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我不是潘金蓮!」

「我不是潘金蓮!」

文丨 國館

「我不是潘金蓮!」

同樣是讓自己的丈夫「去死」,潘金蓮是因為水性楊花,瓊瑤卻是因為愛得太深。

——國館君按

「我不是潘金蓮!」

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瓊瑤小說中的生死絕戀,曾經惹得多少痴男怨女痛哭無奈。世事難料,就連作為作者的瓊瑤,現在也陷入了這樣的苦情煎熬之中。

瓊瑤已經快80了,而她的丈夫——平鑫濤先生也已經90了。很不幸的是,平先生因為失智、中風住院,需要插上鼻胃管維繫生命,接受進一步治療。

但瓊瑤堅決反對這一做法,理由是平先生在清醒的時候,就已經立下遺囑:

「當我病危的時候,請不要把我送進加護病房。我不要任何管子和醫療器具維持生命,更不要死在冰冷的加護病房裡。無論是氣切、電擊、插管、鼻胃管、導尿管……通通不要,讓我走得清清爽爽。」

平先生要的,是有尊嚴的活著、有尊嚴的離去。作為四十年的靈魂伴侶,瓊瑤尊重丈夫的意見。

「我不是潘金蓮!」

圖片來源:網路

雖然可以想見,做出決定的時候,她肯定是心如刀割。與潘金蓮一樣,她恐怕都要忍受「殺父」罵名,只是,她讓丈夫「去死」,只是因為愛得太深,不忍他再受任何苦。

而同樣作為平先生摯愛的他的兒女,當然不肯放棄對父親的治療,他們提出現在還不是父親「病危」的時候:

「即使父親得了失智症,不記得我們也沒有關係。只要他在自己的世界裡好好活著就足夠。」

作為繼母的瓊瑤最終沒有說服三個子女,捂著滴血的心頭寫下激憤的文字:

「從今以後,請你們自己照顧(父親),我要去過我自己的生活了!」

這場家庭倫理悲劇,註定分不出對錯。以這樣的方式暫告一段落,作為當事人的瓊瑤和平家子女,必定百般滋味在心頭。

即便是作為有清醒頭腦的旁觀者,肯定不會覺得這事不關己,因為這樣的倫理困境,隨時可能發生在自己的家庭,隨時讓我們在心裡升起理智與情感的法庭,做出兩難抉擇。

「我不是潘金蓮!」

圖片來源:網路

「我不是潘金蓮!」

騰訊新聞一位記者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記者的姥爺去世之前,他們按照醫生建議放棄治療,讓姥爺自然衰竭,慢慢餓死了。

下葬後的某天,他的母親忽然夢到了姥爺,而且夢境多日重現,總是揮散不去。在夢中,姥爺一直念叨自己就是被幾個兒女活活給餓死的。

這件事對記者打擊非常大。後來他爸爸也病危,一家人決定再也不輕易放棄了,於是把他送進了重症監護室,動用了能用上的所有醫療手段,無論如何都要讓父親活下去。

等到他們去探望的時候,看著滿身插滿根管的父親,雖然感到壓抑,但好歹性命保住了。結果父親見到家人,第一句話就是:

「你們為什麼把我一個人留在這兒?我不要留在這裡!」

父親決絕的話語,以及在生命最後時刻眼神中的恐懼與不安,再一次重擊了記者的心坎:

「後來大半年時間,父親臨終前的眼神在我腦海中縈繞不去,我依舊像母親放棄對姥爺的治療那樣,為堅持對父親的治療而愧疚不已。」

倫理困境中的兩難,就在於在病人無法決定自己生死的時候,我們要替他們做出非生即死的選擇;而這樣的選擇,很多時候無論哪一個都是錯的,無論是哪一個總以犧牲掉某種價值為代價。

我們所能選擇的,只有一個相對於另一個而言,哪一個的痛苦更少一些。

「我不是潘金蓮!」

圖片來源:《外科風雲》

「我不是潘金蓮!」

然而,我們本來可以做得更好。

華裔醫生張玉蛟在美國從醫30多年,見過無數這種兩難處境,但其中不乏處理得非常好的案例。

她的一位得了肺癌晚期的病人,在清醒的時候同樣立下了遺囑:

「如果我出現生命垂危,我不希望接受人工插管,不接受人工的心肺復甦或人工的營養餵養,希望大家讓我平靜地逝去。」

和平先生的遺囑如出一轍,對不對?不同的是,這位病人的遺囑明確了事發突然的時候,他的妻子最有權力替他做處理,做決定。

而這種指定人,是有法律效力的。

結果在妻子的要求下,醫生讓病人回家了。

「我不是潘金蓮!」

圖片來源:《外科風雲》

之後的某一天,病人的妻子帶上兩個孩子,來到醫生的門診室。醫生一開始有點緊張,不知是不是要發生醫鬧了。

但不愉快的事終於沒有發生。這位妻子告訴醫生,他的先生一周前安詳地去世,他的遺囑里,有一項是死後要感謝所有醫生。所以他們今天穿得像過節日一樣,特意來感謝他,還送了一個小茶杯作為禮物,並且說:

「您的工作很辛苦,希望您工作期間別忘了多喝水。」

我們可以看出來,對於中國人來說難以解決的親情倫理慘劇,在別人看來沒那麼難以解決,因為在問題發生之前,他們已經做好了預防機制——

病人在身體狀況良好的時候做好預囑,當自己身體不能自已的時候,誰來替自己做出決定,如果病人自己沒有指定,那就按照配偶第一,子女第二,父母第三,兄弟姐妹第四的順序來決定。

你也許覺得這很無情——病人自己的生命,怎麼能由他人來決定?但恰恰是這種做法,顯得最富有人情味——法律以強制形式,免去了病人家屬之間的糾紛與無奈。

當總有人要為此付出代價的時候,就讓大家都怪罪於法律。如果人都死了,還導致了家庭破碎、骨肉相殘,這其實是對逝世者最大的侮辱。

「我不是潘金蓮!」

圖片來源:《外科風雲》

「我不是潘金蓮!」

堅強如瓊瑤,其實也給自己立過類似的遺囑,並且以一貫的抒情筆調定下題目叫《預告自己的美好告別》,裡面寫道:

「我曾說過:『生時願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後一刻。死時願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我會努力的保護自己,好好活著,像火花般燃燒。

至於死時願如雪花的願望,恐怕需要你們的幫助才能實現,雪花從天空落地,是很短暫的,不會飄上好幾年。

人生最無奈的事,是不能選擇生,也不能選擇死。好多習俗和牢不可破的生死觀念鎖住了我們,時代在不停的進步,是開始改變觀念的時候了。」

她之所以「嘮叨」,是怕自己的兒女在面對生死抉擇的時候,依然選擇讓母親人工延長壽命,而這其實與平先生子女的做法一樣,也是今天絕大多數人的想法——

生命如此美好,能延長一小時是一小時!哪怕這一小時,也得拚命靠著各種儀器手段,延長親人的生命。哪怕同樣延長的,還有親人的痛苦。

「我不是潘金蓮!」

圖片來源:《外科風雲》

生命有自然衰朽的過程,即使沒有病痛,很多人也躲不過肉體壽命終結的一天。

但在我們「未知生,焉知死」的強大傳統之下,忙著生存,忙著享樂,從來沒有正視過死亡問題,也從心理上無法接受死亡這個事實。

正因為我們的社會大到國家層面,小到普通百姓,都在極力迴避,所以法律體制跟不上,教育資源也跟不上——死亡教育,在我們的成長中一直缺位。

正視生死,讓我們從小知道活著的價值,離去的自然,長大後就不會有那麼多撕心裂肺,無所適從。

問題並不難,但我們一直在避而不談,當難關真正找上門來,我們才發現:我們既不懂得怎樣好好生存,也不懂得好好死去。

「我不是潘金蓮!」

圖片來源:《外科風雲》

「我不是潘金蓮!」

我們對於死亡的焦慮,迴避不是最好的辦法。如果加以適當引導,死亡並不是不會顯示出正面的意義。

北京師範大學有一門熱門選修課,名字叫「影像中的生死學」。老師是一個已經63歲、身形瘦弱的小老太太陸曉婭。

陸曉婭精心挑選了12部電影,在12節課上分別放映——臨終關懷、瀕死體驗、喪葬文化這些平時鮮為人談起的話題,一一讓學生感受、討論。

第一堂課,放映《時間規劃局》,學生直面鏡頭裡病人脈搏變為零的那一刻。由於內容過於壓抑、沉重,有學生情緒受到很大擾動,直接被嚇跑,不敢再來上課。

「我不是潘金蓮!」

圖片來源:《時間規劃局》

但留下的學生,在不斷被挑起死亡焦慮的同時,感受到了難以言傳的對於死亡的孤獨體驗。

一次在課堂上放《心靈病房》,主角是一個大學女教授,已經是卵巢癌四期。電影里有一段痛苦治療後的心理獨白。在聽完這段獨白以後,其中一個女生提前離開了教室,大哭一場,因為她想起自己姥姥去世之前,也像電影中的女主角一樣。

而另外一個女生,則開始理解了父親的願望:有朝一日生活不能自理,希望女兒能夠讓他早日離開。

影片放映完,老師都不會馬上開燈,而是讓大家「和自己在一起」:可以流淚,可以感到慚愧,這都是非常好的對生命的覺察。

陸曉婭說:

「我只是告訴學生,如果到生命的最後,你可以死得很坦然,那其實你需要你這一生:第一,自己生命是有意義的,第二呢,自己是有價值的。」

而學生也終於明白:

「原來死亡還有這樣的能量。」

「我不是潘金蓮!」

圖片來源:《外科風雲》

「我不是潘金蓮!」

死亡的力量,就是當你意識到它、認識到它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時候,就會想到我怎麼活得好。

醫學博士陳作兵的父親被確診為惡性腫瘤晚期,住進了陳作兵工作的醫院。

父親問兒子:如果積極治療,還能延長多少時間?

兒子如實回答:效果好,也許幾個月,但化療、放療的副作用是脫髮、無力、胃口不好等。

聽了一輪描述以後,父親沉思半晌,說:讓我想想,明天上午告訴你。

第二天,陳父親選擇放棄治療,回老家。

於是,陳作兵將父親送回老家的村子。

在那段日子裡,父親不再打針吃藥,不再戒口,每天想吃什麼,就叫妻子變著花樣做。

他每天與鄉鄰聚舊聊天侃大山,給老朋友打電話。天氣好的時候,和老夥伴們一起出去,看著滿山的小桔梗花、野草莓,偶爾發現冒出的筍尖,都夠他們開心好半天。

沒人和他玩的時候,他就去地里種菜,種大畝大畝的蒜,因為按照他們老家的習俗,人去世後的喪禮需要用到很多大蒜。

陳作兵每個周末都會帶著妻女會鄉下陪父親,父子倆一起在池塘邊乘涼、玩耍,嬉笑怒罵,談生命的過往,而父親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以後對你媽媽好一點。」

陳父親的身體雖然越來越差,但精神卻越來越好。一年後父親無可避免地離去,但最起碼活出了一段生猛活潑的最後時光。

我們每個人都終會有與死亡短兵相接的時候,不是在別人身上,就是在自己身上。希望到那時候,我們都有足夠的能量,笑對死亡。

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國館原創,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館 的精彩文章:

還在為孩子沉迷於王者榮耀而煩?那就看看這個這篇文章
生活有點儀式感,才能與美好不期而遇
讓孩子不在沉迷於王者榮耀,暑假給孩子最好的充電方式
世界正在懲罰想得美的人
從胡適推崇到白先勇最愛,一本《紅樓夢》的前世今生

TAG:國館 |

您可能感興趣

我不是潘金蓮
我就是潘金蓮
崔永元:我不是潘金蓮
《我不是潘金蓮》口碑如何?
我不是潘金蓮:不如告訴潘金蓮,別和規則玩
冰冰,不怕你是潘金蓮,就怕你是楊貴妃
馬蓉對話王寶強:我不是潘金蓮,我對你還是有感情
《我不是潘金蓮》全劇的最後,誰才是真正的潘金蓮
潘金蓮真的錯了嗎?錯在哪?潘金蓮只是生不逢時!
搞笑漫畫:妻子說「我不是潘金蓮」
我得替馮導喊喊冤——《我不是潘金蓮》
水滸八卦——潘金蓮是誰?
假如你是武松,這4位潘金蓮你選誰?網友:不能全要麼?
潘金蓮真的如此不堪嗎?
水滸中最壞的女人是誰?不是潘金蓮潘巧雲,而是一老太太!
如果潘金蓮不是武松的嫂子,他倆會不會談戀愛?
潘金蓮那麼漂亮,武松都不動心,他真的不近女色嗎?孫二娘說不是
潘金蓮說「你若有心,吃我這半盞兒殘酒」後,武松如何讓潘金蓮知難而退而又不至於鬧僵?
潘金蓮如果不是武松嫂子,會不會有一段愛情?
《金瓶梅》中潘金蓮為什麼不如李嬌兒值錢?