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吉風水閣:十二星座

大吉風水閣:十二星座

《大六壬金口訣》要用到宇宙中的十二個星座,作為空間位置的標誌,古人稱之為貴神,尊移之意,名稱與天文學中的稱呼不同,只是代表某一星座的符號而已,並沒有絲毫封建迷信的色彩。

貴人星丑(陰土),騰蛇星巳(陰火)

朱雀星午(陽火),六合星卯(陰木)

勾陳星辰(陽土),青龍星寅(陽木)

天空星戌(陽土),白虎星申(陽金)

太常星未(陰土),玄武星子(陽水)

太陰星酉(陰金),天后星亥(陰水)

預測時為了使用方便,十二星座簡稱為:貴、騰、朱、六、勾、青,空、白、常、玄、陰、後。運用時要嚴格按照這個順序,在手掌上逆順數查。

貴人(丑):主人君、大臣、文書、印信等。

騰蛇(巳):主災怪、憂恐,多指婦女。

朱雀(午):主文章、印信、口舌、火災等。

六合(卯):主婚姻、財物、買賣、交易等。

勾陳(辰):主田宅、印信、勾連空詐等。

青龍(寅):主官職、財帛、文書、喜慶之事。

天空(戌):主小人、奴僕、僧道、墳墓之事。

白虎(申):主道路、凶喪、驚恐、血光、刀劍等。

太常(未):主婚姻、酒食、買賣、衣服、破財等。

玄武(子):主盜賊、遺失、眼斜、圖書、技藝等。

太陰(酉):主陰私蔽匿、暖昧不明之事等。

天后(亥):主陰私、喜美、婦女之事等。

四、干支紀時法

在預測時,首先要明確預測的時間,即某年、某月、某日、某時,而中國傳統的紀時方法是採用干支紀時法,例如1994年3月1日上午10時預測,就寫作甲戌年、丙寅月、丙戌日、癸巳時,這是起課和斷課的重要依據之一,一旦記錯了其中一項,預測的準確率就會大大降低,甚至無法得出正確的結論。干支紀時法在我國是源遠流長的,早在殷商時代就已經普遍使用干支紀時。在甲骨文的卜卦辭中,在易經的辭和爻辭中,干支已經屢見不鮮。《爾雅。釋天》說:「歲陽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是也。歲陰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漢太初元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104年,第一個甲子年正式開始,歷經幾千年而未衰,農曆仍然沿用。周易的各門術數的分支,都是用干支紀年來推算的,實踐證明準確率是十分驚人的,外國人稱中國的干支紀年法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年干支每六十年一個周期,推算年干支,按其次序順推即可。超過六十年,則取其餘數。快查年干法為: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0、辛1、壬2、癸3。例如1994年,尾數為4,天干即為甲,1995年尾數為5,年干即為乙,類推。關於月干支的推算,首先要看年干支的天干如何,只有這樣才能推出月干支的天干,在明朝的《針炙聚英》中有一個口訣: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歲戊為頭,丙辛之歲庚寅上,丁壬壬寅順行流,若言戊癸何方起,甲寅之上去尋求。

月干支的地支是每年如此,固定不變的,只要知道了正月的天幹革命,一年十二個月的干支也就順利地排出來了。例如1994年是甲戌年,「甲已之年丙作首」,那麼正月的天干即為丙,正月建寅,這月的干支也就是丙寅,二月就是丁卯,三月是就戊辰,依次類推。干支紀日由於延續時間長,順推計算在應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難,一般計算日干支要首先定元旦干支,再看年份閏平,逐月逐日相加,才能推算清楚,平時應用時查一下曆書即可。

時干支的推算是根據日天干而來,地支是每時不變的,時乾的推算口訣是:

甲己還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生戊子,

丁壬庚子居,戊癸是壬子,時元從子推。

其推算方法是,夜半子時,在甲日、己日時起自甲子,乙日、庚日時起自丙子,丙日、辛日時起自戊子,丁日、壬日時起自庚子,戊日、癸日時起自壬子。目前,公開出版的曆書很多,而且越來越具體,從中可以很方便地查出年、月、日的干支,只推算時干支就可以了。

五、起式程序

預測時首先要起立預測式。六爻預測法叫起卦,六壬預測法叫起課。所謂起立預測式,就是把求測人所處的空間、時間因素套入一個固定的模式,列出四個爻位。初學者應書面寫出預測式,這樣便於分析各爻位之間的關係。熟練掌握預測技巧後,一般不用動筆,掐指一算,把四個爻位記在腦子裡,稍加思索,便可測出結果。

預測式共四個爻位:地分、月將、星座、人元。初爻為地分,在課式的最下面,往上排二爻 為月將,三爻為星座,上爻為人元。所謂地分,又叫地方,簡稱方,是求測人所來方向、所立或所坐方位,在預測中代表子孫、田宅、車馬、六畜等。所謂月將,也叫妻財爻,是求測人所在月份和當時時辰的複合座標,簡稱將,在預測中代表己身、妻妾、錢財、親戚等。所謂星座,是求測者所處的宇宙空間位置,古稱貴神,在四爻中處於最尊貴陽市的位置,簡稱神,我們今天簡稱為星,在預測中為官爻,代表主人、官祿 、大臣、父親等。所謂人元,是求測者處所的天干,簡稱干,在預測中代表客方、天氣、祖父、元首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吉風水閣 的精彩文章:

TAG:大吉風水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