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薊門方曉憶師恩

薊門方曉憶師恩

2017年6月14日是中國政法大學原教授李方曉逝世5周年的祭日。學生吳沛山特撰文懷念恩師——

6月14日,是您五周年祭日。五年,說長不長,不過10個學期;說短也不短,卻有1800多天。

都說時間是治癒一切的良藥,可有些東西,卻是經歷的時間越久,積澱的愈發深沉濃厚。比如,這浸透了濃濃親情的師生之誼,或者說是,這早已超越了師生之誼的濃濃親情。

德之深厚

五年前的那場研究生畢業答辯剛結束,您突然倒下了。病發當日影像學檢查顯示,您腦部的毛細血管,在病發前幾日就已經部分破裂出血,而這幾日正是一年一度的研究生答辯季。每年一到答辯期,您每天只睡幾個小時,大部分時間在審閱幾十篇論文,強度可想而知。可是您還是強忍住劇烈的頭疼,堅持完成現場答辯和之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其實,您是資深教授,又是學院的領導,您下面有青年教師,門下也有很多優秀的學生,有些基礎性的工作可以交給他們。至少您在身體不適時,應該請假去看醫生。但您從不這樣,您總是全身心地做好每一件事、全身心地對待每一個人,在當您的學生的日子裡,我從沒見您因為自己的事情請過假。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聽了您的事迹後,含淚揮毫為您題寫了:厚德育人,方芳永曉。

德之厚者,育人以道。此道,是為師之道,更是為人育人之道。您時常教導我們:「我們法律人,要有自己的信仰,要有自己的道德底線,不能面對社會上的誘惑而迷失自己,不能做利欲熏心的事情,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時刻提醒自己,捫心自問能否接受自己良心的拷問,能否真正做到公平正義和對自己靈魂的檢驗。」這些早已無聲浸潤在您的日常點滴和舉手投足。法大校訓「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厚德居首,您無愧於此!

學之無涯

顏淵曾嘆曰:「夫子循循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聽師父說,每次講課前的頭一天晚上,不管多晚多累,您總是在精心備課。您執教近三十年,每年至少承擔本科110多課時,碩士生90多課時,年復一年備課講課,全身心投入,累在其中也樂在其中。您從不拘泥於傳統的教學模式,總是潛心探索效益最優化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先後總結出「啟發式教學法」「歸謬式教學法」等。聽您的課感覺時間過得總是很快,而您的課也成了法大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之一。每次教學質量測評學生評分都在98分以上,每次在最大的教室上課仍然一座難求,每次網站上您的錄音都被爭相傳播。五年了,我還是經常來到這些論壇,天南海北互不相識的同學們仍在推薦、使用您2012年的授課錄音,您的精心付出照亮了這些莘莘學子們的考研之路,學生們感謝您、懷念您。

唏噓之餘,不禁感慨,這不就是永恆嗎?這是作為教師的永恆:駐足三尺講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五年來,每每工作中遇到挫折或學習中遇到難題,總是會想起您當初的教誨,想到您對待學問的態度,想到您已講了28年卻仍用紅筆密密麻麻圈圈點點不斷更新的講義。進取、求實、堅毅,學之無涯,方芳永曉!

愛之切切

您愛學生。大家在一起聊起老師,都覺得與您相處時,感覺到更多的是親情,是母愛。雖然門下「親學生」已逾十屆,但您清楚地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您會挂念哪個學生遇到了什麼困難,您會把學生帶到家裡親手做頓飯,您因我們的喜而喜,因我們的憂而憂。五年來,我們時常相聚,圍坐一起回憶這些,說著說著就紅了眼眶。

您愛家庭。您說為人子女要孝順,您說要學會關心愛人,疼愛孩子。您有幸福的家庭,更有感知幸福的能力。每當您在講課間隙說起家人,那由衷的幸福感染了每一位學生。

您更有大愛。「我有這樣的心愿:等我退休之後有時間了,要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那些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他們也許正在受到權力的壓迫,也許生活在不幸的家庭,也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這些人,要給予他們最大的幫助。」看,您就是這樣,誰都想到了,身邊每個人都照顧到了,卻唯獨忽視了自己。

您離去後,我們時常相約去看您,帶著您喜歡的點心,擺上幾盆鮮花,聊幾句工作近況,如同您就在身邊,從未遠去。不遠處的鮮花點綴著常青的松柏,刻著您親筆簽名的大理石碑上彷彿浮現出您的笑臉,綻放在永遠的方曉時刻,綻放在永遠的香山腳下、薊門之畔……

《中國教育報》2017年06月15日第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雙城記:跨境學童的一天
74名教育廳幹部「打拚」在農村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唐詩欣賞:祖詠《望薊門》,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劉紀鵬薊門論壇開講:新時代中國模式國資改革向何處去?
北京最早地名「薊門」成歷史公案,因乾隆題詩弄錯,錯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