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楚霸王項羽,最終悲慘結局,不止自刎這麼簡單

西楚霸王項羽,最終悲慘結局,不止自刎這麼簡單

垓下之戰是楚漢戰爭的最後一場大戰。兩軍在垓下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最後導致項羽兵敗逃到烏江。

烏江亭長的船靠在岸邊準備渡項羽過江,他勸項羽說;「江東雖然狹小,但地方也有千餘里,百姓幾十萬人,也足以稱王了。希望大王趕緊渡江,現在只有我有船,漢軍只能眼看著我們渡江了。」

項羽卻笑著說;「老天要亡我,我還要渡江幹什麼?況且當初八千江東子弟兵跟隨我過江,如今只有我一人回去,即使江東父老可憐我,仍舊讓我為王,我又有什麼臉面去見他們呢?就算他們什麼也不說,難道我就能心安理得嗎?」於是把自己的坐騎烏騅馬送給了亭長。

項羽讓騎兵都下馬與漢軍短兵相接。僅項羽一人就殺死了幾百人,自己也身受十餘處傷。

項羽回頭看見漢軍騎司馬呂馬童;「這不是老朋友嗎」

呂馬童轉過頭對王翳說;「這位便是項王了。」

項羽說;「聽說劉邦懸賞了千金和萬戶地求我這顆人頭,我就把這個好處送給你吧!」於是項羽自刎於此地。一代西楚霸王,就此結束了輝煌壯烈的一生,年僅30歲。

王翳便首當其前砍下項羽的頭顱,其餘的騎兵爭先恐後的搶奪項羽的屍體,有十幾個人因自相殘殺而死,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到項羽屍體一部分。最後到劉邦哪裡領賞時五人將項羽屍體拼湊成一體,劉邦確認後均分賞五人。封呂馬童為中水侯,封王翳為杜衍侯,封楊喜為赤泉侯,封楊武為吳防侯,封呂勝為涅陽侯。

項羽死後,楚地的軍民都歸降了漢朝,唯獨魯地攻克不下,漢王想動用天下的軍力消滅魯地的軍民,聽說魯地軍民對項王盡忠守節。所以就派人提著項王的頭顱給魯地軍民看,魯地的軍民見後才投降。從前,楚懷王最開始封項籍為魯公,直到他死後,魯地歸順,因此以魯公的禮節把項王安葬在谷城,為收攏人心,漢王劉邦親自為他發喪,並哭著離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驕陽旭升 的精彩文章:

TAG:驕陽旭升 |

您可能感興趣

項羽:西楚霸王這個名字可不是白叫的,但可惜太自傲,最後自刎
西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那麼他手下的五員大將,最後結局如何?
西楚霸王項羽如果不自刎,能否有不一樣的生機扭轉乾坤?
項羽在烏江自刎,而虞姬卻不是自殺?這2種結局令人意想不到
西楚霸王項羽寧可自刎,也不肯過江東?這4點原因,告訴你答案!
虞姬為何要舞劍自刎,不是因為她傻,而是項羽說錯了一句話
項羽不肯東山再起,而是選擇烏江自刎,背後有不得已的苦衷
項羽自刎後,他的屍體下落如何?結局令人痛心!
項羽為何寧願自刎也不肯渡江,3個原因,項羽真不愧為楚霸王
有人說項羽不死可東山再起,項羽能夠當上霸王難道會那麼輕易的自刎嗎?
他是舉世英雄,憑一己之力擊敗秦朝,結局卻是眾叛親離,拔劍自刎
項羽為什麼竭力突圍,最後卻在烏江自刎?這其中是有原因的
項羽為何寧願自刎也不渡江,不是因為他愚鈍,而是發現了這一秘密
他是四大名將之一,秦朝統一六國他功不可沒,結局卻是自刎而死
項羽寧可自刎也不渡烏江,他不是為了顏面,而是因為這個原因!
霸王項羽自刎烏江,不過是漢高祖的手段罷了,後人卻大都不知情
項羽自刎後慘遭分屍!最後這五位漢將因搶到他的屍體被封侯!太殘忍
西楚霸王項羽都跑到了烏江邊,為何非要自刎,而不是過江後捲土重來?
虞姬為什麼要自刎?只是因為太愛項羽?虞姬的這五個字,道盡一切
項羽自刎前說:「天亡我,非戰之罪也」,這話真的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