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

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

樂說古詩

古時候,許多詩詞大家都極為認真地對待自己的作品,十分重視詩詞的修改。

唐代的盧廷讓有「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的嚴密;詩人賈島有「推敲」的嚴謹;杜甫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嚴格。

清代大詩人袁枚,在當時已是詩壇盟主,可他在晚年寫詩還要反覆推敲,字斟句酌地修改很多遍,才能讓自己滿意。為此,袁枚運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

一首詩有了初稿以後,如同年老的阿婆還像少女一般愛美,沒有梳妝好是不允許別人看的道理,自己的作品在未修改滿意之前也是從不示人的。

這個比喻不僅生動形象,也可見詩人作詩的態度極為認真,這是對讀者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的態度。

遣興:抒發情懷。

初笄(jī)女:古代女子成年稱及笄,這裡指剛成年的女子。笄,女子成年的禮儀,大約是把頭髮梳成一定的式樣。

詩歌大意

由於自己十分愛好詩歌,所以總是想寫出質量高的作品,越是這樣嚴格要求自己,越是感到下筆很難。一首詩總要反覆修改千次才覺得心安。

雖然我的年紀大了,可是創作態度同年輕時一樣嚴謹,如果自己的詩作還沒有潤色好,就不會讓別人看到,老阿婆也如同少女一樣,頭髮沒有梳好的時候是不願意讓別人看到的。

作者簡介

袁枚,清代詩人、散文家。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乾隆四年進士,為官時間不長,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築隨園,吟詠其中。廣收弟子。有詩4000餘首,作品集《小倉山房詩文集》、《隨園詩話》、《隨園隨筆》等。

詩中佳句

這首詩的內容是討論詩歌的修改,袁枚認為凡優秀之作,往往是作者千錘百鍊,一詩千改的成果。

樂說

詩歌的修改,主要是對語言的推敲和垂煉。

袁詩的主要特點是抒寫性靈,表現真實的生活,追求真率自然、清新靈巧的藝術風格。

樂說古詩原創作品,歡迎朋友圈轉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授權請聯繫微信公眾號:leshuogush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說古詩 的精彩文章:

今日幸為秦晉會,早教鸞鳳下妝樓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古來江左多佳句,初夏櫻桃最可人

TAG:樂說古詩 |

您可能感興趣

廣東中國移動8元自由選套餐更改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