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魯能小將28小時的奔波說起

從魯能小將28小時的奔波說起

前幾天,魯能U13的梯隊隊員去廣州恆大參加「足校聯盟杯」的比賽,在趕往廣州的路上有一位媽媽發了一個孩子們在火車上過「六·一」的微博。

對於要坐28個小時的火車,有很多網友留言表示不解:為什麼要坐這麼久的火車,不會很辛苦嗎?

也有朋友私信問我們:這個「足校聯盟杯」是幹嘛的?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方面的問題。

首先,孩子們坐這麼久的火車去那麼遠的地方,會不會很辛苦?當然會很辛苦......但是沒有辦法,因為「足校聯盟杯」就是邀請制比賽,你如果想要踢,就必須要去邀請方的場地進行比賽。

「足校聯盟杯」是由魯能、恆大、綠城、富力四家足球學校共同發起創辦的青少年足球聯賽。目的是為了給青訓隊員們創造更多參加比賽的機會,其背後的邏輯就是「以賽代練」,增加更多的比賽經驗,從中得到學習鍛煉。

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目前,我們國家的小球員太缺比賽踢了。先來看看我們的鄰居,日韓的青少年梯隊每年踢的比賽場次平均在60——100場之間。日韓的青少年足球水平,正是因為這種高強度、高密度的比賽而得到提高,也正因如此造就了他們的高水平青訓系統。回頭來看,我國青少年足球隊伍參賽的年平均場次只有20——30場左右,缺乏比賽經驗,自然對足球水平的提升有限了,正是因為這種窘境,才促使了以上四家青訓機構發起創辦了「足校聯盟杯」。

但顯然,這種賽會邀請制比賽存在一定的弊端,如:

1路途遙遠,奔波勞苦,需要很長時間調整,但往往並不會有很長的調整時間,這也就增加了比賽的運氣成分,不太公平;

2.比賽密度極大,一輪系列賽往往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要打完,經常會出現一支球隊今天踢完比賽明天接著踢,中間根本沒有休息調整、學習交流的時間。

以這次魯能U13梯隊去廣州恆大踢「足校聯盟杯」為例:

坐28個小時的火車,6月1日到達,然後從6月3日開始到6月9日結束,七天要踢五場比賽,即使是職業球員,在這種比賽密度下都會感到疲憊,更何況他們只是13歲的小孩子,如此一來,他們能有多少時間去總結學習呢?

事實上,「足校聯盟杯」在這方面已是做的比較好的了。可以說,中國的青少年足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發展緩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賽制問題的制約。

隨著國家及民眾對足球青訓事業越來越看重,在今年的四月份,我們終於迎來新的賽制,那就是現在進行得如火如荼的「青超聯賽」。

同樣是魯能青訓的孩子們,上周末魯能U16B隊去北京客場參加了「青超聯賽」:

魯能U16B隊在「青超聯賽」分區的華北大區,因此,比賽地點都在華北地區。

魯能U16B隊隊員

早上七點,魯能小球員們從濰坊出發,高鐵到北京3個半小時;因為氣候、場地各方面與濰坊很相似,並不需要很長的適應時間,稍作休整,下午三點半開始與北京東城的比賽,踢完比賽五點半,然後回到賓館學習總結經驗;第二天早上九點,小將們乘高鐵回到濰坊;接下來,他們在足校調整一個星期,之後是坐鎮主場,等待北京東城來濰坊踢下一場比賽。

與「足校聯盟杯」的賽制相比,不用我多說,相信你們也能看出來「青超聯賽」的優點:

1.大區賽制大大緩解了以往賽會制出行不便、奔波勞累的問題,讓隊員有更充足的時間休息;

2.周末主客場制度保證了在每個參賽隊伍的主場都有比賽,一周一賽保證休息和賽後總結時間,並且賽事一般都安排在周末,不會影響到孩子們的學習。

魯能U16B隊隊員

眾所周知,中國足球未來看青訓,對青少年而言,如果無法為他們提供更多、更合理的比賽,專業的培訓就會出現效果打折的情況。主客場的大區賽制,也讓足球小將們更早的與職業聯賽賽制接軌,從而為將來向更高水平提升奠定了基礎。

這種賽制改革對中國青少年足球事業發展的意義是巨大的,我們也希望在將來,能有更多類似於「青超聯賽」的賽事出現。為了孩子,為了青訓事業和中國足球的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魯能青訓 的精彩文章:

以小打大 山東魯能U17以九勝一平總戰績獲U18聯賽冠軍

TAG:魯能青訓 |

您可能感興趣

從魯能走出的巴西國腳,19歲進國家隊當陪練,與內馬爾合影
從魯能的尋人啟事到亞泰的足球公告
從魯能冬訓看本質:練出主力框架、敲定外援去留、明確戰術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