的钺」,即代表皇帝行驶杀伐的权力。

古罗马也有个类似的东西,叫束棒。有意思的是,束棒后来也成为了权力的代名词。束棒是意译,如果音译,那就是「法西斯」。

《水浒》里貌不惊人却威力惊人的斧头,在历史上也是一件战斗利器!

上图:古罗马束棒,即「法西斯」

但是到了宋代,因为马政失败,宋朝无力组建强大的骑兵。而西夏和后来的金都组建了强大的重骑兵部队。面对坚固的铠甲,传统的刀具显得劈砍无力,故而曾经只是仪仗的大斧开始作为一种武器存在。

《水浒》里貌不惊人却威力惊人的斧头,在历史上也是一件战斗利器!

上图:宋代的各式战斧

对于单兵来说,大斧有勾、砍、缠、搅、撩、劈等使用方式,是一种克枪的利器。因为大斧虽然柄远远短于长枪,但是斧头比枪头重,格挡十分有力,一旦格开敌人的长枪,便能趁势进攻,近身砍杀敌人。

在明朝记载的大斧招势中,基本上都是以长枪作为假想敌的。

《水浒》里貌不惊人却威力惊人的斧头,在历史上也是一件战斗利器!

而在宋代的战争中,大斧往往会配合钩镰、标枪、弓弩一起使用,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在对付金国铁浮屠的近战中,宋军一般先用大斧或者麻扎刀砍马腿,待重骑兵落马后,再用大斧的钩刺或者标枪攻击重骑兵的头部,顺势勾走重骑兵的头盔,再进行斩首。甚至有时候直接使用大斧劈砍重骑兵的四肢。

《水浒》里貌不惊人却威力惊人的斧头,在历史上也是一件战斗利器!

上图:宋代浮雕,手持大斧的士兵

大斧给金兵造成了很大的恐慌,以至于金国名将完颜兀术在死前不禁感慨:南朝兵器,一曰神臂弓,二曰大斧!廉价的大斧可以与精妙的神臂弓(一种远程弩)相提并论,可见这玩意的效果究竟有多猛。

注:本文为微信公众号中华冷兵器原创稿件,作者冬郎,任何自媒体或公众号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更多精彩冷兵器内容,锁定微信公众号:中华冷兵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华冷兵器 的精彩文章:

古龙笔下高手如云,谁才是你心中的终极战神?
薙刀有史以来就是女子专用刀吗?这样想就错了!
铁环当真是一种兵器么?
图赏:藏族人特有的宝贝,深深的被他给折服了

TAG:中华冷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