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四診合參談到脈診學習

從四診合參談到脈診學習

首先談談四診合參的問題,四診實際上是望聞問切四種不同的診斷能力。每個人由於天賦經歷身體素質的差異,對這四種能力的掌握也是有差別的。有人精於望診,有人精於問診,有人精於切診。也即是說,具體到作為個體的醫生,四診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極端一些的例子,古人為深宅大院的女眷診病,一般只有脈診,輔以親人侍女的病情敘述,望聞是不可得的;今人如金偉先生,脈診能力卓越,可素有目疾,那麼,對於他來說,脈診和望診的地位差異就顯而易見。

理想情況下,我們四診都指向同一個病機,四診合參就完全沒有問題,可是,如果,四診指向的是不同的方向(是不是真正是不同方向是另外一個問題了),我們怎麼辦?

課本上給我們講有舍症從脈或舍脈從症之說(這將脈診與其他三診分別開,已經暗含瞭望聞問三診指向相同,要是它們的指向也不相同呢?這個問題暫且不表),到底什麼時候舍脈?什麼時候舍症?我以為,在四診之中,舍的是自己掌握的不好的,從的是自己擅長的。

即是說,四診應當是有核心的,四診並非地位平等的,應當是有主有從的。在大多數情況下,以核心診法為主要依據,以其他三診為輔助參考。至於以哪種診法為核心,對不同的人來說,有不同的答案。各有優劣,我覺得,都是對的,都是可以的。但是,具體到我自己,我主張以脈診為核心,參考其他三診。

四診發展到如今,望診逐漸轉向以望舌為主,對血液系統和消化系統較為專長,至於其他,略不如人意。聞診留下的東西不多。重點說一下問診,問診可能是現在大多數中醫最為倚重的診斷方法。但是問診有別於其他三診的是,望聞切皆是醫生去獲取病人身體的客觀信息,不需要病人主觀的表現;而問診,是病人主觀表達的信息。對於門診醫生來說,能給每個病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不可能完成完整的像姚梅齡老那樣詳細的問診。醫生的發問是有選擇性的,這種選擇性也往往暗含了醫生先入為主的判斷。

這樣,問診的問題在於:

1 醫生髮問的主觀選擇性

2 病人表達時出於各種原因的主觀選擇性

3 醫患之間的溝通問題

當然,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問診技巧儘可能的降低判斷失誤的可能性。

最後來說脈診,脈診是我認為能夠反映病理信息最完整最直觀的診法。它的問題也很明顯:相對來說,較難掌握。

脈決生死

以問診為核心

脈診決疑

以脈診為核心

上圖均來自《醉花窗醫案》

哈,終於要說到重點了,從我自身學習脈法的經歷,走過的坦途和掉過的坑裡面,總結出我現在認為的正確的學脈方法。

第一步:明晰脈的組成要素

古人給我們總結了浮沉遲數滑澀虛實這樣的所謂八綱脈,但是大家不要把它們當成八種脈的名字,而是當成力度速度位置等要素來看待,早知道自己去把脈是去把什麼!但是,有個概念就行了,先不必刻意追尋。

第二步:大量實踐,指下尋象

接下來大家就可以去把脈了,兩手寸關尺,六部浮中沉。要認真細緻的體會指下的感覺,不要急,慢慢來,不用考慮它是個什麼脈。這一階段的目標是有個基本的手感出來。等到能感覺出來指下某一部的脈象明顯異常的時候,就可以慢慢分別它異常的因素是什麼了,是速度有問題?還是力度有問題?還是其他。但是不必太當真,因為這個往往是不準確的,可能這個脈是三個因素都有問題,但是自己只能感覺出來一個因素,但畢竟是進步。

第三步:不要讓別人的感覺代替你的感覺

這一步,隨著手感的不斷細化,指下能感覺到的「象」越來越明晰,但我又要潑冷水了,你指下的感覺可能和別人是一樣的,但是更大的可能是不一樣的。所以,千萬不要按照別人描述的感覺去「找」脈象,一定是先摸到了「脈象」,再去看別人的描述,這個順序一定是不能顛倒的。

第四步:與基礎理論相互促進

在手感繼續進步的同時,遇到的脈象也越來越複雜,它們所代表的病理意義,病機分析要依靠基礎理論的進步才能完成。

在這一步我還沒能有明顯的突破,就沒法繼續說些什麼了。

必須加以強調的是,我的所有觀點,都是基於我的經歷而來,我臨床經歷不多,見識不廣(非是謙虛,是事實),我的觀點局限性很大,也難免偏頗。但這些,確然是我此時的真實想法。我寫這些,只是期望我的學習經歷和思考能夠給大家一點點啟發(或者以我為反面樣板,那也算我的貢獻),還望各位不吝賜教。

聯繫作者

六十六章

孫一凡

廣中醫2013級

廣州市嶺南國畫院

公眾號:廣州市嶺南國畫院

訂閱號:嶺南國畫院

關注訂閱號,每天都有不一樣的精彩

一起感受國畫的魅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梅清堂 的精彩文章:

TAG:梅清堂 |

您可能感興趣

脈診為先 四診合參
脈診為先,四診合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