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鄭氏針灸家傳手法介紹

鄭氏針灸家傳手法介紹

導語:小編第一次接觸鄭氏針灸源於本科學習「白虎搖頭」針法時查閱的視頻資料,如今真的來到鄭氏針灸的故鄉,每每同針灸專業的同學交流,總被一串串神奇的口頭禪吸引---「過眼熱」、「熱補法」、「涼瀉法」、「金鉤釣魚」…這些全部是來自於鄭氏針灸中的名詞,縱然大師已經遠去,他的學術遺產卻如涓涓細流一般始終滋潤在每一個傳承祖國醫學之士的心間。

鄭魁山

來源《鄭氏針灸全集》

鄭氏針灸

鄭魁山,1918年12月出生於河北省安國縣的針灸世家。16歲隨父鄭毓琳先生系統學習《內經》、《難經》、《針灸甲乙經》等中醫經典著作。20歲時學成後行醫於安國、保定等地,1943年赴北平行醫,1947年考取中醫師,獨立開業。1970年調到甘肅省成縣醫院,任中醫科主任、副主任醫師。1982年調入甘肅中醫學院針灸教研室,主要從事教育工作。1992年甘肅中醫學院(現甘肅中醫藥大學)針灸系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創建了學院唯一的碩士研究生培養點,其擔任研究生導師組組長。

作為全國著名針灸學家、全國500位名老中醫師帶徒指導老師之一,鄭老繼承歷經四代傳播下來的寶貴針灸醫療經驗,再根據他本人60餘年來從事針灸臨床、科研和教學的經驗,勤求古訓、博採眾長、不斷整理和完善家傳手法,使家傳手法逐漸系統化和理論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針刺手法特點,並使其學術特點自成一家。

他擅長應用傳統針法治療急症、重症、難症,形成了一套具有特殊治療作用的針刺方法,如「穿胛熱」、「溫通法」、「過眼熱」、「關閉法」等,對傳統針法進行了獨創性的發展。在傳統針法的基礎上,對「燒山火」、「透天涼」等針法去繁就簡,精心提煉,使之在臨床更為實用有效。他所創「熱補法」、「涼瀉法」的針刺手法,在臨床操作上簡便易學、易行易效。

家傳手法

二龍戲珠法

是從「善用針者使『氣至病所』」發展而來。由於操作時使針感向上下傳導,有似兩條龍戲眼珠的形象故名。

操作方法:用於瞳子耀、絲竹空、太陽等穴,左手食指緊按針穴,右手持針速刺或捻轉進針,得氣後,右手持針的針尖和左側押手同時向上眼瞼方向推按、捻轉,使針感傳導到上眼瞼和眼球;右手持針的針尖和左側押手同時再向下眼瞼方向推按、捻轉,使針感傳導到下眼瞼和眼球;使兩條針感包圍眼球。但虛證用補法,實證用瀉法,留針與否應根據病情而定。

適應症:目赤腫痛、青盲、夜盲、結膜炎、兔膜炎、視網膜出血、視神經萎縮、青光眼、白內障等眼病。

喜鵲登梅法

是從「青龍擺尾」手法簡化而來的。由於操作時拇食中三指推墊針柄,使針體、針尖上下擺動,有似喜鵲在梅枝上登著上下顫動故名。

操作方法:用於攢竹、魚腰等穴,左手食指點按針穴,右手持針速刺或捻轉進針,得氣後,右手拇食二指持針柄,中指推墊針體、使針柄、針體、針尖上下擺動,針感連續不斷的傳導到眼內。虛證用補法,實證用瀉法,留針與否應根據病情而定。

適應症:目赤腫痛、青盲、夜盲、近視、視網膜出血、視神經萎縮等眼病。並可治療頭痛、面神經麻痹等症。

金鉤釣魚法

是從「提插」和如「魚吞鉤耳之浮沉」發展而來的。由於操作時拇食二指持針,針尖帶著穴位處肌膚提抖,有似魚吞鉤耳浮沉的形象故名。

操作方法:用於金津、玉液、膻中等肌肉淺薄處穴位,左手食指緊按或不按針穴,右手持針速刺或捻轉進針,得氣後,使針體向前捻轉,待針下沉緊,出現澀針現象時,針尖帶著穴位處肌膚微微提抖,出針時將針轉回,使針下松滑再拔針,出針後不捫閉針孔。

適應症:中風閉證,痰涎涌盛,舌強不語,胸滿脹痛,咳嗽氣喘等一切氣血瘀滯證和實熱證。

白蛇吐信法

是從「齊刺」和「傍針刺」發展而來的。由於操作時雙針齊刺、進退提插,有似白蛇吐信伸縮的形象故名。

操作方法:用於肝俞、關元俞、曲池、足3里等背部和四肢穴位,左手拇指或食指緊按針穴,以拇食中三指持雙針,齊刺進針,得氣後,行平補平瀉的提插手法,操作完畢,即刻出針,揉按針孔。

適應症:胸滿腹脹、背腰串痛、四肢酸痛、麻木等一切氣滯血涼證。

後記:以文為名,緬懷先賢,我輩後學,不忘初心,我們下期繼續!

版權聲明

⊙本文由岐黃微苑編輯整理,內容參考《鄭氏針灸全集》/鄭魁山編著,-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僅作為內部學術交流使用,如有使用不當,請及時聯繫刪除。

讀完我們的文章,歡迎讀者朋友們直接在公眾號中發送您的評論、讀後感或不同觀點,小編們會及時與您交流。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讓思想在這裡碰撞,讓我們共同推動學術的創新!編輯/靈通 校對/王軍平、何小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黃微苑 的精彩文章:

TAG:岐黃微苑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針灸家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