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自成究竟是被殺?還是出家為僧?本文深度揭秘李自成最後的歸宿

李自成究竟是被殺?還是出家為僧?本文深度揭秘李自成最後的歸宿

農民領袖李自成最後的歸宿,是近些年來史學界熱烈爭論的話題。出現這種情況,並非偶然,因為從清初起,朝野上下就眾說紛紜,缺乏統一的認識了。乾隆四年(1739年),清廷修成了(明史》,肯定了通誠說,認為李自成死於通城九宮山。這種說法在200多年當中佔有統治地位。到1956年,郭老註銷對通城李自成墓碑的題詞,支持了通山說,通山說又取代了通城說的統治地位。近些年來,石門說大有後來居上之勢。1997年5月,中國社科院等單位在北京市密雲縣召開了一次關於李自成最後歸宿問題的討論會。會上爭論激烈,沒有達成共識,目前仍然是通城、通山和石門三說並列之局,加上黔陽說,是四說並列。其餘的10種左右說法論據過於單薄,沒有進入議程。

為什麼難成共識呢?因為官私記載,加上碑刻、遺物,數量不小,但分歧很大,實難統一,更因為缺乏鐵證。鐵證指李自成的遺體(或首級),今則為遺留下來的李自成真正的墓葬,根據墓葬中的骸骨和隨葬的用品,我們可以確定李自成歸宿的地點及其死因。鐵證能排除異議,可惜沒有發現。連高夫人、李過等李自成的親屬和親信也沒有留下什麼實話和東西可作憑證。由於這兩方面的原因,分歧自然就不易消除了。

我對這個問題缺乏研究,因曾步賢、鞠盛、謝政暉和呂杏廬等同志先後找我談及此事,並送給我不少有關資料,在他們的啟發和幫助之下,我才敷衍成篇,寫出此文,謹供參考。近又參考別的著作,作了一些修改。

通城說與他說相比,通城說的有利處較多,而毛病較少。

最利於通城說的是李自成大軍的行軍路線。永昌二年(順治二年,1645年)二月,農民軍離開襄陽,分作三支東行,一是李自成和田見秀、劉芳亮、袁宗第、郝搖旗等率大軍自承天先行;一支是劉宗敏統步兵、婦女後發;一支是李過、高一功率軍自襄陽西面向荊州行進。這月清多鐸軍分兵破南陽等城,阿濟格由陝西入湖廣追擊。李自成大軍過武昌不久,即趨咸寧、蒲圻、崇陽到達通城。劉宗敏不知李自成南下,繼續東行,被阿濟格軍追及。劉宗敏被俘後壯烈犧牲。

李自成率大軍南下,在私家著作《綏寇紀略)、《懷陵流寇始終錄》、(見聞雜記)、(罪惟錄》等書中均有記載。官方記載見於《明史》、《乾隆御批綱鑒》等書。據《明史·李自成傳》記載:

(順治二年)是時左良玉東下,武昌虛無人,自成屯五十餘日,賊眾尚五十萬,改江夏為瑞符縣。……自成走延(咸)寧,蒲圻,至通城,竄於九宮山。

從當時情況來看,李自成不可能在武昌住50餘日,因清兵追擊甚急。據記載,左良玉從武昌撤離是三月二十三日,而清軍在四月二十七日已到達九江,農民軍怎麼可以在武昌停留50餘日呢?住50日,就到了五月中旬。

李自成大軍的動向及變化,說法不一,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第一種是未進武昌即南下說,這種說法依據南明江西湖廣總督袁繼鹹的(潯陽紀事》一書,這時袁繼咸身在九江,對湖北農民軍的行動密切關注,遣有塘報人員,其所獲消息大體上是可信的。據該書記載:

闖東竄漢沔,寧南告急。余躬督鄧林奇等自蘄春與楚師聯絡,闖扼不敢東,遒從潛沔之沙湖出上牌洲,左旅不戒,賊遽南渡,敗馬進忠、王元成等於荊河口,武、岳大震。余度闖避重兵,必不趨武,必由武犯沙,則袁、吉復危。……余自統副將汪碩畫、李士元等援袁矣。

這是在左良玉從武昌撤離之前記錄下的材料。左良玉被南明福王政府封為寧南侯,鎮守武昌,他擁有明軍達一二十萬人之多,虛稱百萬,是南明政府最大的一支軍隊。李自成大軍要東進武昌,勢必與左良玉軍發生激戰,但歷史上沒有這種記載,說明書中所說李自成「為避重兵,必不犯武」的判斷是符合事實的。如果李自成要東進武昌,與左良玉打起來,而清軍又很快尾追而至,這樣就會造成李自成前後受敵的局面,對李自成大軍自然是很不利的。李自成在左良玉未撤走之前,沒有進攻武昌,而是率大軍在武昌西面的潛江和沔陽之間南下,擊敗左部馬進忠、王允成的軍隊,行進到武昌西南部地區,作這種戰略轉移是很正確的。由於潛、沔之間離武昌不遠,也可以說李自成軍是繞過武昌南下的。

該書記載左良玉在三月二十三日撤出武昌,東逃九江,而清阿濟格軍在三月二十六日就追到承天(鍾祥),中間只差幾天。李自成在左良玉撤走前並未兵臨武昌城下,二十二日如仍在潛、沔之間,那麼後發的劉宗敏部在三月十八日(據(內鄉縣誌》)離開承天后,應能探聽到李自成在那裡,設法去同李自成大軍會師,但實際上劉宗敏一點也不知道李自成的下落和去向,說明李自成大軍早就南下去遠了,沒有給劉宗敏留下任何轉移的消息。

對左良玉撤出武昌後的農民軍情況,該書寫道:

實報寧南於三月廿三日起全營水陸俱下南京,提塘官即有三月二十日寧南登舟之報,臣於二十七日差官馳報。……臣先二日據報闖賊下走蘄黃,上犯荊、岳,臣發署鎮鄧林奇,副將李士春率水陸官兵分防龍坪田家鎮,與楚師聯絡堵擊。及左師全營抵潯,初一日,寧南移舟江南。

文中說「闖賊下走蘄黃,上犯荊、岳」,是對大順農民軍三支所作的概述,袁繼咸分不清三支的統領官是誰,統稱為「闖賊」。「下走蘄黃」,應指不知李自成南下,繼續東行的劉宗敏部或其他農民軍部隊,「上犯荊、岳」中「犯」荊的是指向荊州行進的李過部,「犯」岳指的是奔向蒲圻、通城以至岳陽的李自成大軍。李自成是最高統帥,三支農民軍的主力是李自成大軍。

李自成並沒有進武昌,這是未進武昌即南下的說法,與《明史》記載不同。

第二種和第三種都是進武昌後南下說,為許多官私記載(包括《明史》)所採用,其中除說李自成大軍在武昌住50日或50餘日與事實不合外,這種說法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當時進武昌的是劉宗敏部,而不是李自成及統領的幾十萬大軍。據《滿州名臣傳》記載:

自成為豫親王多鐸所敗,棄西安,南走商州,遁入湖廣。英親王統大兵躡其後,至武昌,自成賊巢在焉。偽侯劉宗敏等率眾拒戰,路什同前鋒統領蘇拜擊敗其眾,並俘獲自成妻孥。

劉宗敏是被清軍尾追進入武昌的,他進武昌後,並未與李自成會合。後發的劉宗敏統步兵和婦女離開承天,婦女原屬老營可能有李自成家屬,但不會有高夫人,高夫人同李過、高一功一軍從襄陽西面出發,沒有到武昌。清軍分不清先行的李自成大軍和後發的劉宗敏部,誤以為找到劉宗敏就找到了李自成的「賊巢」,不知道李自成這時已離開武昌很遠了。劉宗敏在武昌只能孤軍同清軍拒戰,得不到李自成大軍的支援。清軍入武昌也只能俘獲「自成妻孥」,找不到李自成本人及眾將領,說明李自成大軍沒有進武昌。劉宗敏在武昌聽不到李自成的消息,完全失去了與李自成的聯繫。劉宗敏拒戰清軍失敗後,只得沿江東行,東行的方向是蘄、黃。結果被清軍追上,力戰被俘。

為什麼許多官私記載都說李自成進了武昌,並說李自成住武昌50餘日呢?這種事情,恐怕一時也很難說清,當時武昌方面政局混亂,傳聞四起,有李自成進武昌2日說和50日說、50餘日說之別,現列為第二種和第三種說法進行分述。

第二種是進武昌2日再南下說,這種說法依據另一位南明湖廣總督何騰蛟的奏疏。何騰蛟初在左良玉軍中,因拒絕從左良玉東下而投江。據《三湘從事錄》記載:

乙酉春,左良玉之子夢庚稱戈東下,督師(何騰蛟)不從,投入江漢,漁艇救起,由蒲圻入崇,尋(蒙正)發等起兵,隨從闖氛告逼,遂上湖南。

何騰蛟收集明兵,從蒲圻、崇陽退往湖南長沙。他在上唐王的奏疏中說:

臣自遭左變,投身江濤,遇救得生。揣闖逆知左兵南逞,勢必窺楚,飛檄道臣等聯絡鄉勇,以待闖逆。居鄂兩日,忽狂風驟起,對面不見。闖心驚穎,懼清之躡其後也,即拔營而上,其意欲追臣,盤踞湖南。

戴笠在《懷陵流寇始終錄》中說:

督師尚書何騰蛟達疏於福建,則曰:「臣料闖賊見左兵東去,勢必窺楚,檄道臣傅上瑞、章曠,推官廷璧、姚繼舜,咸寧知縣陳鶴嶺等聯絡鄉團待巢。闖賊困於雨者逾月,住武昌二日,拔營而起,欲據湖南。」

這段話改奏疏中「左兵南逞」為「左兵東去」,詳載所檄道臣、推官和知縣姓名,指「居鄂兩日」即為「住武昌二日」,說李自成「困於雨者逾月」是在武昌之前,都有助於我們了解奏疏內容和李自成的狀況。

何騰蛟遇救復起後,不可能再回武昌,也沒有提塘官向他提供情報,不知他認為李自成「居鄂二日」是根據什麼材料,可靠性如何,是否受傳聞的影響,他說住二日是住在武昌,傳聞再將住二日加以渲染,便成了住50日和50餘日。

住武昌二日再南下說有待核實,但值得重視的是何騰蛟指出了李自成大軍「勢必窺楚」的動向。

李自成大軍的向南轉移是一種重大的戰略決定,「勢必窺楚」和「盤踞湖南」是向南轉移的必然結果,通城是轉移的必經之地,但不是轉移的終止地點。這種動向被何騰蛟看出來了。何騰蛟身在軍伍,親臨其境,畢竟認識與傳聞不同。他作出的判斷與事實相符,也與袁繼鹹的見解能夠相吻合。

第三種是住50日後南下說,這種說法主要依據傳聞,見於許多官私書籍,據吳偉業的《綏寇紀略》記載:

自成至武昌,左良玉時已率兵南下,武昌虛無人。自成偕其妻高氏、李錦、李過、高必正,皆肺腑戚。諸將田見秀、袁宗第、劉體純、劉芳亮、張鼐、吳汝義、牛萬才等猶從之。其眾尚數十萬,分為四十八部。居武昌五十日,改江夏為瑞符縣,設偽令,運銅炭鑄永昌錢。謀奪舟南下,取宣歙,曰:「西北雖不定,東南詎再失之。」將發,而陰霾四塞,暴風烈雨,旌槍盡折。乃從四月二十四日,改由金牛、保安、走延寧、蒲圻,沿途恣殺掠,過通城。

該書在私家著作中有代表性。說李自成於四月二十四日改由金牛南下,提出了金牛說。金牛說的問題是在時間上出現矛盾,四月二十四日上距左良玉撤離武昌時不過一個月,怎麼能說李自成在武昌住了50日呢?

不採用金牛說,《明史》等書認為李自成出武昌後徑自南下。《明史》沒有說李自成偕妻高氏、李過、高一功等同行,是對的,但它把50日延長為50餘日,與事實的差誤就更大了。

李自成和劉宗敏部進了武昌,結果會怎樣呢?如果李自成早進武昌,住2日就走,而劉宗敏遲來了一步,沒有見到李自成,也沒有聽到有關李自成及其大軍的消息,這樣就會各走各的路,何騰蛟的住二日說可以成立。但劉宗敏一點也聽不到李自成大軍剛走的消息,似乎是不大可能的,只要一聽到,劉宗敏便會率軍向南追上李自成,逃脫了往東行被俘的厄運。這樣一來,情況就和事實不符,住二日說便不能成立了。如果李自成在武昌住50日,劉宗敏無論如何會同李自成大軍會合,清軍來攻武昌時,李自成和劉宗敏就會一道率大軍與清軍進行戰鬥,不管雙方打得怎麼樣,勝敗如何,阿濟格都用不著再跑九江,又由九江折回湖北通山去找李自成的下落了。歷史就得改寫。這是住50日說的一大弱點。還有清軍在四月二十七日到達九江,在二十四日恐怕也到了金牛附近,不會讓李自成大軍有一個從容南下的機會。

綜上所述,李自成大軍的向南轉移,說法是不同的,其可信程度自然也不一樣,但大方向卻是一致的,各說都認為李自成大軍南走咸寧、蒲圻、崇陽到達通城,再進入湖南,因此不管具體情節如何參差曲折,總的脈絡是清楚的。

李自成大軍的南下,在地方志和《宗譜》中都有記載,據同治《蒲圻縣誌》記載:

順治二年,闖賊寇蒲,盤據鄉市,積三閱月,燒殺殆盡。五月,國朝王師臨楚,蠶官至蒲。

五月上溯三月,最遲是三月,這個時間與李自成大軍未進武昌即南下說最適合,與「居鄂二日」再南下能勉強湊合,不能相合的是四月二十九日才由金牛南下,這個時間比三月要差一個多月。雖然地方志的記載也未必都很精確。

蒲圻往南走是崇陽縣,據同治《崇陽縣誌》記載:

陳效源,居方山下,順治乙酉,闖賊竄崇,分黨至山村,效源率鄉人扼險要,與敵兩戰皆勝,俄而賊大至,被害。」

康熙《江夏縣誌》也有李自成大軍人崇陽的記載:

張延賓,字上卿,一宇天若,明崇禎己卯鄉舉,司鐸崇邑,修葺學署。乙酉,賊入崇,殘害搶掠,江邑宿陳學富,才高,賊欲殺之,賓片言解圍。

崇陽再往南便是通城縣。據康熙《通城縣誌》增刊記載:

順治二年、闖賊盤踞鄉村四月,壯護(擄)弱殺,白骨如山,署官汪一位權埋教軍廠側,有冢。

同治(通城縣誌》記載:

薄刀侖,義口圖,明末被流賊李自成挖斷,復長成如故。

通城《延陵堂吳氏宗譜》記載:

乙酉夏五月,闖兵踞扎通城數月,合邑民室盡為兵空。

這些材料說明李白成確實南下到達了通城縣,這是通城說的一個很重要的根據。

官方文書,例如何騰蛟上唐王的奏疏,即《闖逆伏誅疏》說:

(李自成)拔賊營而上,然其意尚欲追臣,盤踞湖南,二十八騎登九官山,為窺伺計。

何騰蛟領兵從湖北崇陽、通城退往長沙,李自成大軍不久便順這條路進入湖南,他的估計並無差誤。至於說李自成領「二十八騎登九宮山,為窺伺計」,這不是他能親身目睹的,應得之聽聞。九宮山有通山、通城之別。通山九宮山南界江南,只能從山上窺伺江西,不能窺伺湖南,而通城九官山南界湖南,可以窺伺湖南。此處應指通城九宮山。如果通城無九宮山,李自成也沒有到通城,這種傳聞大概也就編不出來了。

這一年,崇陽人蒙正發經過通城去湖南平江,投奔南明政府,他在《三湘從事錄》中說:「闖逆授首,死於九宮山村民之手。

蒙正發在經過通城時,曾住通城黎時生家,並未去過通山縣,他所說的九宮山也應指的是通城九宮山。李自成到達通城是四月底,也有說是五月初,五月以後,李自成大軍的重要將領紛紛率軍從通城進入湖南,而李自成卻突然消失了。

據同治《平江縣誌》記載:

國朝順治二年五月,流賊李自成餘黨大掠縣境。是年五月,賊劉體純自武昌入縣北鄉。七月賊酋吳汝義自寧州入縣東鄉,據黃龍、幕阜(通城、平江、修水交界處)、東陽諸山,又有田酋亦以是月入據中洞諸寨,屠掠擄殺男婦無數,雖逃竄深箐中不免,往來屠掠尤慘。」

通城是劉體純由武昌、蒲圻人平江北鄉的必經之路。平江《大同李氏宗譜》也記載:劉體純從通城進入中段近鄰的平江冬塔,攻破張家坡李魁南寨。同治《通城縣誌》記載吳汝義入通城後,與李自成挖斷薄刀侖。由通城進人寧州,佔據通城、平江、修水交界處的黃龍、幕阜諸山。(平江縣誌》載吳汝義由諸山入平江東鄉。田見秀由通城人據中洞諸寨,進入岳陽。光緒《巴陵縣誌》記載劉宗堯「由通城人巴陵」,還記載王進才也「由通城人巴陵」。同治《臨湘縣誌》記載王進才等又人臨湘、華容等地。在李自成消失後,李自成大軍的眾多將領都是從通城進入湖南各地的。

原左良玉部將馬進忠(混十萬)在黃州降清後,又跑到湖南,在岳陽見到許多大順農民軍將領。據《明清史料》記載:

(馬進忠)請出闖逆餘孽田見秀、劉芳亮、吳汝義、袁宗第、劉體純、張鼐、黨守素、藺養成、王進才、牛萬才等結盟同心,共圖反叛。

除郝搖旗在長沙外,李自成原統領的重要將領全到這裡了,就是沒有李自成。

李自成消失後,出現大順農民軍聯明抗清的新局面。郝搖旗和李過將領分別在長沙和常德「受撫」於南明總督何騰蛟和湖南巡撫堵胤錫,但他們在聯明時仍保持了農民軍的獨立性。如果李自成還在的話,他們是不會這麼做的。李自成消失的地點應在通城一帶,至少在鄂湘邊界。

據《明史》地理志記載,通山縣有九宮山,而通城縣只有錫山。別的書籍也有類似記載,如正統時敕修的《寰宇通志》將九宮山列於通山縣,清乾隆時敕修的《大清一統志》等書也都載九宮山屬通山縣。有人據此認為李自成死於通城九宮山說不能成立。乾隆時,湖南澧州知州何磷就說過:「九宮山在通山縣南八十里,皆不雲在通城,而《明史》野史皆屬之通城,其山名則九宮、羅公互異。今按羅公山,實在黔陽,俗名羅翁八面山」。道光時徐鼐的《小腆紀年附考》引《廣虞初新志》中江昱的話:「今按羅公山實在黔陽,稱通城誤,《明史》之九宮山又在通山,因通城而誤」;並肯定江昱「辯羅成(公)、九宮之誤,則確然無疑」。而《明史》在編纂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助長了這種非議。如康熙時修《明史》,據記載:王鴻緒在康熙二十一年時充《明史》總裁。未幾回籍治喪,又任別職。五十三年向清廷上疏說:

臣回籍多年,恩召重領史局,而前此纂輯諸臣,罕有存者,惟大學士張玉書為監修,陳啟敬為總裁,各專一類:玉書任志,啟敬任本紀,臣任列傳。……如是數年,匯分成帙,而大學士熊賜履續奉監修之命,檄取傳稿以進,玉書,啟敬暨臣皆未參閱。

三人分管本紀、列傳和志三部份,並未互相參閱,統一口徑,王鴻緒負責修列傳,但他請人代撰各傳,李自成傳出自萬斯同之手,張玉書負責修志,各志多專識,非多人蔘預執筆不可,而志傳之間又缺乏聯繫和溝通,因此在關於通城九宮山的問題上,出現了傳有而志無的現象。這種現象被人用作以志駁傳,反對通城有九宮山。

1985年,黎時忠、曾步賢、李英生、胡正民四同志發表了《李自成死於通城九宮山考》(24)一文,該文根據歷史資料證實了通城九宮山位於錫山的一端,是錫山的支脈。如文中引用明崇楨時修《德義堂段氏宗譜》,記載其祖先段必清,死於成化三年,「葬錫山石皮嶺下九宮山前上首左邊劉家嘴石墩內」,又引用同治《通城縣誌》記載「九宮山,白沙圖,錫山東支,一名羅公山」,又引用光緒《湖北輿地記》,記載「桃源洞之西北曰桐陂山,又北曰錫山……山西曰柳家山,又北曰九宮山」,都點明了通城有九宮山。1984年5月,在通城錫山東側,發現「九宮界碑「一塊,上刻立碑時間是乾隆甲子,即乾隆九年,比《明史》刊行晚五年,這是很可靠的材料,說明通城實有九宮山。該文還說到九宮山又名羅公山的來歷,因唐代著名道士羅公遠(通城人)在此修道煉丹,因此又名羅公山,不只湖南黔陽才有羅公,天下同名的山很多,兩處皆有羅公山,不足為奇。上述何磷、江昱的一些話是不可信的。徐鼐是誤信江昱的話,或者就是同一類人。

通城九宮山高355米,沒有通山九宮山那麼高大和有名,兩山有高和低的分別,但不是有和無的問題。明史地理志顯然是漏寫了通城九宮山,或因通城九宮山不高也不太有名。該志自以為可不寫而未寫,殊不知問題不在山的高低和有名與否,而在通城九宮山牽涉到一起重大的歷史事件,即李自成是否死於此山,這是不可忽略的,死於此山固然要寫,即使還證明不了是死於此山,因需進行研究,也就當寫出此山。明史地理志不知由誰具體執筆的,未考慮這方面的問題,只載通山九宮山,未載通城九宮山,才引發了這一場不必要的長期爭端。

通城說的毛病在對李自成的消失或死,沒有作出令人滿意的回答。據《明史》李自成傳記載:

自成留李過守寨,自率二十騎略食山中,為村民所困,不能脫,遂縊死。或曰「村民方築堡,見賊少,爭前擊之,人馬俱陷泥淖中,自成腦中鋤死。剝其衣,得龍衣金印,眇一目,村民乃大驚,謂為自成也。時我兵遣識自成者驗其屍,朽莫辨。」

這段話說明該傳作者只知李自成到達通城,至於他如何至這一地區消失,並不清楚,於是雜糅當時各種說法,如「留李過守寨,自率二十騎略食山中」,這一段與黔陽說:「自成命李過守山寨,自將輕騎抄略……以數十騎突走村中求食」相似,只將數十騎改為二十騎。文中說李自成「為村民所困,不能脫,遂縊死」,采自通山說。又說:「村民方築堡,見賊少,爭前擊之,人馬俱陷泥淖中,自成腦中鋤死」,采自黔陽說,還有通城說私家著作的說法,如「剝其衣,得龍衣金印,眇一目,村民乃大驚,謂為自成也」。最後說:「時我兵遣識自成者驗其屍,朽莫辨」(再回通山說)。這種寫法說明《明史》作者實在找不出李自成的死因,才炒出這樣一盤大雜燴。幾乎無人相信李自成是「縊死」,「腦中鋤死」等等,大家對李自成是死是活都表示了懷疑。

南明總督何騰蛟曾向唐王上疏,稱李自成已死。據《思文大紀》記載:

(隆武二年正月)時闖賊李自成為清所迫,走居鄂地。風霾警之,又遁入九宮山。餘黨十萬為伏兵所誅,自成自刎。湖廣總督何騰蛟疏聞。

隆武二年應為順治三年,何騰蛟到這時才奏上,不但時間晚了一些,而且疏文說李自成有「餘黨」10萬人,為伏兵所誅,令人驚異。這伏兵到底有多大,能一舉消滅掉10萬農民軍,何騰蛟並沒有說他派兵參戰,九宮山的鄉兵、團練人數很有限,干不出這麼大規模的行動。為什麼這次伏擊取得如此大的效果?

果然唐王政府並不相信這種消息。唐王「疑自成死未實」,旨令何騰蛟查明「殲賊情況」和驗解李自成的首級。何騰蛟在復奏中,即在《闖逆伏誅疏》中說:

以竊惟人臣之訓,義在勿欺,如闖死非真,而臣謬以為死,又居之以為功,欺則臣罪也,當死。闖死果真,而闖之首級已化為異物,如首級物化,而假託以明闖死亡為真,亦欺也,欺則臣罪,當死。然闖勢實強,闖伙實眾,何以死於九宮山團練之手?誠為其故,闖逆既死,則宜留首級示信,何以首級竟不可得,亦有其故,請為皇上陳之。……闖果為清所逼,自秦、豫奔楚,霪雨連旬,闖逆困於馬上者逾月,此固天亡之也。闖逆居鄂兩日,忽狂風驟起,對面不見,闖心驚疑,懼清之躡其後也,即拔賊營而上。然其意尚欲追臣,盤踞湖南耳。天意亡闖,以二十八騎登九宮山,不意伏兵四起,截殺於亂刃之下。相隨偽參將張雙喜系闖逆義男,僅得馳馬先逸,而闖逆劉伴當飛騎追呼日:「李萬歲爺被鄉兵殺死下馬,二十八騎無一存者」。一時賊黨聞之,滿營聚哭。及臣撫劉體純、郝搖旗於湘陰,撫袁宗第、闖養成於新牆,無不眾口同辭。營內有臣晉、豫之舊治之子衿氓隸,亦無不眾口同辭也。張參將久住湘陰,郝搖旗現在臣標,時時道臣逆闖之死狀。嗣後大行剿撫,道阻音絕,無復得其首級報驗。今逆首已泥,誤死於鄉兵,而鄉兵初不知也,使鄉兵知其為闖,氣反不壯,未必遂能剪滅,而致弩刃之交加,為千古大快也。……回奏委無一毫欺節,不勝惶悚待命之至。

何騰蛟述說了李自成被鄉兵誤殺的經過,列舉李自成親信將領和其他有關人員的口辭,來證實李自成確實已死,只是「逆首已泥」,無法報驗。由於無首級可驗,唐王接到復奏後,同群臣自然仍有懷疑,據記載,都御史郭維經曾說:

自成傳聞死於九宮山。……萬一殺自成者他日以首獻,臣不知騰蛟之何以自解,且萬一自成未死,而他日更出沒於他所,臣又不知皇上之何以收反汗也。

儘管有疑問,唐王政府已不可能再追問下去了。

李自成病死的可能性也會有,據《明季北略》記載:

自成死羅公山,清朝有賀表謂病故也,此實錄。

《北略》指的不是通城羅公山,而是黔陽羅公山,但清朝的賀表散布李自成病死的消息不是專為黔陽地區而發,而是面對各個地區說的,包括通城、通山在內。這個消息不可能經過具體驗證,而是依據奏章和傳聞所作的估計。

從當時的實際情況看,眾多的農民軍控制了通城一帶,九宮山離縣城僅5里路,九宮山發生了什麼事情,農民軍會很快知道,李自成不論是突然病死,還是在九宮山被村民誤殺,農民軍得知後都會群擁而至,覓屍棺葬,村民們一般都不認識李自成,要屍首何用?只是埋葬李自成的地點,農民軍一定嚴加保密,不會泄露,否則農民軍一旦離開了通城,南明政府和清軍都會來開棺驗屍,甚至戮屍,這是農民軍不會不預防到的,也是李自成的遺體難以發現,我們不知道他如何死去的原因。

許多私家著作對李自成之死都有記載。據吳偉業的《綏寇紀略》記載:

通城有九宮山,一名羅公山,山有元帝廟。山民賽會,以盟謀捍衛閭井,自成止以二十騎殿,又呵其二十止於山下,而自以單騎登山,入廟見帝像伏謁,若有物擊之者,不能起,村人疑以為劫盜,取所荷鍤碎其首,既斃而腰下見金印,又有非常衣服,大駭,從山後逃去。二十騎訝久不出,跡而求之,則已向肉臠分矣。

這種記載得之傳聞。且所言李自成「人廟見帝像伏謁,若有物擊之者,不能起,村人疑認為劫盜,取所荷鍤碎其首」,帶有迷信色彩,李自成怎麼能任人用鍤打他,毫不反抗呢?

與《綏寇紀略》大同小異的是戴笠、吳殳的《懷陵流寇始終錄》這部書補上了懲凶一段,說:

從騎待久,登山求之,(李自成)已死,殺近山居民。

在九宮山地區,也流傳著李自成之死的說法,認為用鍤打死李自成的人是住在九宮山附近的姜家兩兄弟。據呂杏廬同志調查此事後著文記載:

姜姓後人,民國36年曾參加修姜氏譜的,現年8l歲的姜道應說,姜姓祖居九宮山下,聚居地叫姜家畈,李自成在九宮山被害後,闖王的部下來複仇,把我們姓姜的一千多人丁都殺光了,現在錫山上到處都埋有姜姓的墳。由於倖存下來的姓姜的全都遷走了,姓續的逐漸聚居在九宮山下,姜家畈就改名叫續家畈了。姜家譜就記了李自成的兵復滅姜家寨一事。此說與有關正史李自成死後,李部復仇,滅一村而去的記載相符。又因姜家寨位於九宮山下,距李自成遇害之元帝廟僅百餘米,李部復仇,首當其衝的就是姜家寨,所以其可信程度極高。據筆者所知,其他有關李自成殉難各說,均無此傳說,但因「文革」期間姜家譜被毀,不能以之作為李自成殉難通城的確鑿證據,實為可嘆。

姜道應的口述有參考價值,但由於姜氏宗譜業已被毀,我們無法細究其中殺害的情況,只能同呂杏廬同志一樣表示可嘆。

除姜氏宗譜外,後遷入九宮山下的續姓人也留下了宗譜,據黎時忠、曾步賢、李英生、胡正民的《李自成死於通城九宮山考》一文說:

《雁門堂續氏宗譜》,它述說續家舉族居姜家畈的經過,姜家畈原住很多姜姓人,後來人煙絕跡,原因是李自成在通城九宮山被姜姓兩兄弟所誤殺,農民軍前來懲凶,姜家被殺一千多丁,只有幾十人逃到洋司洞毛家嶺(今平湖鄉一帶),在那裡落業。至今在通城九宮山附近居住的續、廖、楊、姚等姓老百姓中,仍然流傳這種說法。

這些傳聞值得注意,但要解決李自成是否在九宮山被姜姓兩兄弟所誤殺的問題,尚需作更大的努力,以求成為真正有說服力的證據。

通城的毛病在於證實不了李自成的死因,不能提供李自成的遺體和被埋葬的遺骸可供檢驗,這自然也是各說的通病。但其主要方面是不容忽視的,即它說明了李自成大軍的基本動向,有史料可證李自成到達了通城,然後消滅。

轉自網路,非小編所著。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騎兵 的精彩文章:

明朝最牛軍師、朱棣之最佳男配角,說不盡的姚廣孝
歷史上真的有還珠格格小燕子和五阿哥永琪這個人物?

TAG:歷史騎兵 |

您可能感興趣

成佛,是約束自己。成魔,是抱怨別人!(深度好文)
什麼是家 家又是什麼??深度短文
深度揭秘:為什麼竇唯會說王菲跟他結婚是一種陰謀呢?
深度好文:不要讓自己打敗自己!
身體好,就是這輩子最出色的成就(深度好文)
是誰偷走了我們的陽壽?是什麼導致我們百病纏身(深度好文)
秦始皇遺體埋的深度,有多種版本說法,但最可信的是司馬遷
一家人,什麼最重要?必看,這才是家的感覺(深度好文)
海賊王深度:惡魔果實的起源究竟是什麼?有兩種可能!
自己的難處,只有自己最懂!(深度好文)
深度解析《禁閉島》究竟是小李是精神病,還是醫生要害他?
深度丨為什麼日本父母會讓孩子獨自上學?背後原因讓人深思!
自己生的娃自己帶,指望父母就是不孝!——深度好文
真正的成功,就是家庭幸福!(深度好文)
深度揭秘——乾隆究竟是漢人還是滿人?
不要讓自己成為只說不做的傀儡!(深度好文!)
深度揭秘為何網路詐騙連年攀升?騙子是如何「養成」的?
一篇深度好文!雜誌副總編自縊後的遺作,堪稱絕響!
深度好文揭秘:中國古代帝王最害怕什麼?
深度解析:古代貪官究竟是忠臣還是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