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焦揚:每一位校友都是復旦的名片

焦揚:每一位校友都是復旦的名片

焦揚書記說,復旦人的氣質一向與時代同向同行,在時代中積澱磨礪,始終堅守家國情懷,始終追求卓越,始終洋溢人文氣息,始終秉持嚴謹學風。她勉勵2017復旦畢業生融入大時代,奉獻大時代,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既有精英特質,又有大眾情懷;既懂得奮鬥,又善於團結合作;既有靈感迸發,又要堅韌不拔。

她最後總結:

每一位校友都是復旦的名片,社會認識復旦,主要是通過每一位校友來認識復旦。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不管來自天南地北,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三個字,是什麼?(學生回答:「復旦人」)。復旦人,沒有第二個聲音。這就是刻印在我們身上的,我們的精神氣質,你們都是復旦的名片,你們走出去,就是把復旦的名片帶到全世界。

正如李登輝老校長說,「需知造就學生者為學校,而造就學校者則其學生」。就是這個意思。新生兒都要剪斷臍帶,脫離母體,標誌著一個新生命的真正獨立和誕生。學生畢業離開校園,告別母校,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新生,是用另一種方式,來承擔復旦人的責任和使命,是用另外一種新的身份,來延續復旦人的光榮與夢想。

現在,讓我們來回顧那些大時代里的復旦人:

馬相伯:毀家興學 創立復旦

馬相伯擔任復旦公學校長的時間並不長。然而就是在創辦震旦和復旦的短短几年中,他培養了于右任、胡敦復、徐季龍、翁文灝、邵力子等一批中國文化的脊樑。當馬相伯晚年寫下「還我河山」的字句,對危亂的時局一再發激憤之言時,復旦學生正在街頭髮傳單、演新劇,奔走呼號以喚醒中國,不能不說是由於他的精神品格的浸淫。(馬相伯捐獻家產興學字據原文見《復旦人》第1期)

李登輝:團結 服務 犧牲

7月5日,那段對所有復旦學子說的話,你一定背得滾瓜爛熟:「你們現在穿的是學士制服,你們穿過了以後,應當是一個有學問的人,應當從此對國家有所貢獻,一個大學畢業生,應當為社會服務,為人類犧牲,服務、犧牲、團結,是復旦的精神,更是你們的責任。」

不曾料到,這竟成了老校長的最後一次演講。可那洋洋洒洒的每一個字,那麼深情;那抑揚頓挫的每一句話,那麼殷切。從那一天起,這段話彷彿鐫刻在你淡黃色的內牆,與歲月一起,對端坐在這裡的每一個復旦人,吟誦老校長的教誨。(全文見《復旦人》第3期)

顏福慶:心中永不落幕的紅十字

顏福慶生前曾立下遺言:將遺體捐獻給醫學院供醫學研究。他所想的,是讓自己終生服務於中國的醫療事業。然而,在那個年代,他的遺願沒有得以實現。

「正誼明道」是顏福慶為上海醫學院確立的校訓,「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是他一生對自己的訓誡。顏福慶對推動中國醫學現代化進程有著深刻的影響力,他不計名利地推動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精神為世人所崇拜和敬重。他的精神將永遠一代代醫學生奮發向上,開拓進取。(全文見《復旦人》第4期)

謝希德:為復旦的崛起鞠躬盡瘁

一所大學,需要敬業懂行的校長。謝希德是我國在半導體物理學方面的開拓者之一,又是我國表面物理學的先驅者和奠基人,是我國在國際上這些學科的代表人物。精通教育,富有國內外辦學經驗,她的愛國情愫和治學精神,影響著一批批學子,她更是一位品格高尚的校長。(全文見《復旦人》第2期,在線閱讀請點擊這裡)

蘇步青:好大一棵樹

「蘇步青」的名字,對大部分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他冠有各種名銜:數學家、教育家、校長、主編等等。對於教育的無比熱愛,甘願坐「冷板凳」,研究基礎數學;高度的責任心,驅使他首倡恢復研究生;由於他的傑出貢獻,「蘇步青獎」,成為以我國數學家名字命名的第一個國際性數學大獎。

蘇步青及其弟子,或者有過人的天賦,或者有出眾的美德和業績,兼而具備深厚人文底蘊,受到社會普遍敬仰。當年,陳建功與蘇步青懷著愛國情懷,從海外歸來,下決心要為國家創辦一流的數學系。經歷幾代人的奮鬥,今日,他們的理想正在得到實現。(全文見《復旦人》第3期)

譚其驤:一身皆正氣 滿紙皆珠璣

譚老的一生除了《長水集》這部屬於自己的著述以外,別無他著,而像他這樣博大精深的史學大師,本該著作等身。

在他的學生金沖及教授看來,「如果先生把時間和經歷用在個人的研究工作上,那不知可以寫出多少論文和專著來。」

確實,從50年代中後期開始,譚先生就一直是國家大型集體編寫任務的負責人,從《中國歷史地圖集》,到《歷史大辭典》,再到《肇域志》,一項未完又上一項。偏偏他是一個極不願意在國家任務完成以前搞個人著作的人,「先生對集體優勢很是強調和重視,」葛劍雄說,「我們勸先生寫點東西,他卻不以為然。」

不過,譚先生抽不出時間寫書,倒願意花幾個星期看一篇博士論文。可以說,名利對他,一直都是「浮雲」一般的存在,對於學術,他很少計較個人得失。(全文見《復旦人》第10期)

李嵐清:母校校訓是我一生的座右銘

母校的校訓在我的思想上是真正起了作用的。在國務院工作時,我有自己的小課堂。時間有限,我盡量擠時間學習。我還把遇到的問題記下來,請一些專家、教授來幫我解答。我到現在還在請人給我上課,當然不是為工作了,是為自己的興趣。任何東西,不在乎全,而在乎真正把它當作自己的指導,身體力行,那就有用了。因此,我們不要只把校訓當作一種口號,而要真正拿來指導自己的思想、學習、工作和為人。(全文見《復旦人》第14期)

胡思得:中國核研究的「胡司令」

胡思得(中)

在胡思得院士辦公室里擺著一張字匾,寫著「思而有得」四個大字,他說這四個字正好包含自己名字的含義,但實際上還有一層意思。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季氏第十六》)胡思得的兩位哥哥分別起名「思明」「思聰」,他在家中年齡最小,便用這第九思—見得思義,意思是說在利益面前,要想到自己應該堅守的道義。

1958年胡思得從復旦大學畢業,分派到九院(即現在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工作,這是兩彈元勛鄧稼先曾經工作過的地方。作為核武器研製的參與者,胡思得和他的前輩們都有著共同的人生軌跡——將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的核事業。(全文見《復旦人》第13期)

蔡祖泉:萬盞華燈亮神州 一顆丹心照後人

我國電光源史上第一個高壓汞燈、第一個鹵鎢燈、第一個長弧氙燈、第一個氪燈等十餘類照明光源和儀器光源,忠誠記載著中國「電光源之父」蔡祖泉教授數十載在創新求索之路上的堅實腳印。

透過他發明創製的盞盞「神燈」,我們能清晰感受到他那永不停止的腳步和那顆永遠跳動的紅心。他一心為黨為國為人民,撫今追昔,一件件小事無不體現著一名老共產黨員的崇高品德,無不閃爍他人格的魅力。(全文見《復旦人》第3期)

陸谷孫:義命自持 屹立不動

在《大中華漢英詞典》中,他十分鐘愛、經常念叨的一個條目是「春蠶到死絲方盡」:The silkworm spins out his life, and, wrapping himself in his labor, dies.我想,他主編的大辭典,當代學人奉為圭臬,但與此同時,誠如他自己所言,又是「一種物化了的巨大的吞噬力量,無情地消耗著編纂者的心血,乃至生命」。

今日緬懷谷孫的義命自持和醒世育人,敬佩他的「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也許因此「更受策勵,更為寬容,更恬淡名利,對生與死、靈與肉,短暫與永久,作更深沉的哲理思考」。(全文見《復旦人》27-28期合刊)

嚴幼韻:謙誠厚愛

她是與復旦同齡的首屆女學生,上海灘的富家大小姐,戰亂時期的外交官夫人,「民國外交第一人」顧維鈞的晚年伴侶,也是子孫們愛戴的Grandma。她是整個近現代史的見證人。嚴幼韻的一生,跨越了一個多世紀的沉浮,並沒有被歲月的滄桑淹沒,而是沉澱得越發美麗……(全文見《復旦人》第14期,在線閱讀請點擊這裡)

預告

從下周起,我們將於周二不定期推出欄目——「大時代里的復旦人」,與所有校友共賞《復旦人》文章,共品時代人生,敬請期待。

素材整理:張慧琳 李智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復旦大學校友會 的精彩文章:

TAG:復旦大學校友會 |

您可能感興趣

AdTiming、獵豹遊戲、游道易、焦揚網路:遊戲出海變現到底走到了哪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