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員工虧了,老闆卻賺慘了,「兜底增持」遭新華社三問!

員工虧了,老闆卻賺慘了,「兜底增持」遭新華社三問!

近來,「兜底式」增持倡議潮在低迷的A股市場悄然興起。據不完全統計,進入6月以來,已有20多家上市公司密集發布兜底式增持倡議。

兜底式增持是指A股在持續下跌後,為了表明對自家股票的看好和護盤的決心,上市公司董事長或實控人發出的諸如「賺了是你的,虧了算我的」這樣的聲音。

即本公司員工因增持自家公司股票產生的虧損,予以全額補償,收益則歸員工個人所有。

現在到了收場的時候了。

GIF/160K

有4家公司陸續公布了員工增持的最終「成績單」,結果頗為諷刺:多數員工對此無動於衷,而少數相應號召的員工已經全部出現浮虧,甚至有公司員工幾天內已浮虧掉1個月工資。

由此可見,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句話在股市是不成立的。

安居寶:人均浮虧2055元

安居寶(300155)其實際控制人張波發出兜底增持倡議後,共有21名員工買入該公司股票,其中有19人為安居寶員工,有2人為下屬子公司員工,合計增持26.56萬股,僅占其總股本的0.052%左右,人均增持不到1.3萬股;增持均價為9.03元/股,涉及總金額有239.88萬元。

結局:安居寶連續三天漲停,6月8日繼續摸高至9.96元。張波喊話員工增持之事披露後,安居寶迅速封住漲停,員工、投資者根本沒有機會買入。按照9.03元的成交均價,增持員工當是在6月7日方才買入。此時,安居寶雖然仍在上漲,但沖高回落跡象已顯。

6月14日,安居寶報收於8.86元,較之買入價,增持員工總體浮虧1.8%,人均已浮虧2055元。

智慧松德:人均浮虧799元

智慧松德(300173)員工增持數量更少,6月6日至6月9日,公司及其全資子公司,僅有12名員工買入了該公司股票,增持數量只有3.16萬股,增持均價13.2元/股,增持金額更是低至41.7萬元。根據6月9日披露,智慧松德現有員工390人,僅約3%的員工參與了增持。

結局:在員工增持期間,該股最多累計上漲1.47元。但員工完成增持後,其股價隨即開始回落。

今日該股報收12.89元,下跌0.23%,這12名員工浮虧2.3%,人均浮虧799元。

樂金健康:人均虧577元

樂金健康(300247)在實際控制人倡議增持後,只有寥寥7名員工買賬,合計增持了5.88萬股,增持均價6.86元/股,增持總金額約為40.4萬元。

結局:樂金健康發布公告後,漲幅一般,不及其他概念股。現在看來,反倒是好事,員工虧的少,老闆補償不多。

6月14日,樂金健康微有上漲,漲幅為0.02%,最終報收6.79元,員工浮虧1%,人均虧577元,老闆一共也只需補4040元。

請奮達科技:人均虧掉一個月平均工資

奮達科技(002681)情況稍好。在倡議增持有效時間的6月2日至6月6日,共有211名員工累計買入 159.89萬股公司股份,成交均價為13.05元/股,成交總金額為2086.42萬元,增持人數約佔公司總人數的4%。

結局:截至6月14日收盤,奮達科技股價報收12.38元,增持員工整體浮虧5.1%,人均浮虧5043.9元。

據公告,奮達科技員工增持資金為自有資金,而員工平均薪酬為6萬元/年。這意味著員工平均花了一年半的薪酬來增持,卻在幾天已浮虧掉一個月平均工資。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股東則賺的盆滿缽滿。

部分兜底增持的上市公司,目前股價累計漲幅仍在30%以上,以持股數量為依據,股價拉升之後,這些公司實際控制人市值憑空增長了數億元,與兜底補償相比可謂是天壤之別。

以安居寶老總張波為例,其目前持有該公司2.03億股,2016年的稅前薪酬50.76萬元,而以今天數據看,其也一共只需補償4.3萬。而在員工增持前的一個交易日,安居寶最低價為6.72元,截至6月14日收盤,股價上漲了2.14元,漲幅逾過30%。按照持股數測算,張波所持股份市值增加了4億元以上。

奮達科技實際控制人肖奮持股數量為5.55億股,智慧松德實際控制人郭景松夫妻及其控制的企業,共計持有約2.33億股,截至6月14收盤,相較於員工增持前一個交易日,這兩家公司股票仍然上漲了0.86元、0.64元,肖奮、郭景松持股市值增加皆過億元。

由此可以看出,安居寶、智慧松德、奮達科技三家公司實際控制人要承擔的兜底補償,相對於股價上漲帶來的收益,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可能有人要說,大股東這麼有錢,而且又做出承諾,員工即使虧損了也沒啥,甚至還可以低價抄底。對此,只能說,太天真了。

首先,大股東對補償主體有限制。

一般的限定是在職員工,如果持股到期後(一般要求持股在12個月以上),這名員工已經不在職,不管他是自願請辭或是被下崗,都只能自負盈虧。

其次,即使員工符合補償條件,在向公司索要補償時,他可能會得到這樣的評價——當初看到利好,他就急著買公司股票;公司現在仍在困境中,他卻打起了退堂鼓,這樣的人不忠誠啊。在這種道德壓力下,如果虧得不多,除了打定主意辭職,恐怕不會有誰主動向公司索賠。

再次,如果股價持續下跌,承諾人本身的股票價值也在縮水,可能發生承諾人無法兌現的情況。首創證券研究所所長王劍輝曾表示,承諾兌現不了可能造成內部糾紛,卻可能談不上違規違法。

總之一句話,員工享受兜底福利,不是那麼容易!

新華社三問「兜底式增持」

是否有效?

在A股歷史上,大股東「喊話式護盤」並非新鮮事。此前幾次市場急跌時,都出現了類似的舉動。

2015年7月至9月,A股大幅波動,騰邦國際、暴風科技(現暴風集團)、奮達科技、科陸電子等多家公司實際控制人或董事長向員工發出「兜底式增持」倡議,然而並非所有公司股價都「如願」上漲。

數據顯示,凱美特氣(002549,股吧)在發出倡議後,股價從2015年9月8日的11.78元(前復權)跌到了9月16日的7.84元。

2016年1至2月,A股異常波動期間,東方海洋、曠達科技、佳創視訊的實際控制人或董事長也發出了「兜底式增持」倡議。雖然東方海洋在短期內出現下跌,但是一年後的股價表現出現了上漲。

事實上,上市公司董事長或控股股東的兜底期限多是一年時間。儘管股價在短期內存在不確定性,多數公司在一年內是上漲走勢,並未觸發兜底條款,也就不需要掏錢補償。

違規與否?

在本輪兜底增持潮中,諸多公司存在重要股東股權質押的情況。以東方金珏為例,截至公告日,東方金鈺(600086,股吧)控股股東興龍實業及其一致行動人瑞麗金澤共質押公司股票7.27億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比例高達97.07%。

隨著公司股價持續下挫,股權質押平倉風險越發凸顯。

在此背景下,兜底增持倡議背後的真實動機值得思考。「喊買」的背後,是因為看好公司的發展,還是欲藉助「市場的力量」,通過承諾兜底來提振股價?

另外,這種「喊話」式護盤是否存在違規行為,市場上也有不小的分歧:有支持者認為應該為有擔當的大股東點贊,鼓勵增持至少是積極舉措;反對者則認為,大股東自己為什麼不買?公司為什麼不回購?真有價值,公司內部講話讓員工購買即可,為何還要公開「喊話」?

拋開上述爭議不論,由「兜底式增持」而引發的股價變動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那麼,這種行為是否存在與現行法規「打擦邊球」之嫌?在員工增持的過程中,又是否存在某些內幕交易或者利益輸送呢?

針對這一現象,深交所日前下發了《關於加強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向公司員工發出增持倡議書的信息披露的通知》,從嚴規範「兜底增持」的信批要求。

根據通知,公司發布倡議人為員工兜底增持的公告後,應當提交內幕知情人名單,相關主體不得利用兜底增持承諾進行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證券欺詐行為等。

風險幾何?

對於「兜底式增持」的倡議,作為普通投資者是否可以跟風參與呢?隨著「兜底」時間窗的關閉,漲停效應逐漸消散,風險已初現端倪。

截至6月14日,奮達科技、安居寶、樂金健康收盤價均低於員工增持均價,部分在此階段入市的員工或已被套。

與上述兩隻股票不同的是吉艾科技,該股因資產重組失敗而在6月2日復牌日收到跌停板,6月6日午間的兜底增持公告出現,大量買單蜂擁而至,股價打開跌停迅速飆升,最終收跌0.39%,收報20.23元,成交量劇增至7億元,換手率達16.8%。截至今日收盤,該股徘徊在17元左右。

分析人士表示,儘管「兜底式增持」公司股價處於階段性底部,但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跟風買入」仍不可取,還需仔細判斷市場風險和公司質地。

有些上市公司因為有重組、定增在身,如果股價繼續下跌,或許出現與定增價格倒掛。因此,此時承諾「兜底式增持」,其背後意圖或許並不是那麼簡單。

此外,「兜底」還事關上市公司董事長和實控人的償還能力。

從短期來看,兜底式增持更像「以時間換空間」,刺激效應明顯,減緩實控人的平倉壓力。

但是從長期來看,如果公司基本面沒有顯著改善,股價持續下跌,上市公司董事長和實控人需要面臨質押股票平倉和員工因增持公司股票而產生虧損的雙重風險。

來源:金融投資報、新華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宇鼎盛集團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正在發生一些奇怪的事,人民幣離奇暴漲只是開始……
私募怪相:有機構人均管理10億規模,有機構挨餓受凍,也有逆天的深圳私募
我也沒錢,最多借你三天!市場怎麼了?

TAG:環宇鼎盛集團 |

您可能感興趣

任正非放話:為什麼華為寧可辭退員工虧損10億,也要保持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