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做有態度的軍工廠:防空導彈是這樣造的

做有態度的軍工廠:防空導彈是這樣造的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近年來,我國單兵攜帶型防空導彈發展迅速,憑藉穩定的技術性能和優異的實戰表現,在國際上受到廣泛關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某總體總裝廠,是國內主要生產單兵攜帶型防空導彈的軍工企業之一。跟著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一起走訪這座軍工廠,探尋新型防空導彈一飛衝天背後不為人知的研製歷程。

「利劍」出鞘 一「劍」封喉

——看一家有態度的企業如何打造共和國防空導彈

解放軍報記者 賴瑜鴻 通訊員 李振剛 陳艷娜

造中國最好的單兵防空導彈

2002年8月的一天,車臣地區,起飛不久的俄羅斯米-26直升機成了活靶子,被武裝分子發射的一枚導彈突然命中,墜毀後迅速變成巨大的火球,120多名俄軍士兵喪生。這枚威力巨大的導彈,正是SA-7單兵攜帶型防空導彈。多場局部戰爭表明,集體積小、重量輕、隱蔽性好等優點於一身的單兵攜帶型防空導彈,已成為打擊低空飛行目標的有效武器。

近年來,我國單兵攜帶型防空導彈發展迅速,憑藉穩定的技術性能和優異的實戰表現,在國際上受到廣泛關注。去年8月,在俄羅斯舉辦的「國際軍事比賽-2016」中,中國代表隊使用國產某新型攜帶型防空導彈奪得7個參賽國中綜合總評第二名的好成績。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某總體總裝廠,是國內主要生產單兵攜帶型防空導彈的軍工企業之一。近日,記者走訪這座軍工廠,探尋新型防空導彈一飛衝天背後不為人知的研製歷程。

跨代研製,第三代產品「應運而生」

形態各異的導彈樣品、分門別類的影像圖片、精彩翔實的資料介紹……在該廠的展覽館內,記者有幸見到了我國單兵攜帶型防空導彈的「大家族」。

「單兵攜帶型防空導彈自誕生以來,已經發展了三代。」廠長唐衛國介紹,目前他們生產的導彈屬於最新的第三代產品。然而,在歷代防空導彈展示區里,記者卻沒有發現第二代產品的蹤影。「由於第一代產品落後於國外同行,第一代產品停產後我們直接跨代研製出第三代。」唐衛國解釋說。

「相比前期產品,第三代的主要特點是具備了抗紅外誘餌干擾能力。」唐衛國說,他們研製的國產單兵攜帶型防空導彈採用先進的抗干擾技術,能有效對抗多個紅外干擾物。

聽完唐廠長的介紹,記者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近距離感受它的風采。穿戴好防靜電服和鞋帽,記者來到了部裝車間制導艙試驗室,只見導引頭綜合測試平台在高速運轉,發出刺耳的聲響。導引頭,正在模擬各種複雜條件下對「目標」進行跟蹤捕獲。

「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綜合測試平台,能夠有效提高防空導彈的精確制導能力。」唐衛國解釋說,它能模擬複雜的強幹擾戰場環境,檢驗導彈的抗干擾和打擊摧毀能力,確保導引頭各項性能參數達標。

跨代研製,說起來輕鬆,做起來很艱難。回想第三代產品攻關的艱苦歲月,負責產品工藝設計的副總工程師顏松(化名)談起了某關鍵部件尾線設計製造的一段經歷——

尾線是防空導彈捕獲目標和實施攻擊的信息通道。從外觀上看,就是幾根超細的金屬線,而細細觀察會發現,尾線都裹著一層薄薄的「外衣」,他們稱之為「尾線穿衣」,目的是實現信息傳輸的及時、穩定和準確。因此「外衣」的材質,必須滿足「既要細,又要結實;既要抗高溫,又要耐低溫」等諸多苛刻條件。顏松和同事們根據設計要求,經過反覆測試,選定了新疆的紗和重慶的棉。為了讓新疆的紗「貼身」穿在髮絲般細的金屬線上,讓重慶的棉裹緊尾線整體,達到緊緻密閉的效果,他們艱苦攻關,最終成功研究出恰當的方法。

「武器裝備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唯一途徑就是自主創新。」顏松坦言,航天科工人身上都有一股不服輸的精神,經過十多年的艱苦攻關,他們相繼攻克了跨代研製過程中諸多技術難題,第三代單兵攜帶型防空導彈一次性通過試驗檢驗。隨後,該型防空導彈裝備陸軍部隊。

精於毫末,絕不能讓導彈帶「病」出廠

單兵攜帶型防空導彈屬於高科技精密製品,在研發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出現質量安全問題。

在該厂部裝車間大樓里,記者發現,大到導彈架構、小至一絲一線,生產工人對各個生產環節都反覆對標檢查,消除一切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

線包是核心部件導引頭內的關鍵零件。線包繞制被稱為「指尖上的芭蕾」。走進線包班,已經從事線包繞制工作25年的班長楊師傅正帶領著年輕的組員們小心地繞制線包,直徑不到0.05毫米的銅芯漆包線在她們熟練細緻的操作下,密密匝匝地繞制在拳頭大小的線圈上。

「每個線圈繞制看似簡單,卻要經過同軸度、位置度等各類技術指標的反覆檢測。」部裝車間副主任姜永武說,為了確保導引頭的性能良好,線圈的誤差不能超過一根頭髮絲的直徑大小。

既然人工耗時費力,為什麼不用機器代替人工操作?姜永武解釋說,使用機器繞制的線圈只能達到檢測標準的較低要求,各項指標都不如人工操作。為了保證成品的高質量,他們對每一個零部件的生產加工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在精鉗班,高級技師張明在25倍顯微鏡下對組合件進行去毛刺處理,這項工藝誤差要求控制在1微米以內;在慣性儀錶中心拋光班,技師胡宇對外形比硬幣還小的平板透鏡進行拋光,面形誤差必須控制在0.5微米;在數控車間,綽號「車工一把刀」的技師梁祚慧對連手指甲都夾不起來的插針,一遍又一遍地打磨……

「人工操作雖然耗時費力,但往往能打造出軍工精品。」姜永武說,在他們心中時刻緊繃精品意識這根弦,確保每一個部件符合標準。

面向戰場,提升導彈的實戰效能

去年盛夏,西北大漠。藍方一架靶機高速襲來,並釋放出2枚紅外誘餌彈,紅方射手肩扛國產新型防空導彈,快速捕捉、穩定追蹤、鎖定發射,導彈如「利劍」呼嘯而出,直撲目標……

「別說2枚誘餌彈,再多幾枚誘餌彈,命中真實目標也不在話下。」談起這款防空導彈的優異表現,陸軍武漢軍代局某軍代室總代表鄒侃介紹說,這款防空導彈採用了最新的抗紅外干擾技術,具備全向攻擊目標的能力。近些年,軍代室和工廠按照部隊實戰化要求,開展了「模擬訓練+跟產培訓+實戰保障」的「三位一體」技術服務工作,為部隊培養了一批優秀射手。

在模擬訓練系統研發過程中,軍代室和工廠技術人員走訪空軍部隊和科研院所,收集各類戰機的詳細參數,建立目標和飛行軌跡模型,把系統軟體分為場景、氣候、目標、判定等多個子系統,營造逼真的戰場環境。

去年,陸軍某部組織單兵迎面射擊、尾追射擊和行進間射擊高速靶機等高難度課目訓練。當時正值高溫多雨季節,地面地物和空中積雲反射紅外信號強烈,儘管這樣,經過培訓的射手實現了導彈在複雜條件下成功攔截靶機。

「實戰是檢驗戰鬥力的唯一標準。」談及國產攜帶型防空導彈的未來發展趨勢,唐衛國表示,下一步他們將進一步提高導彈抗干擾和全方位打擊能力,採用智能化制導技術,讓防空「利劍」更加鋒利。

唯創新者常勝

李 峰

1999年3月的一個夜晚,一架F-117隱形戰鬥機在完成空襲任務後返航。突然,一枚地空導彈呼嘯而起,這架當時最先進的F-117戰機隨即被擊毀。擊中F-117的正是當今大名鼎鼎的「山毛櫸」導彈的前身,而「山毛櫸」的生產者,更是催生出「道爾」、S-400、S-500等多款高精尖防空導彈的軍工廠——俄羅斯金剛石·安泰公司。

「融最前沿科技與一流設計於生活」,是金剛石·安泰的企業箴言,也是創新發展的動力之源。作為俄羅斯最大的製造防空導彈的企業,如果一切進展順利,金剛石·安泰將在未來數年擁有整個空天防禦系統相關武器裝備研發、生產、保養、維修和報廢處理的能力。

這種堪稱全面的生產能力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在21世紀初,總統普京親自簽令組建,由俄羅斯兩大防空企業金剛石和安泰公司合并成立。雖然含著「金湯匙」出生,但成立之初,金剛石·安泰遭遇了系統臃腫、難以管理的「瓶頸」。公司管理層在國家與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在俄羅斯軍工企業中率先實行股份制,消除企業間的內部競爭,建立更為高效的管理體系。

得益於不斷革新,如今的金剛石·安泰在俄羅斯17個地區擁有超過60家工廠、子公司和分支機構,成為防空導彈研發生產的強大企業 。

「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在科技快速發展的軍工領域,亦是這樣。金剛石·安泰並沒有放慢前進的腳步,一邊研製生產世界上先進的防空導彈,一邊培養人才打造更為強大的空天「利劍」。若要問金剛石·安泰成功的秘訣是什麼?金剛石·安泰一定會給出這樣的答案:創新是他們的制勝法寶。

李志強:有一雙「透視眼」

鍾立龍 李 靜

人物小傳:李志強,中國人民解放軍5721廠技術員,首屆軍民融合職業技能競賽無損檢測組第三名,第十三屆全國工程建設系統職業技能競賽無損檢測組銀獎。

無損檢測領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無損檢測員至少需要3到5年的磨練,而要成為一名真正優秀的無損檢測員需要一生為之努力。自2007年進入無損檢測行業以來,李志強追求卓越的步伐從未停歇。

在剛剛結束的第十三屆全國工程建設系統職業技能競賽中,李志強獲得了無損檢測組銀獎的好成績。

鮮花和掌聲過後,一切回歸到平常,李志強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日常維修檢測工作。無損檢測的每一項工作、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細節都要求極高,且重複繁瑣,但李志強從不簡化程序、更不會降低標準,發現不良「苗頭」不弄清原因絕不罷休。

2010年的一次無損檢測經歷,給李志強留下深刻印象。「有一個小痕迹,我看看是什麼?」李志強突然叫停檢測進程,原來他在飛機起落架活塞桿上發現一處2毫米長、月牙狀的小痕迹。

「活塞桿從沒發生過問題,再說那也不在檢測範圍內。」同事們都覺得李志強小題大作了。

「絕不能讓飛機帶著隱患上天!」面對同事們的質疑,一向沉默寡言的李志強堅持檢測。一遍遍的磁粉檢測後,並沒有弄清「月牙紋」的原因。

不能放過任何一種可能。在他的堅持下,監測組褪去鍍烙層進一步檢測,最終,一個致命的隱患浮現出來——活塞桿上有一條細小的裂痕!

「這架飛機再有起落很可能會發生起落架折斷,後果不堪設想!」真相大白後,在場的人冒出一身冷汗。

「無損檢測是飛機修理中極為重要的一道程序,飛行安全就掌握在我們這些人的手中,產品安全面前疏忽不得。」李志強說。

同事們常說,李志強有一雙「透視眼」,他總能察覺到別人看不到的問題與隱患。

去年年底,工廠指派技術員前往某國完成某型飛機特檢任務,而該國軍方點名邀請李志強參加。他們怎麼會知道李志強的呢?事情還得從之前的一段經歷說起——

2015年,工廠派李志強等人到國外執行某型飛機特檢延壽任務。在對一架飛機減速板進行無損檢測時,李志強發現了一條裂紋。

由於裂紋位置靠近發動機,需要「脫髮」後進一步驗證。「『脫髮』操作異常複雜,有這個必要嗎?」該國一名軍官對眼前這位年輕人產生了質疑。現場,很多人為李志強捏了把汗。

在李志強的據理力爭下,對方最終同意「脫髮」驗證。就在發動機脫離驗證的那一刻,一條清晰的裂紋出現在大家眼前。緊接著,李志強又陸續發現多架飛機不同部位出現的裂紋。「中國大師,good!」在場的工作人員由衷地讚歎。

李志強常說:「精益求精、追求極致是工匠人一生的職業操守,再平凡的崗位也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消除浪費才能創造價值

張容瑢

幾十年前,一位年輕人應聘到美國一家石油公司,他所負責的工作非常簡單,就是巡視並確認石油罐蓋有沒有自動焊接好。他發現焊接機每次沿著蓋子轉一圈,固定滴落39滴焊接劑,焊接工作便會結束。一天,他突然想到:如果在焊接時能減少一滴焊接劑,是不是就可以節約一些成本?

一番細緻研究後,他製造出「38滴型」焊接機。新的焊接機每次可以節省一滴焊接劑,但就是這一滴焊接劑卻給公司節省了不少成本。這位年輕人就是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

浪費是一個積少成多的過程。通俗地說,凡是沒有創造價值的行為都是浪費;創造了價值,所用資源超過了「絕對最少」的界限,也是浪費。

企業生產中,因產品質量問題造成批量返工的事件時有發生,因配套問題停工待料並不少見。庫房裡囤放著一批批報廢的貨品和零部件、辦公區域水電浪費、紙筆耗材無度……這些問題現象比比皆是。

儘管許多公司這些年在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升技術創新、精簡組織機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企業核心競爭力不足、勞動生產率不高的情況時有發生。

在精益生產中,有這麼一個例子:如果說一件產品在日常售價中,成本佔90%,利潤佔10%,那麼要想提高一倍利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減少一成的浪費成本,這種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方式就能提高利潤,創造價值。

一些優秀企業,它們在市場競爭中,各有各的獨門絕技,但它們在對待浪費的「零容忍」和成本的極度「摳門」上,都是出奇的一致,無一例外。

紅蜻蜓集團經過3年反覆試驗,用水性膠替代了傳統的膠水,一年節省了250萬人民幣;台灣郭台銘創辦了鴻海集團,他要求公司走廊上的燈必須間隔點亮,在用餐時間辦公室的燈也要一律熄滅。

成由節儉敗由奢。反對浪費,提倡節儉,是優秀企業共同擁有的基因。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精打細算、集腋成裘的過程中,不斷提升企業經營管理能力,進一步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進而在百舸爭流的市場競爭中擁有一席之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向東南亞兜售武器,日本有何陰謀?
軍考前有點緊張?放輕鬆,心理輔導「上線」啦
心路——轉業後,我是如何寫出百萬暢銷書的
井岡山鬥爭中曾走出56名開國將帥
10天83個訓練科目,「魔鬼周」的挑戰你敢來嗎!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

您可能感興趣

空調工廠造高射炮,玩具廠造突擊步槍,軍工廠這麼「不務正業」?
走進俄羅斯軍工廠,堅船巨炮是這樣煉成的
被炸的不是普通軍工廠,是導彈組裝線,敘軍用火箭彈報復以色列?
研製56式衝鋒槍的老軍工廠,現在空無一人,裡面的裝備都排的很整齊
印度軍工廠最大的敵人:不是巴基斯坦 而是印度軍隊自己
防彈衣真的擋不住步槍子彈嗎?軍工廠的人告訴你
私人造的火箭超越的所有國家!軍工廠臉上無光!
解密老照片:二戰蘇聯令人震撼的軍工廠,就是靠它拖垮了強悍的德軍
最「秘密」的工廠,比軍工廠還嚴格,員工都是穿尿不濕上班!
有了這些設計,軍工廠打算只生產一把手槍嗎?靠賣配件,衝鋒槍狙擊槍都有了
美國的綜合實力這麼強,為什麼國防部不自己建造個軍工廠呢?
聞名世界的AK47就是這樣被製造出來的,軍工廠猶如小作坊!
穿著防彈衣被槍打中是什麼感覺?有人身中27槍不死?軍工廠告訴你
軍工廠「不務正業」 造製冷設備和空調 組裝高射炮至今活躍戰場
中國軍工廠的副業:戰機廠造冰箱,直升機廠造麵包車
美女帶你走進泰國軍工廠:能生產先進火炮,炮彈也能自己造
中國有個軍工廠是私人辦的,國家有點不放心,廠名被迫加了一個字
鏡頭下:抗戰時期真實的日本軍工廠,武器讓中國軍人羨慕
「火神」是如何煉成的?走進俄軍工廠實拍火炮生產流程
在最困難的時候,中國向這家軍工廠伸出援手,如今它用一流的戰機報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