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斯大林為何屢次拒絕毛主席訪蘇?

斯大林為何屢次拒絕毛主席訪蘇?

資料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的一段時間,中共與蘇共既沒有結盟的條件,也沒有結盟的願望。毛澤東開始選擇的依靠對象是美國,而蘇聯最初看中的合作夥伴是蔣介石。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曾經兩次出訪蘇聯。其實,新中國成立前,毛澤東就曾經一再要求訪問蘇聯,但是都被斯大林婉言推託。

毛澤東急於面見斯大林,想和斯大林談什麼?而作為意識形態相近的蘇聯共產黨領袖,為什麼一再拒絕毛澤東的訪問?

沈志華,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國際冷戰史研究中心主任,曾經專程到俄羅斯和美國搜集俄國解密檔案,成為「在中國擁有冷戰史俄國檔案最全的專家」。在接受《京華周刊》記者採訪時,他的新著《無奈的選擇——冷戰與中蘇同盟的命運》即將出版。

沈志華認為,在國共較量中,毛澤東最擔心的是美國幫助蔣介石,而能夠阻止美國干涉的只有蘇聯。另一方面,毛澤東心裡清楚,中共長期在農村活動,對於建立新政權後經濟建設和城市管理幾乎一無所知,這就更需要親自去聽聽蘇聯的建議。

那時候,斯大林的心態如何?

沈志華說:「1948年中國的局勢還沒有完全明朗,莫斯科對美國的東亞政策捉摸不透。而蘇聯在歐洲已經陷入了與西方嚴重對抗的泥淖,柏林危機也使斯大林認識到雙方實力的差距。在這種時候,莫斯科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就是美國認定蘇聯有意在亞洲破壞雅爾塔協議框架,進而採取直接的武裝干涉政策,使蘇聯陷入兩面受敵的困境。這就是蘇聯不願擴大對中共援助的範圍和斯大林三番五次推遲毛澤東訪蘇的主要原因。」

「毛澤東離開可能會對戰事帶來不利影響」

毛澤東最早在什麼時候提出想訪問蘇聯?中俄兩國親歷那段歷史的當事人,有不同的說法。

當時中國國內的情況是這樣的:1947年3月,國民黨重點進攻陝甘寧邊區,中共中央主動放棄延安,不久,國民黨軍隊佔領延安。

毛澤東的俄文翻譯師哲回憶,斯大林聽信了西方傳言,以為中共在內戰中潰不成軍,賀龍、江青都已被俘。於是斯大林決定派飛機接毛澤東等主要領導人去蘇聯避難。

而時任蘇聯駐華使館參贊的列多夫斯基認為,早在1947年初,毛澤東就曾經通過當時蘇聯在中共中央聯絡員阿洛夫(化名捷列賓),提出希望訪問莫斯科的要求,而原因是「為了避免全軍覆滅,非常需要蘇聯給以更積極、更廣泛的幫助」。

對此兩種說法,沈志華有自己的見解:「這些說法很值得懷疑。當時莫斯科與延安和南京的電報聯繫非常頻繁,斯大林隨時都可以通過在中共中央的聯絡員和駐華使館了解中國局勢,根本不可能相信西方傳言。況且,毛澤東和斯大林都應該明白,如果中共真的到了這種地步(指全軍覆沒),蘇聯是不會插手的。」

沈志華說,目前看到的檔案文獻尚無法對這一問題做出具體判斷。不過,他傾向於認為,當時中蘇雙方都希望實現領導人直接會面,有助於互相了解情況。

無論如何,斯大林在1947年6月第一次表示同意毛澤東訪問莫斯科。

6月15日,在毛澤東身邊的蘇共中央聯絡員阿洛夫接到莫斯科來電:「請轉告毛澤東,聯共(布)中央認為,關於他前來莫斯科的事情不可走漏任何風聲。如果毛澤東認為這樣做是必要的,那麼,我們認為最好取道哈爾濱前來。如果需要,我們可以派飛機前往。」得此消息後,中共迅速在山西臨縣新建了一個簡易機場,以便蘇聯飛機降落。

然而,未等機場修好,7月1日,阿洛夫又接到斯大林內容迥異的另一封電報:「您有關毛澤東事宜和有關前線形勢的報告已收到。鑒於目前進行的戰役,毛澤東離開可能會對戰事帶來不利影響,我們認為暫時推遲毛澤東來訪是適宜的。」

沈志華分析,斯大林這樣說當然是一種託辭,那麼,斯大林的顧慮究竟是什麼呢?二戰後,美蘇由戰時合作急劇走向對立。斯大林更關注的是歐洲的利益,不想在亞洲和美國有進一步的衝突。

就在斯大林同意毛澤東訪蘇要求後不久,蘇聯外長莫洛托夫率領一個大型代表團前往巴黎,參加英法蘇三國外長會議,試圖以主動參與歐洲經濟社會的姿態,來阻止西歐成為美國的附庸。然而,莫洛托夫發現,因「馬歇爾計劃」,歐洲國家被分裂成美國和蘇聯的附庸已不可避免,兩大陣營對抗的大幕拉開。

在歐洲政治格局急劇變動的形勢下,斯大林認為接待毛澤東時機不適。

「鑒於戰局發展和安全,建議推遲動身日期」

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裡,中國革命形勢漸漸明朗,人民解放軍已經將主動權掌握在手中。一連串的捷報打動了斯大林,他認為有必要儘快與毛澤東見面談談了。

1947年12月16日,莫斯科通知阿洛夫轉告毛澤東:「蘇聯政府歡迎毛澤東前來訪問。」

沈志華據此認為:以蘇聯政府而不是蘇共中央的名義邀請毛澤東,說明斯大林很看重這次會面。

阿洛夫回電斯大林說,毛聽後「十分滿意」,說:「很好,現在我可以在那裡呆上3個月或半年」。至於動身日期,毛澤東認為,解放軍佔領平綏路後就可以出發了。

1948年上半年,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東渡黃河,到達晉察冀軍區司令部駐地河北省阜平縣城南庄。4月22日,周恩來通知阿洛夫,毛澤東準備5月初前往莫斯科,隨行的有夫人江青、女兒李訥和翻譯師哲。

未等斯大林回電,4月26日,毛澤東親自致電斯大林,詳細說明了他的安排:「我決定提前去蘇聯,擬5月初從河北阜平縣動身,在軍隊保護下越過京張鐵路……可能6月中能抵達哈爾濱,然後從哈爾濱去您那裡……我將就政治、軍事、經濟等重要問題向聯共(布)中央同志請教……此外,如果可能的話,我還想去東歐和東南歐國家,學習人民戰線工作和其他工作方式。」

為了表達這次一定要成行的堅定決心,毛澤東在電報最後寫到:「如果您同意擬定的計劃,那我們就按此計劃行事。如果您不同意,那就只有一條出路:我一個人去。」

「相比1947年,這次毛澤東訪蘇心情更加急迫。」沈志華說。

4月29日斯大林複電毛澤東,「同意您來蘇聯的計劃,您想帶誰來,您認為需要帶幾個人來都可以。」

但沒過幾天,5月10日斯大林又發電報給毛澤東,以戰局發展和安全為由,建議推遲動身日期。不過,斯大林客氣地說,「如果您決定不延遲動身日期,請您通知我們,何時把飛機派到何處」。

這一次,斯大林猶豫的原因是什麼呢?

北大歷史系教授楊奎松在《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一書中對此分析:當時,蘇聯共產黨與南斯拉夫共產黨發生了激烈的爭論。斯大林認為,南共領導人鐵托是代表農民階級,而非代表工人階級,因此把南共開除出「歐洲共產黨與工人黨情報局」。斯大林在內心深處認為,毛澤東跟鐵托一樣也是代表農民階級,這就是「半個鐵托」說法的由來。

還有一件事情是,當時的美國駐蘇大使發表一項聲明,稱正是來自蘇聯的擴張才造成了美蘇之間令人痛心的對峙。很顯然,美國有主動謀求緩和雙方對立的意圖,而這也是蘇聯巴望不得的。

斯大林看來,在這種情況下,讓正在與美國支持的蔣介石政府一較高下的毛澤東來到莫斯科,似乎不是那麼合適。

「糧食徵購工作開始,毛澤東來莫斯科定在11月底」

這個時候的毛澤東,已經向全中國發出了「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號召,新中國呼之欲出。

1948年7月4日,毛澤東在西柏坡打電報給斯大林,說自己身體已經好轉,故決定最近幾日動身前往蘇聯。「希望飛機在本月25日左右飛抵威縣。如果您決定通過海路接我們,希望船隻在本月底到達指定港口……即使海空路線都不行,我們也還是在本月25日左右北上。」

然而,7月14日,斯大林讓阿洛夫轉告毛澤東:「鑒於糧食徵購工作開始,從8月起,領導同志分赴各地,要在地方呆到11月底,因此聯共(布)中央請毛澤東同志把來莫斯科的時間定在11月底,以便能夠同所有領導同志見面。」

據阿洛夫7月17日報告,毛澤東對於再次推遲行程感到意外,並對斯大林提出的理由頗不以為然:「難道蘇聯如此重視糧食徵購工作,要黨中央領導人全都出動?」

當時,蘇聯衛國戰爭剛結束沒幾年,徵購糧食確實是件頭等大事。但是,顯然,以此為理由推遲毛澤東訪蘇,實在是一個借口。

沈志華表示,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看,斯大林改變主意恐怕還是與美國有關。一方面,1948年6月封鎖柏林導致的危機正處在關鍵時刻,莫斯科的注意力自然被吸引到歐洲。另一方面,斯大林錯誤地理解了中國國內的局勢,蘇聯駐華大使羅申報告,「國民黨政權已經不穩固,但是沒還有達到滅頂之災的地步」。

「斯大林一貫謹慎,給自己留了一步。」沈志華分析。

「您的莫斯科之行,會被敵人攻擊中共是莫斯科的附庸」

兩個星期後,7月28日,毛澤東對阿洛夫再次表達了急於訪蘇的意願。他說,有一些問題要請教斯大林,比如關於同小的民主黨派的關係問題和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問題,關於同美國和蔣介石作鬥爭的戰略計劃問題,等等。

斯大林遲遲沒有答覆。

9月28日,毛澤東給斯大林的電報中表示,有許多問題需要親自向蘇共中央彙報,並真心地希望給予指示。

10月17日斯大林答覆,同意毛澤東前來。不過,會面的時間還是安排在11月底。

這無疑傷害了毛澤東的自尊心,毛澤東主動提出,現在陸路和水路都不行了,莫斯科必須派飛機來,而且最合適的時間是11月中旬。斯大林不好再推託,只得同意11月中旬派飛機來接毛澤東。

然而,11月中旬莫斯科的飛機沒有到來。

毛澤東再一次主動提出延期,聲稱因「偶有微恙」和戰事緊迫,他決定12月再動身去莫斯科。到12月底,毛澤東又通知莫斯科說,平津戰役和淮海戰役正在進行,而且中共中央最近準備召開一次會議,待會議結束他再去莫斯科。

而此時,中國國內形勢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

蔣介石招架不住中共的軍事進攻,被迫下野。南京國民政府向蘇、美、英、法四國遞交了希望調停內戰的照會。

在沈志華看來,斯大林一而再地推遲毛澤東訪問,是有自身利益要求的。對蘇聯的安全和經濟利益來說,只要中共能夠在整個東北取得政權,就已經滿足莫斯科的要求了,若再對華北和西北有所控制,當然更好。「如果中共的勢力範圍繼續擴大,則很可能招致美國的干預,莫斯科不願冒這樣的風險。所以,斯大林希望能夠調停國共內戰。」

在這個背景下,1949年1月10日,斯大林致電毛澤東表達了要出面調停國共內戰的想法。電報的最後,斯大林再一次推遲了毛澤東訪蘇計劃:「在目前局勢下,我們認為應當把您的訪問再後延一段時間,因為在此種情況下您的莫斯科之行會被敵人利用來敗壞中國共產黨的聲譽,攻擊中共是依附於莫斯科的附庸。」

「在這個時候,統帥不宜離自己的崗位太遠了」

但是,對於斯大林的調停電報,毛澤東很憤怒。經過一天的考慮,在1月12日的回電中,毛澤東直截了當地表示堅決反對外國調停和談。

1月14日,蘇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斯大林說,毛澤東在這個時期來訪未必合適,因為他是游擊隊的領導人。他的出訪無疑會被西方說成是到莫斯科向蘇聯共產黨領取指示。也許,不久即可成立由毛澤東領導的革命政府。屆時,毛澤東就不需要隱秘身份,而作為政府首腦正式訪問一個鄰國。這將提高這個政府的聲譽和權威,並具有重大的國際意義。

當日,斯大林回電,建議中共從策略的角度答應和談,但可以提出使國民黨無法接受的條件。電報最後,斯大林再次提出暫緩毛澤東莫斯科之行:中國解放戰爭正處在緊要關頭,戰鬥還很激烈,在這個時候,統帥不宜離開自己的崗位太遠了。如果您有重大問題要同我們商量,我們可以派一位負責同志——中央政治局委員來聽取您的意見,然後進行協商。

毛澤東17日答覆,「我決定暫時推遲蘇聯之行」。至此,討論了一年半的毛澤東莫斯科之行終於結束了。

1949年1月30日至2月8日,米高揚到達西柏坡,這是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第一次直接與蘇共中央全面交換意見。

「米高揚來訪,對於改善兩黨關係,尤其在減少斯大林對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的疑惑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沈志華表示。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月2日,蘇聯承認新中國;12月6日,毛澤東啟程去蘇聯訪問,訪蘇願望終於實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人物 的精彩文章:

王者榮耀有沒有讓歷史人物變了味?
從斯大林格勒到柏林的距離:決定命運的冬天
俄國老兵回憶斯大林格勒戰役 「老鼠戰爭」拖垮德軍
少年斯大林的悲慘童年:疾病讓他有心理陰影
這些現代明星跟歷史人物神撞臉,一個比一個像,特別是鳳姐!

TAG:歷史人物 |

您可能感興趣

毛主席首次出訪蘇聯,為何要大發雷霆?他跟斯大林說了些什麼
主席訪蘇秘聞,訪蘇要求被斯大林拒絕五次,原因竟是蘇共要收糧?
斯大林五拒毛澤東訪蘇的背後
毛澤東第二次訪蘇與赫魯曉夫談了什麼?
新中國成立初期,劉少奇秘密訪蘇所為何事?竟然惹毛主席大怒?
毛主席首次訪蘇,為何連續7天不露面?斯大林迫於壓力,只能妥協讓步
劉少奇秘密訪蘇,宴會期間斯大林多次敬酒,為何他一再拒絕
49年建國初期,劉少奇秘密訪蘇所為何事?因何事惹毛主席大怒?
建國後毛主席訪蘇,與斯大林交涉,成就《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一事的內幕
智慧!毛主席訪蘇被給一記下馬威,沒想到說了一句話就讓斯大林佩服不已
毛澤東訪蘇回國蘇聯女服務員流淚:他比斯大林更親切
訪蘇回國途中毛主席問了陳伯達一個問題 他的回答令主席勃然大怒
毛主席訪蘇,斯大林不見毛,沒想一新聞發布後斯忙設宴並簽一條約
斯大林不同意發動朝鮮戰爭,為何很快改變立場?與毛主席訪蘇有關
毛主席首次訪蘇遭到冷落,罕見大怒下令:把禮物全扛回去!
周總理訪蘇被勸酒,酒醉場景嚇壞蘇聯領導人,毛主席知曉後這樣說
毛主席第二次訪蘇,為何讓鄧小平站著服務?一句話讓人心生感慨
俄羅斯最美的湖泊,毛主席訪蘇聯時絕不參觀,如今國人正砸錢買它
毛主席出訪蘇聯,隨後周恩來也去了蘇聯,誰接替了周總理的職位?
探訪蘇州園林,尋覓古老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