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毛:舊上海馬路上流浪的那個記憶

三毛:舊上海馬路上流浪的那個記憶

三毛流浪記——飢不擇食

十五年來,我把我對他們的同情、友愛,通過我的畫筆付與三毛!我從未措意自己的勞苦,我更未計及自己的成敗,我只一心一意通過三毛傳達出人生的愛與恨、是與非、光明與黑暗……

張樂平

1949年4月4日

舊上海馬路上流浪的那個記憶

——紀念《三毛流浪記》發表70年

支部生活記者 張志萍 通訊員 倪 秀

圓鼻光頭三根毛,貧困凌辱一人扛,這就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漫畫形象——三毛。

三毛,1935年誕生於中國著名漫畫藝術家張樂平的筆下。他善良、幽默、堅強、勇敢的性格為廣大讀者所喜愛,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三毛流浪記》創作於1947年,今年6月15日正值其發表70周年。本刊謹以此文紀念中國當代最傑出的漫畫家之一——「三毛之父」張樂平。

三毛流浪記——有備無患

控訴

1947年初,上海街頭寒風呼嘯。那年冬天某個晚上,上海風雪交加。走在回家路上的張樂平,在一個弄堂口發現三個流浪兒正圍靠著一個小鐵罐吹火取暖。第二天早上,當他又經過昨晚那個弄堂口時,發現其中兩個孩子已經被活活凍死了。看著收屍車上垂著的孩子搖擺的手臂,張樂平不禁潸然淚下。作為一個漫畫工作者,他決心通過手中的筆向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發出嚴重的控訴。

為更深入地了解流浪兒童的苦難生活,張樂平換下舊西裝,穿上破舊衣服,來到舊上海十里洋場最混亂、最骯髒的地方——鄭家木橋體驗生活。

在張樂平的筆下,瘦削矮小的三毛賣過報紙、擦過皮鞋、當過學徒、賣過武藝,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自力更生。雖可憐窮苦,卻聰明機靈、樂觀幽默、不畏強暴。

《三毛流浪記》自1947年6月15日至1948年12月30日在上海《大公報》上連載,1949年1月7日和4月4日又發表了最後2幅。

三毛流浪記——扶持老人

吶喊

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挑起全面侵華戰爭;同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三毛義無反顧地「扛大槍,赴國難,保家鄉」!

「八·一三」淞滬會戰發生當月,上海一群熱血漫畫家組織了救亡漫畫宣傳隊,葉淺予為領隊,張樂平為副領隊,隊員有胡考、特偉、席以群、陶今也、梁白波等。抗戰結束後,張樂平回到上海。

有了抗戰的豐富經歷,這時的張樂平思想更加成熟。他結合自己的抗戰經歷和所見所聞,另闢蹊徑,以漫畫的獨特語言,把打日本鬼子這樣嚴肅的場面,描繪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三毛從軍記》秉承了張樂平幽默詼諧的風格,幽默中蘊含深刻的諷刺意味。

作家三毛在台灣版《三毛從軍記》序言中寫道:「張樂平先生的漫畫,具備了漫畫最基本的特性和要素——以畫代字,有圖無文。大師可以用一支畫筆,不利用一個語言符號,表現一個人、一樁事件、一切社會現象,甚至於一個大時代的種種。」

三毛流浪記——寒冬到了

經典

1949年,上海崑崙影業公司將張樂平系列漫畫《三毛流浪記》搬上了銀幕。

影片像漫畫所描繪的那樣,主人公三毛流落街頭,賣過報,拾過煙頭,幫別人推過三輪車。後來,被一位貴婦人收為養子,讓他學習許多上流社會的禮節,並為他舉行了雞尾酒會。三毛不滿意貴婦人家的荒淫和虛偽,糾合一群討飯的小夥伴,衝散了酒會。然後披上破麻袋,又回到流浪兒童中去。

電影風趣詼諧,笑料層出不窮,無情地鞭撻了舊社會的冷酷和不平。該部電影還出現了中國電影史上一次「眾星捧月」的盛況——趙丹、上官雲珠、吳茵、黃宗英、中叔皇、孫道臨、魏鶴齡、項堃、奇夢石等當時上海灘的大明星都來給小小的「三毛」當配角跑龍套,有的人甚至只有一個鏡頭。

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在上海公映的影片,電影《三毛流浪記》成為了中國電影史上的不朽經典。

三毛流浪記——炭畫黑衣

雲月

自1947年6月15日在上海《大公報》刊載,到2017年6月15日,《三毛流浪記》歷經70載雲和月,當年的小小少年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三毛那「光光頭上三根毛,圓圓鼻子往上翹」的形象已經成了幾代人的成長記憶。

2017年5月5日,「三毛」來到了南半球的悉尼中國文化中心,在這裡,他們與中國對外文化交流中心攜手舉辦《不老的三毛——穿梭在弄堂》主題展,這也是三毛畫展第四次在海外單獨展出;6月15日,「穿梭在馬路弄堂——紀念《三毛流浪記》發表70年展覽」將在上海圖書館舉辦。

張樂平之子張慰軍說:父親創作的長篇連環漫畫《三毛流浪記》是三毛漫畫系列中最為著名的一部,被譽為「沒有文字的文學巨作」。此部作品以難童為主題,引起了大眾的重視,特別是宋慶齡發動了慈善募捐和義賣活動,為收留流浪兒童創辦了「三毛樂園」。

「我已白髮蒼蒼,他永遠少時模樣!」在為「三毛」祝壽的文字里,張慰軍這樣寫道。

在未來的歲月里,年輕而又年邁的三毛依然會帶給我們許多寶貴的東西,讓我們學會同情,學會關懷和珍愛。

原文刊載於2017年第六期《上海支部生活》

電影《三毛流浪記》海報之一(1949年9月)

張樂平簡介:

張樂平(1910一1992),浙江海鹽人。1929年起在報刊上署名發表美術作品。抗日戰爭時期曾任救亡漫畫宣傳隊副領隊、隊長。解放後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常務理事、顧問,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漫畫世界》主編等職。在6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他創作了數千幅漫畫,作品還涉及連環畫、年畫、速寫、素描、剪紙、中國畫等畫種。他筆下的三毛影響了中國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他被譽為「三毛之父」。

1947年張樂平在嘉興創作《三毛流浪記》

原創/第163期

特約刊登

解放日報《麻栗子》

黑龍江日報《銳漫畫》

支部生活《漫畫小品》

《東北漫畫網》

《星期8畫室》

《禪藝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挑斯理 的精彩文章:

TAG:漫挑斯理 |

您可能感興趣

江一燕:三毛流浪記
【上海虹口】三隻可愛的小流浪找領養~
吳京新片流浪地球來襲,這是五毛特效?網友:「冷鋒」打上天了
一路徜徉 一路流浪
三毛流浪記:誰記得第一集給三毛巨款的路人?原來他是三毛生父!
路上偶遇只流浪狗,狗狗毛髮都一縷一縷的,朋友:這下撿到寶了
流浪貓流浪狗什麼的都太普遍了,一位網友居然在路上撿到了這個!
路邊等死的流浪貓
街邊上的一個流浪漢,誰能想到曾是「東北喬四」的四大悍將之一?
一大波狗糧在路上 為流浪寵物送上年夜飯
離天堂最近的窮人:洛杉磯街道上的流浪漢!
方媛紅鼻頭遭調侃,「像極了三毛流浪記里的三毛」!
七隻流浪小貓在馬路上曬太陽,一隻橘貓突然走過來,下一秒路人看傻了
尼泊爾首都的流浪狗:世界上最懶的狗,卻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流浪狗
小區路上的一隻流浪狗遭打罵,小傢伙慌忙中流下了眼淚
路邊撿到一隻快死的流浪貓,三個月後竟長成這副模樣!
袁姍姍劉海做到減齡效果了?網友:這是三毛流浪記里的三毛吧!
三個乞丐和一個流浪漢
流浪狗在公路邊攔下路人,路人好奇跟上竟看到了這一幕
直擊一條流浪狗的逆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