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參與修復甦州園林,他自建的花園國家政要都想來一聞花香

他參與修復甦州園林,他自建的花園國家政要都想來一聞花香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濂溪先生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愛蓮堂主人則不然。蓮花之外,他興趣廣泛得很,幾乎無花不愛。所著散文集《花語》一冊,恰似一部群芳譜,又似一座百花園,既含耀於芳春,乃吐香於勁秋,加上時時引錄古人今人吟詠,實在雅得一塌糊塗。

圖|周瘦鵑與愛蓮堂

堂名愛蓮,主人自然姓周。文史掌故大家鄭逸梅說,周瘦鵑早年是位小說家,晚年是位園藝家。小說我看的不多,最先讀到的是散文集《花語》,出版於1999年。上海文化出版社有個說明:「本書內容大多選自我社1983年出版的周瘦鵑先生所著《拈花集》。」放棄《拈花集》的書名,改為《花語》,我不知道出版社的理由是什麼,但是兩個書名比較起來,我還是更喜歡《拈花集》,因為有來歷:「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此事見於佛家典籍《五燈會元》,周瘦鵑在《拈花集》前言里引用了這段公案,但自嘲「不過是拈花惹草,自娛娛人罷了」。

說起花花草草的事,我記得在自家水井旁種過一株桃樹,每到春來,也曾舒花滿眼,此外就沒有什麼可說了,比不得「長年甘作花奴隸」的周瘦鵑。雖然如此,愛花愛景的心還是有的。那年去蘇州,一路看去,拙政園、網師園、獅子林都看了,就是沒能去紫蘭小築尋幽探勝,現在想來,依然抱憾不已。鄭逸梅有篇文章,記述周瘦鵑和蘇州園林的因緣:

蘇州園林,甲於東南,如留園、怡園、網師園、拙政園、滄浪亭、獅子林等,尤有悠久歷史。但若干年來,圮敗不堪。解放後,由於政府重視,大事修葺,便請瘦鵑規畫設計,那兒堂廡周環,那兒曲房連比,那兒嘉樹映牖,那兒芳杜繞階,不但恢復舊觀,且又增華益勝,厥功是很足稱述的。

這樣一來,我遊蹤所及的幾處園林,都有愛蓮堂主人的匠心了,未能親歷紫蘭小築的遺憾,似乎減少了些。紫蘭小築俗謂周家花園,花園裡的花花草草,全被寫入了《拈花集》。周瘦鵑嘗自敘紫蘭小築的來歷:

我熱愛花木,竟成了痼癖。早年在上海居住時,我往往在狹小的庭心放上一二十盆花,作眼皮供養。到得「九一八」日寇進犯瀋陽以後,湊了二十餘年賣文所得的餘蓄,買宅蘇州,有了一片四畝大的園地,空氣陽光與露水都很充足,對於栽種花木很為合適,於是大張旗鼓地來搞園藝了。

主人興味偏何處?拈得花枝著意看!說是無花不愛,周瘦鵑對於各色花木情感上還是有親疏的。喜歡蓮花就不用提了,因為一篇《愛蓮說》,他對蓮花有一種特殊的好感,曾在文中三致意焉。又生平偏愛紫羅蘭,老友秦伯未醫師稱他「一生低首紫羅蘭」,背後原因纏綿悱惻,乃是一段鴛蝴故事,這裡且不細表。偏偏不甚喜歡櫻花,原因正是當年日軍侵華,周瘦鵑親歷「八一三」的創巨痛深,曾賦詩明志:「花癖還須分國界,櫻花不愛愛梅花。」賞櫻雖盛於日本,論起源則自中國,唐朝就有了賞櫻習俗。周瘦鵑因櫻花而想到日本,進而因日本不喜櫻花,怕是失於考證了。

我老家是農村,從小親近草木,本鄉本土的草木名字大都知道。有些名字充滿鄉土氣息,比如有種花,我們當地的叫法是「結桃子」,至於它還有什麼名字,我想都沒想過。直到有一天,我讀到《拈花集》中《好女兒花》那篇文章:

往時沒有蔻丹,女兒家愛好天然,將紅色的鳳仙花瓣,剔除了白絡,加上一些明礬,把它搗爛,染在十個指甲上,用絹包裹,隔了一夜,每一指甲上變染成猩紅一點了;因此之故,又有指甲花的別稱。

我這才知道,原來小時候院子里種的「結桃子」就是鳳仙花!左鄰右舍的姐妹拿它染指甲的一幕也瞬間重現!周瘦鵑特別喜歡鳳仙花,因其亡妻胡氏名鳳君。為了紀念鳳君,他曾儘力搜羅了各色種子,種在鳳來儀室外。

圖|周瘦鵑盆景《鶴舞》

網上流傳一句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花園」。每個花園景緻容有不同,相同的卻是盛衰皆關人事。杜少陵早年游何將軍山林,流連忘返,甚至想賣書典宅;後來顛沛流離,看到江邊桃花一簇開無主,既愛深紅又愛淺紅,慰情聊勝於無罷了。白香山晚年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卜居履道里,既有園林之勝,復有聲伎之樂,引得後人艷羨不已。周瘦鵑以20餘年賣文所得買宅蘇州變身「種花人」,堪稱異數。想當年,愛蓮堂貴客盈門,甚至國家領導人都來一聞花香。可惜好景不長,及至「文革」肆虐,愛蓮堂主人被迫自沉於井,周家花園裡轉眼已是落英繽紛。

人物小傳

周瘦鵑,原名祖福,號紅鵑太瘦生(瘦鵑)。江蘇蘇州人。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

1912年,畢業於上海民立中學,並留校任教。1913年起專事創作和編輯工作。1917年,出版翻譯小說集《歐美名家短篇小說叢刻》,所收小說《大義》,是第一篇被介紹到中國的高爾基作品。1921年,主編停刊多年的《禮拜六》周刊。該刊在鴛鴦蝴蝶派刊物中佔有特殊地位,20年代紅極一時。著有《亡國奴之日記》《花花草草》《花前瑣記》等。(人民日報中央廚房·N°生活工作室 肖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的精彩文章:

4000年前的上海就是海納百川之地
麻辣財經:非遺綉品美到爆,留下來更要火起來
武警部隊鍛造反恐利刃的「奧秘」在哪裡?
老藝人和創意派都拼了!只為振興制瓷工藝
麻辣財經:大城市醫療資源,能「搬」到基層嗎?

TAG: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