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魂牽夢繞繪大美山水

魂牽夢繞繪大美山水

搬來綠色的小板凳,平常隨意地坐在記者面前,眼前的劉越勝不似記者想像中那些長發髯須,充滿怪味道的藝術家。相反,卻帶著隨和的笑容,好似鄰家兄長般,溫潤如玉。

畫家劉越勝,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會員、南京林業大學藝術學院兼職教授

劉越勝出生在安徽,成長於金陵。自幼受老學究——石城翁金老耳提面命,後又拜入在江蘇書畫界頗具影響力的張文俊大師門下,所以登上山水畫之途未走過多彎路,其在三峽、黃山等題材畫作的創作上可謂獨樹一幟,這一方面源於受到其師張文俊的耳濡目染——張大師本是北方人氏,尤喜大山、大水。劉越勝在張大師身邊陪伴了幾十年,創作主題自然更傾向于山水畫。另一方面,劉越勝在各地寫生的幾十年間,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偏愛。「我喜歡畫三峽,因為它是那麼的壯觀;我喜歡畫黃山,因為它充滿了頑強的生命力,每次來到這兩個地方,都會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說到這裡,劉越勝的雙眼不由釋放出光芒。

中國畫《山高泉遠》45cmX66cm 作者:劉越勝

2008年,張文俊大師的離世曾讓劉越勝陷入無以復加的悲痛之中,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劉越勝遇見了人生中的另一個貴人——畫壇巨匠李小可。

中國畫《秋壑泉韻》90cmX180cm 作者:劉越勝

說起與李小可結緣的傳奇經歷,劉越勝至今仍記憶猶新「可能是好事多磨的緣故,與李老師約定見面的那天,我家門口的路竟然被翻修的泥土擋住,為了鏟土,本來乾淨整潔的衣服沾滿了泥土,好在得到施工小伙的幫助,終於挖出了一條路,歷盡『千辛萬苦』得見遠在黃山的李小可老師。」也正是這樣一段不尋常的經歷,成就了李小可與劉越勝深深的師生情緣。

中國畫《杏花春雨江南》45cmX66cm 作者:劉越勝

除了山水畫,劉越勝所繪製的青花瓷同樣是一絕,2013年,以他繪畫的青花瓷作為主題的郵票在全國範圍正式發行,也博得了業內的一片叫好。在劉越勝看來,青花瓷的繪畫與水墨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同樣講究筆墨變化,線條、墨塊的應用都不能出一絲一毫的差錯。「中國和瓷器在英文中的拼寫方式完全一樣,可以說瓷器代表了中國的民族符號。」劉越勝向記者介紹道,「瓷器的形成就像一隻涅槃的鳳凰,經過一千三百多度的高溫,從鬆軟的泥土轉變為堅韌不腐的瓷器,是一種質的轉變。」

中國畫《福祿綿長》45cmX25cm 作者:劉越勝

都說筆墨和水是傳統中國畫的根本藝術語言,在劉越勝不少的作品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他書寫時那筆隨人意,墨隨情布的情景。老話說得好「畫為心聲」,表現在畫家筆下的作品,不僅是一種文化的積澱,更是一種人格和生命的修為。作為傳統文化精髓的儒家文化和禪宗思想,著實給劉越勝提供了心靈上的歸依、精神上的寄託、藝術上的靈感。

中國畫《黃山晴峰》90cmX180cm 作者:劉越勝

在孔夫子看來,一個知識分子人格的成長應該「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由於長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滋養,劉越勝無論是外在還是內心,都具備了中國文人所特有的天地情懷。那是一種境界:一種鉛華盡洗的淡定與從容;一種篤定的生活方式下的大氣與成熟。(作者系《金陵瞭望》雜誌編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網 的精彩文章:

傳說中美到尖叫的熒光海 浙江也有
難以捉摸 布達佩斯景點起舞的持傘雨人
妮可?里奇帶著兩個孩子在洛杉磯出街
91歲英國女王粉裙粉帽分外吸睛
我登山那些年,敗過的裝備

TAG:新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