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白鹿原:憑什麼我們要錯過?

白鹿原:憑什麼我們要錯過?

只因為你也是個很酷的人

「我們每個人都是來自原上。」

1。

《歡樂頌》終於在吐槽中結束了,原本我以為《白鹿原》終於可以迎來收視率的回升,可是沒想到,一部《楚喬傳》和一部《夏至未至》出現了。

在現在大多數人的影視審美下,可能後者更適合大眾取向。

我不知道這是中國影視的悲哀,是中國文化的悲哀,還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不幸。

今天,我只想說說《白鹿原》。

2。

昨天看到了微博熱搜上推薦的「秦海璐」「仙草」。我不點進去看,我知道,那是發展到了怎樣的一個階段,秦海璐演的仙草死了,白嘉軒的仙草沒了。

晚上手賤還是經不住誘惑點了進去,說實話,可能是因為前段時間才看完小說的緣故,又或者秦海璐的演技太好了,我感覺自己真的入戲了。

走進戲裡,走不出來。

《白鹿原》是陳忠實先生歷時六年寫的,長達50萬字的長篇小說。

主要寫的是白鹿兩家的世代紛爭,以及清朝末代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里半個世紀的變化。

這部劇立項長達16年,三年的拍攝和後期,耗時三億,幾經轉折才的以播出。

陳忠實參與了電視劇本的改編,保住了《白鹿原》的魂,其實,他就是白鹿原的魂,可是白鹿原播出的時候,他已經不在了。

「世間再無陳忠實」

今天我看了白鹿原當初全球首映時,秦海璐念寫給陳忠實的信,她幾經哽咽,光是這個,我已經看哭了。

只有了解這部劇的背景才能體會其中的艱辛。

3。

《白鹿原》一開始的時候,我感覺改編改的有點兒偏,因為小說里關於白嘉軒六個老婆死,是帶了一些迷信色彩——「鬧鬼」

而在開始的前兩集,這件事情就被草草略過。

但是看到後來,隨著劇情的深入,我看了白鹿原的魂。

每一個演員都讓我看到了他們心裡的原,就是白鹿原。

白嘉軒和鹿子霖,分別是又張嘉譯和何冰飾演的。

兩人在戲裡也是白鹿原的主線,故事的大篇幅都是以這兩人作為發展對象,以他們的生活來映射時代的變化。

何冰用著幾乎地道的陝西話,語氣的琢磨,表情的變化,和白嘉軒暗自較量時的狡猾;被自己大(就是「爸」)罵的不敢開腔的委屈;打罵媳婦兒時的蠻橫無禮;以及佔了便宜時閃亮亮的眼神 .....

我喜歡這個會演戲的何冰,鹿子霖是這部戲裡最具魅力的角色之一。

作為 這部劇的藝術總監,又是主演的張嘉譯。我真的是服了,把白嘉軒演成了他就是白嘉軒。

「他的腰桿兒就是太直了」

這句話幾乎成為了描述白嘉軒的最好說明,這可能也是陳忠實琢磨最為深刻的一句話。

秦海璐無疑成為了我最為佩服的女演員。

我記得之前看過她的一篇報道,是關於問她如果和「數字小姐」合作的態度,她說她一定會大嘴巴抽過去。

看了她的仙草,我真覺得她有資格說這個話,我看了微博關於她劇中眼神和動作的截圖,真的,我從她眼裡看出了一個少女的害羞,到為人妻的溫柔和賢惠,兒媳婦的謙卑和溫順.....

那就是那個原上的仙草啊。

仙草可能是那個年代裡最為普遍的女性,男尊女卑,相夫教子,孝順公婆。

《白鹿原》改編後,與原著中的仙草有了一些現代女性的差別,電視劇里的仙草有了一些「硬氣」。

比如她代白嘉軒喝酒,或者她大膽的跑到白嘉軒家中要嫁給她,這樣的改編也表現了女性少有的力量,當然,是在那個年代裡。

最後仙草知道自己要死的時候,心心念著的是「沒人再給你和三哥下面了」,白嘉軒抱著仙草痛哭流涕的場景,讓我感動至極。

他們的愛情,在那個年代裡——

是一日重複的三餐

是始終如一的陪伴

所以,一個男的,必須要會自己做飯,就跟女的也的學會自己賺錢,這世上沒有誰那麼巧合的和你走到最後。

只有自己學會生活,才有資格生活。

4。

這部戲的幾乎每一個演員,我真的都好喜歡,真的真的都好喜歡。

李沁扮演的田小娥是這部戲中,女性以外一個層面的代表,這個人媚在骨子裡,讓男人移不開眼,可是在那個年代,這偏偏成了禍害。

她也期待和黑娃有一份乾淨的愛情,所以在她滿心歡喜進村卻不被接受。

甘願和黑娃搬去窯洞里住,她也絲毫不忌諱別人厭惡的目光,在這個時代她是洒脫,可是在那個年代裡,成了放蕩。

之後她成了鹿子霖報復白嘉軒的工具,憑藉她的「媚」輕鬆勾引了一向聽話的白孝文,成功給白嘉軒扣上了屎盆子。

小娥是小說里在祠堂里被吊的次數最多,她在眾人之下被拔下了褲子,渾身是傷卻還是只能回到窯洞里,一個人舔舐自己的傷口。

她看著窯洞外的天空,問著白孝文,那些同樣都是女人的觀眾,怎麼就笑了出來,為什麼都討厭她。

不是女人容不下她,也不是別人容不下她,而是整個時代都容不下這樣的田小娥。她來自原外,一個不屬於這裡的人,自然被當成詬病。

她是那個變化莫測的年代裡的產物,裡面任何一個人,冷秋月,黑娃,鹿三,白孝文.....在某種角度來說,無論他們結局好壞,都是悲劇的產物。

《白鹿原》的魅力之一,就是在於它把小娥的死增添了歷史魔幻色彩,所謂的「風水」「鬼神」,在現在的科學主義社會來說,毋庸置疑,是種迷信。

可是曾經的迷信也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不是嗎?

小娥的死後的場景是小說里讓我最難以忍受的,也是讓我最無法釋懷的,她死後的「鬼神」說又似乎給她還以一些公平的報復。

這是人性的本質,也是人性的矛盾,更是人性的悲憫。

5。

就是在這樣一個巨大的輪迴中,在這樣老舊的背景之下,我看到了白鹿原的物是人非,看到了中國在那個年代裡的巨大變化。

看到了「老好的」革命者——盲目的推崇革命反而沒有血性,絲毫不在意親情的鹿兆鵬。

看到了「最惡劣」的群眾——危難來時推人走,危難退後馬後炮的原上百姓。

看到了「最先知」的預測家——洞曉世事,未卜先知,心思純良的朱先生。

我們看到了原上的溫暖,也看到了原上的無情。

這都是每個時代的必需品。

可以說《白鹿原》用一種最為樸實卻又最為精彩的筆調,勾勒出了現在鮮為人知的中國文化,無論它是好是壞,我們都該一一接受。

這些人在原上,不止是在原上。

原上什麼都沒變,卻什麼都變了。

6。

《白鹿原》的播出,說實話,我必須羞恥的承認之前真的沒有去看的打算,若不是看了小說,可能絲毫不知道這世間有這樣的「原」。而這個原」在那個時代,也在這個時代。

我們為什麼需要這樣一部劇,中國為什麼需要這樣一部劇,借用陳忠實先生的話:

給大家傳達一件事,那就是傳承我們民族偉大優秀的品質。在極端仇視文化與極端崇拜物質之後的年代,在集體缺失信仰的年代,需要這樣一部作品。

原諒我拙劣的文字,寫的如此亂七八糟,七零八落。

甚至不能表達出我心裡情感的萬分之一。

可以說,白鹿原是今年我看到最好的一部小說,而這部電視劇真的很棒,我真心,無比真心地,希望有更多人能接受這樣的作品。

這是我們的本質,也是我們的需求。

關注羅阿姨十八歲

文JKL

編輯JKL

圖片來源於網路

封面來源於網路

羅阿姨十八歲

只想和你都做特別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羅阿姨十八歲 的精彩文章:

那個長的超好看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TAG:羅阿姨十八歲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們還愛著,憑什麼要錯過
我憑什麼要和你們一樣?
後來的我們,憑什麼要錯過?
憑什麼你道歉了我就要原諒你?
我憑什麼要原諒你
憑什麼要別人對你好?憑什麼要照顧你情緒?憑什麼要懂你的意思尊重你
如果你也很愛我,憑什麼我們要錯過
憑什麼要我養你?
我們憑什麼要遷就「文盲」?!
是啊 憑什麼要我放棄!
「我憑什麼要陪你吃苦?」
請問,我憑什麼要對你好?
後來的我們,憑什麼要錯過
憑什麼我要討好你?
翁帆:為了錢?你們憑什麼這樣說我
張韶涵:我憑什麼要忍你?田馥甄:我好慘啊!
只要你敢不懦弱 憑什麼我們要錯過
我真心喜歡,憑什麼錯過?
解牌:我憑什麼要對你死纏爛打?
你憑什麼說我丑,管好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