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一個小發明,被沿用幾百年,至今仍有百姓效仿使用
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平民出身,歷經多年的努力,終於推翻了元朝。元朝是少數名族統治的朝代,對漢人一直有偏見,甚至還規定漢人不能有正兒八經的名字。所以那會有些漢人都沒名字,即使有名字的,也是比較簡單的。
比如朱元璋,他原名叫朱重八,按照排行來取名的,太隨意了,你再看朱元璋的爺爺,叫朱初一。後來朱元璋有所成就後,就要改名字了。改成朱元璋是有寓意的。朱是自家的姓,元是元朝的意思,璋是一種鋒利的玉器。所以連起來就是」誅滅元朝的利器「。寓意就是推翻元朝的統治。
朱元璋當上明朝的皇帝後,為了後代子孫著想,同時也為了杜絕重名的現象,就自己搞了個小創作。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按照輩分取名字。我們都知道,朱元璋的子女非常多,兒子有26個,女兒有18個,要是按照輩分取名的話,好處多多。
朱元璋規定,除了姓以外,第一字是輩分字,這個字須遵循一個原則,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原則。不過不是取五行中的某個字,而是父子依次用五行的偏旁起名。舉個例子,如果一個父親用了金字旁的字做名字,他的兒子就得起個木字旁的。但這樣起名有個缺點,畢竟有些偏旁派生出來的字很有限,導致最後有些字越來越繁雜,甚至自己造一個字出來。
當然,朱元璋發明這套取名方法的時候,有些子女都已經長大了,也就沒去改,不然肯定會將朱棣改成朱某棣了。話說我們現在還有很多百姓依然有類似的取名方法。就是根據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族譜或者家譜,給後代子孫取名。


※朱元璋的一個小創作,被沿用幾百年,至今仍有百姓效仿使用
※明朝一少年的小舉動,讓其繼父斷言:此子必成大器,果然,後官至首輔
※朱元璋的一句術語,被清朝沿用幾百年,大家至今都能順嘴說出
※一和尚對七歲小孩說:你將來是救時宰相,果然,小孩後成大英雄
※明朝一少年的舉動,其繼父斷言:此子必成大器,果然,後官至首輔
TAG:歷史名人檔案 |
※妲己一生三大發明,最後一項發明,被老百姓沿用至今
※三國有位發明家,專門造福老百姓,有一樣發明老百姓至今都在使用
※朱元璋有個發明,讓他驕傲無比,聲稱: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清朝初期才出現的一種職業,老百姓見了就哭,如今月入萬元,每天都有人需要
※他,一個殺了15萬人的君王,為何是一代明君?百姓眼睛是雪亮的
※相傳有4個人死後當了閻王,一個是包拯,一個百姓提起來就發抖
※相傳有四個人死後當了閻王,一個是包拯,一個百姓提起來就發抖
※歷史上有四個人死後當了閻王,一個是包拯,一個百姓提起來就發抖
※史上有四位人物死後當了閻王,一個是包拯,一個百姓提起來就發抖
※朱元璋的一項政治發明,百姓叫好,但是後世都不敢啟用
※秦檜遺臭萬年,小販為了罵秦檜發明了一種食材,百姓至今都喜歡吃
※為何紀曉嵐是「百姓心中只有你」,而和珅卻被遺臭萬年,今天看這些終於明白了!
※一小人物,孤戰十幾年,用全家性命保住了十幾萬百姓,卻被遺忘!
※47歲建國,雖然只做了3年皇帝,卻是一代明君,百姓個個稱讚!
※這個國家的百姓,花錢用麻袋裝,一天能花幾十萬億!
※據說有四個人死後成了閻王,一個是包拯,另一個百姓提起來都發抖
※日本百姓本來並沒有姓氏,為何現今有十多萬個?因為一道詔令
※百年前的晚清老百姓,個個衣不蔽體,瘦骨嶙峋,最後一張令人淚目
※她16歲當上女王,在位僅9天就被處死,百姓說:她有純潔的靈魂
※他是一代英雄,卻僅僅24歲就病亡,百姓們既惋惜又有些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