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然》及子刊綜覽

《自然》及子刊綜覽

《自然》

研究揭示智人誕生地點與時間

研究人員在摩洛哥傑貝爾依羅的一處考古點發現了早期人類的化石遺骸,它們約有30萬至35萬年的歷史。研究者認為,這些化石是已知最早的智人化石,並且表明現代人類出現背後的演化過程可能並不僅限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相關成果6月8日發表於《自然》。

由於化石記錄的空缺和許多樣本實際年齡的不確定性,人們仍然無法確定智人從人屬祖先中形成的確切地點和時間。被歸為現代形智人的最早的化石來自東非,約有19.5萬年曆史,但現代人類是在約20萬年前突然出現,還是在過去40萬年間逐漸演化而來仍然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20世紀60年代,研究者在摩洛哥傑貝爾依羅的一處考古點發現了人類化石,以及一些動物骨骼和類似於歐洲莫斯特文化的石器(莫斯特文化一直與尼安德特人遺址聯繫在一起)。這些化石原本被定年為約有4萬年曆史,被認為是尼安德特人的一種非洲變型,但後續分析引發了人們對這種親緣關係的懷疑。

最近,研究者在傑貝爾依羅新挖掘出了其他石器以及一些人類遺骸化石,包括一個不完整的頭骨和一個下頜。德國萊比錫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Jean-Jacques Hublin及同事對這些化石進行了分析,發現了大量和早期或近現代人類一致的特徵,包括面部、下頜和牙齒形態,以及較為原始的腦顱和顱內形態。在此基礎上,作者提出傑貝爾依羅的人族化石代表了智人最早期的演化階段。此外,最新分析顯示,迄今為止在該考古點發現的所有化石至少代表了5個個體。在另一篇論文中,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Shannon McPherron及同事表明所述石器實際上是非洲中石器時代文化所特有的,他們用熱致發光定年法對與所發現樣本有關的人工火石進行了測年,結果表明傑貝爾依羅考古點約有30萬~35萬年曆史。

在相應的新聞與觀點文章中,英國自然史博物館地球科學部的Chris Stringer與Julia Galway-Witham總結表示,這些樣本「正如西班牙阿塔普埃爾卡山發現的早期尼安德特人化石為人們理解尼安德特人演化提供了啟發一樣,或可闡明智人的演化進程」。

《自然—通訊》

《巴黎協議》氣候行動計劃需要闡明

6月6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項分析表示,由於各國為實現《巴黎協議》目標所作出的承諾存在模糊性,對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預測可能會有約30%的變率。這項研究表明,通過簡單說明來改進對各國承諾的國家自主貢獻的闡釋,這種不確定性就能減少10%。

要評估人類在實現《巴黎協議》氣候目標過程中已取得的進展,就需要盤點現狀,由各國每五年提交氣候行動計劃——也就是國家自主貢獻。國家自主貢獻的範圍十分廣泛,包括緩解氣候變化的措施及其實施,因此存在闡釋上的模糊性。這為未來溫室氣體排放的預測帶來了不確定性,對實現《巴黎協議》設定的氣候目標(將全球變暖限制在2℃以下)也有影響。

利用氣候變化綜合評估模型,奧地利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的Joeri Rogelj及同事預測了當前各國自主貢獻水平下的未來溫室氣體排放水平。他們發現,2030年的全球年度溫室氣體排放存在-10%到+20%的不確定性,中位數為52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當量。這些不確定性來自對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推斷,在一定程度上,也來自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制定方式和不同的能源足跡計量方法。通過簡單的技術說明,這種不確定性便可減少10%,但要減少來自政治選擇的其它不確定性因素則更為困難。

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水平的不確定性對人類將長期全球變暖限制在1.5℃或2℃的可能性有巨大影響,本研究建議了一些或能促進《巴黎協議》有效實施的行動。

(馮麗妃/編譯 更多信息請訪問www.naturechina.com/s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談談第三個引力波事件GW
需要更多的科學家研究中醫真氣學
哈佛為何取消這些新生入學資格
東華大學師生與中外科學家共話「科學與人生」
生態學家警告日本或出現獾殺戮危機

TAG:科學網 |

您可能感興趣

AWE博世展館綜覽 全系家電打造品質生活
偷戴我兒子的表│沛納海2018日內瓦表展新品綜覽評析
除了縱橫四海,開始懂得伍陸之型│江詩丹頓2018年新品綜覽
【綜覽】2018巴塞爾鐘錶展 百達翡麗重點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