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退休總警司曾財安:20年前我在文錦渡迎接解放軍

退休總警司曾財安:20年前我在文錦渡迎接解放軍

曾財安1997年3月被調職到深港邊界警區做副指揮官,負責回歸時迎接解放軍(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林燕珊攝)

1997年6月30日晚11時,香港文錦渡口岸燈火通明。時任邊界警區的副指揮官曾財安手拿著對講機,與站在文錦渡橋頭哨崗的一名警長聯絡。身後是跟曾財安一道來迎接解放軍的「皇家香港警察」同事。

過了一會兒,曾財安低頭看錶,已是零時零分,對講機中也傳來橋頭警長「曾sir,橋頭call,over」的請示,曾財安回以「Roger(收到)」。隨著一聲「解放軍開始進入了」,綠色的軍車駛過文錦渡橋,進入香港境內,車上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陸路縱隊士兵們聳立,不怒自威。

1997年7月1日,通過文錦渡口岸進入香港的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陸路縱隊(資料圖片)

「所有夥計都即刻跑到隱蔽的地方,脫掉「皇家香港警察」的上衣,在2分鐘內,換上事先準備好的印有特區警徽的警服。」已退休多年的曾財安回憶起20年前的場景,記憶猶新。

「當時因為工作安排,沒有機會與車上的解放軍握手問候。」曾財安說,「但是我很興奮、很激動。我始終認為自己是居住在香港的中國人,所以香港終於回歸時特別開心。」

1997年7月1日凌晨,香港警務處處長許淇安(右)換上新警徽(資料圖片)

1997年3月,曾財安被調職前往深港邊界警區做副指揮官。他曾在警區總部大樓前的花槽,親自種下9棵果樹,7棵花樹,以數字暗喻,紀念97年香港回歸。「當時雖未回歸身,我已回歸心。」曾財安說。

除了日常警務工作外,他最主要的責任是與深圳有關部門聯絡,協調香港警方和海關等部門,安排回歸前後解放軍於陸路入境的細節,回歸後還親身參與制定了深港海陸邊界線管理機制。

奇特「天象」送英國人迎解放軍

除了迎接解放軍入境,曾財安還記得發生在6月30日的一個「小插曲」。

「下午6點,驕陽似火,萬里無雲。我與十多位同事在落馬洲警署,注視警署頂的英國國旗慢慢下落,當時有號角手吹奏,所有同事一起敬禮。」曾財安回憶道,「那是最後一次降英國國旗。」

1997年7月1日凌晨,查爾斯王子(左)和最後一位港督彭定康(右)揮手告別香港(資料圖片)

降旗結束後,曾財安回到警署飯堂,看到電視中在直播英方在添馬艦露天場地的告別儀式。「見到電視里滂沱大雨我嚇了一跳,分不清彭定康(末代港督)臉上是淚水還是雨水。」曾財安說,「我又衝出去外面看,依然晴空萬里。」

「落馬洲警署與添馬艦差不過20多公里,天氣卻如此不同。好似一邊英國人撤退,凄風苦雨;一邊降英國國旗迎接解放軍,驕陽似火,陽光由北面照過來。」曾財安笑著說,這是一個有趣的「天象」。

最大感動來自內地同胞的尊重

回歸前做了18年皇家香港警察,回歸後曾財安又做了12年特區警察,直到2008年退休。比較回歸前後,曾財安最大的感動就是來自內地各階層同胞的尊重、欣賞、親近。

部隊軍營舉行開放活動(資料圖片)

「回歸後與內地官員開會,氣氛不再嚴肅緊張,而是放鬆親切,很快打成一片。內地官員說,大家都是自己人。」曾財安說。「我曾經多次回到內地旅遊,去甘肅的時候,街上買菜的大姐聽說我們是香港人,都主動跟我們說話,你能體會到他們的親切與友善。」

愛好中國歷史文化的曾財安參與成立香港警察歷史學會,擔任名譽副會長,與同袍探討中國歷史文化。「一個不了解自己國家民族歷史過去的人是一個沒希望的人,只有以古才能鑒今。」曾財安說,「香港的教育要讓新一代年輕人有準確的自我定位,否則,沒有身份認同,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誤導。」

曾財安認為,香港應保持傳統優勢,腳踏實地發展經濟,而不是走向泛政治化和民粹主義。(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林燕珊攝)

回顧過去20年,曾財安認為,香港確實隨著國家的發展取得進步,但沒能完全發揮好「一國兩制」的優勢。他希望香港能認清現實,在「一國兩制」的環境下,背靠祖國並發揮香港最大的長處,保持香港傳統優勢,腳踏實地發展經濟,而不是走向泛政治化和民粹主義。

「香港未來一定會隨著祖國的騰飛而繼續發展,但最終我們能取得多大的進步,這取決於每一個香港人的努力。」曾財安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公網 的精彩文章:

「一中原則」大勢所趨 台灣「斷交」的多米諾骨牌倒了
撤回大使封鎖邊境驅逐國民…中東新一輪動蕩即將被引爆
英首相欲修改人權法案防恐襲 大幅削減警力被批
嫦五年底取月壤帶回中國 擴大運載力即可載人
香港回歸20年 港青放飛夢想須「國家觀念」「國際視野」

TAG:大公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