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巴黎氣候協定」的合理性不容置疑嗎?

「巴黎氣候協定」的合理性不容置疑嗎?

當今「主流」環保人士,已從「地球暖化」導出「二氧化碳元兇」論,劍指含碳傳統礦物燃料,特別是煤碳和石油。在國際社會「低碳」「減排」巨大聲浪中,替代能源遠水不解近渴,作為無法擺脫舊能源的經濟體,尤其是快速發展中的新興經濟體,能源消費升勢猶旺,何以因應自處?

悠悠大事,莫此為大。「環境--氣候」莫非正是「能源超限戰」一大主戰場?

「巴黎氣候協定」的合理性不容置疑嗎?(一)

本文引自《能源超限戰》(中國發展出版社2016年6月1日出版)第五章《能源、環境和人口》

龐忠甲著 陳思進策劃

一. 「地球暖化」譎雲重重

1. 氣象大師忽冷忽熱

全球氣候究竟面臨什麼重大變故?

不勝蹊蹺的是,彈指二十年間,有關國際權威專家學者們「忽冷忽熱」,出爾反爾,提出了迥然不同,但攸關人類世界榮枯存亡命運大局的驚天宏論。迄今為止,這些是非顛倒的說法疑點重重,多屬想當然的推論,離實證還遠得很。現在如果據此斷然作出政治上經濟上的重大決策,怎免「以己昏昏,使人昭昭」之嫌乎。

1912年10月1 日,《洛杉磯時報》一篇專題文章聲稱:「第5次冰河時代就要來到了:人類將在寒冷中為生存而戰」。

1923年8月9日,氣候形勢已變得令人絕望,促使 《芝加哥論壇報》宣布「科學家認為,北極冰將淹沒加拿大」。20世紀70年代初,科學家們從軌道周期變化規律出發,提出了盛行一時的「變冷說」,以為21世紀地球將進入「小冰河時期」( Little Ice Age)。

最近一次「小冰河時期」發生在15世紀起的三百餘年間,那時極端惡劣的氣候頻頻出現,全球天氣變冷;氣溫有過回升,但不久明顯下降;海冰覆蓋面積增加,洪水不斷來襲,農作及漁業收成減少,到處發生饑饉。該期間倫敦的泰晤士河曾凍結20餘次,河面上可以舉辦舞會和集市。在中國,明代中後葉氣候異常寒冷乾旱,16世紀中,發生旱災高達84次,居歷朝史載之冠,以致連年饑荒,動亂不已。明亡以後,到清代所謂「康乾盛世」時,氣溫有所回暖,但較正常時期還差很多。直至19世紀前期,全球逐漸回歸目前享有的大氣候。

爾後,在世界似乎再次變暖的一小段時期之後,1974年,一批歐美的著名學者在美國布朗大學舉辦了「當前的間冰期何時結束和如何結束」研討會。憂心忡忡的兩位發起者甚至向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寫信發出「小冰河時期」臨近的警報。

此時一些著名的氣象學家在波恩開會時警告說:「氣候變化的現實使得最樂觀的專家也認為10年內糧食的大規模減產(由於全球變冷)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各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無視這一必然結果,不採取相應措施,那麼許多人將因此而餓死,還可能引發政治動蕩和暴力活動,人們為之付出的代價就會更高。」

1975年出版的暢銷書《全球變冷:又一個冰川世紀已經來臨?我們能夠渡過這一難關嗎?》的作者羅厄爾.龐特曾就這一主題進行過廣泛的演講,他說世界上最保守的科學家也警告人們,又一個冰川世紀在不遠的將來就要來臨。「給人類帶來一萬年來最嚴峻的社會、政治和適應性挑戰。您對我們關於全球會變冷的預測的關注至關重要,它關係我們、我們的孩子以及我們整個物種的生存。」

1975年3月1日出版的《科學新聞》雜誌在封面描述了紐約市正被冰河吞噬的情景。隨後,《紐約時報》在頭版刊發了一篇文章,題為「科學家探究世界氣候正在變化的原因:顯著冷卻被廣泛視為不可避免」。 聲譽卓著的美國國家科學院也認為,全球冷卻是一個切切實實的威脅。當時誰說氣候變暖則被視為異端邪說。

科學家普遍以為地球軌道的擺動是小冰河現象的起因,但缺乏確切的依據;事實上這種氣候脈動的原因仍是謎團。

僅過了10年多一點時間,媒體頭條就報道了一個全新的、截然相反的氣候危機——這還需歸功於美國參議員,後來出任副總統的阿爾.高爾(Al Gore)1988年在科學技術與太空委員會精心策劃的數場聽證會。這部大戲由美國宇航局戈達爾太空研究所(NASA Godard Institute for Space Studies)所長詹姆斯.漢森(James Hansen)領銜主演。漢森以99%的把握聲稱,由於人類活動所產生的「溫室效應」,氣溫正在不斷攀升。

與這種憂慮相對應的,正是當年美國一些地區出現了罕見高溫。

到了20世紀90年代,真正出現了戲劇性的180度大轉彎,「全球暖化」與「溫室效應」成了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

根據英國東英吉利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和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等聯合研究的結果,認為進入20世紀後半期,全球溫度上升的趨勢「非常明顯」。

學者們警覺,20世紀全球平均接近地面的大氣層溫度上升了攝氏0.74度,近50年觀察到的氣候改變速度是過去100年的雙倍,相信近百年來的氣候改變系由人類現代生活方式引起。

這些學者推測,如果地球表面溫度的升高按現在的速度繼續發展,到2050年全球溫度將上升2-4攝氏度,南北極地冰山將大幅度融化,導致海平面大大上升,許多沿海城市和島嶼將面臨海水上漲的威脅,甚至被海水吞沒。其中包括著名的國際大城市:紐約,上海,東京和悉尼等。

學者們預期「全球暖化」將帶來以一系列嚴重惡果:氣候反常,海洋風暴增多;土地乾旱,沙漠化面積增大。海平面上升;病蟲害和傳染疾病增加。不僅如此,南極冰蓋的融化導致大量淡水注入海洋,海水密度降低。「大洋輸送帶」(指把熱量傳遍世界大洋各處的洋流系統)因此而逐漸停止:暖流不能到達寒冷海域;寒流不能到達溫暖海域。一陣接著一陣的暴風雪和龍捲風將橫掃大陸……

「全球暖化」論者裁定,目前全球平均溫度的變化,與礦物燃料的燃燒產物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有密切關係。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量急劇增加。

人類先祖「取火」為始,草創文明,藉善用「熱能」而繁榮發達。大自然蘊藏的含碳礦物燃料,是人類世界賴以發展進步的天賜恩物。礦物燃料的燃燒產物中,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和粉塵等,都是污染環境的有害物;至於燃燒產生的無色無味無臭無毒的惰性氣體二氧化碳,就同我們呼吸吐出的二氧化碳一樣,原是大自然生命循環中的必要組成部分,而非凈化對象,只須有足夠排放高度,適當稀釋即可。

但隨著「全球暖化」特大災星冉冉升起,二氧化碳被定義為最主要的「溫室氣體」,近二十年來忽遭妖魔化,淪為交相撻伐的天下公敵了。(待續)

【註:1、在蜻蜓FM推出「陳思進電台」,已開《十分鐘讀懂財經新聞》、《思進看世界》、《心機—絕情華爾街》、《時評》等專輯(http://url.cn/46mTiry);2、長篇小說《歸·去·來》命運三部曲第一部新鮮出爐(亞馬遜:http://url.cn/46sGfqs;噹噹:http://url.cn/47hnML8);3、超級暢銷書《這麼慢,那麼美》姊妹篇《那麼遠、這麼近》新鮮出爐(出版社天貓店:http://url.cn/47iyY0F(簽章版);亞馬遜:http://url.cn/47rnT3d);4、跨國金融商戰長篇小說《心機》全新再版《絕情華爾街》(正在影視改編,噹噹:http://url.cn/2LEbtsC;亞馬遜:http://url.cn/29ZAQZV;京東:http://url.cn/27lEpU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狐博客 的精彩文章:

小女子眼中的空中草原
三座大山致股指持續弱勢 空襲警報遠未解除
乞丐使用二維碼為何震驚全球
今天走勢三大注意事項
朝鮮妹子靚爆了

TAG:搜狐博客 |

您可能感興趣

你知道嗎?肝癌和氣候密不可分
你不了解的氣候真相
批判性思維可能是揭穿氣候神話的關鍵
西蒙斯的投籃與態度,註定成不了氣候嗎!
娜娜護膚老師:激素臉會受氣候的影響嗎?激素臉應該怎麼護理呢?
會場太熱,特朗普和他的漂亮西裝受不了,氣候變化還是騙局嗎?
不同性別的農民應對氣候變化的方式不同
研究稱氣候變化否認者存在批判性思維問題
植物能否幫我們抵禦氣候變化?
不是說全球氣候變暖嗎?為什麼還會那麼冷!
美國將重返巴黎氣候協定?特朗普:一切皆有可能
北海的風景和氣候都不亞於三亞,物價也低,為什麼就沒願意去?
氣候變化的威脅會影響心理健康
除非保護完好的森林,否則保護措施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鬥爭將面臨失敗
應對氣候變暖最理想的食品,你是不是已經食指大動了呢?
不可忽略的自然因素,氣候對明代政治、社會有什麼影響?
美國園管局認錯 或許應操心比「氣候變化」更重要的事
慢性咽炎不一定都是氣候導致的,有可能是你睡前沒做這件事!
生物塑料不一定有助於減緩氣候變化!
氣候決定人的鼻子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