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路前行》系列之胡志潺: 一片冰心在玉壺

《一路前行》系列之胡志潺: 一片冰心在玉壺


編者按:米蘭華僑華人工商會成立於1946年,是義大利最早成立的僑團,在義大利華社影響力極大。長期以來,米蘭華僑華人工商會始終秉承「愛國愛鄉,服務僑胞」的宗旨,堅決反對台獨、藏獨、疆獨,維護祖國的和平統一,為中意兩國文化和經貿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發揮著重要的橋樑作用。在米蘭華僑華人工商會走過的七十多年風雨歷程中,凝聚了無數僑領們的心血與汗水,艱辛與付出,歲月不應忘記他們,曾經的風雨將載入史冊。由米蘭華僑華人工商會秘書長、旅意著名書法家周建煌先生主持整理和撰寫的《一路前行》將帶您翻開歷史的畫卷,探尋那些永不褪色的人與事……







從現代意義上說的華僑,是指中華兒女移居海外而仍保有國籍的一種特殊群體。華僑的產生和發展,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所發生的一種人口跨境遷移的歷史現象。浙南人民移居海外,歷史悠久。在1979年改革開放政策後的新移民潮出現以前,促使浙南華僑移民的主要因素是「貧」和「苦」,主要以「華工模式」移民。浙南華僑眾多,在「親幫親」、「鄰助鄰」、「友帶友」等親朋間彼此相攜的傳統觀念影響下,浙南出現了不少「僑史」悠久、華僑比重高的重點僑鄉,浙南小鎮玉壺就是其中之一,它不僅是知名僑鄉,還是著名的「僑領之鄉」。胡志潺先生乃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玉壺鎮長豐村人,1940年9月30日出生,1956年踏上異國之路,至2016年將整整一甲子60年了,胡先生的不懈拼搏與奮鬥使之成為華僑中的佼佼者。胡先生不僅是一位優秀的實業家,也是一位具有突出貢獻的「僑領」,更是一位愛國愛鄉、造福桑梓的慈善家。


離鄉別土


浙江僑鄉玉壺,古屬瑞安,現歸文成,皆屬東甌故地,百餘年來,這個東甌小鎮與大名鼎鼎的西歐結下了不解之緣。玉壺鎮歷史悠久、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其先祖初至之時,必為世外桃源之地,然而畢竟土地資源有限,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隨著人口的增長,人地矛盾越來越突出,再加上近代中國的積貧積弱,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而落後。為了生計,玉壺人民嘗試各種生存生活方式,在不斷的謀生探索中,漸漸地與「僑」發生了聯繫,第一位可考的玉壺籍華僑為東頭鄉黃河村的胡國恆,1905年胡國恆跟隨其青田縣的舅父經由上海赴西歐販賣石雕,相繼到過歐洲數個國家,再從歐洲轉至南美洲,並在阿根廷僑居了10多年,開了玉壺籍人出國僑居的先河。胡志潺先生家族中最早出國的是其二叔胡忠鶴。胡忠鶴先生出生於1915年,為幫助家庭解決生活困難,1933年動身出國,漂泊流浪到荷蘭之後,歷經數年的艱辛打拚,成為事業有成的富商。胡先生正是在富裕了的二叔的資助下邁向了西歐。胡先生早年因家庭貧困而無法接受良好的學校教育,僅讀完小學四年就不得不輟學務農,以減輕家庭的負擔。他放過牛羊、砍過柴草、下過田地,在少年辛勞的過程中,鍛煉了他的體魄,磨練了他的意志,養成了他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這也是他在以後僑居的日子裡,面臨各種艱辛的時候能夠戰勝困難的根基。儘管在家中勤苦異常,仍難及溫飽,於是在胡先生16歲時,即於1956年在二叔胡忠鶴的資助下堅毅地踏上了異國之路,在當時的政治、社會環境之下出國之難令現今坐慣飛機自由往來的人難以想像,胡先生持中華民國護照,第一步先是曲曲折折地到了香港,後在香港滯留數月,才買到次年4月的船票,終於艱難地到達了荷蘭。


立足歐洲


奈梅亨市(Nijmegen) ,位於荷蘭和德國的交界處,是荷蘭最古老的城市。建市2000餘年,歷史悠久。這也是胡先生抵達歐洲的第一站。在這裡,胡先生先在二叔胡忠鶴的中餐館打工,其工作態度一絲不苟、勤勞務實,經過數年,因為勤勉與機靈,餐館中的各個崗位皆能勝任,成了中餐業的通才。此外,籍著特有的靈性,胡先生還學會了荷蘭語,有了語言的翅膀,則如虎添翼,於是,胡先生的異國理想漸漸地清晰。胡先生不沾煙酒不染賭,省吃儉用,有計劃地積累資本,此外又向親朋好友借貸了一些,終於在1964年創辦了屬於自己的酒樓——「皇城酒樓」,胡先生為人忠厚,極富人格魅力,自己雖為老闆,但其工作量數倍於員工,由於經營有方,「皇城酒樓」旗開得勝,生意十分興旺,雖偶因政治或一些特有的外因的影響,酒樓的生意也曾有過低潮期,但胡先生總是能力挽狂瀾,進而蒸蒸日上,在多年苦心經營後逐漸打下了極為堅實的基礎。在有了更充足的資金後,為促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胡先生於1975年又創辦了皇城貿易進出口公司,主要經營青島外貿公司的糧油食品雜貨之類,將這些製品供應給在荷蘭的中國餐館。溝通了中荷兩國的商貿交流的同時,為祖國賺得了不少外快,利國利民亦利己。由於把握了獨特的歷史時機,公司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於是「左手餐飲,右手貿易」之格局漸成氣候,此後數年的胡先生在荷蘭可謂如魚得水。在荷蘭期間胡先生還積极參加僑團活動,曾任旅荷華僑總會第三屆財政組組員、第四屆福利組組長、第五屆總會常委、執行委員等。

然而在祖國粉碎了「四人幫」及改革開放後,僑務政策得到了落實,隨著新僑政如「夫妻團聚」、「勞務輸出」、「產業繼承」、「助理店務」、「旅遊探親」等各項政策的出台,致使申請出國的人員大增,形成了改革開放後的大規模的新移民潮。胡先生眼見荷蘭的餐館業因之急劇增多,並逐漸趨於飽和,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境況下,胡先生敏銳地意識到了荷蘭餐飲業將面臨的瓶頸,於是思索著另闢蹊徑,於是在1981年他到義大利考察投資環境、捕捉商機。由意返荷後,當機立斷,以常人難以想像的魄力,堅定地變賣了在荷蘭的一切家產,於1982年僑居至義大利米蘭市開了新的「皇城酒樓」。


轉戰米蘭


米蘭是義大利西北方的大城市,既是時尚之都,又是國際大都市。對於胡先生而言這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因為歐洲沒有類似於中國大陸的普通話,義大利人的語言是義大利語,胡先生所掌握的荷蘭語幾乎失去了作用,42歲的胡先生只能從零起開始學習義大利語,這是個極大的挑戰,然而他吃苦、堅毅的性格使他揚長避短、戰勝了各種困難,不斷成長。在酒店人員管理方面,由於胡先生對員工體貼,且極具感召力,所以原荷蘭皇城酒樓的員工幾乎「原班人馬」地都跟著一起來到了米蘭,共同打拚新的天下。胡先生經營有方生財有道,價格合理、服務優良,故生意興隆、顧客盈門,甚至很多時候需要事先預訂桌位。「皇城酒樓」漸漸地成了米蘭中餐業的翹楚。在餐飲業穩定後,胡先生又「故技重施」,繼續實行「左手餐飲、右手貿易」的策略,於1990年,吸收了部分當地的股份,增辦了義大利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專營青島啤酒、國產罐頭、龍口粉絲、各種調料等,其業務市場遍及義大利各大城市,如米蘭、羅馬、佛羅倫薩、都靈等300多家中餐館。此外還經營國內的絲稠、工藝品等,事業相較於荷蘭可謂更上了數層樓。


在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胡先生又極熱心於僑團事業,以「助僑為樂」。移居米蘭後,於1987年當選為第二屆米蘭華僑華人工商會副會長、1990年被選為第三屆會長、1992年5月8日全歐華人社團聯合會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成立,他當選為首屆常務理事並連任多屆。胡先生在任職期間為廣大華人華僑做出了大量的貢獻,如:建議和籌措建立了工商會活動場所——「華僑之家」,讓旅居米蘭的華僑們有了一個聚會的交流場所,能不時地暢敘鄉情;發起創辦了《華僑通訊》,及時報道祖國方方面面的喜訊或憂情,介紹祖國優良的歷史文化傳統,宣揚華人華僑的創業精神,報道各地華人社團的活動情況等;與其他志同道合的僑領一起創辦了中文學校,讓身處異國他鄉的華僑子女有良好的學習國語、了解祖國文化的機會,不至於文化斷代,成為「香蕉人」。此外,在春節、端午、中秋、國慶、重陽等佳節期間,舉行華人華僑聯歡會,請祖國著名的藝術團體來米蘭演出,為華人華僑奉獻豐富的精神大餐,讓僑胞們真實地享受到祖國傳統文藝的視聽盛宴等等不勝枚舉。


伴隨著祖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內出國的訪團越來越多,胡先生以其僑領的身份,先後接待了當時的國務院總理李鵬、副總理朱鎔基、全國人大僑委副主任梁靈光及浙江省僑務訪問團等團體,受到了祖國重要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併合影留念。由於胡先生為僑團工作作出了巨大的成績,1983年5月23日在米蘭工商會第三屆換屆時,中國駐米蘭總領事郭世宗先生出席會議並作了如下講話:「以胡志潺為會長的本屆理事會,自成立以來不但成功地組織了諸如國慶節、歡迎來自國內的各級代表團、以及為家鄉災區捐款等重大活動,而且為僑團組織本身的建設,為僑胞在此安居樂業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充分顯示了米蘭華僑華人工商會的生機和活力」。總領事的這段講話,既是對米蘭僑團活動的高度評價,也是對胡志潺會長的組織領導能力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表彰。由於胡先生的巨大影響力,在其退居二線後,仍被聘請為米蘭華僑華人工商會第四屆名譽會長。1996年4月5日,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田紀云為胡先生等僑領發起創辦的《華僑通訊》揮毫題詞:「辦好僑報、為國增光、促進中意友誼」;1996年9月21日時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劉華清將軍訪問義大利時親切接見了胡先生伉儷,並留下了親切握手的珍貴照片。


摘自


文成僑史檔案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歐洲僑報 的精彩文章:

看病難看病貴 義大利私人門診收費高
意政府出錢刺激就業:僱傭年輕人的僱主稅費減半
一把皮革刀搶到8000歐 亞洲悍匪打劫普拉托遊戲廳
喝酒不付錢 威尼斯華人酒吧老闆怒砍老賴
Bollo要大幅上漲:車子年份越久付的越多

TAG:新歐洲僑報 |

您可能感興趣

越南散記之一:胡志明市——一杯混合果汁
胡志明游黃山遇險,豹子一屍兩命
胡志明精通中文,越南建國後,做的第一件事,下令:廢除漢字
越南統一,胡志明為何選相對落後的河內做首都,而不是胡志明市?
昔日河內春節老照片:與廣東人一樣愛逛花市,除夕家中供胡志明像
胡志明市:跑在曙光中,在最高點俯瞰曾經的西貢風景線
北海度假系列之七:越南胡志明市
精通漢語的胡志明,為何在建國後立即廢止了漢字?原因很簡單
壯觀的摩托車王國:在胡志明的街頭,我領教了一回痛苦!
越南剛一獨立,精通漢語的胡志明,立馬宣布:廢除漢字!原因為何
文在寅向胡志明墓碑獻花:對於兩國不幸歷史深表遺憾
黎筍為何反對胡志明和中國姑娘結婚,胡志明苦笑離座,表示抗議
旅遊記憶之瞻仰胡志明
中國水彩畫展在越南胡志明市舉行
精通漢語的胡志明,在建國後為何選擇廢止漢字?道理很簡單
胡志明去世後,為何接任他的黎筍排華?大環境決定小氣候
精通漢語的胡志明在建立越南之後,為何立馬下令廢除漢字?
越南建國後,為何向來跟中國交好的胡志明,下令廢除漢語和漢字?
七九年中越「反目成仇」,並非一時之氣,胡志明時期就已暗濤洶湧
毛主席最喜歡的拐杖,只是一根普通的竹子,卻不願意跟胡志明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