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照片:探尋廣州舊景前身 歲月回眸嶺南奇觀

老照片:探尋廣州舊景前身 歲月回眸嶺南奇觀

清代五層樓「嶺南奇觀」——鎮海樓 ,坐落在越秀山小蟠龍岡上。該樓同時也稱為「望海樓」,因當時珠海河道甚寬,故將「望江」變為「望海」。又因樓高5層,故又俗稱「五層樓」。樓前碑廊有歷代碑刻,右側陳列有12門古炮。(來自《老廣州影像館·新城舊影》)

30年代漢民北路,民國的時候廣州分為28個行政區,漢民區是其中一個區。漢民區就是永漢區,舊永漢路即現在的北京路一帶。說起來這條路改了好幾次名,清朝叫永清路,辛亥後叫永漢路,後來為了紀念胡漢民改為漢民路,解放後復稱永漢路,現在改為北京路至今。

30年代廣州的花尾渡,背景是愛群大廈。在大海和江河中行駛的航輪、小艇、自古以來就是廣東的重要交通工具。花尾渡是中國內河航行的客貨平底木駁船。因早期這種船的尾部飾有華麗的龍、鳳、花卉等圖案而故名。據考究,花尾渡在全世界只在廣東和廣西才有,獨具嶺南特色。它乘坐平穩、舒適,設施完善,受乘客喜愛。

民國的中國戲院,那個時代廣州的戲院行業十分繁盛,1921年至1938年期間已有數十家戲院,位於財廳前騎樓的中國戲院便是其中一家。騎樓頂還有「中國」二字,財廳前這座騎樓經歷無數變遷,中國戲院舊址曾為中國工商銀行,現為服裝專賣店、食店的店面。

1937年竣工的愛群大廈。位於廣州市越秀區沿江西路113號是廣州市旅遊局屬下的一間三星級酒店。在1937年至1967年作為「廣州第一高樓」的地位保持了整整30年。因由香港愛群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投資興建,1952年易名愛群大廈。曾奪廣州建築物之冠,被當時新聞界譽為「開廣州高層建築之新紀元」,並以設備最新式、完善、豪華而著稱。

孫中山讀書紀念碑,孫先生讀書治事處紀念碑位於越秀山南面百步梯的半山坡上,即孫中山於1921年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時,曾和宋慶齡居住過的「粵秀樓」遺址。1922年6月26日,陳炯明背叛孫中山,發動武裝叛亂,孫先生和宋慶齡夫人是從這裡脫險的。

抗戰勝利日機殘骸在五層樓下。上世紀30年代,山頂建中山紀念碑處有觀音閣遺址,市民還稱此為「觀音山」。「五層樓」前西南角,有一架日本戰機殘骸。驟見此物,略感新奇,跟著怒從心起。想起抗戰期間,東洋鬼子的獸行,即使廣東未淪陷地區,很多縣城甚至圩鎮也被轟炸。心中就覺得,不必掛牌,這也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50年代的大鐘樓。大鐘樓是廣州近代西方新古典主義建築的代表作之一,俗稱大鐘樓。鐘聲清脆,聲聞十里,在芳村也能體聽到。大樓在1916年由美國建築師設計的,連鐘樓高31.85米,主要建築材料均由美國進口。清康熙二十三年,即1684年,清政府正式公布開放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四省沿海為主通商貿易地點,並在廣州、漳州、寧波、雲台山設立了四個海關,開放對外貿易。這海關大樓和再遠一點的十三行便是很好的證明。

60年代德大鐘樓。說起「大鐘樓」為何造成歐陸風格,原來還有一段「古」。創建於1685年清朝康熙年間的粵海關,是中國首批四個海關之一。1859年二次鴉片戰爭時期,關務停頓,清政府遂聘三名洋人為稅務司「幫辦稅務」,成立了粵海新關。當時的稅務司署在長堤的兩層平房內辦公,後因年久失修,從1913年起在當年辦公場地旁修建「大鐘樓」,1916年大樓建成後,洋人稅務司即搬進大樓辦公。

《老廣州影像館·老葉看廣州:新城舊影》輯成帶有舊照片的短小精悍文章,舊街巷、老戲院、百年老號、傳統風俗……猶如一幅幅獨特嶺南韻味風俗畫,反映羊城特定的歷史變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義東 的精彩文章:

我感覺認識的人越多,就越喜歡動物
人類對動物有一種熱愛,動物是人的一面鏡子
他們猶如世界的眼睛,讓我們觀察了解世界
宇宙之浩淼時空之無,限跌入另一個時空,探索更廣袤的世界
離開我們許久 卻依然活在記憶里的黃家駒

TAG:宋義東 |

您可能感興趣

老照片:19世紀中期的舊金山泛黃舊景
世界盃帶火全球最霸氣的國家,面對破產危機依舊景點免費,只為讓遊客享受極致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