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石油史「七姐妹」沉浮錄

石油史「七姐妹」沉浮錄

微信ID

EYEONHISTORY

海灣戰爭期間,被伊拉克軍隊點燃的油田,以及上空飛過的多國部隊戰機,這場戰爭與石油有密切關係。

文|匡濟

第一滴油

人類文明存在的根基,從某種程度上,就依賴於一個基本的事實:人類的能源消耗遠超於動物世界。

古代人所需的主要能源就是食物,在體內進行化學反應,釋放生命所需能量和相當於潤滑油的維生素等,故而古代的超級大國必然是農業或牧業大國,人口數量也受制於食物的生產力。

到了工業開始勃興之時,那些絕非人力或者牛馬能夠驅動的機器開始出現,煤炭成為了能補充這些機器運行所需的主要能源。

在電燈發明之前,主要的夜間照明工具就是燃燒各種材料的燈,鯨魚油就是一種高級的燈油材料。在化工技術進步之後,又開始從煤炭、瀝青、油頁岩、石油等物質中提煉照明油,這些純度和危險度大相徑庭的產品在當時都被稱為煤油。

一些頭腦靈活、眼光獨到的商人,很快就發現在這些不同種類的煤油中,從石油分離出來的那種品質最為優良,便開始大量投資於此。一批埋藏深度頗淺的油田開始得到初級開發,其中產量最大的便是羅馬尼亞普洛耶什蒂油田,至於開發的技術方式則相當原始——用鐵鍬刨開一層土,然後開始收集滲漏出來的原油。

其實石油業必需的鑽井技術,早就被發明了出來,發明者是中國人。在古代自貢等地的井鹽生產中,鑽探深度多達數百米乃至上千米。這一技術在近代被歐洲人引進,後來又傳入美國,只不過一直沒人想到用這種東方技術來鑽探石油。

19世紀中期,一個名為比斯爾的人在當時美國主要的石油產地賓夕法尼亞州開設了一家小公司,主要業務是收購零零散散的原油,然後賣給煤油提煉商。某日他不知從哪兒來了一股靈感,決定下大本錢用中國的井鹽技術去鑽探石油。

為此他高薪聘請了一位名叫德雷克的前火車司機來當「工程師」,在消耗了一年多的時光,換了許多井鹽工之後,1859年8月27日,他們終於打出了第一滴油。

初露崢嶸

全美的投機分子蜂擁而至,很快賓夕法尼亞州產油的地區就被大大小小的鑽井架插滿,出產原油多到裝不下。大量的煉油廠隨之建立起來,量多價廉且質優的石油型煤油,很快就將那些亂七八糟的所謂「煤油」掃蕩出去。在充分滿足國內市場之後,美國還將其出口到歐洲,賺取了不少外匯。

湧進來「淘金」的人群中,有一位名叫洛克菲勒,他於26歲時以一家煉油廠為起點,逐步建立起一個龐大的石油帝國。這個石油帝國的主要擴張訣竅就是壟斷,除了開採業務暫時不參與外,其他石油業務,諸如提煉、銷售、運輸等等,統統控制,並以此為優勢去擠垮那些業態單一的對手。

石油界的傳奇人物約翰·D·洛克菲勒(左)

這個公司在1870年更名為「標準石油」(Standard Oil),意為它所產之物,當為石油界的標準,並開始全美範圍的擴張,然後就是歐洲,乃至全球。

鑽井與鐵鍬顯然不是同一個級別的生產工具。短短几年,美國,確切地說,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便成為了全球石油產品最大的提供者,而煤油,則成為美國第四大出口商品。

當然會有挑戰者,尤其是當一些實力雄厚的資本家族發現俄國裏海地區有一個盛產石油的巴庫後。這些家族中最先到來的是諾貝爾家族,也就是發明炸藥的那位科學家之後裔。然後又有羅斯柴爾德家族。

在歐洲的「戰爭」開始後,這些家族又忙著開闢新的「戰場」——亞洲。不過存在一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是運輸。於是殼牌公司的創始人出現了。

其名為馬庫斯?塞繆爾,是一位英國人,祖上為荷蘭裔猶太人,家族產業包括貝殼、航運,並與東亞,特別是日本有貿易關係。在商業夥伴的穿針引線之下,他與羅斯柴爾德家族接上了頭,並開始進行石油方面的合作。

為了運輸原油,塞繆爾的公司設計了一種全新的船舶——油輪,並用父親賣過的各種貝殼進行命名。他的石油生意在不久之後隨著油輪隊伍的壯大,蛻變為鼎鼎大名的殼牌公司。

而在19世紀的最後十年中,全球石油市場的競爭巨頭,還沒有殼牌的位置,那是洛克菲勒家族、諾貝爾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逐鹿之地。

在他們的爭鬥之中,亞洲的印尼群島上又冒出了一家新興石油公司:一家荷蘭政府和王室都有股份的公司——皇家荷蘭石油。為了應對「標準石油」的攻勢,這家公司不久後就與塞繆爾的殼牌公司合并,形成荷蘭皇家殼牌集團,也就是今日殼牌加油站所屬的那一家。

在新世紀即將到來之際,愛迪生髮明的電燈又開始將石油掃蕩出照明界,但內燃機和汽車的發明,卻為這種黑色液體開啟了一個更加巨大的市場。石油巨頭們的黃金時代也即將來臨。

如日中天

洛克菲勒的成功,得益於壟斷主義,於是早在新世紀開始前,「標準石油」就開始面臨一系列的反壟斷控訴。起初依靠自己的金錢和人脈,洛克菲勒還抵擋得住,待到一些政治人物也參與其中時,就招架不住了。

1906年,應廣大美國人民的「呼籲」,新當選的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正式對「標準石油」開刀,在兩年多的審理之後,「標準石油」被聯邦法院勒令解散,上訴到最高法院的結果則是維持原判。

1911年,「標準石油」解散。從這個巨型壟斷企業拆分出來多達34家公司,主要的遺產繼承者是石油公司,從大到小分別為新澤西標準、紐約標準、加州標準、俄亥俄標準等等,這些公司依然規模驚人,不久之後,他們將成為「七姐妹」中美資公司的主力,成為美國能源戰略的急先鋒。

在美國人忙著「收拾」自家的石油巨頭時,傳統的世界霸主英國人卻忙著組建一家政府背景十分強大的石油公司——英波石油。

所謂英波,也就是英國和波斯卡扎爾王朝,後者在1935年更名為伊朗。最初英國政府根本無意在伊朗尋找石油,之所以要成立一個公司,最大的目的是為了防止俄國南下,當時俄國正準備修一條從巴庫經波斯到印度洋的輸油管道。

通過英波石油公司獲得的石油開採權,以及大量金錢輸送,英國政府成功阻止了俄國人的企圖。更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伊朗不僅有石油,而且產量頗大。

此時,海軍大臣、造艦專家費希爾上將和丘吉爾意識到戰爭,特別是海戰已進化到了改煤燒油的階段。在他們的大力推動下,皇家海軍的戰艦全面升級為燒油型,並以政府名義大力資助英波石油,在其中占股51%,也就是英國國營了。

中東石油就這樣登上了歷史舞台。

一艘從中東地區開往日本的超級油輪

幾年後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的機動作戰兵器無一例外的都需要燃燒汽油或柴油。

石油,開始制約戰爭。

就在大戰正酣之際,有關中東地區,特別是今天伊拉克、沙特等地蘊藏著大規模油田的地質學預測報告層出不窮,於是交戰各方在此處也來了一番較量。隨著德國戰敗,獲勝的英法又忙著在地圖上對幻想中的大油田進行瓜分。

意識到自己有可能被排除在全球最大油田地區的占有權之外後,美國政府立即強力支持美資公司進入中東,再度大談「門戶開放」,與英法公司爭奪地盤,其中之主力,正是當年「標準石油」的一群後代。

在幾番激烈較量之後,列強們最終達成了瓜分協議,代表各自國家意志和利益的幾家巨型石油公司,通過合作的方式,對中東地區石油的勘探、生產、分配、消費等等環節作出了一系列安排,也就是實現了從上到下的一整套控制、壟斷。

在接下來的數十年時間中,這幾個瓜分者之間明爭暗鬥不斷,其得分情況直接同步各自國力的升降。

在二戰烽火熄滅之時,美國成為了中東石油的霸主。尤其是當伊朗方面不滿英伊石油(即英波石油)的壓榨,開始反抗時,因為國力衰退而無可奈何的英國,只得求助於美方。美方則是採取慣用招數,以中情局為主力,顛覆了伊朗政府,扶植起一個親美政權來,然後趁勢撈取大量石油特權。

塵埃落定之時,中東地區那一個又一個震驚世界的大油田,基本上都落入七家巨型跨國公司的掌中,它們分別是新澤西標準、加州標準、莫比爾、德士古、海灣石油、皇家殼牌、英國石油(即英伊石油),除了最後兩家外,其餘五家均為美國公司,其中除了海灣石油外,有四家都屬於「標準石油」系統。

這就是石油「七姐妹」,它們開始成為全球石油的主要控制者和供應商。至於它們的控制區域,則是東起埃及、西到伊朗,面積七百多萬平方公里。大片土地被以諸如「五十年」「一百年」的租讓協議之方式收入囊中。

至於「七姐妹」的盈利能力,那是毋庸置疑的。1948年至1954年間,新澤西標準在中東石油上賺取了6.45億美元,1954年一年新澤西標準在中東石油的投資為1300萬美元,利潤則達到了1.17億美元。

危機前後

事實上在「七姐妹」的黃金時代里,油價並不是很高,即便因為戰爭等因素的影響,偶爾有所波動,也完全在工業社會的承受範圍之內。暴利的來源主要在於中東石油開採難度太低,同時期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石油開採成本高達兩美元一桶,中東則不到30美分。

不可否認,「七姐妹」是一個極其成功的壟斷組織,更是市場運作的高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以強大的力量穩定著全球石油的市場秩序,拒絕過山車式的價格曲線,既不會暴漲,也不會暴跌。

不過隨著石油史的演進,「七姐妹」的這種能力在不斷削弱。越來越多的石油公司崛起,在「七姐妹」圈子之外的他們,被稱為獨立公司。這是一群不會理會老一套規矩的新玩家,四處尋找機會,簽訂回報豐厚的合同,大打價格戰,向「七姐妹」發起連續的猛攻。

又有「七姐妹」勢力範圍之外的新興產油國出現,比如蘇聯,那是「七姐妹」絕不可能去瓜分的對象,其石油又多又便宜,為了換取外匯,大量流入西方市場。

為了應對這些廉價石油攻勢,「七姐妹」只有主動削減標價,如此一來就必然影響跟它們捆綁在一起的產油國之利益,因為後者的收入是與標價掛鉤的。

需知當時正在興起殖民地獨立運動,產生了一大批新興的民族國家,「七姐妹」控制下的產油國,雖然還未加入這一行列,卻已開始了另一種形式的獨立。

產油國的石油官員,多有英美留學經歷,諳熟西方那一套遊戲規則,並對西方石油業與政府、資本勢力之間的關係十分清楚。其中委內瑞拉有一位名叫阿方索的石油官員,曾在流亡美國期間,深入研究了這個國家的石油業,並注意到有一個名叫德克薩斯鐵路委員會的機構,長期行使著美國國內石油產量調控器的作用。

這後來給了他靈感,那就是仿照其模式,創建一個產油國組成的委員會,利用各自的石油資源,從「七姐妹」等西方石油公司手中奪回決定市場的主動權。這就是後來威震一時的石油輸出國組織,英文縮寫簡稱歐佩克(OPEC)。

這個組織成立於1960年9月14日,最初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委內瑞拉五個成員國。在之後漫長的十餘年中,該組織成員國從五個擴大到了十個。

但以「七姐妹」為首的西方石油公司依然牢牢統治著石油世界,歐佩克並未討到多少便宜,產油國也並未實現石油獨立。

在邁入70年代後,局面有了巨大的改變。先是新興的產油國利比亞,剛剛通過政變上台的卡扎菲,習慣派軍官帶槍前去進行商業談判。接著是沙特等國紛紛要求與「七姐妹」成立的中東石油公司實行合營,其實也就是以極低價格或者乾脆不給錢,強行獲得股份。

耐人尋味的是,面對產油國這些舉動,曾經強勢支持「七姐妹」等公司的英美政府突然失去了聲音。

而到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後,歐佩克更是有膽子以石油為武器,發動了一場專門針對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戰爭」,主要的戰術則包括減產、禁運、提價。

當時全球石油產量超過五成都來自歐佩克,又恰逢一個特別寒冷的冬天。當歐佩克各成員開始大幅度削減產量,並對美國等國實行禁運之後,史無前例的石油危機便爆發了。

歐佩克在「開戰」之後,宣布將油價從每桶3.01美元提高到5.11美元,然而因為減產、禁運帶來的巨大供應缺口,西方國家的油價暴漲到了每桶20多美元。

戰後西方的經濟,是以每桶不到兩美元的廉價石油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油價如此暴漲,如何吃得消?結果就是當歐佩克的石油戰耗時三個多月結束之後,西方國家的經濟也沒有立即走出陰影,衰頹、蕭條、低迷成了主題,省油的日本豐田、本田汽車也就是於此時成功打入了歐美市場。

從表面上來看,這場石油危機確實彰顯了歐佩克的力量,讓世人都知道產油國不是好惹的,油價暴漲也帶來了巨額收入,1973年歐佩克的收入便從230億美元猛增到1100億美元,「造成了人類歷史上財富最迅速和最驚人的轉移」。但中東產油國並未獲得石油獨立,歐佩克更是在接下來的歷史中逐漸失去了對市場的影響力,以至於一度陷入油價暴跌的困境中。

反觀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表面上它們確實因為石油危機而來了一次「荷包大出血」,但直到今天,代表它們利益和意志的七姐妹等公司,也依然在主導著石油秩序。

今天的全球石油市場中,最強的力量,依然是它們,或者說它們的後代。歐佩克成員國,以及其他產油國所出石油,也有大半要依賴七姐妹去提煉、加工、銷售,至於油氣技術的領域,它們更是走在了其他競爭者的前列。

所以,千萬不要認為它們已經不復存在了,殼牌加油站,其背後的公司,實力很大,背景很深。

且讀且評論。本周最佳評論得贈書《希臘哲學簡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秦始皇的爸爸是呂不韋?史學界福爾摩斯為你揭秘!
少年司馬懿讀什麼書?
北宋儒將文帥:打和武將不一樣的仗
加勒比海盜的前世今生
西方古典學界公認的哲學入門讀物

TAG:看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洋蔥的兄弟姐妹
位列名貴寶石的石榴石姐妹花,簡直逆天!
四柱八字如何看兄弟姐妹
香港七魔女姐妹淘個個「精彩」——文頌嫻
十二星座之塑料姐妹花
韓國中的「高顏值」兄弟、姐妹、姐弟「畫報大片」
世界紀錄跳繩隊的雙胞胎姐妹花
香港七魔女姐妹淘個個「精彩」——佘詩曼
八字看兄弟姐妹信息
大話降龍:降龍二郎「姐妹連擊」揍仙妹?「武則天」顏值堪比嫦娥
桃園三姐妹 《織田信奈的野望》作者新作小說三國武將變妹妹
數字「1」的兄弟姐妹
散文:我的姐姐妹妹
南陽六旬老姐妹 愛上肚皮舞和瑜伽
錦州銀行三姐妹
貴港的兄弟姐妹:集五福開始了哦?
【塑料花姐妹】文化
埃及王朝「塑料姐妹花」,埃及豔后妹妹與姐姐的宮心計
姐妹倆共侍一君,姐姐偶得體香,享皇帝六宮獨寵,逼妹妹削髮為尼
姐妹閨蜜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