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軍費增長領跑:卡達斷交後斥120億美元購美72架戰機
美國空軍官網 F-15E戰鬥機圖
卡達斷交風波一周以來,中東域內國家開始釋放緩和事態、解決危機的信號。近期,美國防部確認,美國和卡達國防部長會面後簽署了協議,美國將向卡達出售72架F-15QA戰鬥機,總價值120億美元。
一
卡達斥資120億美元購美72架戰機
據觀察者網,五角大樓發言人確認,美國防部長馬蒂斯和卡達國防部長哈利德·阿提亞在14日會面後簽署了協議書,美國將以120億美元的價格向卡達出售72架F-15QA戰鬥機。這一意向協議最早在去年11月由美國國務院公開,當時宣稱的交易金額高達211億美元。不過,按照慣例,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最初宣告的交易金額通常高於最終協議,最終這次交易的金額僅略超最初宣告金額的一半。
據彭博社稱,這份協議終於落實對於波音來說是好消息,因為從一年多前開始波音的F-15生產線就面臨沒有新客戶的問題。14日早些時候,波音軍工部門總裁林恩·卡特似乎已經得到了這個好消息,他說:「這是一項對外軍售,這需要聽美國空軍的意見。顯然的,我們需要等待國會的最終決議。我們和國會、軍方將密切合作,目前正在開展關於卡達的工作,我們將等待時間證明一切。」
這次協議簽署時機敏感,因為這恰在美國和卡達關係受到考驗的時候,眾所周知,美國總統特朗普不久前剛剛發表了指責卡達支持恐怖主義的言論。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此前表示這一言論並不表示美國對卡達政策出現改變,這讓擔憂特朗普的聲明可能導致卡達拒絕美國繼續使用軍事基地的媒體鬆了口氣,目前美國在卡達駐軍10000人,在這裡部署了B-52轟炸機、C-130運輸機KC-135加油機和E-8指揮機,卡達的基地是美國干涉敘利亞局勢的重要出發陣地。不過,此前多名國會議員已經向媒體透露他們對於向卡達出售戰鬥機協議一事很有信心。
二
中東多項高額支出 勾畫軍費脈絡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數據,2015年沙特軍費開支高達872億美元,超過俄羅斯和英國位居世界第三。而中東軍費開支跨過「百億俱樂部」門檻的地區國家達到7個之多,包括了阿聯酋、以色列、土耳其、伊拉克、阿爾及利亞、伊朗和阿曼,其中阿聯酋的軍費甚至超過200億美元。中東國家總體高昂的軍費狀況呈現出3大特點。
首先,軍費總額增幅明顯,GDP佔比明顯偏高。以第一名沙特為例,自2011年以來一路飆升,佔比更是從2011年的7.2%上漲到2015年的13.5%。單年沙特軍費增幅中,2014年較之2013年,增幅高達20%,放眼全球,能與其比肩的國家屈指可數。2009年-2014年間,軍費開支翻了一番,增幅達95.6%。考慮到中東素來是全球軍費增長「最狠」的地區,這個數字並不顯得很突兀,同一時期就有3個國家的軍費開支增幅超過沙特—伊拉克220%、阿曼144%和巴林105%。事實上,中東地區軍費支出常年保持在GDP佔比4%以上,遠遠高於世界其他地區。除了土耳其和埃及之外,海灣國家的軍費GDP佔比一般都在6%以上,以色列也一直在6%徘徊。動亂國家如伊拉克、敘利亞等國也高於5%,2015年伊拉克GDP佔比更是高達7%。這些數字均高於同期歐美髮達國家(歐盟主要國家軍費開支比例為1%-2%),同時也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2015年4月,沙特聯軍空襲葉門首都機場,航空公司客機被炸毀
其次,軍費支出大量用於武器裝備貿易。中東地區的這些國家,由於自身的工業基礎薄弱,所以很難靠自身力量生產複雜的武器系統,完全通過產業發展自主提升國防工業能力是一項極為艱難而漫長的工程。得益於石油經濟的高收入,進口武器就成為這些國家彌補自身欠缺、快速提升國防力量的首要方式。根據SIPRI2017年2月發布的報告,中東地區過去5年中武器進口量同比增長86%,佔全球進口總量的29%。
再次,密集地區軍事行動導致軍費上漲。由於發起地區軍事行動,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和土耳其等國增加了軍費支出。2014年,沙特、阿聯酋、巴林、卡達和約旦開始參與美國主導的敘利亞空襲行動。隨後由於沙特「南大門」葉門局勢的持續惡化,軍事重心開始逐漸轉向葉門。2015年4月,沙特率領10國組成的國際聯軍發起代號「果斷風暴」的空襲葉門行動,隨後還派出大量地面力量挺進葉門。這一行動僅在2015年當年就花費了接近5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對葉門政府軍的軍事援助。伊朗則在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行動發起後,派出精銳力量革命衛隊在地面支持敘利亞政府軍的反恐行動。隨後還出資組建外國志願軍進入敘利亞和伊拉克,並積極資助黎巴嫩真主黨和葉門胡塞武裝。此前報道稱,伊拉克和敘利亞戰場陣亡的伊朗戰士已達到2100多名,如此重大的人員損失也說明了伊朗的介入深度。土耳其2016年8月也發起了「幼發拉底盾牌」越境軍事行動,在敘利亞北部參與打擊「伊斯蘭國」。可以說,中東地區主要大國在最近幾年都發起了大規模軍事行動,軍費支出的上漲也就不足為奇。
三
複雜地區形勢 凸顯防務緊張
軍費的變化往往反映地區安全格局的改變,中東地區軍費持續數年的連續上漲正契合這一點。中東軍費開支的上漲一方面源於「阿拉伯之春」後地區安全形勢的急轉直下,另一方面也源於美國近乎無所作為的表現加劇了地區大國爭奪地區影響力的戰略博弈。
2016年8月,土耳其發起了「幼發拉底盾牌」越境軍事行動,在敘利亞北部參與打擊「伊斯蘭國」
2011年發端於突尼西亞的「阿拉伯之春」,攜風帶雨橫掃幾乎整個中東世界,利比亞內戰、敘利亞內戰、葉門內戰接踵而至。地區大國埃及政局也一波三折,國家實力元氣大傷,昔日的地區影響力也一去不復返。2011年12月最後一批美國軍隊撤出伊拉克防區,倉促的做法使伊拉克局勢持續陷入動蕩。趁著敘利亞四分五裂的混亂局面和美軍在伊拉克留下的權力真空,「伊斯蘭國」乘虛而入,勢力逐漸壯大,形成了「事實國家」。葉門局勢同樣混亂不堪,胡塞武裝和前總統薩利赫結盟對抗葉門哈迪政府,「基地組織」半島分支趁機做大,「伊斯蘭國」也在渾水摸魚。可以說,過去的5年,從西到東,從南到北,整個中東地區已然「亂成一鍋粥」,地區安全形勢急轉直下。這種情況下,中東大小國家紛紛提高防務開支水平,通過增加武器裝備數量和更新武器裝備質量,來拒止潛在的「禍水東流」。
而加劇地區不穩定局面的,還有奧巴馬政府堪稱失敗的中東外交政策,放棄埃及穆巴拉克政權,導致災難性後果的伊拉克撤軍,伊朗核協議傷害盟友以色列、沙特,敘利亞問題上近乎無所作為的表現……混亂不堪的中東泥潭,美國在中東地區事實影響力的減退,給地區主導權的歸屬留下懸念,原本地區戰略均勢開始被打破。伊朗通過大力支援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和拉攏伊拉克什葉派主導的政府,趁機利用軍事手段在中東腹地的「黎凡特地區」構建了東起黎巴嫩(真主黨)西至伊朗的「什葉派之弧」,在國際制裁的陰影下下出了一副地緣好棋。沙特面對敘利亞和葉門一南一北的亂局,也開始尋求主動作為,通過領率海灣多國的軍事行動,遏制什葉派力量的南北戰略夾擊,強化其地區號召力及影響力。土耳其也利用其在敘利亞問題及歐洲難民問題的有力話語權,通過軍事行動和國際談判發揮自己的地區影響力,以色列也藉著時不時對敘利亞境內真主黨武裝的轟炸保持對伊朗崛起的警惕。隨著敘利亞和葉門局勢發展,地區大國的戰略博弈日趨白熱化。
阿聯酋設計製造的「聯合」-40察打一體無人機
四
扭轉失衡比例 圖強自主軍工
近年來,武器裝備採購佔據軍費支出過高比例的失衡局面引起了中東各國的關注。尤其是缺乏自主軍工的尷尬,不僅導致維護和修理複雜軍事裝備能力極其有限,而且先進的武器裝備投入實戰檢驗後「小問題」誤事現象頻發。因此,沙特等多國紛紛著手布局自主軍工產業,打造自給自足的武器生產,也希冀藉此改善強化非石油經濟。
沙特政府2016年宣布,計劃到2030年讓本土企業承擔半數以上的武器裝備採購項目。目前沙特正在採取積極舉措,改善武器裝備本土供應比例不到2%的窘境。一方面,沙特開始在武器裝備採購談判時,要求技術轉讓建立產品生產線。除此以外,沙特還開始在本土進行裝配「悍馬」軍車底盤的生產工作。而另一方面,沙特嘗試與外國防務企業建立合資企業,將技術開發帶給本土。沙烏地阿拉伯先進電子公司與美國雷神公司簽署了合資為沙特政府提供網路安全服務的合同。沙特阿爾薩拉姆宇航工業公司2016年在投資方美國波音公司的幫助下開始組裝機翼和前機身的生產工作,以為沙特空軍升級F-15戰鬥機。該公司還正在將業務擴展到直升機的維修上,並計劃在2030年前製造第一架完整的飛機。
土耳其計劃總共建造12艘「島」級護衛艦
阿聯酋也正在通過資金支持政策和本地採購計劃等大力推進本國軍工企業的發展,取得了一系列的顯著成果。2014年底,阿聯酋對國內10餘家軍工企業進行整合,組建了全新的阿聯酋防務工業公司(EDIC),並由法國泰雷茲集團前負責人Luc Vigneron出任公司CEO。而其下屬的平衡精密工業公司也是中東首個能夠生產精確制導武器系統的企業。2017年2月的阿布扎比國際防務展上,阿聯酋國防部還與EDIC下屬的NIMR汽車公司簽訂了堪稱里程碑的大訂單,預計採購超過1750輛裝甲車。除此以外,阿聯酋還與本國企業簽署了涉及武器彈藥供應和海軍艦艇技術支持等內容的多項合同。阿聯酋還與俄羅斯簽署技術合作協議共同研製第五代輕型戰鬥機,此前阿聯酋還向俄羅斯出售過「聯合」-40察打一體無人機。阿聯酋同時還注重技術人才培訓,除了一般的武器交付培訓外,還與英國BAE系統公司聯合培養本國大學生。
土耳其和伊朗也在積極發展本國的軍事工業。軍事工業發展迅速的土耳其在與外國夥伴的密切合作下,正在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國的工業研發複雜的武器系統平台—包括「阿爾泰」主戰坦克、「島」級輕型護衛艦、T-129武裝直升機和「安卡」-S偵察無人機等。目前「島」級輕護艦已下水3艘,首批9架T-129A直升機也在2015年完成交付,而首批6架「安卡」-S偵察無人機也將於2017年交付。而受制於武器禁運等因素限制的伊朗也在抓緊發展本國軍事工業,「閃電」戰鬥機的研製就是其中代表。


TAG:軍工觀察 |
※2017年全球軍費開支1.7萬億美元:美國繼續領跑,中俄仍在追趕
※美債21.74萬億美元!美中東亞洲軍費17年來耗資5.9萬億
※2017年全球軍費高達1.7萬億美元
※22.2萬億美元美債利息5230億!美軍費預算7180億美元
※2018年美國軍費增長41.5%,美國軍費一年增長2419億美元
※擴軍4萬74個戰機中隊增軍費130億美元 這國要幹什麼?
※軍費大漲:2019年軍費突破7000億美元,軍隊進入新階段
※總兵力28.7萬,軍費331億美元,123億美元造核潛艇,比美國核潛艇還便宜
※一年軍費1300億美元,一架飛機花費超過200億美元,擁有3萬枚核彈
※海軍變陸軍?軍費總共60億 越南要拿20億購12架蘇57
※中國軍費將增長8.1% 達11069.51億
※美軍2020年軍費預算中,裝備研發費高達一千多億美元!
※美軍偷著樂:軍費猛漲200多億戰機採購量多了143架
※最令美國頭疼的是恐怖襲擊,911之後軍費開支達1.5萬億美元
※中美俄軍費對比:美國7200億美元,俄700億美元,中國是多少
※特朗普公布美軍2020年軍費,高達7500億美元,夠不夠花?
※美軍2019財年國防支出總額7170億美元,巨額軍費怎麼花?
※4萬架戰機、450萬噸戰艦、5萬億軍費,拖垮美國的信號越來越強烈
※6746億:美國2019軍費曝光 純買裝備就要1457億
※美軍費破7000億大關,土軍售捲入其中,F35或無法如期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