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德國前總理科爾:從平凡的少年到領袖,締造了一個「科爾時代」

德國前總理科爾:從平凡的少年到領袖,締造了一個「科爾時代」

2017年6月16日,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科爾去世,享年87歲。科爾1973年至1998年任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CDU)主席;1982年至1998年年任德國總理,是俾斯麥之後任職時間最長的德國總理,長達16年,締造出了一個「科爾時代」。其間經歷了冷戰結束和德國統一。德國《世界報》6月16日對科爾進行了回顧性報道。

赫爾穆特· 科爾1930年4月3日生於路維希港一個普通家庭,是家裡的第三個孩子,在少年時曾在二戰的最後階段參加過戰爭,而他的一個哥哥死於這場戰爭。戰後,科爾1947年加入基民盟,1950年科爾來到法蘭克福上大學,學習法學;1958年獲得哲學博士頭銜,後進入路德維希港鋼鐵鑄造廠。科爾從中學時代起就對政治有濃厚興趣。1966年被選為萊茵蘭-普法爾茨基民盟主席,1969年5月19日科爾當選州長。

1960年,他與青梅竹馬的漢內·洛蕾(Hannelore Renner,1933年-2001年)結婚。

婚後兩人育有兩個兒子沃爾特·科爾(1963年出生)和皮特·科爾(1965年出生)。圖為科爾一家在沃爾夫岡湖度假。

1973年,科爾成為聯邦CDU主席,之後在1976年首次作為總理候選人參加大選。不過在這次選舉中,CDU、基社盟(CSU)以48.6%的微弱略勢敗給了社會自由聯盟(Sozialliberale Koalition)。大選後科爾繼續擔任州長,同時也成為西德聯邦議院基聯盟和基社盟聯合組成的反對黨領袖。科爾從1976年至2002年一直是德國聯邦議會議員。

在1982年,科爾出任總理的時機來了。時任德國總理的赫爾穆特·施密特及其政黨與自民黨(FDP)、基聯盟、基社盟(CDU/CSU)等因經濟政策而產生嚴重的分歧。

最終,1982年10月1日,施密特因「不信任動議」而遭到彈劾,科爾被提名為德國聯邦總理。

科爾雖然在爭議聲中成為總理,但他憑藉成熟老道的政治經驗,很快站穩腳跟,開啟了「科爾時代」。圖為科爾與法國總統弗朗·密特朗攜手參加凡爾登戰役紀念活動。科爾執政後,主要政治主張之一是「和解」,包括與法國的和解和與以色列的和解,如1984年1月24日科爾在以色列國會曾引用金特·加斯的名言「寬恕這些後代」。

「科爾時代」最重大的歷史事件是兩德統一。圖為科爾與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 戈爾巴喬夫(Michail Gorbatschow)在一起。科爾在統一問題上堅持東西兩德是「一個民族」,「互不為外國」。經過一系列艱苦的談判,德國於1990年10月3日實現了統一。

德國統一後,科爾獲得了更高的民眾支持。

然而,好景不長。由於兩德統一前經濟差距較大,統一後東部的不滿情緒很快表現出來,結果科爾在1991就被投擲雞蛋(民眾表示憤怒)。

此後,科爾繼續擔任總理直至1998年,終被政治新秀、基督教民主聯盟副主席、下薩克森州州長格哈特·施羅德格哈德·施羅德取代。

這一時期,CDU還出現了捐款醜聞(CDU- Spendenaff?re)。1999年CDU有一筆504.4萬美元捐款被轉移到國外,設立了「黑帳戶」。當時,基民盟前總書記蓋斯勒向外界透露,科爾多年來一直操縱著一些「黑賬戶」。此事使得科爾晚節不保。

之後,2001年7月5日,他的妻子漢內·洛蕾忽然自殺。自殺原因至今不祥,但外界傳聞是因患有日光性皮膚炎(Photodermatitis)。

在漢內·洛蕾自殺後數年,科爾相對低調,只在2004年出版了《回憶錄》的第一部分:記錄「1930年-1982年」。回憶錄其他幾個部分在後來陸續出版。2008年,他再次成為頭條新聞:與梅克·里克特(Maike Richter)舉行了婚禮。

科爾的家庭,包括他的兩個兒子,一直不太被德國民眾認可,甚至經常受到指責和嘲諷。比如因其體形肥胖而被德國人稱為「鴨梨」。

不過,作為一代政治領袖,科爾的政治聲望還是相當高的。2010年,在他80歲生日時,以及在2013年,德國都舉行了慶祝活動。

2017年6月16日,赫爾穆特·科爾去世,享年87歲。世界各大媒體也都表達了哀悼和敬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碳客地理 的精彩文章:

巴格達迪「又死了」:俄稱其被俄軍機炸死,這次是真的?
「睡」這裡也不安寧:400頭奶牛相約「越獄」逛墓地,場面宏大
19世紀大穀倉變身「穀倉豪宅」,位於名畫風景地價值1480萬
國會棒球場槍擊事件後再舉行球賽,伊萬卡豎拇指,「象驢」顯團結
特朗普得意洋洋參加戈薩奇大法官授職儀式,最高法院保守派佔優

TAG:碳客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