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考:在與青春作別的路上 以圖為證看40年的高考變遷

高考:在與青春作別的路上 以圖為證看40年的高考變遷

2017年高考大幕今天正式拉開,全國將有940萬考生參加考試。今年可謂是高考歷史上的特殊年份,一方面,今年是高考恢復40周年,另一方面,今年也被稱為新高考元年,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地區的考生將迎來首次新高考

與青春作別的路上,高考是第一座驛站。此後的每一步都會走得越來越滄桑。當又一批年輕人揮手告別青澀的歲月,總能勾起我們對逝去流年的回望和喟嘆,那是我們曾經走過的路,路上有了新的旅者,一年又一年。

從1977年到2017年,高考走過了40個年頭。這40年間,高考不斷地根據時代變化,調整著自己的模樣。不變的是,高考依舊是數以千萬中學生為之轉動的那顆最耀眼的恆星。

當時的青年人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從早到晚,從教室到圖書館,他們都在為走進大學的殿堂而努力。1978年7月,610萬人進入考場。1978年的春天和秋天,兩級學生走進大學課堂,這是高考史上的特例。

上世紀80年代,高考已經如常進行,成了中國內地高中生必經的人生洗禮和重要考試。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規定在中央部門或國防科工委系統所屬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實行面向農村或農場、牧場、礦區、油田等艱苦行業的定向招生。考生一旦被錄取,進校後就與學校簽訂合同,明確畢業必須到定向的單位或城市就業,以及就業的時間等內容。

1985年起教育部規定:可以從參加統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數國家計劃外的自費生。一向由國家【統包】的招生制度,變成了不收費的國家計劃招生和收費的國家調節招生同時並存的【雙軌制】。同年,首先在廣東省進行了英語、數學兩科的試點。

上世紀的90年代初,高考已成為中國內地高中生必經的人生洗禮和最重要一役,考得好將有望成為【社會棟樑】、享受國家分配的權利。彼時的高考,沒有擴招,錄取率很低,基本沒有高收費的民辦高校,千萬考生都緊盯著全國有限的大學資源,可謂【千軍萬馬齊擠獨木橋】,有的考生不惜數次復讀參加殘酷的高考,只為進入理想的大學。

進入新世紀,2000年後的高考,80後考生成為主力軍。高校擴招,帶來了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考上好的大學,至少是本科,成為80後一代必須要邁過的一道關卡。

2003年高考的時間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決定從當年起將高考時間提前一個月,高考時間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三天,7月份高考的畫面就此作古。

2008年以後,高考的接力棒傳到了90後手中。新生代的他們用更加前衛個性的方式,把高考這項一直以來作為人生重要轉折點的【大事件】玩出了新花樣。

隨著時代發展,考生的心理健康逐漸為家長和老師們所關注,而【唯分數論】在素質教育盛行的趨勢下,慢慢褪去光環。

近年來,高考儼然成為一項【全民活動】。在6月伊始,越來越多的熱心人邁進了高考的隊列。他們的加入,讓高考多了些人情味。

2016年的高考被稱作【史上最嚴」高考】。當年6月7日,全國高考正式拉開大幕,全國有940萬考生參加考試。作為【作弊入刑】後的首次高考,2016年高考考場紀律也被媒體稱為【史上最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無線電監測,保障高考公平公正地進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橙說事 的精彩文章:

TAG:紅橙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