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為什麼歷史上的重要人物,都喜歡長期獨處?

為什麼歷史上的重要人物,都喜歡長期獨處?



| 微信第一風尚自媒體 |





范主說:

獨處的意義


(文|卡爾·紐波特,授權商務范發布)




1922年,心理學家卡爾·榮格在瑞士一個名為伯林根的村莊建起居所。最開始他建起一座簡單的兩層石頭房子,將其稱作塔樓。一次印度之行中,他發現當地人有在家裡開闢冥想屋的習俗,那次旅行之後,便在自己住所中開闢了一座私人辦公室。





「在休息室時,我可以獨處。」榮格這樣評述這個房間。



「我隨時都帶著鑰匙;沒有我的允許,任何人都不得進入這個房間。」





榮格在伯林根的塔樓





儘管我們很容易將伯林根塔樓看作是度假屋,但是回顧榮格的職業生涯,看到這裡時,會發現顯然這座湖邊居所並非為躲避工作而建。1922年,榮格買下這片地產的時候還無暇度假。僅僅一年之前,在1921年,他發表了重要著作《心理類型學》,總結了長久以來榮格與其曾經的好友兼導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之間思想的諸多差異。




在20世紀20年代,對弗洛伊德的思想提出質疑是很大膽的舉動。想要支撐自己的著作,榮格需要保持清醒的狀態,創作出一系列有見地的文章和著作,進一步支持和發展分析心理學。他後來也被稱作分析心理學的創始人。卡爾·榮格後來發展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心理學家卡爾·榮格




當然,他最終的成功背後有很多原因,但是在《深度工作》這本書中,我的興趣點會落在下述這項技能,而這項技能顯然對於他的成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深度工作(Deep Work)



深度工作指的是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註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你的技能,而且難以複製。




深度工作是喚醒你當前的智力水平下,每一點價值所必需的。經過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方面的數十年研究,我們認識到伴隨深度工作而來的精神緊張狀態,對於提升我們的能力也是必需的。





其實,如果探究一番遠近歷史中其他一些重要人物的生活,你會發現深度工作在他們身上是非常普遍的。




比如16世紀的散文家米歇爾·德·蒙田早在榮格之前就在遠離自己法國城堡石牆的南塔樓區建起了一座私人圖書館,而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大部分都在紐約庫阿里農場的一間小屋裡完成,當時他在那裡消夏。吐溫的書房離主要房屋區太遠,以至於他的家人要吹號吸引他的注意力,召喚他去吃飯。


左為蒙田,右為馬克·吐溫




歷史再向前推移,可以看到劇作家、導演伍迪·艾倫。在1969年至2013年這44年的時間裡,伍迪·艾倫編寫並導演了44部電影,獲得23項奧斯卡獎提名——對於電影藝術作品而言,這個比例高得驚人。在這段時期里,艾倫一直沒有電腦,所有寫作都不受電子設備的干擾,而是在一台德國奧林匹亞SM3型號的手動打字機上完成。



伍迪·艾倫





伍迪·艾倫執導的《午夜巴黎》





此外和艾倫一樣拒絕使用電腦的還有理論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他在幾乎與世隔絕的環境下工作,在他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傳出後,記者都找不到他。



彼得·希格斯





J.K.羅琳確實會使用電腦,但是廣為人知的是,她在寫作《哈利·波特》小說期間會遠離社交媒體。儘管這段時間恰逢科技迅猛發展,公眾人物也多對此趨之若鶩。


電影《哈利波特》





羅琳手下的工作人員最終還是在2009年秋天用她的名字開立了推特賬戶,當時她正在寫作《偶發空缺》,開設賬戶之後的頭一年半里,她只發布了一條推特消息:「這是我的實名賬戶,但恐怕我不會經常發聲,因為當前紙筆仍是我的最愛。」



J.K.羅琳和她的《偶發空缺》





當然,深度工作不僅僅局限於歷史人物和厭惡電腦之人。眾所周知,微軟首席執行官比爾·蓋茨每年都要進行兩次「思考周」,在這段時間裡,他會遠離世事(通常是在湖邊小屋),只讀書,思考大局。



正是在1995年的一次思考周中,蓋茨寫下了著名的「互聯網浪潮」備忘錄,將微軟的注意力轉移到一家名為網景通訊的新興公司。


比爾·蓋茨





在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人物身上,深度工作的普遍存在現象很值得強調,因為這種現象與當代大多數知識工作者的行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為這個群體很快淡忘了深度工作的價值。




知識工作者之所以不再了解深度工作,原因顯而易見——

網路工具




網路工具是一個非常廣的門類,包括電子郵箱和簡訊等通訊服務、推特和臉譜網等社交網路,以及BuzzFeed和Reddit等炫酷的娛樂信息網站。這些工具的興起,輔以智能手機和可聯網辦公電腦的廣泛使用,將大多數知識工作者的注意力肢解得支離破碎。




2012年,麥肯錫的一項調研發現,知識工作者平均每周有超過60%的工作是進行電子溝通和網路搜索,工人們則有將近30%的時間只是用於閱讀和回複電子郵件。





這種注意力支離破碎的狀態不可能帶來深度工作,深度工作要求長時間無干擾的思考。




然而與此同時,現代知識工作者也並沒有遊手好閒。事實上,他們稱自己和以前一樣忙碌。這種矛盾是由何產生的?另外一種類型的努力可以很好地解釋個中原由,這種努力恰與深度工作的理念相悖:




浮淺工作(Shallow Work)




浮淺工作說的是對認知要求不高、事務性的任務,往往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開展。此類工作通常不會為世界創造太多新價值,且容易複製。




換言之,在網路工具的時代,知識工作者越來越多地用浮淺工作——像人工網路路由器一樣不斷地收發電子郵件,不斷被小事擾亂心神——替代了深度工作。諸如研究新的商務策略或撰寫重要的經費申請等重大工作,本可很好地受益於深度思考,卻也在受到干擾之後變得支離破碎,完成的質量不會太好。




對於深度工作更不利的是,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向浮淺工作發展的趨向並非是很容易就能轉變的。

在極度浮淺的狀態下度過足夠的時間,將永久性降低自己深度工作的能力





「網路似乎剝奪了我專註和沉思的能力。」記者尼古拉斯·卡爾2008年在《大西洋月刊》上發表的一篇廣為引用的文章中坦言,「不僅只有我是這樣。」卡爾由這個論點出發,寫成了一本書,名為《淺薄:互聯網如何毒化了我們的大腦》,後入圍了普利策獎終選名單。為了寫作《淺薄》一書,卡爾恰如其當地搬到一間小木屋裡,強迫自己與世隔絕。




卡爾·榮格的伯林根塔樓成為他保持深度思考的場所,之後他才將技能加以應用,產出具有令人訝異的獨創性的成果,以至改變了世界。

如果我們能夠共同努力構建我們自己的伯林根塔樓,培養在日益浮躁的世界裡創造真實價值的能力,就能夠認識到數代人中最高產和最重要的人物所認可的真理:




深度的生活是優質的生活。




ps: 當你想要獨處的時候,也要選擇棲息之地。范主之前寫過一篇《帝都郊區最有禪意的酒店,可以爬私人長城》,探訪的是長城腳下的公社。在商務范微信公號的對話框里,回復「

范主親測

」就可以查看啦。




(本文經授權商務范發布|來源:《深度工作》 作者丨卡爾·紐波特)




『 新浪微博@

商務范范主





每日逼格養成計劃請長按此QR碼:




投稿、商務合作,聯繫郵箱

bfaner@vip.163.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務范 的精彩文章:

薦號 | 別再穿H&M了,這件北歐的基本款更流行
鑰匙掛腰上太low了,講究點的人都這樣放
從《歡樂頌》四個爸爸開講,中年男人該穿什麼牌子
薦號 | 手機拍不出好照片?那是你拍錯了!
從《歡樂頌》四個爸爸開講,中年男人該穿什麼牌子?

TAG:商務范 |

您可能感興趣

你最喜歡的一個歷史人物是誰?為什麼?
你會喜歡上喜歡你的人嗎,為什麼?
如何讓別人長久的喜歡你
一直喜歡的人結婚了,怎麼辦?
很喜歡很喜歡一個人的感覺大概就是:什麼都介意卻又什麼都原諒
所以,你都喜歡什麼呢?
麻辣燙在你們的認為中什麼是最重要的,為什麼那麼多人都喜歡吃
怎麼讓身邊的人都喜歡你?
沒有什麼人是高攀不上的,最重要的是你要喜歡自己
頂上功夫……論髮型是適合自己重要?還是自己喜歡重要?
動漫界的顏值擔當,我好像都喜歡怎麼辦,最後一個好可愛
戀愛中,女人喜歡的感覺是什麼?最後一個最重要
喜歡貓和喜歡狗的主人都分別有不一樣的性格,你喜歡貓還是狗呀?
這4種食物都是長痘的「幫凶」,想要臉蛋漂亮,再喜歡也要戒口了
被追之後逐漸喜歡一個人,和自發的喜歡一個人,有區別嗎?你更喜歡哪一種?
喜歡上那個不喜歡你的人是什麼感覺
喜歡上一個愛而不得的人是什麼感覺?
你喜歡的人和別人有什麼不一樣?
開心一笑:你發現了么,那些不喜歡你的人,長得都特別丑
女人最喜歡男人什麼能力強,什麼時間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