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在小洲村孤獨的畫了十年

他在小洲村孤獨的畫了十年

溫馨提示:以下所有圖片均可點擊放大

2007年他從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一工作室畢業後去了小洲村,小洲村臨近廣州市的大學城,離他的母校不遠,「我們畢業了以後有種不想離開母校的心理,好像沒斷奶,」他笑道,「所以選擇去了小洲村,那裡也有個畫家聚集地。」同去小洲村的有十幾個他的同學,在那裡他們大多以半藝術創作半教學的方式生活,因為離大學城近,小洲村有著不錯的高考美術教學資源,這些剛畢業的年輕人就靠從事高考美術教學活動為基本生活保障,同時他們熱情高漲的投入自己的創作事業。

《家》100cmX80cm 2008年

《天光》120cmX100cm 2008年

在小洲村的前兩年, 他畫面的主旋律是靜靜的思念和哀傷。從考學到畢業,經歷了家中兩個重要的男人爺爺和父親相繼離去。這個時期的作品他就是表達內心,可能畫得會有點笨拙,但是情真意切。對《家》的思念,家鄉小景《天光》下的茅屋如夢境浮現。《濕潤的季節》里枯萎的植物在潮濕的天氣中受著侵擾,在朝氣的年齡有著一顆憂傷的心。但同時作品不會是那麼貼合市場,因為更多時候他隨自己的心和願望來作畫。

《濕潤的季節》 160cmX50cm 2009年

接下來的兩年他開始意識到「自我」的狹隘,想去發現自己更多的可能,同時期,對國畫的接觸使他的畫面有一定的轉變。在畫面上,跡和象的契合研究是他的重點功課。2013年至2014年在多樣的跡象嘗試後,他意識到表面的跡應該不是他想要的重點。於是他重新回到與心最近的點去思考,是回歸又不只是回歸,把生活的感受放回表達的重點位置,手法回歸到傳統。跡的收斂也是心的收斂。希望通過波瀾不驚的表現,給人更悠遠和有回味的表達。回歸到性格的本能,做最真實的自己。作品是自我的生活與情感的感悟。他說:「我想也是我輩八零後的部分寫照。」

《荷塘》160cmX180cm 2010年

《朝三暮四》之一200cmX46cm2012年

廣州市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優秀獎

當時在小洲村他已經呆了七年,這七年里當初一起闖蕩江湖的十幾個同學朋友很多都各奔東西,有些不能堅持這樣的生活轉行了,有些繼續讀書深造以謀求在更大的舞台上突破,還有些人放棄了畫畫的理想一門心思搞教學了,作為一個仍然堅持著這樣一成不變的繪畫創作的畫家,他反而倒有點顯得另類。這七年里他也逐漸養成了一些創作習慣,每年以半年為教學期,另外半年為創作期,創作期間如果沒有特別的事情,每天他就是早中晚分三個時段作畫,一直到深夜12點1點的樣子結束一天的工作。作畫間隙他的生活溫馨而簡單:「陪老婆買買菜,或者看一會電視。」

《枯玫瑰》 100cm×100cm 2014年

多年的堅持給他帶來了幾個繪畫作品獎,他的作品形式多樣,畫法,題材都很多樣,但是這些作品幾乎都透著一種孤獨感。孤獨者的心,自然地反映在作品中,靜謐,幽幽的憂傷,悠遠的情思,無不透著孤獨。手法怎麼變,孤獨根本都不曾改變。改變的只是孤獨的內容。他從自身的生存狀態、情感、身邊人等方面描繪八零後在現實中的狀態。隨著創作風格的成熟,他開始減少教學工作,越來越多的投入到繪畫創作中去,2014年以後,他也開始學著調整自己,這個時期的作品開始也會有一些考慮市場的傾向。

《散落的回憶》 首屆「青竹畫材杯」全國油畫作品展三等獎;

流光溢彩廣州市油畫創作展優秀獎

《憂傷的世界》入選廣州青年美展 2014年

2015年底,《細絨無憂》系列的創作想法開始浮現,這個念頭源自有一回他去朋友的養殖場,看到幾千隻小鴨子蠕動在一起,感覺心有所動。我說:「這個系列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也覺得心裡一動,幾乎瞬間被畫面里透出的一種溫馨的家庭氣息所感染了。這是說創作他們和你家庭角色的一些變化有關嗎?」,他說:「這應該是下意識的,以前可能不會畫這樣的,覺得不會有共鳴,現在覺得可以了,感覺這個系列也表現出自己內心的一些變化。」 歷經兩年,這個作品風格已經日趨成熟完整,看看他自己對這個系列創作理念的解讀。

關於《細絨無憂》

《細絨無憂》之五福迎春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能保全本性,持守天真,集氣到最柔和的心境,像嬰兒一樣純真嗎?摘自《老子》)

繪畫生涯中,不斷拓展創作思維,改進創作手法,以宏觀審視,野心勃勃的展示自己的藝術責任感,強調作品的現實意義和美術史中的延伸,強調社會性,努力讓作品有意義,讓行為有意義。回頭看看,當初在學習階段,率性而為,沒有過多的想法和約束,畫筆和畫布的觸碰是那麼動人,快樂在筆跡間流淌,繪畫的原始的衝動和滿足只是跡和心之間的契合。細絨無憂系列是我的自留地,種點菊花,圍上籬笆,悠悠然自得。

《細絨無憂》之白石緣

《細絨無憂》之夜馨

《細絨無憂》之戀花

《細絨無憂》之初夏

《細絨無憂》之桃花緣

《細絨無憂》之孤芳

《細絨無憂》之一

《細絨無憂》之二

畫小黃鴨,緣於二零一五年初在一位老同學的養殖場,近距離看到幾千隻黃色的小生命蠕動在一起的時候,心裡真的顫動了一下。當在養殖場中站定一會兒,你會發現這些小鴨開始無視你的存在,有的還會跑到你的腳面上來,進食的,啄沙的,挑毛的,戲水的,各式各樣。他們應該不會去想自己怎麼來的,將來要到哪去,他們應該也沒有想到更大的江湖和草原,應該也沒想過飼料以外的其他食物,應該也不會想要更大更暖的窩棚,因為你能在它們的悠然自得中感受到歡樂和生機。食物是那麼美味,沙石中的什麼讓它那麼感興趣,它們不會在意他們的生命只有三個月(因為養太久對養殖戶來說必定會虧本),人之初性本善,生命的初始,是那麼單純,無悠,不爭,不去思考因果,專註於當下當時。也許小黃鴨的狀態和我內心最深處藏著的某個點不謀而合,才會這麼熱衷地去描繪。

《細絨無憂》之三

《細絨無憂》之五

我喜歡宋代繪畫,特別是小品。濃濃的書卷氣,冷峻的筆峰,細緻的描繪,波瀾不驚中雲氣暢遊,"載營魄抱一"。宋畫的高度在我想也是中國美學的高度。油畫在中國,在東方的土壤上,用中式的美學體系來審視和承載油彩是必然的。近百年我們都是以西方的眼光懷疑著民族固有的文化。不得不承認這也是進步,因為民族文化有了更多可能性並與時俱進。但我們不能一味的懷疑,審視和否定不能劃等號。我們的學習成長和溝通用的都是方塊漢字,這決定著我們的思維邏輯和思想根源。那我們的審美觀應該是一脈相承的。量體載衣。瘦子和胖子比體重,胖子和瘦子比身段,都是不合適的。在中國當下繪畫的問題我認為是西化的審美情趣和自帶的東方文明的矛盾。借鑒西方優點來審視,批判地發展東方審美,並用之來評價和審視當下的作品,這是可取的。但不可把西方標準架在東方之上。油畫在東方文化脈絡建築起來的也應以東方審美體系來審視,這樣油畫在東方才可能深入人心。

《細絨無憂》之八

《細絨無憂》之春意

細絨無憂系列中沒有煙塵味,沒有政治也沒有遠大理想,只有跡的趣味和中式美學的回歸,只有初始的單純和生命美。在過多意義和責任的時代,能夠留下小小的空間,單純如嬰,以無意義存在,也許就是意義。

《細絨無憂》之豐收

說了這麼多,那麼他是誰呢?他叫曾沂聶,一個堅持創作的青年畫家,從07年他畢業來到小洲村算起,至今已經整整十個年頭,繪畫創作的第十個年頭他畫出了深受大家喜愛的《細絨無憂》系列,緊接著他將開始忙碌在香港的畫展,我看好這個說話不緊不慢,語氣平和謙遜的青年人,因為他耐得住寂寞,因為他孤獨的堅持。(全文完)

曾沂聶簡歷

曾沂聶,1983年生,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人,職業畫家。

2007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一工作室。

2007年至今在小洲村生活與創作。

2012年《白石之約》獲廣州美術大展優秀獎。

2013年《朝三暮四之一》獲得廣州市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優秀獎。

2013年《進入》獲得廣東省歡樂廣東第12屆美術書法攝影作品聯展銅獎。

2014年無限擴張——小洲美協中青年作品展。

2014年《憂傷的世界》入選廣州青年美展。

2014年廣州市海珠區藝術家工作室扶植計劃之油畫工作室。

2015年無限擴張——小洲美協中青年作品展。

2016年《散落的回憶》首屆「青竹畫材杯」全國油畫作品展三等獎。

2016年 《散落的回憶》流光溢彩廣州市油畫創作展優秀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愛飯糰 的精彩文章:

TAG:藝術愛飯糰 |

您可能感興趣

到小洲村感受「廣府水鄉」的寧靜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